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一线调研行丨对话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路: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

吴瞬 证券时报
2024-08-08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和国家级中心城市,其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都颇不寻常。进入新时代,重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既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又是我国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内陆地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2023年,重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0145.7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成功跻身“3万亿俱乐部”。

2023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不能缺位,为此,重庆正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为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贡献金融力量。

2022年,《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成为重庆奋进的又一新目标;2024年,《重庆市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 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这表明,“智融惠畅”工程已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路径,是重庆金融工作的主要抓手,更是推动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任务书。

在这一关键节点,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对话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路,畅谈重庆如何通过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标杆,高水平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

证券时报:重庆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和重大进展?整体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特色?

阮路:2023年,重庆金融业通过启动实施“智融惠畅”工程,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数智创新、开放引领、风险防控等关键能力,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创新争先进位,支柱地位更加突显,支撑现代化新重庆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3年末,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6%;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境内IPO上市公司数量排名西部第1;全市打非工作考评居全国前列,银行业不良率1.18%、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

事实证明,重庆金融业2023年迈上新台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的重大使命。过去一年多,成渝双方积极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机构上共建共享。推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社会组织——成渝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重庆)落地,集中统一对接两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跨区域金融纠纷化解;成渝共建的双城增信公司通过银增联动模式,落地首笔2.5亿元增信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与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重庆科学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异地机构合作服务成渝企业,累计完成融资业务438笔,金额18.7亿元。

二是服务上一体互认。共建新市民金融服务一体化“示范区”,为成渝地区“新市民”提供同城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车险通赔通付、异地取款手续费减免、融资抵押品异地互认等金融便捷服务持续推广;推动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11家西部地区银行机构落地“柜面通”业务,实现合作银行间跨行柜面办理个人现金业务。支持成渝两地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建立双城经济圈特殊资产市场协同机制,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跨区域联合处置。

三是平台上互联互通。共同打造成渝一网融通、川渝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专区等数字化平台,在毗邻地区打造“一体化征信服务示范点”,构建“信用+信贷+政策”金融服务生态圈;落地一批“成渝双城医保服务站”,实现银行保险机构经办渠道与医保便民服务“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创新税收跨省电子缴库,已推广到全国28个城市,实现跨省异地电子缴税2.4万笔、2.67亿元。

证券时报:重庆目前正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目前重庆的路线图是怎样的?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对重庆和整个西南地区有哪些积极作用?

阮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明确,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金融体制机制更加优化,金融机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开放程度显著提高,辐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支撑人民币“走出去”的区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现代金融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格局初步形成。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基本确立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影响力的区域金融市场地位,形成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贸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陆金融开放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功能更加完善,西部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今年3月,《重庆市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 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智融惠畅”工程是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路径,是全市金融工作的主要抓手,是推动全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任务书。

未来4年,《行动方案》将全面指导重庆金融工作。按照相关部署,重庆将量化目标体系、实化政策体系、细化工作体系、强化评价体系,以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为抓手,全面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标杆,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智融惠畅”工程亮点频频

证券时报:在这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取得了哪些新突破?重庆全力打造的“智融惠畅”工程有哪些亮点?

以“智”促转 打造富有重庆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  


阮路:对于如何以“智”促转,重庆的思路是,不断提升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运行水平,加快金融领域数智化转型,实现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围绕推动融资畅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打通信用数据“孤岛”,联合搭建“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链”“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归集多维度数据和服务推送,引导50万家企业注册使用,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产品1340个,累计助力30万家中小企业获得信贷,初步奠定信用大数据赋能金融发展的基础。

以“融”增效 助力现代化新重庆迈出新步伐   

阮路: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与“稳”的前提是要“融”,即与国家重大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全面振兴等融合发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重庆肩负的重大使命。

比如在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联合召开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会,实施支持“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科技型企业融资、乡村全面振兴等政策措施。2023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分别增长24.1%、28.8%、9.8%。牵头发起重庆金融助力农村致富带头人行动计划,累计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发放贷款27亿元。

