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后感]读《软件方法》二三事

回首不过二三事 UMLChina 2024-03-10
以下内容来自“回首不过二三事”的体会(https://www.jianshu.com/p/a21e8acf8eaa)。欢迎您有空也分享您的体会,可以通过底部的二维码微信联系。
今天终于把UMLChina潘加宇老师的《软件方法》读完了,趁热打铁记下我看本书后的一些感受。
和我不同,潘老师是程序员出身,然后做了需求分析管理,因此我感觉整本书还是有一种开发人员的味道,也可以说是程序员独有的浓厚的逻辑性。因为本身我没有去过大公司工作过,也没有做过正儿八经的需求分析,因此通过UML来分析需求和业务是不是产品经理分析业务和需求的主流方式。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里面的很多观点还是很犀利的。比如开发人员在分析业务或者需求的时候都画一些随随便便的流程图,越混乱的流程图说明他越想回避/掩盖那些不清楚的业务需求。的确,我就是,我在分析业务的时候遇到一些棘手的或者想不清楚的地方就会本能地避开,因此借助UML准确严谨地分析出业务需求逻辑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除了书中对UML中各种图的介绍外,有这么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摘录如下:
系统的出现可能对“受访者”不利。涉众头脑里的经验可能会因为信息系统的出现不再那么重要,甚至职位还可能会取消。所以在言语中暗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让你下岗”的意思是不适当的。即使是表示“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您把工作做得更好”也不合适。他的工作做得很好!行不需要帮助。应该把自己把在一个低姿态的位置上“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您更方便地完成工作”——方便,想方便的时候就方便一下。
看完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因为当时做油联系统的时候,我在设计系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把加油员这个角色替换掉,或者说想要强制加油员这么做,以期我们的系统能按照我们设计的思路运行。但是实际上加油站已经有一套用着还可以的流程,虽然信息化程度没那么高,但是也够用了。李总一直不满意我的设计,他一直更我强调我们做的东西就是为了方便加油员使用,那个时候我一直没把这个太当回事,甚至觉得就应该加油员来配合系统运行,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当时的自己真的太任性了一点。
UMLChina建模竞赛题大全-题目全文+分卷自测(10套100题)

《软件方法》书中自测题-题目全文+分卷自测(1-8章)16套111题

7月11-12日网络软件需求设计方法学全程实例剖析公开课

建模示范视频(2020年6月)增加公开课真实案例-合同管理系统(催款)

软件开发团队的脓包(3)废话迷

《非程序员》电子杂志下载(39-51期)

《非程序员》电子杂志下载(1-38期)

中文书籍中对《人月神话》的引用(完结,共110本):软件工程通史1930-2019、实用Common Lisp编程……

CTO也糊涂的常用术语:功能模块、业务架构、用户需求、文档……(2020年3月更新素材)

UMLChina服务介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读后感]读《软件方法》二三事

回首不过二三事 UMLChin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