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张波:中国能源低碳化与德国鲁尔区转型有何异同?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3-17

中国拥有最广阔的绿色能源市场,示范性很强。
中新社记者:李新锁
全文字数:2790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开启能源转型。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其间,德国鲁尔区转型被中国诸多地方政府频繁提及。结合国情,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给世界带来哪些互鉴和合作机会?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山西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波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步伐,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张波:中国通过制定中长远目标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不走依靠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道路,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和有益示范。

2010年—202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从0.87吨标准煤/万元人民币降至0.49吨标准煤/万元人民币,累计降幅44%。2019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
  
2020年7月6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福建永安贡川风电项目。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国将能源领域即将发生的深刻变革定义为一种革命,且并不局限在单个产业或领域,而是立足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全面调整和革新。在能源革命过程中,中国始终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倡导国际合作,愿意同世界各国在全球问题上共享资源、共克难关。
  
其间,中国不仅重视国内的绿色能源发展,且正利用政策、技术和资金优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为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积极推动跨国、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联通,实施了一批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清洁能源项目。

2017年5月,中缅管道南坎原油计量站采样显示,原油纯油头已经顺利到达该站,标志着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投产成功。中新社发 钟欣 摄

多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签署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在电力、油气、核电、新能源、煤炭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与相关国家共同维护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稳定运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将于2024年全线通气。
 
中新社记者:德国鲁尔区被视为资源地区转型成功的典范,通过财政补贴循序渐进退出煤炭产业,布局高校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尊重市场规律,注重重塑城市形象。德国鲁尔区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和借鉴?
  
张波: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煤钢中心”逐步转变为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近十年来,受次贷危机以及全球能源竞争影响,鲁尔区在能源转型上的一些新做法,进一步加速其转型进程和经济发展,值得中国尤其是山西等能源基地学习和借鉴。
  
“煤炭”曾经是德国鲁尔区的关键词。经历转型阵痛,鲁尔区重新焕发了生机。图为中欧班列在欧洲端最重要节点之一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码头。中新社发 Hans Blossey 摄

首先,鲁尔区顺应欧盟能源战略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外部资金支持。次贷危机后,受欧洲碳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鲁尔区经济发展面临动力缺失、增长乏力等问题。为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鲁尔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依托在能源科技领域的雄厚优势,争取欧盟结构与投资基金等外部资金支持,对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诸如鲁尔区争取到的欧洲区域发展基金项目(EFRD),2014年—2020年共计有12亿欧元的投资用在了创新和科技补助、中小企业支持、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上。
  
鲁尔区经验表明,作为具有承担国家或地区能源安全使命的重要能源基地,转型需要大量资金,单纯依靠能源所在地的政府和企业远远不够,要有来自更大区域范围的资金援助,成立扶持专项基金,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作用,做到金融先行。
  
其次,鲁尔区着力构建智慧能源生态产业链。鲁尔区非常注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能源开发、运输和利用领域广泛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能源系统全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能效提升等为目标,通过信息化能源打造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产业全流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鲁尔区的经验表明,能源变革不能仅依靠能源技术创新,还要重视与信息技术结合,以打造智慧能源为重点。
  
在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的同时,鲁尔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对房屋建筑、道路交通进行节能改造,完善城市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共享、更多使用电力公交等,推进低碳生活,建设智慧城市。鲁尔区不仅是新能源的供给者,更是需求者和利用者。能源转型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在社会、民生、生态等方面围绕能源低碳利用进行全面变革。
 
中新社记者: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诸多国家开启能源转型。中国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哪些自身特点?
  
张波: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面对煤炭主体地位短期无法改变、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任务重、能源转型任务主要依托欠发达地区等问题。
  
中国资源禀赋缺油少气富煤,且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煤炭消费占比虽从2011年的70%降低至2020年的56.8%,但依然是能源供给的主体。因而,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推进煤炭的清洁生产和利用。
  
中国能源领域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必然伴随以电力市场化为中心的体制改革,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更大供电潜力,促进电力资源合理配置,更好更高效地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
  
像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能源转型的责任主体是以能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地区,但与鲁尔区这类发展较充分的地区相比,中国的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单一、技术落后、人力资源缺乏等欠发达状态。

2020年4月,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村民在苗木园区内培育苗木。晋中是山西农谷和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所在地。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比如,山西省蕴藏全国1/3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能源供应占比达全国1/5以上,但山西自2011年以来占全国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近几年保持在不足2%的水平,在全国排位中等偏后。山西虽然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但困难和障碍较多。因而,这些地区要做好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需要得到国家更多资金援助、政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中新社记者:面对能源和气候变化这一全球命题,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给世界带来哪些机会?
  
张波:中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当前,中国依然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预计2020年—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还将增长20%。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2030年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供给量有望占能源供应总量的4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的累积增幅可达90%。

2016年,全球第三座、亚洲第一座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甘肃酒泉敦煌并网发电。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是全球议题,需要每个国家参与其中,加强合作。这要求各国摒弃本位主义,基于共同挑战、共同需求和共同使命,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事务的合作、谈判。
  
中国拥有最广阔的绿色能源市场,示范性很强。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可以成为国际前沿清洁能源技术试验场、技术选题确定地,可为国际能源资本提供广阔市场。
  
此外,有些清洁能源技术,只有依托中国庞大市场需求才能衍生出来,诸如煤炭行业的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清洁火电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等。近年来,中国启动碳交易机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市场空间陡然增大,给国际碳市场带来无限商机。
  
最后,能源国际合作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学习的基础上,特别是尊重不同国家在推进能源转型方面做出的战略安排,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上相互借鉴。

2019年10月23日,民众参观生物质能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项目沙盘。近日,“2019能源革命展”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展出。展览集中展示中国能源革命成果与国际能源转型发展先进技术。

受访者简介:


张波,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身处煤炭大省山西,张波多年来长期关注、研究资源地区产业转型、碳减排等课题,熟悉宏观经济政策,对东西方资源地区产业发展有一定研究,主持参与《山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关键问题研究》《山西省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编制研究》《统一碳市场对山西省重点行业竞争力影响研究》《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图片编辑:满会乔
文字编辑:李玉素
责编:吉翔

东西问 | M·M·卢尔:南非与中国葡萄酒文化交流为何将成亮点?


东西问 | 丁建:中国工匠如何“建证”世界文化交融?


东西问 | 徐晓燕:黑水虻技术如何成为中国绿色农业“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