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大课 | 戴锦华:“女性主义”教会了我什么?

戴锦华 海螺Caracoles
2024-09-06






近些年,女性议题不断地进入大众视野。然而对于为什么要了解“女性主义”,女性恋爱、结婚、生育、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仍然存在着太多疑问与揣测。

在三联新上线的课程《从女性出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关系与社会》中,课程的主讲人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曾提到,“当女性主义让我知道很多问题不是我的错,我才从诸多的自责、自卑、负疚中解脱出来。”


女性主义教会了我们什么?

男性又能从女性力量中获得什么?


这不仅是每位女性需要探索的问题,而且是对每个男性来说至关重要的事。


口述 | 戴锦华

整理 | 小圆





1

女性,

是人类的一半




提到女性议题,你会发现它经常被列入所谓的少数人议题之中。每次看到我都会失笑。因为通常和女性议题并列的,是少数民族问题、性少数问题、异常人群和弱势群体的问题。抛开弱势群体底层这样的有所指但又含混的概念不谈,让我失笑同时又略感愤怒的原因在于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女性是人类的一半。整个的人类文明建立在人类的劳动和生产之上,而女性是作为人类的一半深刻地参与其中的。


《从女性出发》主讲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


当今天我们批判前现代中国文化当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忽略掉了,“男主外,女主内”对应的是男耕女织。换句话说,如果说男人提供着人类的食,那么女人则提供着衣。女性担负着人类的绵延、繁衍的责任,也担任着养育者和家庭的维系者的角色。女性对于人类社会、对于人类文明史来说是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经常开一个玩笑,当讲到一个皇帝昏庸会经常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每次我都会忍不住追问,除了开国皇帝,有哪个皇帝不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而在前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当中,我们可以进而说有哪个男人不是生于内院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美国的中国学的女性主义研究者早就指出,前现代中国文化当中女性才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女性扮演了中国社会当中教育者的角色。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女性的问题终于在1995年世妇会被接受为世界性的、人类社会的问题时,是多么的荒诞。作为人类的一半,女性问题是人类共同的问题。女性主义最基本的诉求其实是对平等的诉求。女权运动,是关于社会平等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单元。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深入了解女性议题






2

“女性主义”

教会了我们什么?




这也就引申到了两个跟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直接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当我们讨论女性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强调的是生理性别所造成的社会差异,还是我们更强调社会性别所造成的差异?那么对我本人来说,女性主义对我个人生命最大的帮助是我获知了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性别”。


《小妇人》剧照


法国的女性智者西蒙娜·波伏娃曾在《第二性》的开篇告诉我们,女人不是生而为之的,女人是被后天教养而成的。类似这样的观点可能是认同女性主义的人的基本共识。


但另一部分人会觉得很荒谬。他们认为性别是基于生理差异的一种自然存在,是一个高度合法的存在,是一个不可能经由某些文化、社会因素而改变的事实。


于是每一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定会被追问是如何看待生理差异对两性所造成的差异的。每一次我都会很诚恳地回答,我相信两性不同的生理差异一定造成了两性的某些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今天我们没有机会去认知生理差异所造成的差异,究竟造成了两性心理、肉体、生命轨迹的哪些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所有因生理差异而可能造成的本质性差异,此刻都掩盖在多重的男权社会的论述之下。


男权社会为了他们整体的达成两性之间差异性的压抑结构,塑造了关于男人和关于女人的差异。而整个男权文化所形成的观念、文化、价值、教育,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当中强化着这些。


《蒙娜丽莎的微笑》剧照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听到,小姑娘不要疯跑,小男孩怎么能哭泣。我也有同样的经验,大概从我的儿童时代一直到中年时代,总会有长辈、朋友来告诉我“你很优秀,但是你要学会做女人”。这也构成了我自己的生命史和成长史当中的一个巨大的困惑。我本能地要追问,从任何意义上我都深刻地体认着自己是一个女人,那么我为什么要学会做女人?何谓做女人?


女性主义的帮助让我意识到整个的文明史已经把男性和女性塑造为了不同的功能角色,是一个可以去占据、去扮演的角色。如果男性和女性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话,那么我们与作为演员的真实的生命、生理结构、生命经验之间的关联究竟是怎样的?这是我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性别之疑。


而女性主义也因此带给我生命经验的解惑性的力量。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女性主义之于我不是一种主义,它是高度内在的,是和我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困惑、创伤和迷惘高度相关的。它帮了我,它为我解惑,它为我理解自己、理解社会,为自己的生命去思考和规划方向提供了可能性和力量。






3

理解女性主义

为什么对男性来说同样重要?




再稍稍换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反思“女性不是生而为女性的,女性是被后天的教养和建构而为女性”这个概念的时候,会发现“将女性和男性划分为不可通约的两个族群”这种表述本身包含了另一重陷阱。这重陷阱就是我们把人类一分为二,把人类描述为两个不同的序列,但是同时无声地宣告人类只有两个序列。


但高度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曾经阅读过一本美国人类学家的批判性著作。这位人类学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了解了整个印第安部落所经历的殖民入侵和现代化进程。


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就是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部落会在部落成员13岁的时候举行成人礼。每一个经历成人礼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别。因此这个部落有五种性别——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可能传统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传统的女性认为自己是男性、男性的同性恋者或者女性的同性恋者。


《紫色》剧照


整个部落是一个高度文明开放的、尊重个体差异的、保护少数人的社会。然而当殖民者到达的时候,他们觉得看到了魔鬼,认为这是一个必须予以启蒙、予以教化和规范的地方。


为什么要引出一个倒置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的故事段落?我想从这个故事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女性主义当中获得的最大的启示——反对性别本质主义。