推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上市工作可圈可点。例如,将“建立企业上市助推机制”纳入2023年全市加快实施的15项重大改革项目之一,印发《重庆市企业上市助推机制改革暨“千里马”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迭代升级“科创资本通”平台,做大市级拟上市企业后备库,新增536家入库企业、总数达1014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实现区县国资对外收购上市公司的先例。首发融资120.7亿元,同比增长191%。此外,重庆还发挥产科金平台功能,推动组建2000亿产业投资母基金,优化母基金运作机制,设立30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金、30亿元渝津联动基金等二级母基金。

深化金融开放方面,一体推进中新金融、通道金融、自贸金融开放,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出台金融支持“渝车出海”系列政策,中新项目累计实现跨境融资超200亿美元。成功举办第五届中新金融峰会,签约项目90个、合同金额达1110亿元。

以“惠”为民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体系  

阮路:如何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向基层群众精准服务,同样是业内外人士关心普遍关心的问题。过去1年,我们大力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为的就是以“惠”为民。

2023年全年,重庆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1047亿元,同比增长20%。同时,加大监管政策引导,要求大中型银行小微企业内部资金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推动银行将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占比提升至10%以上。创新服务下沉机制,建成36个首贷续贷中心和500个金融服务港湾。

从成效上看,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6年保持“量增价降”。加快贷款投放,近3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4.5个百分点。全年新发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4%、4.24%,同比下降0.28、0.33个百分点。普惠医疗保险“渝快保”保障人数突破620万人。

以“畅”触达 全面升级重塑金融服务生态  

阮路:为打通金融资源配置梗阻壁垒,促进金融配置的高效直达便捷,重庆还积极推动以“畅”触达,共有四大做法实现了“首次”。

例如,为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融资便利度提升,重庆首次制定《关于促进重庆市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融资便利度的指导意见》,首次发布《重庆市紧缺型数字金融人才目录》。

同时,重庆创新金融服务下沉机制,建立金融链长、金融顾问、产业专家库3项新机制,分类梳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名单,量身定制进企入户金融服务方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首次发布重庆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优秀案例、《数字金融创新产品手册》等。

总体来看,过去1年,重庆坚持问题导向,以净化信贷市场环境、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抓手,畅通金融资源配置,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2023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

全力服务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证券时报:随着重庆全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庆金融行业如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阮路:2023年,我们在政策环境、企业服务、区域建设、产业基础、平台打造等方面协同发力,抓牢抓实5项工作,在科技金融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抓重点政策。出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重庆市企业上市助推机制改革暨“千里马”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夯实助推科技型企业发展相关机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现正集中推进“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积极兑现私募基金投资奖励政策,按照投资科创企业1%金额奖励标准,共给予11家企业721万元奖励。设立了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并成立若干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二是抓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企业上市“育苗”行动,从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基金投入企业中筛选苗子企业挂图作战,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从全市各类企业中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良企业,及时纳入拟上市企业后备库做好后续跟踪服务,2023年年末总数达1014家。

三是抓重点区域。积极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在高新区举办重庆创投大会等特色活动;设立注册资本45亿元、具备担保+投资功能的双城(重庆)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重庆科学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高新贷”、“科创保”等产品,累计担保发生额36.2亿元。同时,积极支持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建设,成立明月湖种子基金,截至2023年末,共投资16个科技型初创项目。

四是抓重点企业。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帮助山外山、西山科技、智翔金泰等10余家科技型企业顺利解决上市障碍。在2022年重庆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成功“破零”及打破了近6年未新增创业板上市公司局面的基础上,实现2023年10家科技型企业首发上市,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同时,推动重庆市金融科技公司实现量增质升:年内落地中国电信金融科技总部(中电信翼金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市首家法人机构(渝农商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重庆渝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市首家保险机构(众安保险)金融科技子公司(重庆众先安行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金融科技公司,全市金融科技公司总数达10家。

五是抓重点平台。大力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创新,实现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试点落地重庆,并顺利完成开板,已入板培育企业625家。同步推动重庆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全国首批与全国股转公司签署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监管合作备忘录,与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取得率先突破,并实现2024年申报新三板企业绿色通道全覆盖。率先开展中西部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推动2家企业成功完成首批认股权登记,推出创新型股权类融资产品“渝股融·定增一码通”。继续搭建“产科金”服务平台、“科创资本通”平台两个市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已链接8000多家优质企业信息,着力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一体融合发展的生态圈。

证券时报: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下一步工作有何计划?

