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7 聊系列 | 究竟是什么终结了Team Signature?——TS系列的故事(下)

Wind L7SNEAKER 2022-05-19


通常情况下,

一件事情开始时,

很少有人会去想关于结束的事情;

而当它真的面临“结束”的宿命,

人们又多半忘记了,

当初为什么要“开始”。


不过,关于TS系列的来与去,

倒是还算清晰,

因为真正终结Team Signature的,

正是这种理念自己。



在本栏目关于TS这个系列的中篇里,我们延续前面的内容,继续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从2008年开始,adidas推出的那些年度主打性质Team Signature战靴,以及上脚过它们的球员所处时代的点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属于TS系列的一段“暧昧和纠结”的转型期。



当然,严格地说,自从Team Signature的理念诞生,从adidas决定砍掉旗下所有的球星专属球鞋系列的那一刻开始,纠结、游移、暧昧甚至矛盾的特征与气质,便一直未离TS鞋款的左右。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接下来的这拨TS鞋款上,以上所有的评价,都难免再加上一个“更”字。



2010

费解的“最终章”


时间来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当adidas一直“滚动”推崇了好几个产品周期的“相信兄弟”“无兄弟,不篮球”等口号,从最初的慷慨激昂,逐渐显露出其空洞、苍白的一面时,很多人都意识到,或许以穿鞋子“歃血为盟”的时代,真的已经无法完美应付新时期篮球场上的血性和竞争氛围了。



而这个时候,在此方面理论基础本来就占优的美系品牌Nike,更加快了卸下繁冗的传统意识,轻装向前的速度。此时的Nike篮球鞋产品线,早已找不到曾经定义了球员风格的ForceFlightUptempo这种符号化属性。


品牌此时更加着眼的,显然是发展到第二代的Hyperdunk系列所标榜的“全位置”色彩,以及他们从未停歇过的,各项球鞋科技的研发。



在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对起到鞋面支撑作用的Flywire“飞线”技术予以不断改进外,还有便是对于Hyperfuse这种摒弃缝线的轻质鞋面材质的钻研。总之,一把“科技牌”打得左右逢源。



更让人觉得倍感“诙谐”的是,其实在此之前,在TS系列方兴未艾的时候,adidas就应该意识到,他们起先在TS系列上面想要呈现的全能效果,和发展趋势,其实和对手Nike之后在Hyperdunk和Hyperfuse等系列所做的,其实是有很大契合性的。


换句话说,这次起码在鞋款研发方向上,他们并没有落后于老对手,可Team Signature系列在形式上的失策和闪烁其词,却拉了他们的胯。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这些鞋款最大的症结,正是在它们的统称——那个曾经让adidas引以为傲的TS Logo上。当然,关于Team Signature所阐述的这项运动内核的东西,究竟对不对,或者有多大程度的现实性,我们放到最后来说。




目下的情况是,眼瞅着Nike LeBron系列中底从内置Zoom Air换成了Max Air大垫后,还衍生出若干版本;Kobe的签名鞋被Eric Avar“削”得越来越轻薄锐利,Jordan Brand“三少”的系列也有条不紊更新着,更不要说还有Hyperdunk系列这一实力派劲敌的威胁……



再也坐不住的adidas,终于变了阵,他们开始加紧弱化Team Signature在鞋款的设计和推广上所占比重的速度,转而用曾经打造旗下签名鞋系列的科技与理念,来创造出一拨新的TS球鞋。很自然地,他们想到了曾经沧海的Feet You Wear理念。“新天足”理念主导的“掌控者”和“创造者”应运而生。



不过,由于“天足概念”以及Feet You Wear“小鬼脸”Logo,本身就不是adidas的“家生子”,而且当时在版权归属上,也早就和品牌分道扬镳。所以,无法打出“天足”旗号的adidas,只能将这批拥有天足即视感的新TS,冠以Supernatural的名头。回想由EQT KB8Real Deal等系列创造的“天足”盛世,不免让人倍感唏嘘。



现在再来看TS Supernatural CreatorTS Supernatural Commander,及其同期的一些中端鞋款,似乎还能体会到那一时期,adidas篮球鞋产品线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的共同特点——目的性不明确。而这恰恰就是整个TS理念的最大症结所在。


