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的核心内容,反映了策展团队对上海千年书画的最新梳理。图中蓝色为永乐前活跃在该地区的人物,黑色标志永乐之后。可以直观的看出,蓝色多分布在吴淞江以南的上海西南内地暨与太湖流域、吴门地区近壤——松江、青浦、嘉定、金山,之后书画家们便向北散点分布于上海各个地区。那为何以永乐为分界呢?原因是永乐二年(1404),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治理吴淞江,实现了江浦合流,甚至引起了“以浦代淞”的水系变化。加之海瑞“由黄浦入海”的进一步努力,共同促成了主流黄浦江、吴淞江反为其支流的水系格局的变化。也正是这一变化,让很多文人书画家自发的迁移,使得吴门画派和上海画坛两者间发生了既共生又此起彼伏的互动关系。
此亦称《致薛绍彭札》《得书帖》,惜有残损及修补,与苏轼《行书刘锡勅札》(摹本)合卷,后有翁方纲、江德量、永瑆、许汉卿等题。原为李佐贤《书画鉴影》“《苏米翰札合册》”四幅之一,另二件为苏轼《行书功甫帖》轴(摹本)、米芾《行书章侯帖》页(现藏上海博物馆)。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青浦(今属上海)人。宋咸淳三年(1267)举人,入元后官都水庸田副使,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筑来青楼、揽辉阁于青龙江上以终老。任仁发能书擅画,但是任仁发的花鸟画作品存世极少,此轴即其花鸟画精品。他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水利专家,究心水利,学擅专门。曾先后主持修治吴淞江(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大都(今北京)通惠河等工程,并有水利工程方面的著作传世,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做出过有益的贡献。陆居仁,生卒年不详,字宅之,自号巢松翁,又号松云野褐、瑁湖居士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与杨维祯、钱惟善相唱和。死后同葬于干山东麓,世人称为“三高士墓”。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去,不以官显而以画名世。他的家族自唐宋以来皆为显官要位,曹家亦成为当时文人雅集中心,诸如黄公望、王蒙、王冕、虞集、张雨、孙华、张经、张翥、王逢、杨维祯等皆为常客,至有倪瓒“往来五湖,寓松在曹知白家最久”。顾园(1321-1382),字仲园,号云屋、玉山逸人,吴县昆山人。画家本人袭父爵为千户侯,所历有绩,以擅画名世,时称“顾虎头”。所画为浙江四明丹山赤水的景色,图中参以四明丹山实境(如图中瀑布,即现白水冲),笔饬墨润,颇具元人萧疏淡远品格。亦属目前所见较早的纪行图案例。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痴痴道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今属上海)人。马愈晚居苏州,与吴门画派之首沈周祖孙三世交往,诗画倡和极密。难能可贵的是,是卷笔墨俨整,以披麻皴为主,娴熟奔放,行笔凝炼,墨色滋润,其磊落凝重之笔趣,实开沈氏画目先风,为“吴门画派”先躯导师之一,极为珍罕。此图曾被误归明代金陵画家痴痴道人史忠名下,据考鉴,实系马愈作品。(考鉴文章见《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285页至298页)宋珏诗中所记“除夕公路以顾绣福佩见贻次韵答之”之“公路”,为沈弘正(1578-1627),字公路,上海嘉定人。 “顾绣福佩”,应为明代上海露香园顾绣品种之一(现无实物传世)。据其名,当为绣有“福”字之挂佩,亦知此物乃为明代文人逢年过节馈赠友人祝福佳物。王常(1537-1608),初名罗南斗,字延年,又字伯躔,号吴野生,安徽呈坎人。制墨名家罗龙文之子,罗龙文因受严世蕃牵连被杀后,王常便被上海顾从德收留并改名,客居顾氏城南别业,潜心研究制墨及古印,帮助顾从德刊刻了《顾氏集古印谱》。徐光启《北耕录》为其重要的农书手稿之一,间及制墨、造笔之法。此二开先论徽墨、松墨异同,再论制墨技巧。据徐氏云,松江制墨用胶较少,不粘不滞,适于拓碑。又淡而不渗,浓而不滞,宿夜不积,故有胜于徽墨处。李升,元末著名画家,与柯九思、李珩齐名,兼工平远山水,晚年移居上海淀山湖畔,所筑草堂,现已不存。画中湖山错落,云山淡荡,茅舍隐现其间;山岗高处,高士送别依依不舍。