对我来说平等诉求的终极目的是我们真正获得一种尊重差异的教养,获得一种接受差异的能力。因为即使在男女两性的范畴之内,女性主义告诉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某些同性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时候远大于两性相较之下的性别差异。换句话说,把女性和男性整体地作为参照组来发现的差异,有时候大大地小于我作为一个女性和你作为一个女性,我们二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父权社会、男权结构就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压抑,它是对人类整体的压抑,或者它是对人类整体当中的不逊者、差异者、规范所不能够充分包容的每一个个体的压抑。


如果说它是对“女汉子、女强人、强悍的女性”的一种敌意的话,它一定是对“娘娘腔、温柔、敏感的男性”的一个蔑称。


在这个意义上说,男性社会固然把男性塑造为一个统治的群体,它同时把男性塑造为一个高度单一化的、被制式化的群体,使得男性生命当中的很多潜能必须被排除、被压抑、被秘而不宣。所以对我来说,女性主义是一种平等的诉求,它教会给我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反本质主义。


《芭比》剧照


女性主义也教会我们,当我们对文明差异有更深的认知,我们进一步的反思我们的文化,就会真正意义上发掘出文明当中资源的一些新的路径和一些新的可能。因为当妇女是人类的一半,妇女解放就一定意味着人类解放,或者成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底,如果文明意味着一个进步的历程的话,那么进步的主体是人,进步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我们所诉求的无外乎是把人、人的关系还给人自身。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一种把人的关系和人还给人自身的过程,一定意味着对个体差异的尊敬。那么它不仅是对性别差异的尊敬,也是对性别差异之中、性别差异之下或者性别差异之上的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尊重。那才是一个我心目当中的人类解放。


当然,女性主义的终极诉求和我自己内心的终极诉求一定会被蔑视地称为乌托邦式的。不需要付出蔑视,我非常清醒。这是我生命的乌托邦,这是我生命中的乌托邦信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女性议题,三联新上线的课程《从女性出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关系与社会》,邀请到了包括戴锦华老师在内的7位女性权威学者


她们会从女性主义、身体、气质、亲密关系、婚姻、母职、代际关系、职场等8大现实议题切入,剖析你已经遇到的,正在遭遇的,未来会面对的性别之问。也会用一种全新视角,纠正误区、填补你的认知空白,带你去探索生命中的更多可能。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更好地理解女性、自我、两性与社会

就从这一课开始。


7位女性权威学者

8大女性现实问题独家解析

1种全新视角
收获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若现在购买课程

早鸟价只要199元

   还有价值89元的《2024·她周历》免费送!


相当于总价值327元的好课+好物

只需6折就能拿下


特惠时间9.25-10.24

快来拼手速啦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开启觉醒之旅


如果一生只听一门女性课
我建议你选择三联的这门


为什么?


01

7位女性学者

打开“看懂女性”的关键之门



课程请到的主讲人,不但都是来自北大、复旦、美国圣劳伦斯大学、社科院等高校的学者,而且也是中外女性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因此,课程不会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让你看到国内女性境况的同时,也对国外女性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主讲人还会用专业的内容结合权威学术研究,摒弃固化思维,刷新你的认知。也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启发你的不同思考。


02

消除碎片化和极端化概念

5大维度重新建立你的认知


关于女性话题,网络上总是充斥着碎片化、极端化、议题化的表述,缺少全面性的剖析。


这一次,我们会纠正以往的迷思和误区,帮助你重新建立认知。


课程会将女性放在不同处境中,从女性和自我、女性和亲密关系、女性和代际关系、女性和社会4个方面,由近及远、层层深入。


同时,配合身体、气质、婚姻、职场等方面的细致讲解。带你回溯女性议题的源头,真正认识自我、看清问题的本质。


03

跨学科视角讲述现实议题

填补你的认知空白


即使是对女性主义有一定了解、认为女性已经取得一部分权利的人,也免不了因为许多新命题的出现,落入无尽的困惑中:


女强人:为什么加上性别的前缀,就还是弱势者?

“毒母““妈宝”等现象:为什么女人也会厌女?

为什么说“结婚之后性别问题才真正开始”?

……


那些你可能会忽视的、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主讲人会用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管理学、电影学等跨学科的权威视角进行剖析。


从现实入手,关照当下,为你带来更多启发。



04


独家女性作品推荐

让你在女性议题上有更深思考


每位老师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供拓展书单、影单、音单。


想要深入了解女性议题的你,可以尽情探索。



适宜人群


  • 想要认识、改变自我处境的所有女性

  • 想深入了解女性主义的求知者

  • 想更加了解女儿、母亲、伴侣及自身的男性

  • 希望重新探索两性及社会关系的你、我、他


7位女性权威学者

8大女性现实问题独家解析

1种全新视角
收获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若现在购买课程

早鸟价只要199元

   还有价值89元的《2024·她周历》免费送!


相当于总价值327元的好课+好物

只需6折就能拿下


特惠时间9.25-10.24

快来拼手速啦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开启觉醒之旅



本文原载三联中读,感谢公众号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甘甜


推荐阅读

影评 | 女性主义的类型策略:格蕾塔·葛伟格的《芭比》

北京招募|与戴锦华对谈:女性叙事在如何改变?

端木异 | 从“厌女”到“厌男”:不断被创造和被阐释的性别主义词汇


有件大事,微信算法改版了!

亲们要是不给海螺加星标,

可能就听不到海螺的呼唤了。

所以,拜托一定要给“海螺Caracoles”

加星标,加星标,加星标!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感谢大家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螺Caracole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