不得不说,此时期TS鞋款普遍臃肿的鞋型,
很难让他们成为“颜控”鞋迷们的心头好

无论是TS Supernatural Creator,还是Commander,在颜值上都很难被称为“卓越”。虽说在性能上吹毛求疵的难度,也同样不小,但毕竟相比本就提倡吸引眼球,煞有介事的Nike,adidas的“超自然”底TS,在外观上抢占先手的余地不大。



而造成此举的一大原因,也正是鞋款所负载的信息和内容太多太杂所致——诸位想情,一款篮球鞋同时要突出:性能上的多样性,适合位置上的兼容性,科技方面的可见性,团队理念内核,以及不同球员版本的特色,甚至图形形式的量化差异……在保证上述所有的情况下,还要拥有讨巧的眼缘……这样的要求对任何一个设计团队来说,都实属不易。



更何况,在“后天足时代”,以名不正言不顺的擦边球方式,让“天足底”重出江湖——这本身就是一步有待商榷的险招,不但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受众反馈,而且让人们在称呼“新天足”的“新”字时,总带着一丝厚古薄今的狡黠,这终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这和多年后理直气壮地买回版权,“喜迎”小鬼脸Logo回归的BYW时期,adidas品牌体现出的利落果决之手段,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这样来看,2010年这批TS的出现也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寻求鞋款外形上直观的突破,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将重心转到球鞋的科技感上,也是弱化TS元素和理念的一种方式。这时候,品牌大概多少也体验到了,有时一招棋错在落子之后,必须花费成倍的时间精力“矫正”的道理。


明白了这种进退两年的处境,也就不难解释和“新天足”TS们同期问世的TS Bounce Commander 3,以及TS Heat Check等鞋款存在的始末缘由了。



2010

远去的另一些


和TS Supernatural Creator及Commander一样,TS Bounce Commander 3无疑是让TS系列的新款,继上次说的TS Bounce Commander之后,再次吃了adidas自己研发的结构缓震——Bounce的“回头草”,而比起前辈,更为违和与拼凑感的设计,也让这款鞋和同期很多TS鞋款一道,成为adidas当时“病急乱投医”的一种缩影。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在TS Bounce Commander和Bounce Commander 3之间,并不存在2代。有种说法是这里的“3”,是接着2009年的TS Commander LT来算的。不过鞋款命名方式上的歧义,不止adidas,包括Nike在内的很多品牌都有,也不必深究,故不在话下了。



同样是体现科技属性,TS Heat Check玩得明显要更花哨一些。首先,鞋如其名,这双鞋子两侧的“三道杠”,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会根据鞋内温度的提升而逐渐变清晰。



其次,作为和TS Supernatural Creator与Commander一样的“新天足”TS,TS Heat Check的鞋带系统尤为复杂。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用配合鞋舌前方空洞,和正中的扁圆形特殊鞋带扣,以及内靴延伸出加固脚踝鞋帮的方式,营造两种不同形态的系带效果,分别对应场上和场下。这样也能和变色“三道杠”的两种状态有所呼应,达到“一鞋两穿”,打球走路两不误的效果。


以今天的标准衡量,无论是显性体现鞋内温度变化,还是不同系带方式带来不同穿着体验,都很难说是多么新奇和实用的创意,但在10年以前,这样的改变还是难能可贵的。



也许正是因此,这双TS Heat Check当年在联盟里出镜率还是比较高的,包括2010年的选秀“探花”Derrick Favors,四号秀Wesley Johnson,和一度表现不俗的“绿军”菜鸟Avery Bradley在内的不少adidas签约新星,都有过较长时间的上脚。


另外像2008届“榜眼秀”——Michael Beasley,以及10号秀Brook Lopez等人,在这款鞋上,也都推出过市售版本PE。


飞身拥抱大郅庆祝亚运会夺冠的张庆鹏,

脚上是主打款TS Supernatural Creator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TS Heat Check还伴随我们的男篮国手王治郅,参加了2010年的土耳其世锦赛,以及在我国广州举行的亚运会,并在其后成为大郅辉煌球员生涯画上休止符的见证者。这样一想,大郅作为曾经登陆NBA的亚洲第一人,一直以来也都是以细腻全面的技术著称,也算是将Team Signature最早的“全位置”通杀理念,予以很大程度的体现了。



除此之外,在同期还有不少比较冷门的鞋款,也被打上了TS时代最后的烙印。比如由名噪一时的“吉尼斯纪录”全明星后卫Devin Harris主打代言的TS SpeedCut,还有延伸至WNBA赛场,“女飞人”Candace Parker脚下,有准签名鞋性质的TS ACE Commander等等不胜枚举。



