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七台河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2-03-18


雪是冬的使者
传递着冬的喜讯

随着范可新和队友一起
夺得中国代表团北京冬奥会首金
七台河这座
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
彻底火出圈儿

2月6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颁奖仪式举行。图为范可新、任子威、曲春雨、武大靖、张雨婷(左至右)获颁金牌。中新社记者 李骏 摄

窗外微雪轻飘
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里
讲解员关厚焱
将冠军榜冬奥金牌的数量
由6改成了7

截至8日14时

中国在历届冬奥会

获得的16枚金牌中

7枚和七台河有关


冠军馆内的奖牌榜  徐志文 摄(摄于北京冬奥会前)
 
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张杰……
这些人的名字和世界级金牌170余枚
国家级金牌530余枚这些数字
让人们熟知了七台河和速度滑冰项目
其他呢,你是否知道?

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2022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张亨伟 摄


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冬奥公园传递。图为第一棒火炬手王濛展示火炬。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这是一座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小城
距离哈尔滨约400公里
远古商周时期
这一带是
北方先民肃慎人的领地

晨雾缥缈的七台河。  郭新 摄

游客在七台河万宝山滑雪场滑雪。  徐志文 摄

这里不断创造着“冰雪传奇”
从1991年开始
已产生冬奥会冠军3名
特奥会冠军3名
世界冠军7名
获得冬奥会金牌7枚
特奥会金牌7枚
打破世界纪录16次
 
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短道速滑队公益教练张杰(右)给“特奥宝贝”上冰上课。姜辉 摄

这是一座
踩着冰刀前行的运动之城
寒冷又漫长的冬季
为滑冰创造了先天条件

游客在七台河市万宝公园合影。  张世亭 摄

七台河市民体验泼水成冰。  徐志文 摄

路灯下雕塑上景观小品里
大街小巷遍布着速滑运动元素

滑冰爱好者在七台河市一处“野冰场”里畅滑。 姜辉 摄

5年时间里
这里举办了40余项冰雪赛事活动
参加人数达72万余人次


速滑训练馆里
小队员们活力满满
在冰面上画出了一道道白线

七台河市野滑爱好者穿冰鞋。 姜辉 摄

市郊露天冰场上
野滑爱好者你追我赶
热情“融化”了脚下的寒冰
 
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  徐志文 摄

这是一座
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冠军之城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
杨扬为中国队实现
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
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
王濛两届冬奥会勇夺4枚金牌
开启短道速滑王濛时代
……
2022年2月5日
范可新与队友配合
夺得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在2月5日晚结束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组成的中国队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图为中国队选手在比赛后庆祝。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高矗桃山湖畔的冠军馆里
七台河短道速滑项目开拓者
孟庆余教练的故事
激励着一代代速滑人

孟庆余教练雕塑。姜辉 摄

游客游览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邵国良 摄

大厅里一排排旧冰鞋和轮滑鞋
不知多少次磨破了稚嫩的双脚
至今沾染着
孩子们的汗水泪水血水

七台河小学生在上速滑课。徐志文 摄

40多年来
这里已向国家队和黑龙江省队
输送60多名运动员
后备人才储备全中国最多
“省队市办”的新模式
叩开了直通国际赛场的大门
 
七台河市人民公园美景。刘景湖 摄

除了冰雪体育运动
这里还有……
 
这是一方
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
赵尚志周保中等抗日将领
曾在这里浴血战斗

七台河冬季林海美景。林雷 摄

魏巍笔下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
活烈士井玉琢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
 
七台河市桃山湖美景。苏亚东 摄

这是一块
活力无限的创业宝地
曾经的“焦煤之都”
已成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

七台河市的高架桥横跨东西。  徐志文 摄

宝泰隆双叶家具亿达信等民营企业
在这里蓬勃发展
 
雨后的七台河市人民公园。于利军 摄

这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完达山脉绵延
域内河湖密布

七台河市一角。   于利军 摄

城市绿化率达43.9%
“三山两湖一条河”
绘就了“一城山色满城湖”秀美风光
 
七台河市举行啤酒节。  王运财 摄

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飨食之所
葱扒鸡马哈鱼炖五花肉
满是浓浓的东北味儿

七台河特产大煎饼。徐志文 摄

勃利红松籽大煎饼
必须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七台河市火爆的夜市。张跃君 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举行

不来“中国冬奥冠军之乡”
溜达溜达吗?
 

记者:姜辉
编辑:李玉素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一次下雪的杭州!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冬天去一趟西藏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奉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