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说实在的,没有人能绕过传播学

三联中读 海螺Caracoles 2023-03-16

传播学真是越来越“卷”了。


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考研国家线,不仅连年占领专业学位分数线的最高,2022年更是猛涨12分。对50所知名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进行统计,平均线竟然能超过380分。看晒出的成绩,400+大有人在。



如此,说是大家转发的“高分喷雾”都喷到了分数线上也不为过。几十比一的报录比,更是让人受到了“传播热”的直观震撼。


究竟为什么,传播学会如此热门?


因为它和我们的现代生活联系得足够紧密,和每一个处于传播链条中的我们息息相关。这种特性,天然地吸引人们前去探索。


图片来源/Unsplash


一些我们早已习惯的日常,其传播学意义远超出了简单的“个人行为”。


每当你发出一条朋友圈,都在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印象管理就像戏剧表演”,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其适用范围。


但在塑造形象的同时,我们也“自我监控”,每个人都暴露在数字全景监狱。韩炳哲的“透明社会”说,贴合了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


公共事件,用传播学的视角看,我们能更快理清思路。


前有汽车品牌回应广告文案侵权,后有张小泉总经理回应菜刀拍蒜断裂,企业的公关有时总让人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如果互联网有记忆,应该还记得被当做优秀案例的海底捞“老鼠门”事件。都是回应,不同在哪里?你若了解危机公关的“3T”原则和“5S原则”,就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高下区别。


图片来源/Unsplash


就连政治,在今天也与传播不可分割。


外交战略和舆论斗争的相连程度更加紧密。前不久的乌克兰冲突,称得上是社交媒体时代全方面舆论战争的典型案例。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为一门与个人、与群体、与国家都息息相关的学问,传播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前来学习、探讨。


但也正由于其涉及范围广、理论更新快,许多人,无论是想要拓展学识的人,还是新传专业的考生,都面临“怎么下手”的难题


经过系统筹备、专业策划,三联邀请人大、复旦、北大、武大、暨大等高校的名师,带来独家传播学课《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信息世界生存指南》,带你在12个关键问题里吃透传播学!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为什么要学传播学?


传播学

蕴含了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总结像人类传播这样一个领域的困难在于:它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说,是社会信息的运行。社会运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社会变革也都与传播息息相关。


“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


最早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古希腊和中国,彼时它叫修辞学。谋士文臣说服国君,亚里士多德撰写修辞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传播的内容和受众。


19世纪末出现大众传播,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发达,市场营销、广告公关、消费主义兴起,对社会文化、文化品位产生巨大影响——这一话题在今天,仍然在被频繁谈论。与此同时,“宣传”与民主政治、军事战略产生联系,传播背后的推动力量耐人寻味。


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时代,“传播”是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思考的事,这其中,蕴含了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传播的重要要素——媒介

是新的社会形态塑造者


放眼历史,从口语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传播媒介都在新的社会规则形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向前一步的未来,媒介也会是新的社会形态塑造者。


互联网的出现,使整个世界都步入了数字时代。如今,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在媒介上展露,我们进入了媒介化社会(Media society)。


图片来源/Unsplash


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这些在过去让人感觉非常遥远而陌生的名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走进现实。媒介,从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正在逐渐变成社会的基础设施,我们如今都“生活在媒介中”。


传播学

能让我们活得更清醒一些


传播学走到今天,对世界而言已经不只是一门有自己历程和理论的学科,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条跳出现象深度思考的路径。


图片来源/Unsplash


常年霸占畅销书榜首的《乌合之众》,不少人读了之后拍案叫绝、赞不绝口,但其实它道出的只是大众传媒时代的部分真相。今天,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关于时代、关于理性、关于自身的更多真相,更为系统而新鲜的传播学,是不能绕开的必由之路。


如果你想活得更清醒一些,那就从传播学开始,拨开现象的迷雾。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收听三联独家传播学课


顶级配置

一流院校教授&一线媒体人


三联的传播课,和普通的新传考研辅导班有什么不同?


