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虚构︱“花了半年时间,我们在西安市中心建了一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非虚构时间 Author 非虚构时间


杨素秋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一次机会,她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


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


杨素秋接手了“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的主持工作 ,她即将面对重重困难:图书馆选址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两个人。要在6个月内,有限的资金下最大限度地建设好这座区图书馆。


杨素秋认为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为读者选好书是最重要的一环。于是,她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杨素秋为图书馆选出了1万本书目。本书的最后整理了书中提到的经典图书300本左右,中外著名作家130位左右。这些书目和作者都是杨素秋挑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对图书馆采购、老师推荐书目、社区组织读书都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最终,她用文人的坚守甚至抗争,守住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点击图片购买)

杨素秋在接受谷雨实验室的采访时说:“我在做图书馆的过程中感受很深,我希望图书馆是这个世界上最平等的地方。图书馆这个地方永远是免费的,向大众无限开放的,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来获取知识的地方。”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记录了陕西科技大学的文学老师杨素秋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的经历。

作为文旅局的副局长,她负责文化科、文化馆、旅游科和规划中的图书馆,本书就重点记录了碑林区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杨素秋

碑林区一直没有图书馆,这让杨素秋感到惊讶:碑林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让她更加错愕的是,她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要建在地下。这显然有违常识,对阅读来说,最好的是自然光,为什么要把图书馆建在地下?
两年前,区政府策划了一个大型文化综合体,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各一层,其中图书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但是西安比较特殊,土木建设,一不小心就挖出历史遗迹。也不知道规划中的图书馆碰到了什么文物,总之,停滞在考古发掘阶段,预计还得两三年才能投入建设。

但是建图书馆这事儿不能再拖,且不允许出任何差错,无论如何,碑林区必须寻找一个现成场地做临时过渡图书馆,必须达到条例要求的最低面基三千平方米,必须立刻上马,限期完成。

要在碑林区找到一片合适的“三千平方米”,并不容易。

碑林区有“两最”:一是西安市面积最小的区县,仅二十三平方公里;二是西安市单位面积GDP最高的区县,商业繁华,旺铺抢手。

且图书馆对建筑物承重要求特殊,密集书库的荷载数值是普通建筑的好几倍,土木工程界为此制定专用标准。

杨素秋来挂职之前,已经选了一些阳光通透的地方,都不符合承重要求,最后只能选在地下。

一个没有窗户的临时过渡的区县图书馆就这样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和紧迫性,等待她来搭建。
手头的钱并不多,因为是过渡馆,随时就要搬走,装修得太豪华是浪费。

“如果我们有很多钱,我希望能建成一个漂亮的图书馆。外形优雅,巨大的玻璃窗,窗外要有树,还得是老树,绿叶轻摇,窗边座位抢手。现在呢,也没窗子也没钱,我把这些事儿暂时撂开,重点考虑怎么买书。”

书目的事,原本应该是图书馆宁馆长考虑,但馆长把这事儿全权委托给杨素秋。作为过渡性的区图书馆,馆小,经费少,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所以要考虑得周全一点。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要增加文学书和少儿书。

离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的地方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做成特色。
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可以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

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还有,要增加盲文书,等等等等。

杨素秋凭借着自己对公共图书馆的理解,一点一点搭建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图书馆。
商人消息灵通,建设图书馆的公告刚刚在政府网站发布,杨素秋就陆续收到了书单:

大量情感鸡汤书籍和长篇小说,书名软糯可人,共同特征:书评网站查无此书。


偶有经典作家,恰恰剔除成名作。


偶有经典作品,恰恰绕开优质出版社:《世说新语》——某某日报出版社,《老人与海》——某某旅游出版社。


儿童书籍,完全杜绝国际大奖和畅销绘本,可谓煞费苦心。还有一些单蹦儿书目,第2辑,第5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还有这样的“报告”“岗位”与“视角”:

《某某县政府廉洁反腐败的公众感知评估报告》
《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车司机岗位》
《价值网企业创业绩效损失机理研究——一种基于非物资资源配置的视角》

一些“文萃”,一些“风采”:

《某某师范学院校报文化副刊选集》
《吟诵的女儿——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吟诵推广志愿者某某某老师》

一些“学术”: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当代大学生德育中主题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创新驱动下的高校服务育人模式研究——某某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我现在明白这些书单是什么名堂,书店里卖不动的书、仓库里的滞销书以及那些明知没有读者的自费出版书籍,全都塞给了我。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某些图书馆书架被三流书籍占满。”

因为图书馆是公益场所,不赚钱,塞些“坏”书进来不影响图书馆“业绩”,反而会增加书商利润,于是,图书馆成为某些书商的库存倾销处。

“我无法想象我一手弄起来的书架摆的全是三流书,走在里面多丧气。图书馆不能只做成政绩工程,为了读者喜爱,我得把好第一关。”

