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飒谈《战败者见闻录》

索飒 海螺Caracoles 2022-08-08

《战败者见闻录》由著名历史学家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编辑而成,记载了阿兹特克王朝的毁灭和印第安族群对抗侵略者的不屈斗争历程。2017年4月,拉美文化专家索飒在该书中文版发布会上指出,读《战败者见闻录》让她想到了“无助的人民”这个概念。美洲印第安人是现代文明史上第一个孤独的祭品,但即使在今天,这样无助的人民仍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存着。他们陷于永无止境的战乱和饥馑,默默忍受不公的命运。《战败者见闻录》记录的场景不仅限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也与我们今天的世界息息相关。



索飒在《战败者见闻录》发布会上发言


索飒,原名刘承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1998)、《思想的旅游:西班牙散记》(2001)、《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2003),《彼岸潮涌:拉丁美洲随笔》(2007),《把我的心染棕:潜入美洲(2009年8月),并发表各类文章、译文数十万字。


1992年10月12日,我正陪同一个中国代表团在墨西哥城访问。作为接待方的墨西哥朋友中断了座谈,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到中心广场去看看。”于是,我们来到了被称作Zócalo的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就这样,我在所谓“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纪念日当天,目击了拉丁美洲以及全球民众抗议活动中的一场:


一支印第安农民队伍手里举着玉米秸,低着头,神情严肃,在沙球等本土乐器的伴奏下,跳着祭祀性的舞蹈,从遥远的家乡走到了那里。印第安人沉默的行进队伍,被纷纷涌来的墨西哥市民包围着,人群中传出“欢迎你们回老家来”的呼声。情景非常感人,有些观众可能仅仅是路过,干脆加入了游行队伍。当节奏感铿锵的“正——义!正——义!”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呼喊的声浪。


请注意,“欢迎你们回老家来”的口号对应的,正是《战败者见闻录》中记录过的一个情节:

在阿兹特克人的国王被俘后,印第安人的大逃亡开始了。


已归顺西班牙人的印第安女人玛林辛向墨西哥人传达“征服者”科尔特斯的旨意:“今后,谁也不许住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古代墨西哥城名称),它已经被‘天神’征服,这里是他的家。你们走吧!”于是,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向四处逃散。


那一年,我买到了VISION DE LOS VENCIDOS这本书。书的内容和我的感想,后来被我写进了那本《丰饶的苦难》。VISION DE LOS VENCIDOS今天已被孙家堃老师以《战败者的见闻》为题全文翻译,成为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战败者见闻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百年前美洲原住民的遭遇,经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回忆,经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搜集,经墨西哥语言学家的翻译整理,成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其直至细节的种种文化价值毋庸赘言,如交换价值、他者的出现、“武器”的力量、语言的功能、神话的作用、心理威慑、记载历史的方式等等,对它们的解读挑战着我们的文化眼光。


但是,在21世纪帝国主义剑拔弩张的今天,它更应该成为一种当代读本。


 

作者: [墨西哥]米格尔·雷昂-波尔蒂利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孙家堃 / 黎妮 
出版年: 2017-5

 


请读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无助的人民”这个概念。五百多年前印第安人,在一个没有国际法,没有联合国,没有大众传媒的世界一隅,面对象征文明毁灭的被敌人点燃的火光熊熊的大神庙,只能号哭,只能像传说中的“哭泣的妇人”(即LA LLORONA的著名传说)那样,成为游走在墨西哥城内的孤魂。印第安人作为一种“另类”完整文明的载体,尊严被糟蹋尽净。他们精心准备了纪念战神的“青玉蜀黍节”,为的是向外来者炫耀自身文化的尊贵;而入侵者一剑砍掉了用草药种子熬制塑造的战神的鼻子,节日被屠杀的血泊玷污。 坚持三个月之久的城市保卫战之末,印第安人最后穿上祖先战袍——象征战神意志的雕号“盖察”服扑向敌人,依然没有摆脱“战败”的命运。开城之后,曾有四个印第安学者带着他们珍贵的史书前去投降,以为胜利者能保存这些宝贵的记载;但是西班牙人放狗咬死了学者,“历史”的残片随风飘逝。这个细节被印第安人记录在自己的绘画史书中。


