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洁 |《再见爱人》:婚姻的变化和男性的失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联生活周刊 Author 郭玉洁
以下文章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作者郭玉洁
聚散总关情。“情”这个字,带着深厚又真切的生活经验,解开了婚姻的困局,打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不是爱情,却比爱情更宽广,是一种像江湖儿女一样浩荡开阔的情感。不仅在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也是朋友、亲情、甚至陌生人之间,有情有义,互相聆听,互相看见,互相支持,互相温暖。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再见爱人》:
婚姻的变化和男性的失落
01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到坏人就咬牙切齿,恨不能撕之而后快,这时候总有大人悠悠地说,不这样的话,戏怎么演呢?同样,当《再见爱人》里的人物做出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从而引起争吵,我总是提醒自己:如果他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会来这个节目了。
《再见爱人》是一档离婚真人秀,六个人,三对(前)夫妻,一对已离,一对在离,一对没离但危机暗藏。和那些大撒糖精的偶像剧、恋爱综艺不同,《再见爱人》中的六个主角,以极大的勇气暴露了自己生活的困局,婚姻里那些苦涩、无力、甚至难堪的部分。
《再见爱人》剧照
节目出人意料地成功了。说出人意料,是由于报喜不报忧、吃糖不吃苦的消费心态,以及流量通吃、不容冒险的娱乐业现状,而成功,正是因为它以出色的制作水准,直面了沉重的现实。根据民政局公布的数字,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每年都在上升。曾经离婚是惊世骇俗的行为、名人的花边新闻,但现在,它就是我们身边的现实。不只是大城市,在小城市、县城、乡村,同样经常听到年轻人离婚的消息。
它迫使人们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当社会形态、人与人的关系都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婚姻?原本基于农业、稳固传承的宗族社会已基本解体,人们告别土地,离散成一个个的个人,自由流动。于是婚姻从宗族的附属,变成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容易结合,也容易分离。
这一转变非常缓慢,历经百年而余波不息,而具体在每个人、每个家庭身上,这一转变又极其剧烈、动荡,不亚于一场小型的战争。在“战争”中,女性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从“五四”时期的“出走”,到革命时期的“解放”,女性拒绝再做可供交换的货品、父权家庭的生育者和养育者,要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家庭中平等的成员。这一积极主动的内心历程,至今仍存活于当代女性的身体之中,激励她们在婚姻中做出改变。然而,面对这一变化,男性仍然是在被动地应对,或是视而不见。
《再见爱人》的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节目制作前他们面试嘉宾,发现男性都觉得婚姻没有问题,女性却都很清楚问题在哪里。其中的原因,也许是男性觉得问题不重要,也有可能是因为好面子。可是,无论原因是什么,随着节目的进展,这三位男性都不得不面对妻子的抉择,并一幕幕地展现出自身的失落。
在这三位男性中,编剧王秋雨是最典型的。他背负了最多的传统伦理,在反思自己与妻子朱雅琼的关系时,王秋雨说,父亲对自己是“天才式教育”,以重压、批评、挑刺为主,因此他把这种关系复制到了婚姻中。
他是如此自然地类比了父子、夫妻这两种关系,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关系,现代社会中,夫妻应该、至少理论上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在他说出这番道理的时候,也许内心深处还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传统秩序。他以父亲、教导者的身份对待朱雅琼,保护她,也规训她,实践着字面意义的父权。
当然,这样的权力关系,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朱雅琼和王秋雨认识时,还不到20岁,她很快接受了这样一个父亲的角色,习惯了他的保护和指导,也习惯了去寻求他的认可。一旦无法得到认可,就用自己的方式试图赢得他的关注,最终变得有些歇斯底里。
另一方面,她毕竟不是小孩——即使小孩,也会生长出自己的意志——她想挣脱这样的关系,但又很难斩断情感上的依赖,如此反复循环,可以想象内心有多痛苦。在三对关系里,这对是最不健康的,对朱雅琼来说,离开这段婚姻,才有可能重建一个独立、健康的人格,在这之后,才能谈得上健康的关系。
如果说王秋雨身上还残留着父权的传统伦理——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权力,也继承了责任,他虐妻,也虐己(老王对自己也很严苛),那么章贺和KK就是父权没落、个人主义兴起之后成长起来的男性。他们非常自恋,ego(自我)很大,处处渴望着对自我的肯定。因此,他们喜欢强大的女性,其中不无征服的欲望,征服“成功”后,又试图在婚姻中、在妻子身上时时延续这种“我很牛逼”的感觉,可是却再也难以如愿。
一方面,他们似乎忘了,自己娶的是“强大”的女性,这“强大”有一个同义词,就是“独立”,个人能力和心灵上的独立,她们不可能在关系中伏低做小,做一个崇拜者;另一方面,这种自恋原本就是一出自我的内心戏,自大和自卑的循环。
当他们得不到期待中的认可,失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kk想让全上海人都觉得佟晨洁因为他而过得很好,否则就很失败,所以章贺鬼打墙一样问郭柯宇,到底我差在哪儿了(言下之意是,我不是挺好的嘛,郭柯宇一怒之下说,你想听的我说不出,我想说的你又不肯听)。他们没完没了地自怜,拒绝听到妻子的抱怨,更不理解妻子为什么要离开。
随着个人主义愈加盛行、社交媒体全面占领人们的生活,这种自恋和自怜已经不独属于男性,但是我们的教养方式、社会观念、制度都在确保男性仍然是世界的中心(想想kk的母亲说,她希望佟晨洁和kk生一个孩子,在她身后可以有个人继续疼kk,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解释),而婚姻,即使在最世俗的意义上所谓“搭伙过日子”,也需要互助、合作,这种令人迷惑的自恋文化,如何能走近另一个人的内心,又如何能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平心而论,《再见爱人》中的三位男性都不是坏人,他们都很单纯、善良,很多时候还很可爱,也正是因此,他们身上体现的不是个人的品行,而是剧烈的社会变迁所导致的危机。女性已经改变了,男性看到了吗?进一步地,男性要不要改变?