但就像我们所说的,这个系列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终将越来越捉襟见肘。在2010-11赛季之后,TS系列逐渐在联盟中销声匿迹。


颇具戏剧性的是,那一季的联盟MVP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TS系列代言人,当时已经如日中天的“风城”玫瑰Derrick Rose,而随后不久adidas就再度染指签名鞋领域,为史上最年轻MVP推出了个人系列鞋款。紧接着便是Dwight Howard……到后来的Lillard们一发不可收……



这是命运使然的自我批判和推翻?也许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品牌回归到了早就应该坚持的路上。但曾经的T-MacDuncanKG们却都已经来到了球员生涯的暮年,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商业价值,都难以再撑起签名鞋的重任了。



始于推倒旗下个人专属系列;终于重建签名鞋矩阵,兜兜转转,TS算是在本世纪初的篮球鞋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有点悲凉的满圆。



而且我们注意到,实际上带有TS Logo的最后一拨鞋款中,最典型的正是傲视而出的D Rose 1.0。作为如今已经发展到第11代的D Rose系列开山之作——adidas adiZero D Rose 1.0的设计草图,以及某些Sample版本上,依然留存着那个令人五味杂陈的TS标记。这多少让笔者联想到了当年Nike Zoom Kobe 1鞋身上“遗留”的Uptempo字样……而这种带TS Logo的版本,甚至延续到了前段时间复刻的D Rose 1.0上,也可以算是品牌对于那段岁月的一种挂念了吧。



TS的胜负手


聊到这儿,突发奇想斗胆来一次“仿古”。笔者记得《三国演义》里描述官渡之战前,曹操一方的谋士郭嘉对于即将开战的双方,提出了相当精彩的——“曹操十胜,袁绍十败”观点。认为这“十胜十败”左右下,曹军必胜而袁军必溃……


既然商场如战场,而TS系列又是这样一步让人难以忘却的昏招。笔者不妨也列出个人感受中,关于adidas TS系列的“五败”“五胜”,也算是对于本篇的一种归纳总结吧:



Team Signature之“五败”


一,扬短避长,自相矛盾。

二,束缚个性,主观造成鞋款单一化 。

三,没有切中市场需求,费力不讨好。

四,使本就短命的签名鞋矩阵出现断层。

五,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后回到起点。



Team Signature之“五胜”


一,诉求本源,剃去浮华,专注性能。

二,从另一个维度营造个性。

三,明星更亲民,产品性价比更高。

四,客观上催生了更多具备一定水准的特殊版本和联名鞋款。
五,以正能量和团队精神,传递了很积极的运动价值观 。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最后,当然就是本篇乃至曾经的TS系列想要去探讨的,关于这项运动的一项核心判定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篮球场上的团队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前者大于后者,还是反之,抑或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这两种答案会交替出现?


这么说吧,如果TS系列的失败是注定的,如果Team Signature是个伪命题和悖论,那么到底应该更倾向于"Team"还是"Signature"呢?



要回答这些太难了。就像本文开篇时说的,这是一项由Naismith博士发明于19世纪末,发展史已经绵延一个多世纪,又如此普及的伟大运动。想要体会其中的核心奥义,绝对不是提出某个系列的鞋名能够办到的……而以笔者这点浅薄阅历,和粗陋理解,更是不敢妄言。



不过,笔者倒是想引用一位权威人士的一句话,来为大家提供分析这一问题的思路。这句话也是笔者个人非常赞同和欣赏的一句箴言。它来自Michael Jordan最敬重的大学教练和人生导师,已故北卡传奇主帅Dean Smith——


" Basketball is a team game. But that doesn't mean all five players should have the same amount of shots. "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但这不意味着场上5名球员的出手次数应该一样多。)




每个人对这项运动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过从Smith老爷子这句浓缩一生精义的大师之语。我们似乎也能找到一种对TS系列命运的解读——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

场上的五个人都要穿一样的鞋。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相应往期】


☝Ugly Fashion:真实的自己,比什么都酷


☝L7朝花夕拾 | 有一双鞋叫2K3


☝买鞋路上有多少个坑?别等剁手了才明白!


☝L7 专访 | 陈冠希的骄傲


L7 穿搭 | 面对寒冬,

你需要一件与众不同羽绒单品


孙兴慜:

“亚洲之光”的称号才不是随便说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