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销瓷的前世今生——粉彩瓷器
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早期,硬彩大行其道,但从1720年开始,另一种时尚席卷了整个瓷器市场,这就是运用了新研发的粉彩。其中,白色颜料常用来与其他颜料混合出各种颜色的不透明色调。粉彩瓷器一直都十分昂贵,在创制这种装饰手法的最初阶段,即雍正时期,一些最精美的粉彩瓷器被运往海外。
图1 粉彩盘
图1中右侧精美绝伦的瓷盘的胎骨极细,被称为“脱胎瓷”。盘的中间描绘了一位仕女和几个男孩,这是中国的吉祥纹饰。画中人物所处的房间里摆放着高雅的家具、摆设和古董。这样一位知书达礼的美女的理想化形象是风俗画中常见的主题。复杂的花果缠枝边饰运用了镀金技法,这一灵感取自于德国梅森瓷器。奥古斯都大力王既是梅森瓷器的赞助人,又是中国瓷器的收藏者,他会拥有几件类似这样的瓷盘并不是一个巧合。事实上,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还有另一件来自德雷斯顿的奥古斯都收藏的瓷盘(图1左侧)。这件瓷盘胎体稍厚,绘制也稍欠精良,但是它的宝石红颜色的边饰在当时十分流行,在瓷盘背面还有约翰纽姆收藏馆的存档编号“N=203”。
图2 洗漱用水壶
乾隆早期,高品质的外销瓷器仍在出口海外。图2中造型独特的水壶最初是与一个水盆配套,在餐厅或者卧室中梳洗时使用。在还未普遍使用刀叉前,人们需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因此餐前洗手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仪式。即使在使用刀叉之后,洗手用的奢华容器还会被放在边柜上展示。18世纪时,来自中国或者欧洲的高品质瓷器有时会替代其他珍贵材料制作的器物。这种情况下,判断瓷器器型的原型就变得十分有趣。有几组中国外销瓷器,装饰风格截然不同,常被认为是取材于法国、德国或者葡萄牙的银器式样。另外一个有趣的类型就是瓷器造型取自于一些珍贵的天然材料,例如雕刻过的天然水晶或贝母,然后再镶上金属装饰。最受欢迎的雕刻主题是鱼鸟花虫等。这个瓷壶就装饰以写实的花卉和昆虫图案,而与它配套的水盆则常常模仿大贝壳的造型。
图3 潘趣碗
图3的大碗是用来盛一种潘趣酒,其名字来源于印度。这种流行的饮料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水手和雇员在17世纪早期从印度带到英国,然后又流传到其他欧洲国家。这种饮料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包括烈酒和果汁。初期,大部分潘趣酒是用红酒或者白兰地作为基酒,17世纪中期以后用从牙买加蔗糖中提炼出的朗姆酒。18世纪50年代开始,用外销瓷器来盛装酒水饮料变得相当流行。图3的瓷碗里外都装饰以色彩浓烈的粉彩,被收藏家称为“广彩”。到了19世纪中期,图3的这种色彩效果风靡欧洲和美国,它使用浓郁、不透明的色调,类似于中国外销水彩画上使用的颜色,表现中国日常生活场景,使西方人为此着迷。使用大面积的金色作为背景,增添了这些瓷器的华丽感。
选自《中国外销瓷》(艺术与鉴藏书系)
柯玫瑰(Rose Kerr)孟露夏(Luisa E. Mengoni)著 张淳淳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欢迎微信订阅上海书画出版社
欲了解更多上海书画出版社资讯,敬请关注
“上海书画出版社”新浪官方微博:
@上海书画出版社
“朵云书友会”新浪官方微博:
@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