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谈艾柯
编者按:
2016年2月19日,翁贝托·艾柯在家中逝世。作为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家、理论家与思想家,艾柯的辞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是学界知名的资深“艾柯党”,她一向毫不掩饰对艾柯作品的推崇,1990撰写的《玫瑰之名:小说、电影与文化分析》是国内最早对艾柯作品进行理论与文化分析的重要论文。2015年她出版的首部自选集特别以艾柯作品《昨日之岛》为名,借此向艾柯致敬。海螺今日独家精选戴老师在不同场合提及艾柯作品时的关键句,明日将推出戴老师经典论文《玫瑰之名:小说、电影与文化分析》,谨以此悼念艾柯。
1.很多人问《昨日之岛》,因为艾柯的这本书,虽然不是他最有名的,也还是影响很大的。所以我就说是偷他的,其实我很多的书名,都是借自电影或者小说。当然是想借原作的意思,也是想表达我当年阅读它的心境,对自己也是一个记忆的痕迹。选《昨日之岛》,艾柯是我的最爱,但是我没有那么喜欢《昨日之岛》,可是我特别喜欢里面有点喜剧性的时刻,就是有一个人物站在格林威治分界线上,就说,迈过去是昨天,迈过来是今天。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就是说时间其实这样人为地被切割,但是其实生命是一个不中断的非常急促的过程。
2.艾柯的《昨日之岛》不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开始喜欢上艾柯是《玫瑰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当时出版的时候,印刷很糟糕,就是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蹩脚、劣等的通俗小说。我也是那样,当时是在书摊上买的,觉得名字好玩,因为我也很喜欢莎士比亚的玫瑰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但是它依旧芬芳。我自己最早做研究的时候,从符号学开始,会关注所谓能指所指,命名和实物之间非常有趣的连接,其实没什么道理,就是我们把一个东西称作一个名字没有任何道理。所以最早买到那一本小说,我记得一下被迷住,读了很多很多次。我觉得那个小说可以当做侦探小说读,很精彩。但同时你就可以把它当做电影符号,就是符号学。然后一本书包含了那么多层面。我记得大概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在北大的一次会议上见到艾柯,然后他的那种幽默真正聪明,我不知道能用什么来说,尽管聪明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有点小,因为那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但是那种机智,给我留下特别特别深的印象。
3.《傅科摆》这本书是我的最爱,但是很少能跟大家产生共鸣。我跟很多爱读小说或者爱艾柯的朋友推荐这本书,然后大家都说读不下去,大家都说掉书袋。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傅科摆》在意大利刚出版时的盛况,街上就可以看到很多人捧着读,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拿倒了。但是我真的觉得读得非常非常快乐,因为我觉得那本书里面,实际上是处理了结构主义或者结构主义来最基本的文化命题。关于叙事、关于历史、关于你的知识、关于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4.如果说哪本书是埃科最完美的,我仍然要说是《玫瑰的名字》。因为《玫瑰的名字》叙事完整,多个层次完整包装在一起,你可以把它当做通俗侦探小说来读,可以当做中世纪史读,可以当做符号学及其文学理论著作来读,也可以当做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来读。但是《傅科摆》不行,它虽然具有《玫瑰的名字》所有的特征,但它不可能在某一个层面单纯阅读,因为所有的东西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了一起。我自己的感觉是,我把它称之为二十世纪的《堂吉诃德》,因为它是一本‘元小说’,是一个‘元写作’,也可以说是‘元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