意大利小说家莫拉维亚在长篇小说《鄙视》中,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名懵懂的男性,他不理解妻子怎么了,为什么对他那么冷淡,为什么鄙视他,甚至离开他。作者十分鲜活地描写了这种懵懂、自负的心态,尽管谜底的揭开是另一重自恋,但是最后的顿悟,总算终结了三百多页的懵懂状态。这样的顿悟,可能会是觉醒的开始:看清自己,看向他人。
用老王也许会喜欢的一句话来说,挫折是最好的教育。当男性不得不面对妻子的抉择、婚姻的困局,有没有可能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应该是可能的吧。
02
讲故事,表现悲欢离合、婆婆妈妈,陪伴人们的日常生活,曾经是戏曲、长篇小说的工作,然后,电视剧取代了它们。但是这些年来,电视剧越来越虚假,距离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于是,真人秀承担起了这项工作。它天然地贴近现实,让观众感觉“真实”,一个例证是,一旦被质疑造假、“有剧本”,节目和观众之间的信任基础就被打破了。
但是,真人秀并不等于搬演现实,它与“真实”之间始终有令人玩味的空间。在房车的第一天日记,郭柯宇以她特有的细腻写道,听说(摄制)组里有一百多人,每个人都有怎样的故事呢?真是令人惊叹,一百多人,这是什么样的规模?镜头里完全看不出来,观众大概经常以为,这只是六个人的旅行而已。这一百多人,除了分布在数不清的机位、以备后期灵活的剪辑,还在做什么呢?真人秀的创作如何展开?它是如何挑选、结构“真实”的?
《再见爱人》的总制片人、著名的综艺制作者吴梦知曾经说过,对真人秀来说,选角是最重要的,人物选好了,节目就成功了80%。《再见爱人》面试了许多人,最后选中这六个人,他们既典型,又真诚,很会表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六个人都不是普通人,除了老王,其他五位都是明星,他们美丽,帅气,懂得面对镜头,口齿清晰,没有赘词(一个做播客的朋友说,后期制作时,她最头疼的就是剪掉那些“嗯嗯啊啊”“这个那个”。)。有人评论说,他们即使去吵架,也是妆发齐全的。这些人物和新疆的自然风景一起,确保了画面总是美丽的,精致的,具有偶像剧的素质。
也是因此,我对王秋雨寄予很多同情,尽管他也身处娱乐行业,懂得许多制作规则(在车上,他教育朱雅琼说,你老唱歌,人家没法剪辑),但是在六个人中,他也许是最不懂得面对镜头的,也最不懂得镜头会带来什么,也许并非偶然,他也最不符合男主角的形象,距离今天网络的民意最远,注定了会遭到最大的暴击。
所以这个问题,既属于制作者,也属于观众:观众真的想看普通人吗?而普通人的生活,能承受得了镜头的聚焦和放大吗?