阮路:一是继续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帮助企业练好内功,重点做好“33618”产业链上市资源分布图绘制,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人才设立的企业。持续深化“市领导、市上市办、区县政府”三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力争在2024年内协调完毕企业上市合规证明开具过程中普遍需要联系的部门,并完成在“渝快办”的上线运行,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发展环境。

三是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各项试点作用,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加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

四是持续健全私募基金工作体系。联合重庆证监局做好综合研判会商,加强风险防范处置,优化政府基金运作,继续高水平举办重庆创投大会等系列活动,建设好基金服务基地,全面营造良好环境。

五是做大做优金融科技产业。发挥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作用,带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

六是促进债券市场健康运行。联动部门、区县、金融机构加大项目资源挖掘和培育,力争绿色债、科创债、REITs等取得新突破。防范城投债等重点领域兑付风险,维护区域信用环境。

七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科技金融领域相关工作。争取发挥部门合力,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进展,切实完成《重庆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计划》相关工作。

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全面融入“智融惠畅”工程

证券时报: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强劲,重庆近年来在发展基金投资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如何吸引更多市场化基金来重庆投资?

阮路:私募股权基金在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股权、创投基金行业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升级、平台打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夯实西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地,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全面融入“智融惠畅”工程,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基金力量。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市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50家,基金652只,总规模1703.25亿元,基金管理人数量及规模均处于西部前列,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提升,行业风险平稳可控。近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培育和活跃重庆私募股权、创投市场:

一是加快先行先试。建立综合研判会商机制,推动创投、股权、证券等私募机构落地展业,通过优化流程,可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研判证明。深化“双Q”试点工作,截至目前,重庆市QDLP试点机构已成功发行10只QDLP基金,存续规模7.56亿元人民币;QFLP试点企业到位资金78.42亿元人民币,实现创新资本跨境双向流通。

二是强化国有引导。2023年,重庆市成立2000亿规模产业母基金集群。截至2023年末,母基金已投金额超过70亿元,撬动重庆产业投资超过450亿元。市区两级35只政府投资母基金,合计认缴出资规模达到2100亿元,合作市场化子基金超过200只。

三是升级政策服务。突破注册地域限制,出台对市内外私募基金投资科创企业的奖励政策,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截至3月末,已累计向投资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拨付奖励资金1037.24万元。邀请业内专家,不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升级投资项目库,促成投融双方合作。

四是打造行业平台。建设“科创资本通”平台,在线提供私募基金设立、变更、奖励申请等服务,“科创资本通”平台已收录95家基金管理人、73只基金,收集8303家优质企业基础信息。联动“产科金”服务平台,链接“项目库”“专家库”“资金库”等多方资源。

下一步,重庆将围绕西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功能优势,着力优化私募基金营商环境,增加政策供给,强化人才培养,健全基金体系,吸引更多创新资本与人才聚集,打造具备一定影响力的私募基金聚集区,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同时,利用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厚植行业发展动能、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引入新思维、注入新能量、开辟新赛道。


责编:万健祎

校对:陶谦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时报会客厅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国常会重磅部署!碧桂园:已报案!国务院重磅印发!放量飙涨!超5000股飘红王楚钦爆冷出局!昨日夺冠后,球拍被踩断!最新回应三部门重磅发布!事关无人机出口突发!日本央行加息!日经225指数尾盘直线拉升刚刚,“牛市旗手”猛拉!A股强势反弹昨夜,英伟达崩了!微软绩后也大跌黄金,破纪录!李明任证监会副主席!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天津市政府重磅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证券时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