图书馆馆藏需要8万册书,经过各种考量,杨素秋和宁馆长决定第一年的100万买书经费一共选出1万种图书,每本3本副本。剩余的书,等到第二年经费下来再补充。

要找到近年出版的1万种较受读者欢迎的书,并没有现成路径,杨素秋一头扎进书目的海洋。

豆瓣各类别图书top100清单,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月度年度榜单,购书网站实时销售清单,世纪文景年度好书,“保马”每日一书,华东师大“六点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每月好书榜,上海译文出版社万人票选“译文年选”,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终极书单,等等,她将这些书目一一输入表格。
6个月后,4月22日,图书馆顺利开馆。

开馆前,杨素秋在《贞观》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花了半年时间,我们在西安市中心建了一座不网红的图书馆》,这篇文章为她带来不少麻烦,也引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的采访。

一座区图书馆的建立,就这样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也有了这本书出版的契机。


2021年度买书资金到位后,宁馆长再次把编书目之事委托给杨素秋。

“第一年编的书目,我凭主观推测去满足各年龄段读者诉求,而建馆后与读者的交谈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人们兴趣差异之大让我感到自身的匮乏。”

编书目费时间,前一年她只敢麻烦有限的几位师友。

这一年为了一份更好的书单,她在手机通讯录里寻找,挑几位精通专业的,再挑几位普通的爱书市民,还要兼顾高龄读者和年轻人,前前后后一共50多位亲朋好友为她出谋划策。

为了不占用朋友们太多时间,她只需要三项:书名、作者、出版社,其余数据例如ISBN号、定价、出版年份,太琐碎了,就自己来做。
“我没有什么才华,碑林区图书馆的书单也远远称不上优秀,只是及格,但总比听由书商随便配货要好一些。而一份书单做出来还不是终点,它能否不受干扰地招标?招标结束之后能不能悉数到货、顺利上架?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链条。”

一年挂职结束,作为一名读者,杨素秋时不时会回到图书馆,看一看自己选的书目是不是填充到了书架上。

再回到本书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在书中说:“关于这个问题,教科书中答案类似,有三大传统功能:一是保留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二是宣传教育,三是满足和提升群众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公益性和平等性……”她说她还要探索教科书以外的答案。

但我想,她所建的区图书馆已经为大家带来了答案。

附本书中出现的书:


《安徒生童话》

《镖人》

《冰菓》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虫师》

《宠物小精灵》

《窗边的小豆豆》

《吹小号的天鹅》

《丁丁历险记》

《高达》

《给孩子的故事》

《灌篮高手》

《哈利·波特》

《海贼王》

《汉声中国童话》

《荷花镇的早市》

《黑子的篮球》

《护生画集》

《火影忍者》

《精灵鼠小弟》

《可怕的科学》

《拉比的猫》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玛蒂尔达》

《玛法达》

《名侦探柯南》

《排球少年》

《七龙珠》

《棋魂》

《犬夜叉》

《三毛流浪记》

《圣斗士》

《死神》

《死亡笔记》

《四月是你的谎言》

《太空》

《网球王子》

《文豪野犬》

《希利尔给孩子的艺术史》

《夏洛的网》

《夏目友人帐》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银魂》

《幽游白书》

《月刊少女野崎君》


文学类:

《奥德赛》

《白鹿原》

《冰与火之歌》

《查令十字街84号》

《传学》

《东周列国志》

《读库》

《儿女英雄传》

《反骨仔》

《废都》

《古文观止》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海边的卡夫卡》

《海底两万里》

《汉字王国》

《红楼梦》

《活着》

《基督山伯爵》

《卡拉马佐夫兄弟》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老人与海》

《礼物》

《裂缝》

《流言》

《鲁滨孙漂流记》

《鲁迅全集》

《论语》

《罗生门》

《麦田守望者》

《魔戒》

《墓法墓天》

《那不勒斯四部曲》

《挪威的森林》

《胚胎奇谭》

《契诃夫文集》

《人间词话》

《人间喜剧》

《三国演义》

《三体》

《诗的八堂课》

《诗歌手册》

《诗经》

《史记》

《世说新语》

《鼠疫》

《太平广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唐诗别裁》

《唐诗三百首》

《天龙八部》

《推拿》

《文苑英华》

《我弥留之际》

《西南联大国文课》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小城之恋》

《小说课》

《西南联大国文课》

《写作法宝》

《伊利亚特》

《阴阳师》

《银河帝国》

《酉阳杂俎》

《战国争鸣记》

《朝花夕拾》

《正常人》

《纸牌屋》

《最后一个匈奴》

《左传》

《作文七巧》


人文社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奥斯威辛:一部历史》

《奥义书》

《巴尔扎克传》

《保卫马克思》

《藏在碑林里的国宝》

《册府元龟》

《纯粹理性批判》

《丛书集成》

《大藏经》

《抵抗的群体》

《第二性》

《洞穴奇案》

《对影胡说》

《二十四史》

《二手时间》

《佛家名相通释》

《傅山的世界》

《伽利略传》

《关于他人的痛苦》

《观看之道》

《汉字书法之美》

《汉字王国》

《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黑镜头》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

