查看原文
其他

“西班牙灵魂”的青涩时代

张伟劼 海螺社区 2020-09-06


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迦


文/张伟劼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改革派教育家们的倡导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西班牙的各级教育机构中蔚然成风:游学(excursionismo)。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空间更为宽广的课堂——西班牙大地,在游历祖国山川和人文古迹的同时深入了解西班牙历史和文化。在那个仿佛还在中世纪的迷梦中沉睡的西班牙,壮游大好河山不仅成了学校师生的例行功课,也令作家和艺术家们乐此不疲。于是,在阿索林的散文中,在苏洛亚加的画作中,出现了气质一致的西班牙风景,发出了同样的追问:西班牙是什么?或者说,西班牙的灵魂在哪里?


一百年前,大学一年级学生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也参加了文学与艺术理论课老师组织的游学,主要游历了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和中部的卡斯蒂利亚地区,第一次看到家乡以外的风景。这样的游学后来又组织了好几次,洛尔迦利用旅途的间歇勤写随笔,到了1918年,他的这些游记结集成册正式出版,成为他辉煌文学事业的处女作——这就是《印象与风景》。


在洛尔迦的这本旅行笔记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并不是后来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的安达卢西亚的风物与游民,而是卡斯蒂利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前者与后者的“典型”视觉形象迥异,这是西班牙地理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而把这二者的区别琢磨透彻,是深入了解西班牙的关键。一提起西班牙,外国人脑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安达卢西亚特产:弗拉门戈、摩尔人遗留的宫殿、地中海的阳光沙滩……洛尔迦的诗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塑造了西班牙在外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绿色的橄榄林、黄色的沙、永远流浪的吉卜赛人、最热烈的激情……博尔赫斯曾揶揄说,洛尔迦是一个“职业安达卢西亚人”。或许他并没有尝试着去深入了解这个他憎恶的西班牙诗人。


如果说安达卢西亚风情是西班牙的外表,那么卡斯蒂利亚就代表了西班牙的心脏和灵魂。卡斯蒂利亚荒凉、高贵、壮美的景致,这种非常适合作为《圣经》故事的舞台布景的自然风光,以及它古老、破败而又不失风度的城镇和居民,才是令阿索林们和苏洛亚加们着迷不已、欲图读解和再现的视觉形象。如果洛尔迦不曾游历卡斯蒂利亚,不曾在这片高原的中心城市马德里居住,那么或许他就不是那么“西班牙”的了——他的好友、诗人路易斯·塞尔努达曾给予他“一个极致的西班牙人”的美誉。游学之旅让这个安达卢西亚人发现了他的祖国。他书写的旅途体验,读来是真切的:“我们这群旅客被留在卡斯蒂利亚的心脏,周围都是肃穆的山峦,宏伟的风景压得人不知所措。这片大地有一种坚韧丝绸的柔软……”这才是真正的西班牙!


可以看出,洛尔迦在很努力地描画他的所见所感,试图表达出某种崇高的精神。如果我们把这些散文与阿索林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较,则可见出还是后者老到,无需堆砌太多的辞藻就制造出宏大深沉的意象。不过,年纪尚轻的洛尔迦还是在这些文字中展示出了非凡的功力。他的目光几乎总是审美式的,他的散文有着变成诗的趋向。“这些深深浅浅、麦色绵延的罗马式信仰之下,厌倦经年的大房子记下了一个忧郁的音符。”这是写一座小山上的客栈,融入了绘画与音乐的成分,读来有诗的意味。他在颓废中发现不朽,在残缺中发现美,厌恶粗鄙,抗拒城市现代化对原本和谐优美景观的破坏。他写道:“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美,而且嘲笑那些面对美热切叹息的人,我们平和与爱的曙光将永远不会到来。”在这里,他为市政建设中受到损毁的历史古迹发出叹息。他还不能接受现代风格的建筑,对现代文明的入侵感到恐惧。


奇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略显保守的年轻人,却在日后成为西班牙现代诗歌潮流的引领者。在我看来,这并不矛盾。洛尔迦守护和追求的并不是中世纪的价值观,而是纯粹的美。对于理想的近乎偏执的坚守,这一西班牙人的特质已经生在了他的骨子里,他容不得权力体制和工业文明对纯粹之美的破坏,因而在他后来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西班牙宪警和纽约的摩天大楼都成了邪恶凶险的形象。


在《印象与风景》中,我们也能看到,洛尔迦的目光是不乏道义关怀的,正是这样的目光,在他后来的诗作中照亮了那些游离在西班牙社会边缘的苦命吉卜赛人和纽约贫民窟里的孩童。在游记中,提及一间济贫院的大门时,他不无诙谐地写道:“也许有一天,它对这些饥饿难耐的孩子和严重的社会不公产生怜悯,使出全力倒塌在某个市立慈善委员头上——那个地方多的是身穿大礼服的强盗——压扁他们,把那些导致西班牙有如此多缺失的人做成一张美丽的土豆鸡蛋饼……”


年轻人目睹社会不公,多会发出激愤之声,觉得所见的不合理,要改变,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公平更美好,然而大多数人会在远离青春时代的同时逐渐变得麻木、世故,尽力给不合理的世界开出合理证明。洛尔迦却保持了对弱小者的爱和对恶势力的恨,这种诚挚关怀加上他诗篇的魔性魅力,使他成为真正的“人民诗人”。从一定程度上说,洛尔迦在西班牙内战之初的惨遭枪杀,在热爱他的西班牙民众当中具有了基督蒙难的意味。八十多年来,透过他不朽的文字,洛尔迦一次次地复活,展现那最“极致”的西班牙灵魂。



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迦的处女作、

大学时代的游学随笔,首次译为中文。 

《印象与风景》 

[西]洛尔迦 著 汪天艾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本文原载于《北京青年报》2017年06月02日B02版。感谢作者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曾敏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