美洲印第安人是现代文明史上的第一个孤独的祭品。1492年是世界历史的分期,它跨过了古典战争的分界,它经历了象征西方近代文明起点的文艺复兴,所谓“人道”的概念已经被堂皇地议论。西方殖民主义者对美洲的暴虐行为无法用古代战争的莽林法则来解脱,现代殖民主义从第一天起就为资本主义文明打上了悖谬的烙印。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图源:视觉中国)

Christopher Colombus discovering America, epinal print


我们的终点不是为可怜的印第安人掬一把廉价的眼泪。请读者再想一想,在有了国际法、联合国和越来越神奇的大众媒介的今天,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周围,难道不再存在这样的“无助的人民”了吗?在那些当代殖民主义建立的隔离区(ghetto)里,人们在围墙内苟延残喘,被拒绝返回自己的故园;在那些被一再暗算的大陆上,人们永远陷于战乱和饥馑的魔圈;在那些被按上莫须有邪恶罪名的整个整个的民族中,人们等待着正名的一天;在那些眼花缭乱的现代化消费主义热浪中,被淘汰的人们耻于表达,默默忍受着不公的命运。


《战败者见闻录》不是故纸史料,它映照着我们的今天;《战败者见闻录》不仅限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它涉及你我他和我们的世界。这样,我们就沿着500年的时间隧道,回到了问题的本质。有人说,作为现代化的代价,印第安人的命运是历史的必然。这一提法所触及的正是问题的本质:


失去道义的所谓增长和“发展”真的能把人类带向幸福吗?


对世界的疾患若不根治,地球的命运只会像秘鲁诗人塞萨尔·巴列霍(CESAR VALLEJO)所形容的那样万劫不复:


“地球在千百次冒险滚动后,/已是个被磨圆的色子,/它已无法停止滚动,除非落入一个坑里,/一个巨大的墓穴之坑。”


读一读这本书,思考这本书的内容延伸,用新的目光,用“战败者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


壁画: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图源:视觉中国)

Mexican Indian, by Ludovico Buti, fresco detail


孙家堃老师不仅翻译了这本《战败者见闻录》,还翻译过我的启蒙书之一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所著《西印度毁灭述略》(HISTORIA DE LA DESTRUCCION DE LAS INDIAS),早在1988年它也经商务印书馆出版。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把“征服的背面”(REVERSO DE LA CONQUISTA,即《战败者见闻录》后半部书书名的直译)展示给我们。孙老师和《战败者见闻录》的发表者墨西哥米格尔·莱昂-波尔蒂利亚(MIGUAL LEON –PORTILLA)博士一样,加入了墨西哥城市民“正义——正义”的呼喊。当这种声音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世界就有希望了。


西印度毁灭述略


作者:  [西]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孙家堃 
出版年: 1988-11


题外话之一,我以为此书总书名的译法如果是《战败者的见证》、《战败者的注视》,或者直译《战败者的目光》、第二部的分标题直译为《“征服”的背面》,要比《战败者见闻录》更好,因为此书本身就带着挑战性的、今天许多国人所不待见的、战败者一方的意识形态底色——是为商榷。


题外话之二,发布会上,有一位拉丁美洲朋友问我,在介绍美洲历史时我如今用的都是“原住民”一词,为什么你们在发言中都保留“印第安人”的说法?我想,作为语言学中的代表文化符号的“能指”,“印第安人”就像“美洲”、“征服”、“加勒比人”等词汇一样,背后的“所指”仍是一片沉沉的盲区。正名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首先让我们正视名称背后的历史,还历史以正义。


(2017年4月根据《战败者见闻录》发布会上的发言改写)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14日。购书链接见文末「阅读原文」。

本期编辑

聂美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