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舅舅的地位这么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壹读 Author 敏敏 张艺


在一个大家庭里,一家之主是谁?父亲、爷爷,还是祖父?

 

答案有可能是舅舅。

 

近日,微博话题“为什么舅舅的地位那么高”登上热搜,引来网友讨论。

 

这一观点并非没有根据,我国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天大地大,舅舅最大”“三代不出舅家门”的俗语,舅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此外,不少家族的“规矩”也表明了舅舅“至高无上”的影响力,比如拜年的第一站必须是舅舅家;举办一些重大的宴会酒席时“无舅不开席”,舅舅要坐上席。从称谓上看就更明显了,有的地方甚至直接称舅舅为“舅父”。

 

为什么舅舅的地位这么高?

 

“天大地大,舅舅最大”

 

从古至今,舅舅或是亲戚中最受人尊敬的,地位甚至超过叔伯。

 

舅舅地位这么高,和这一身份对应的“重担”息息相关。

 

先来说舅舅抚养和教育外甥的“义务”。

 

抚养不必多解释,管吃管喝都是小事,有的舅舅甚至会直接给买房买车。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的男二叶鹿鸣,直接给外甥女蔡敏敏买了一套公寓。

 

 

 

当然,舅舅们管教起外甥(女)来也是毫不嘴软。

 

电视剧《以爱为营》男主角时宴面对自己外甥女秦时月不想上班只想出国游学的请求,丝毫不留情面,直接回怼一句“时家不养废人”,断了外甥女坐享其成不愿付出的念头。

 

 

在现实中,有的地方甚至对舅舅需要管教外甥做哪些方面出了详细规定。

 

羌族的舅舅有管教外甥(女)的权利,特别是外甥(女)在违反社会规则的情况下。

 

印尼的米南卡保族,大家庭的权利掌握在舅舅手中,舅舅需要在道德方面认真调教外甥(女)们的品行,并且向他们传授传统的行为规范。

 

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人也是如此。舅舅代表了家庭内的纪律、权威,对外甥(女)们有直接“管理权”,舅舅也有义务将自己的本领传给外甥(女)们,包括跳舞、唱歌等。

 

至于外甥(女)的婚配中,舅舅的角色就更重要了。

 

在傈僳族中,外甥、外甥女的婚事,必须经过舅舅允诺,才能最后决定。解放前,在我国华北、西南以及闽粤等大部分地区的汉族里,外甥和外甥女的婚姻大事通常要请长舅父参与,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潘光旦曾进行过具体的描述:在华北与江南的汉族中,女子出嫁须由舅舅背上喜轿。在湖南社港镇的乡村,舅舅在外甥新婚当晚,还要亲自到外甥新房中“赞洞房”,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普米族结婚面对迎亲队伍必须唱民歌《直直杰》(认亲调),歌中唱的是认舅舅。毛南族结婚时,舅舅到婚礼现场时要放鞭炮以示热烈欢迎,舅舅回家时新娘还需要送上糯米和肉。

 

除了红事以外,舅舅在家族的白事处理上也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哈尼族老人病亡时,必须到舅舅家报丧,然后再按亲戚关系亲疏远近依次报丧,同时舅家的奔丧队是葬礼中最受尊敬的客人,会受到特别的礼待。毛南族的丧葬习俗中有报舅之礼,第一次报舅称为“报丧”,第二次报舅由外甥带上当日宰杀的牲畜内脏到舅舅家祭鬼,舅舅负责主持仪式。

 

最后,在处理家庭的其他事务时,通常也离不开舅舅。舅舅通常充当“公证人”的角色,尤其是家族分家产,舅舅主要起仲裁和监督的作用。

 

可以说,舅舅的高地位表现在方方面面。

 

逐渐衰落的“舅权”

 

舅舅对外甥(女)的教育抚养以及在外甥婚配中特有的“地位”,其实是“舅权”的重要表现。

 

什么是舅权?

