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神州第一开发区”鼓起银帆向新行——解析经开区转型升级的“大连实践”丨经开区40年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40周年。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报今起推出“改革再深化开放高水平——经开区40年”栏目,走进国家级经开区,记录区域的发展变迁,呈现各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从当年的北方小渔村,到如今坐拥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年工业产值超3300亿元。这里,便是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十年沧桑巨变。这中间,大连经开区的行政区划、功能定位几经更迭,“拓荒牛”精神却始终如一。这片土地,是怎样从小渔村变成“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连经开区又将如何砥砺前行?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在银杏树泛黄的时节,走进这座海滨城市。【栽梧桐】北方小渔村扬起“银帆”改革开放初期,大连曾有一个“经济特区梦”,种种原因让这个梦想未能落地。1984年早春,邓小平同志提出:“除现有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大连牢牢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成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先行者。1984年9月,国内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立。大连经开区开工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