这张画是目前传世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景物的代表作,其意义,犹如南宋佚名《西湖图》卷、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张中,又名守中,字子正,一作子政,松江乌泥泾(今属上海徐汇)人。活动于元末明初。此轴得黄公望法。画心有倪瓒题诗,首云“吴淞春水绿,摇荡半江云”,可知所绘为吴淞江;次云“张君狂嗜古,容我醉书裙”,即指张氏。此轴曾经割款,明代归在倪瓒名下,故裱边王穉登(1535-1612)、董其昌(1555-1636)二题,俱以为倪瓒刻意效仿黄公望之作。杨维祯(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先后于天台尹、钱清盐场司令、杭州四务提举等任上为官十七年。元末兵乱,避居富春山,辗转吴越间,后徙居松江。
此卷作于晚年,是其避乱期间为上海县高昌乡真镜庵(今上海浦东高行镇辖内)所撰的募缘启事。又从卷中清末浦东名人黄铭书藏印知,这卷元明清时大都流转于上海浦东藏家手中。文嘉为文征明仲子。此图是他为董宜阳所绘的曲水园景色。董宜阳(1511-1572),字子元,上海闵行马桥人。父辈两代三人皆中进士,被誉为“云间三凤”。现上海闵行马桥公园仍保留有“云间三凤坊” 遗址。闵行区“古藤园”内的一棵紫藤传为董宜阳手植,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潘恩(1496-1582),字子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有诗名。潘恩有三子:允哲、允端、允亮。允端离官归家后,建乐寿堂以奉养父亲,即今上海豫园。冯子潜,即冯邃,字子潜,号万峰,松江府人,曾寄住于马耆寺(即松江北禅寺)。展品莫是龙有《行书记冯山人事》轴,称冯氏“得佳句,即徜徉狂歌双林树下,散发踑踞,旁若无人,盖湖海奇士也”。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三宋”之一。本卷作于1360年,是宋克访松江友人徐彦明时所书,时年34岁。
元季东南兵乱,士人迁移频繁,吴中、嘉兴一带略无兵火之虞,不少士人迁移至此,促成了一定时间内文化活动的活跃。
王逢(1319-1388),字原吉,号席帽山人,又号梧溪子,江阴人,以诗名家。兵乱徙松江,至正十七年(1357)避居青龙镇,二十四年(1364)易居横泖,二十六年(1366)再迁乌泾。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状元及第,善诗文,尤以词为最着,为豪放词派先驱,史称“于湖词”,与范成大合称“二湖”。页中“漆园傲吏”“清森阁书画印”二印,知为何良俊旧珍。何良俊不但为收藏家,也为明中叶著名的书画鉴藏与理论批评家。高士奇,以书画鉴藏着称画史。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五十年(1711),张照迎娶高士奇长子高舆之女高祥,是为孙女婿。数据表明,张照夫妇古代书画藏品,不乏高家陪嫁世珍。作为高氏孙女婿,张照继承的不仅是高庄,法书名画更伙,如虞集《刘垓神道碑铭卷》。吴昌硕与王震既是师徒,又是相互提携的挚友。吴昌硕定居上海后,吴王二人往来极频繁。他们经常在一起出席艺术活动,切磋技艺,“王画吴题”一时被视为“海上双璧”。据图中祥瑞题材及吴昌硕跋文内容可知,此图是为海上著名书画收藏家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贺岁而作。任颐(1840-1895)是“海上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各科皆擅,画风雅俗共赏,是海上画派的一代巨匠。任颐与胡公寿、吴昌硕、高邕、虚谷等海上名家相交甚密。《高邕之小像》轴由任颐画高邕之肖像,胡公寿补景,杨伯润、王福厂题跋。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淘宝直销店预售链接
预计7月3日左右发货
高清大图+局部放大+详细释文+鉴藏印记+说明文字。凌利中:《畿甸观风图》卷作者考——暨以马氏父子为例析明初上海与吴门画家间的互动及影响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及“潮头/海上风华”。四个章节分为两大册,由上海雅昌印刷厂承印。另有明马愈《几甸观风图卷》和元李升《淀湖送别图》单页印刷附于书中。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定价:1680.00元
淘宝直销店预售链接
预计7月3日左右发货
诚招!
天猫、天猫淘宝客、微店、抖音,公众号,网店、社群、团购、馆配等各平台分销商~
(后台私信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