它不仅权威,请来了刘海龙、常江、胡泳、张志安等来自各大高校的12位传播学大咖,还有独家“镇刊之宝”——《三联生活周刊》的主创团队!


知名教授与媒体主编跨界联动,带来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经验的传播学课。打通“内容生产”的重要环节,从传播实践,到理论升华,为你开启传播过程的全视角。


传播学研究,有何特点?

传播学的现状如何?有什么进一步的趋势?

一家媒体,有什么选题标准?

内容报道的视角和方法,如何影响新闻的传播?

……



聚焦当下

12个新鲜议题走近传播学


传播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太“快”了。经典教材,几年后再看,也只剩“经典”了,当中的理论早已迭代更新。与时俱进,是这门学科的使命。


哪里,有传播学最新的议题来源?


《从现象出发的传播学》精选《三联生活周刊》近年经典封面,从中抽取最有代表性、话题度、研究性的12个议题,挖掘公众议题背后的根源,寻找其中的传播逻辑与链条,探寻下一步发展。


*以上为要点概览,最终以站内上线内容为准。


视野宏大

从点到线到面,构建立体认知网络


——从传播学的角度,要如何进入一个议题?


课程会带你拆解。深耕话题内部,从各个要素入手,理论结合实践讲透传播学。


——我们看到的信息,只是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吗?


在课程中,你能看到完整的传播循环。公众、媒体,在传播链条中都能找到各自的位置,从上一环节接收信息,传播到下一环节。


——跳出事件本身,我们又能获得什么?


课程会带给你俯视的角度。从宏观方面,把握广义的传播活动,俯瞰传播行为,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视角、更加深刻的见地。


这里有脉络清晰的学科发展。从学科源流,到重要奠基人,再到关键节点、分支流派、发展现状,一门课程,为你梳理传播学的完整脉络。


这里有独具预见的分析探讨。媒介化社会的传播逻辑是什么样的?未来将通往何方?从传播学的视角,如何展望前路?在《现象背后的传播学》里,你都能听到。


你不应该错过的

传播学课


如果你是在学海遨游、期待上岸的新传考研人,不应该错过这门三联独家传播学课。12位传播学大佬,等你跳出课本桎梏,在这里相聚。


如果你是已经置身传媒业,想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的媒体人和广告人,更不该错过这门在过去只有主编才能听到的内部培训课。三联独家的选题逻辑、核心新闻生产方法论、互联网冲击下的转型要诀,都在这里了。


(小声提一句,几天前1200期《三联生活周刊》发行时,主编李鸿谷的那篇万字长文,发布当天就被多家媒体同行拿来研究学习。这个课程中的“干货”,只多不少~)



如果你是苦苦探索传播底层逻辑的自媒体人,在这门课里,你可以掌握更高一筹的选题方法、分析模型,从更专业的角度,实现传播的“降维打击”。


如果你是人文社科爱好者,想要洞悉所处的时代,获得独立思考的新方法,这门传播学课也是不得错过的好内容。掌握传播学的方法,你可以透过议题表面的喧嚣,抓住背后实际的逻辑与联系,预见发展趋势。


实用书单

满足你的传播学渴求


每位主讲人,都会提供一份独家书单。从入门小书到经典著作,从新闻生产到理论研究,从不同维度、不同深度,为你提供传播学的进一步拓展方案。


新课首发!

2022.08.15—2022.09.15

限时早鸟价188元(原价268元)

完成打卡额外获赠实体书

《现场与在场:2021三联生活周刊年度精选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享早鸟价


用一顿火锅,或7杯咖啡的投入,获得一个全新的学科视角+一个媒体选题库+一种独立思考的方法+13份走近传播学的实用书单+大于1000分钟的智识享受,回报超值!


作者:晨曦

参考资料:

E.M.罗杰斯(201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

伍翎瑄(2015).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及其策略的影响因素

胡钰(2022).当代国际政治传播的新趋势

王敏芝,王军峰(2022).从“交往在云端”到“生活在元宇宙”: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社会交往生态重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