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李零:大山中的妇女解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活书店 Author 李零
前排从左到右:我、大姐、二姐;
后排从左到右:妈妈(怀着妹妹)、爷爷、爸爸
(1950 年摄于北京,地点不详)
人,妇女占一半。
妇女不翻身,等于没解放。
——李零
大山中的妇女解放
文丨李零
(摘自《我的天地国亲师》)
我的老家在山西武乡县,属于晋东南。这个县,左太岳、右太行,恰好位于两座大山之间(东西相距150公里)。我爸我妈都姓李,两村相隔七八里。那里解放得早,比全国各地都早。韩丁《翻身》讲潞城张庄,就在晋东南。上党战役后,晋东南是共产党的天下。1945年8月27日,我们县就解放了。
人,妇女占一半。妇女不翻身,等于没解放。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阮章竞的《漳河水》都是讲妇女解放,背景就是晋东南。
1949年的《妇女自由歌》,当年唱响布达佩斯,那是周巍峙用祁太秧歌《苦伶仃》《割荞麦》《买烧土》《大挑菜》的曲调拼凑,阮章竞填的词。郭兰英唱得真好。
旧社会 好比是 黑咕洞洞的苦井万丈深
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 妇女在最底层
看不见那太阳 看不见天
数不清的日月 数不清的年
做不完的牛马 受不尽的苦
谁来搭救咱
…………
我很佩服阮章竞。他,一个广东人,到山西抗战,居然能用最土最土的山西话创作,语言十分地道。最近,中华书局影印了他的《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2017年),我读过。想不到他的采风是如此深入,小本中记满了山西话。歌中有这样两句:“国家大事咱也能管哪嗯唉呦”“翻身不能翻一半来哼嗨”,真是抓住了妇女解放的关键。
我妈是从大山中走出,怎么看怎么像农村妇女。她裹过脚,赶上放足,脚已经变形。她只上过小学,文化就这么高。西方那些高妙的理论,她从没听说过,但她参加过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一开始就参加了。她能干,好强,一辈子最恨男女不平等。我说她是个男女平权的拥护者,一点不为过。
很多老干部,反“包办婚姻”,逃婚出走,另择革命伴侣,主要是革“发妻”的命。《少年先锋》讲婚姻革命,不脱这个思路。然而,我爸却没能将这个“革命”进行到底。1950年《婚姻法》公布,多少老干部都换了配偶,我爸没换。
我爸反叛家庭,主要是反他爸,他跟他妈感情很深。我妈正好相反,她最恨她婆婆。我爸革命,一走了之,我妈怎么办?
妇女受歧视,那是全方位,不光被男人歧视,也被女人歧视,更多是被女人歧视。长得不好,白眼;嫁不出去,白眼;生不出孩子,白眼。尤其是最后一条。
婆婆是女性,但代表的是男性,代表男性的传宗接代。千百年来,男性的歧视是靠女性传递。可怜媳妇熬成婆,又拿媳妇来出气。
我妈能干,什么活都能干。老宅楼下原来有她的纺车织机,我见过。她手巧,但一辈子干活,手很粗糙,关节肿胀,好像鸡爪(做黄米糕,她直接用手搋滚烫的面)。我爸到南方革命,打仗,蹲监狱,颠沛流离,哪儿来的孩子。我妈说,她婆婆总是骂她“短三十”,诅咒她活不到三十岁。骂她的时候,想必还不到三十。所以,她的最大愿望也是出走,走出那个我爸爸的家(谐音“枷”)。
我读过《玩偶之家》,参观过易卜生故居(在奥斯陆)。鲁迅写过《伤逝》和《娜拉走后怎样》。
娜拉出走,除了沦为风尘女子,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上新学堂,一条是参加革命(与老师、同学或首长、战友重组家庭)。
其实,我妈走出我爸的家,还是靠了我爸。革命让她走出这个家。
我妈是贫农出身。我爸呢,他说他家是富裕中农。什么富裕中农?地主——每次我妈都抢白他。村里人也说,我家有很多果树,属我家的核桃树最好,地是土改前我爸劝我爷爷卖了。
我妈说,领导让她当县长,被我爸拦了。我爸说,你就好好在家带孩子吧,生生断了她追求“进步”的念想。新中国成立后,评级,我爸又说,你没文化,别跟那些领导夫人争,把她的级别定得很低。
她一辈子都生我爸的气,一辈子都与我爸作对。
我们就是在他们的吵吵闹闹中长大。
2021年3月16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附记]
3月29日,二姐来信指出,我妈原名“爱子”, 1908年生,参加抗战时才二十九岁,我爸给她改名“年久”,谐音“廿九”,她很喜欢《妇女自由歌》,经常唱。
New
新书推荐
《我的天地国亲师》
李零 著
ISBN:978-7-80768-384-1 定价:5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追忆至亲至交,追述学界往事
