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火星生命 | 东西问·书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2023-08-02

作者:康慨

全文字数:1305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从地球上遥望火星,你会觉得它时亮时暗,忽东忽西。古代的中国人因此认为它“荧荧火光,离离乱惑”,遂以“荧惑”称之。柏拉图则声称,它是有灵魂的,“如果不是自由意志的表达,为什么火星会发生逆行”?
对火星人和火星生命的想象由来已久。早在1784年,赫歇尔在皇家学会发表讲话时就指出,火星形同地球的翻版,有海洋,有陆地,火星人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与地球人相似的处境。一百年后,斯基亚帕雷利拍摄的照片更是激发了潮水般的幻想,从威尔斯的小说《世界大战》、老舍的小说《猫城记》,到1963年开播的电视喜剧《火星叔叔马丁》,那些日子里,我们这些地球人,还有谁没听说过荧惑的远亲或死敌呢?
幻想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近。1965年,“水手4号”航天器飞越火星表面,拍下了第一张火星的近距离特写照片,传回地球。科学家们却陷入了兴奋之后的失落,尤其是那些毕生孜孜以求,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外空生物学家。“水手4号”的观测表明,那里“没有降雨,没有海洋,没有溪流,没有池塘”,极端干旱、极度寒冷,加上极强的辐射和极低的大气压力,让此前最乐观的学者也对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产生了极度怀疑。
在最深的夜晚寻找最微弱的呼吸
在这片愁云惨雾当中,一个名叫卡尔·萨根的青年天文学家站了出来,为火星生命辩护,对看似确定无疑的证据一一提出质疑。为进一步论证,他开始建造模拟火星环境的小实验室,证明了在无氧、极寒、缺水和强辐射的条件下,微生物仍然可以存活。在“水手4号”飞越火星九年后,他撰文说,火星上也许不只有微生物存在,还可能生存着乌龟那样的“宏大生物”,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却是激发大众想象力的成功之作。它所传达出的乐观主义,正是此后外空生物学和火星探测事业得以继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1980年,萨根作为明星科学家,主导制作了轰动一时的十三集电视纪录片《宇宙》。在观看此片的数百万美国家庭当中,也有一位小朋友莎拉·斯图尔特·约翰逊,她将成长为寻找外空生命的专家,和《到火星去》这本书的作者。
《到火星去》不是常见的科普作品,它很好地将历史、自传和知识融为一体。约翰逊写得既生动,又通俗易懂,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似乎也不曾遇到阅读障碍。
生命的基石确实存在
写作本书时,约翰逊已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三次火星任务的老兵。2012年8月,“好奇号”探测车在火星着陆。“整个降落过程只用了七分钟,和产科医生把我儿子从子宫中拉出来的时间几乎一致。”又过了几年,她的孩子已经能在山路上捡松果和鹅卵石的时候,好奇号开始在火星上钻探泥岩,最终从样本中发现了生命所需的碳、氢、氧、氮、磷和硫这六种元素,以及确定无疑的有机物分子。这一发现“平息了关于火星最长久的谜团之一:生命的基石确实存在”。
惠更斯、斯基亚帕雷利和洛厄尔几百年前的发现仍然是有意义的。水在火星上不仅曾经广泛存在,现在也可能同样如此。近年来,科学家们日益相信,除了表面和近地表的冰,在它干旱、死寂的地面之下,可能还暗藏湖泊和海洋。
广阔的水刺激了人类的欲望。我们对火星的兴趣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在急迫地投入新的考察任务。2021年2月,美国的“毅力号”探测车在火星着陆,三个月后,中国的“祝融号”也降落在乌托邦平原。在它们肩负的使命当中,至少有一个目标是相同的: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也就是说,从生命的基石中寻找生命。

推荐阅读: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东西问•书


更多优质内容,
请关注“东西问”公众号
↓↓↓

排版:梁静

责编:彭大伟


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东西问•书


技术如何助推世界文明?| 东西问•书


“淄博烧烤”爆火背后,中国滋味如何从古飘到今?| 东西问•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