另一个备受讨论的问题是,真人秀有剧本吗?以我外行的观察,好的真人秀不会规定情节的发展,因为真人秀的魅力正在于既与生活逻辑相符,又能出人意料,这是编剧编不出来的,但是它可以设计情境,把人物放在情境中,刺激他们反应。
这很难说是真实的生活,因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婚姻,有太多的无聊、琐屑、沮丧——也许驱使人们离婚的竟是这些,但这些却是我们观众不爱看的,于是节目组必须精心策划,请来一个又一个嘉宾,设计一个又一个游戏,接连不断地制造戏剧性,刺激人物袒露内心,以达到“好看的真实”。
《再见爱人》的主创者一定是些很温情的人,他们对每个人物都寄予很深的理解,这是必要的,因为这个话题势必会带来伤害,也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关注,于是他们用很高的技巧,像在摩天大楼中间走钢丝,努力掌握着平衡。
平衡的结果之一,是把婚姻这个含义丰富的话题,限定在一男一女之间的情感问题。原本,婚姻是人与人的结合,也是社会组织形式,是经济安排,普通人的婚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扰:阶级、金钱、出轨、暴力……但这些都不可能在节目中得到展现,更不可能讨论。
唯一得到展现的,是生育问题。节目中,kk和佟晨洁的母亲都来到新疆,她们一左一右,盯着佟晨洁的肚子,声泪俱下,而kk坐在一边,置身事外,这个场景太惊悚,又太真实了,很多年轻的女性想必都能感同身受。生育的压力全部压在了佟晨洁身上,谁来和她分担这个压力?佟晨洁认为kk不会,因此她拒绝生孩子。
kk也许真的不会,他也许无法成为合格的共同养育者,但是,这不应该是问题的终点。这几年,随着生育率下降,老龄化问题严重,生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需要未来的生产者、纳税人,那么,就应该共同分担生育的代价,无论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育制度,还是建设对女性友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生育的意愿,而不是由个人和家庭承受全部的代价。这大概才是生育问题的深层困境。
事实上,类似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了,可是在《再见爱人》中,即使有所谓社会学学者坐在观察室,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扩展开来。在上述逼生的场景中,也没有人关心,kk和佟晨洁的母亲都是单亲妈妈,她们独自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作为生育者,女性有什么样的共同命运?
没有纵深,也没有扩展,节目任由问题停留在小家庭之内,停留在个人身上。而观察室的嘉宾们,除了代替观众吐槽,在玻璃碴里找糖吃,最热衷的讨论,只是人际相处的技巧,和一些庸俗的两性关系理论,这实在是令人遗憾。
图 | 新浪微博@再见爱人官微
03
抛开这些沉重的话题,回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爱”。
三对陆续走到分岔口的男女,都面对了那个问题:你们当初是怎么开始的?王秋雨回忆了一幕看到朱雅琼弹钢琴的场景,朱雅琼则说,面试时看到王秋雨,觉得他很像周润发;章贺说,觉得郭柯宇很温柔,又是同行,大概可以聊很多,郭柯宇则说,觉得到时间了,该结婚了;kk和佟晨洁讲得不多,但是比起其他两对,他们的相处中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爱”的东西——不吵架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可以一起聊天,一起玩。
爱情最初的吸引千奇百怪,有荷尔蒙、既定的美学、价值观。它是一种浪漫的、不稳定的激情,却总是被赋予天长地久的期待。当不稳定的激情退去,如果不能转化成更深厚的爱,就会就变成无止境的、细微的权力斗争。
现代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浪漫爱的故事,太多婚礼场景,却难以解释狼狈的败局。《再见爱人》中,另一个字,“情”渐渐浮了出来。它分别来自两位内心丰盈的女性,佟晨洁和郭柯宇。
佟晨洁的身份是国际超模,有人称赞她为上海女人正了名,她性格犀利、爽朗,会引用哈金的小说《等待》,而且,很出乎意料的是,她非常照顾kk,无论家务,还是情绪、面子,都是如此。但是,她两次提到一个词,“领情”。其中一次,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做人,要懂得领情。
的确,人与人的关系里,不是一定要五五分,达到绝对的平等。佟晨洁的意思大概是,我可以付出得更多,但是你要懂得这一点,领这份情,而不是以为理应如此,有来有往,日子才过得下去。看起来卑微,事实上却很有力,因为这份付出和划出的底线,她是关系里的主动者和支撑者,而不是被动的忍耐者。这不是什么庸俗的两性关系学说,是女性作为长期的情感经营者,从复杂的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智慧。
另一个在节目中展现出魅力的女性,是郭柯宇。这位靠《红樱桃》少年出名的明星,多年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竟然是在一档离婚真人秀。在章鱼cp最热的时候,媒体刊登了郭柯宇的访谈,其中有一段:
“章贺骑车要拐弯,看后面有没有车。我说没有车,亲爱的,走走走,别撞着。我会靠在他身上说亲爱的,你能知道那不仅仅是爱情吗?有的时候变成朋友,反而才会有这个很自然的称呼。比爱情深情多了。我不会暧昧,我抱他就是真诚地抱,觉得彼此都挺不容易的。我们俩缘分这一场,到了大自然这么壮阔的地方,天地间儿女情长太微不足道了。爱情太渺小了,或者说它的层面有一点单薄。你温暖我,我也要温暖你,我们要有情有义的。"
聚散总关情。“情”这个字,带着深厚又真切的生活经验,解开了婚姻的困局,打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不是爱情,却比爱情更宽广,是一种像江湖儿女一样浩荡开阔的情感。不仅在夫妻之间,情侣之间,也是朋友、亲情、甚至陌生人之间,有情有义,互相聆听,互相看见,互相支持,互相温暖。
缘散了,好好分别之后,仍然去想象这样一种平等、自由的关系,去建设这样一种关系。这样,等那个对的人来,才能认得出来,才能有好的爱情,好的婚姻。
- END -
本文首发于公号“三联生活周刊”,感谢三联生活周刊和郭玉洁老师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左秀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