《火车上的中国人》

《基督教神学原理》

《基督教要义》

《加德纳艺术通史》

《剑桥中国史》

《咖啡厅、餐馆内景实例》

《康德传》

《旷野呼告》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蓝色血脉》

《劳特里奇哲学史》

《理解一张照片》

《理想城市》

《另一种讲述的方式——一个可能的摄影理论》

《伦理学》

《论摄影》

《毛以后的中国》

《美术、神话与祭祀》

《明朝那些事儿》

《墨庄漫录》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欧洲大学史》

《破〈破新唯识论〉》

《囚徒的困境》

《让房子与你的灵魂契合》

《人类简史》

《如何建造美好家园》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僧侣与哲学家》

《送法下乡》

《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

艺术》

《设计中的设计》

《摄影哲学的思考》

《身体·性别·摄影》

《神话学》

《生活与命运》

《圣经·旧约》

《圣经·新约》

《世界摄影史》

《世界摄影艺术史》

《世界通史》

《市井西仓》

《私人生活史》

《斯宾诺莎导读》

《四库全书》

《俗世威尔》

《涑水记闻》

《太平御览》

《天真的人类学家》

《同性恋亚文化》

《图书馆入门》

《完美店铺设计指南》

《唯识二十论》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未来简史》

《文字的力与美》

《无知的教师》

《乡土中国》

《湘山野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唯识论》

《新游牧民》

《幸运者——一位乡村医生的故事》

《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暴》

《雅典与耶路撒冷》

《艺术哲学》

《隐士建筑》

《永字八法》

《犹太教——一种生活之道》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造型的诞生》

《怎样阅读照片》

《詹森艺术史》

《正面管教》

《知日》

《直角之诗》

《纸上纪录片》

《中国碑帖名品》

《中国摄影史》

《中国照相馆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走向新建筑》


自然科学:

《别逗了,费曼先生》

《城市自然故事》

《从一到无穷大》

《地球编年史》

《第三种黑猩猩》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给年轻科学家的信》

《果壳中的宇宙》

《剑桥科学史》

《科学的历程》

《盲眼钟表匠》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什么是科学》

《实验室女孩》

《贪婪的多巴胺》

《物理世界奇遇记》

《现实不似你所见》

《园丁的一年》

《云彩收集者手册》

《杂草的故事》

《怎样观察一棵树》

《这里是中国》

《自私的基因》


其他系列书:

金庸作品集

“梁庄”系列

“玛格南”系列影集

“牛津树”系列

“培生”系列

“外研社”系列

“中国纪实三部曲”系列



*文中图片由杨素秋提供
(点击图片购买)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作者:杨素秋

定价:58元

书号:9787532794133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素秋,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政府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内容简介

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有时会想:除了教书,我能不能走出校园,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次机会,我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却没有一家图书馆,让我错愕。更让我错愕的是,我即将接手的这个“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 要建在地下!墙皮破损,电线裸露,没个好模样,人手就我和馆长小宁两个人。


小宁说买书的事情全听我的。书商纷纷发来书目,但我发现得自己动手编一个更适合本区读者的书目出来。我们的馆小,书少,这恰恰困难——稍微买偏了,就会大量被闲置。


碑林区是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周末常有家长带小孩子来附近逛街,应该加大文学书和少儿书的占比。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石碑博物馆,展出的不是绘画或者器皿珠宝,而是“字”。这个地方离我们图书馆步行只有几分钟,应该设立一个碑帖专区,大量地买,做成特色。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外文童书区,在碑林区工作的外国人不少,如果他们的孩子在这里看见母语故事,一定很激动吧。还应该有一个漫画专区,把这个区域做好了,这几个书架也可能会成为漫粉聚集地, 也许周末会被读者挤满吧……


我求助各方朋友,要选出1万种图书来。不曾想,一个小小的书目触动了各方利益,一场“书目保卫战”就此拉开帷幕……

END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非虚构时间”,感谢公众号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关贵展


推荐阅读


汤一介 乐黛云 | 和读书有关的事


天涯独家:李云雷=我们为何而读书?


书单|“雅理读书”八年精选


别忘了星标海螺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螺Caracole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