李零笔下七十余年天地悠悠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怀人忆旧集,汇集了李零近三十年所写的怀念亲友、师长,以及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父亲、母亲、岳父,张政烺、俞伟超、高明、张光直……书中所记述的亲友、师长,对李零影响深远。本书带有显著的自传色彩,是一部散点透视般的回忆随笔集。
/书影展示
▲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书
/原编辑推荐
李零的杂文作品,因其敢于说真话、笔下有真情而备受关注,拥有大批读者。本书是继《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鸟儿歌唱》后,李零的又一部重磅新作,汇集了作者近三十年写作的怀念亲友、师长,以及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是李零杂文作品中别具特色的一部,颇为有料、易读。
在众人眼中,李零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在这本书中,李零却用极为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出乎意料”的人生经历:没上过大学,也没读过博士,现在走到这一步,自己也没想到;小学和中学时代,是个“坏学生”,正是因此,才发誓将来要当个好老师;插队期间真的当了老师,又自我感觉很失败……“工农兵上大学”没上成,遂埋头研究银雀山汉简,结婚生子了,却还没有工作,面对两份“铁饭碗”,终究没能下决心……没想到后来当上了大学老师,更没想到会拜在名师门下,做自己一生最想做的事……
在这本书中,李零自始至终“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讲话”。对故人、故事的记述,也蕴含了有价值的学术史料;对亲人、师友的追忆,也让自己的人生经历跃然纸上。一篇篇文章也是一帧帧老照片,它们铸成的记忆大厦,是对李零其人的最好注脚。
《蟋蟀在堂》
李零 著
ISBN:978-7-80768-385-8 定价:5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真话如利刃,触之者伤
李零杂文,十年磨一剑
/内容简介
“蟋蟀在堂”含有时序更替、步入岁暮的意味,本书则带有“拾遗”色彩,收录的是李零看重的一些发言、访谈、读书心得和随感,横跨二十年(2001—2021)。这些文章首次结集成书,渗透着作者“躲在学术后面”的感受和“奇思怪想”,是“人生片段”与“学术叙录”的交融,别具生趣。
/书影展示
▲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书
/原编辑推荐
《蟋蟀在堂》是李零暌违杂文出版领域九年,继《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鸟儿歌唱》后,与《我的天地国亲师》一并推出的新作,同为首次结集出版的杂文集。
李零此前出版的杂文集,主题各有侧重。《蟋蟀在堂》收录的则是一些不易归类但作者尤为重视的内容,凸显杂文之“杂”的趣味。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说话要说大实话”探讨传统文化的去向,观照国运和人文的宿命,格局宏大;第二辑“我的读书生活”是读书心得与生活杂谈的交融,辛辣幽默;第三辑“历史、考古与汉学”所聚焦的主题则多是李零的主攻方向,兼具专业层面的真知灼见和行文上深入浅出的特点。
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跨度较大,记录的多是“眼前发生的‘一刹那’”——正如作者所言,“多少年过去,回头一看,这不就是‘今天’刚变‘昨天’、学者叫作‘历史’的东西吗,一幕一幕,历历在目”。在当下与过往的互文中,这部印刻着思想轨迹的文集,能带给读者新的启迪。
/作者简介
李零: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研究、著述范围涉及诸多领域,如考古、古文字、古文献,以及方术史、思想史、军事史、艺术史和历史地理。
李零已在三联书店出版了《我们的经典》《我们的中国》《波斯笔记》《铄古铸今》《万变》《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兰台万卷》《小字白劳》《十二生肖中国年》等书。他说,他的书都是读书笔记。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END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生活书店”,感谢公众号“生活书店”和作者李零老师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徐佳惠
往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