 

舅权这个术语来源于拉丁文“母亲的兄弟”。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切尔主编的《新社会学词典》对“舅权”的定义是:在某些社会中存留的一种一个男子与其母亲兄弟之间的特殊关系。它有时用于描述母系社会中母亲的兄弟对他姐妹的孩子的权威,有时用于描述在许多社会中母舅与外甥之间存在的溺爱关系。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舅权”现象起始于原始时代的母系社会,是母权制的附属物或派生物。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特殊的婚姻形式使子女无法确认生身之父,子女从母而居,这造成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

 

在母系家庭中,成员主要是外祖母、母亲、舅舅、姨母和兄弟姐妹(包括姨表兄妹),舅舅是氏族内部的男子,自然被认为是最得力的存在。又因为舅舅在氏族内与自己的姐妹、母亲朝夕相处,互相关心,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同时大家一块劳动,结成了共同的经济关系,所以舅舅对于他的氏族来说,比姐妹的丈夫们更亲近,也更值得信赖。

 

于是氏族很大一部分权力就交到了舅舅手中,我们现在家庭中父亲的不少职能在那时是属于舅舅的,舅舅就像一位“大家长”,不仅要协助管理家庭各项事务,还需要认真严厉地管教孩子,传授生产技能,舅舅对外甥拥有比父亲更大、更广泛的责任与权力。

 

但是“舅权”也并非一直得以传承和发展。

 

学者邝东在《舅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初探》一文中提出,进入父系社会后,随着父系家庭的确立,父亲把对亲生的下一代养育的义务和责任担当起来,并让自己的孩子继承财产后,舅权无形中被大大削弱,出现没落的趋势。

 

图源:参考资料[8]

 

邝东也指出,从夫居制家庭使父权强化的同时也让舅权逐渐弱化。每位丈夫要履行其对妻子和子女的责任,除个别情况外,也就不再需要舅舅承担照顾母家、抚养教育外甥的责任,从而失去其作为舅父享受的舅权。

 

那既然舅权产生于母系社会,那为何我们现在依然能看到它的影子呢?

 

学者宋萱1987年发表在《广西民族研究》的《舅权制研究》一文提出,舅权到现在还有一定的生命力并不是偶然。

 

首先,舅权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女方氏族或家族,如果忽视舅父,有损女方氏族或家族的颜面,严重者还会扩大事态,引发氏族间的纠纷。其次,父权制是以母系制发展而来的,二者有一个相互并存的时期。第三,舅权和父权存在一致性,毕竟一个男性可以同时拥有父亲和舅舅这两种身份。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为舅权“助力”吗?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将亲属关系视为一个结构来进行一系列讨论和研究。他在《关于亲属关系的原子的思考》中写道:“一个真正最根本的亲属关系结构由一个丈夫、一个妻子、一个子女和妻子母家的一个代表所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代表”并不能随意指定,而是专指舅舅。

 

换句话说,父亲、母亲、舅舅和孩子是亲属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四种亲属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舅舅和外甥的关系。而亲属关系中的其他关系网络,如姑侄、叔伯、表(堂)兄弟姐妹都是由最基本的“亲属原子结构”演化而来的。

 

不难看出,舅舅属于亲属结构中的基本元素,从排名上已经将其他亲戚甩出了一大截。因而民间舅舅地位之所以这么高,和这一身份在亲属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密不可分。

 

二郎神自报家门时,说的是“吾乃玉帝外甥”|图源:影视剧截图

 

到了今天,虽然“尊舅”的行为不比以前,但“舅舅为大”的思想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很多口头谚语、习俗习惯还是带有尊崇舅舅的意味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1]阿奎.浅析舅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44-46.
[2]邝东.舅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初探[J].民族研究,1985(02):19-28.
[3]宋萱.舅权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87(01):82-88.
[4]肖二平,张积家.亲属结构理论及对摩梭人亲属关系研究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2):74-82.
[5]陈芳苹,于永宏.我国“舅权”的生成与现代闽俗表达蠡测[J].武夷学院学报,2009,28(04):32-36.
[6]安宁,于语和,刘志松.民族习惯法中的“阿舅形象”考察——以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习惯为个案[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03):12-18.
[7]李衡眉.论中国古代对舅权的尊崇和抑制[J].齐鲁学刊,1992(04):56-59.
[8]彭兆荣.论“舅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制约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1989(02):92-98.



原标题:《为什么舅舅的地位这么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敏敏 张艺

编辑:丁宝秀
责编:彭大伟


知名歌手,任高校院长


张氏梅辞去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职务


菲方船只非法聚集、摆拍, 中国海警依法管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