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不如从读一本书开始



第1期

推荐人:

王学典 
王辉耀 
张振江
田飞龙 
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



  • 王学典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文史哲》杂志主编




荐书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郑永年、黄彦杰,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

如何解释中国的崛起,是当前最受学界瞩目的时代之问。近代以来,用西方政治经济学解释和评判中国道路,被证明存在偏差和误导。该书提出,要解释中国,必须基于由中国自身经验提炼出的概念和理论,必须深入分析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思想与结构。本书构建了“制内市场”/“场内市场”的概念框架,区别东西方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不同政治经济体制,富有原创性和解释力。



见书


《论家:个体与亲亲》,孙向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也是中国社会的基本机制。新文化运动以来,“家”让位于“个体”,并被塑造为负面的形象。孙向晨教授这部极富时代关怀的著作,倡导“重建家的哲学”,重新认识“家”在现代世界的价值与意义。该书提出,现代中国是代表现代文明价值的个体主义和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家庭主义的“双重本体”。只有直面这“双重本体”,重建对“家”的信仰,我们才能真正构建现代中国的价值形态。
 
  • 王辉耀

    国务院参事

    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





荐书


《我向世界说中国》,王辉耀,中信出版社,2021年

 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的丰富实践。该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见书


《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马凯硕,全球化智库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

该书作者马凯硕是新加坡前外交官,曾两次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并自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他与华盛顿及北京的资深内部人士保持长期联系,深刻把握两国的政治现实,又具局外人视角。本书对比了中美两国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两国的优势、弱势与战略失误,有助于读者获得对当代最重要问题的新解读。
 
  • 张振江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





荐书

《东南亚史:危险而关键的十字型路口》,安东尼·瑞德(宋婉贞、张振江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中译本

安东尼·瑞德是目前英语学术界从事东南亚史研究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该书从整体史的视角对东南亚的历史演变、东南亚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互动进行梳理与回顾,为中国学者了解东南亚,了解外国,了解中外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素材和新视角。



见书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飚谈话》,项飚、吴琦,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

项飚是一位有着基层经历、北大和牛津学术训练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很多学术作品影响力颇大。该书通过对谈,提出了诸如“盘根”“乡绅”“在地”“有机”等思考与概念,给目前深陷概念、理论和宏大叙事的学术界带来一缕清风。
 
  • 田飞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

    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荐书


《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马凯硕,全球化智库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

从思想上调解中美关系是一个超级学术难题,更是一个超级国际政治难题。新加坡资深外交家和政治家马凯硕当然理解到承担该任务的巨大难度,但出于个人经验,在道德使命的驱动下,不避艰险,思考和推出了这部最新战略分析力作。该书对于清理和矫正诸多认识中美关系的误区大有裨益。



见书


《原霸:霸权的演变》,佩里·安德森,李岩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20版

“霸权”是一个概念幽灵和政治幽灵,在国际关系和国家政治范畴有着强大的历史传统和权力运作机制,但其思想史脉络和具体道德理由并不清晰。该书对霸权的西方思想史与政治运用进行了简洁而深入的钩沉,于理解当代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因素及其法理和制度演变的逻辑有独到启发,于理解世界和中国的互动有重要帮助和引导。
 
  • 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

    美国汉学家

    美国瓦萨学院哲学教授





荐书

The Murder of Professor Schlick: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Vienna Circle by David Edmonds
《谋杀石里克教授:维也纳学派的兴与衰》,[英]戴维•埃德蒙兹

The Vienna Circle was an influential movement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 was interested to learn how active the movement was in anti-fascist politics, and that the Vienna Circle had a Chinese member, Hóng Qiān洪谦, (1909-1992, known in English as "Tscha Hung"), who wrote a book introducing Logical Positivism to China: 《维也纳学派的哲学》 (Philosophy of the Vienna Circle)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45).
维也纳学派引发了20世纪早期科学哲学领域一场有影响力的运动。我对于该运动在反法西斯政治中的活跃程度,以及维也纳学派中的中国成员洪谦(1909-1992)颇有兴趣。洪谦是中国当代哲学家,其著作《维也纳学派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将逻辑实证主义引入中国。



见书


Something Like an Autobiography by Akira Kurosawa, translated by Audie Bock
《蛤蟆的油》,[日]黑泽明,[美]奥蒂·波克译

Akira Kurosawa (黑泽明) is one of the greatest filmmakers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autobiography covers his life up until his film Rashomon (罗生门), which made him famous.
黑泽明(Akira Kurosawa) 是 20世纪最伟大的制片人之一。该书为黑泽明的半生自传,讲述了其从孩提时代开始,到成名作《罗生门》问世期间的人生。


编辑:李玉素
责编:刘羡

东西问 | 雷鼎鸣:香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东西问 | 何兴强:重返联合国50年,中国扮演何种角色?


东西问 | 张波:中国能源低碳化与德国鲁尔区转型有何异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