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网评:正确区分学术与政治 勿让教师噤若寒蝉

央视网评论员 网络新闻联播 今天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因为在学生群里发出“四大发明不是实质创新”言论,而被学生举报,学校在一个月后作出处理,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取消其两年授课资格,并停招研究生。


这已经不是个案。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学生举报高校老师不当言论的事件,结果大多都是当事教师遭到处罚。


此类事件直接涉及高校老师表达尺度、学术自由与政治红线的边界,处罚结果具有非常大的辐射效应,应该把道理讲清楚,让当事人和公众口服心服。


师德的边界、意识形态的底线,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都该有明确界定。否则,当事人搞不清楚自己错误在哪里,甚至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大学老师能讲的话,不敢讲;学生该完成的任务,不去完成。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政治底色不容改变,意识形态红线不容挑战。


但是,应该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使之成为处理高校老师“不当言论”的黄金标准,成为厘定是非对错的天平,既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也要保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简而言之,是政治问题,就按政治问题处理;是学术观点之争,就不能视为“师德”问题,上纲上线。


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红七条”明确规定:“严禁传播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和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那么,郑文锋副教授说了什么呢?


这得回归事实本身。郑老师在《创新的本质》课程群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一开头批评学生写的论文是“高中作文”,然后要求要按课上对“创新”的定义写论文,不要提中国古代、不要写“学术创新。”有同学提出要写四大发明。然后,郑副教授就讲了那段:“别总翻给老祖宗编出来的优越感,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


郑老师对四大发明的“吐槽”,有一些口不择言,也不算全面、客观,但是从上下文来看,是在生气学生没有掌握他在课程上对“创新”的定义,企图用四大发明这类“高中生作文”蒙混过关。


首先,校方应对郑老师的平日言论、思想面貌做出全面调查,不能直接用学生举报的片言支语“折狱”。


四大发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世界文明亦有重大影响,这是事实。但学术界对四大发明也有一些争论,不宜将对四大发明的吐槽,和“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不自信”等意识形态问题直接挂钩。否则,“人类起源于非洲”、顾颉刚先生论证“禹是一条虫”,都可以扣上政治帽子。校方还得分析个别老师发表具体言论的动机、场景:是故意抹黑,是言之有据,还是一时失言?


其次,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不少科目走在学术的前沿领域,很多地方没有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争鸣、讨论是学术探索方式,要允许“百花齐放,百花争鸣”,以学术探索来推动进步。


以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为例,虽然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就已出现,但直到西方现代印刷技术回流中国之前,占主流技术地位的还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一直是“另类”,并没有像西方古登堡活字印刷术那样起到推动宗教革命、形成民族国家等重要作用,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包括中西方的社会结构,甚至是拉丁字母数较少等原因。这些恰恰是在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该进行充分讨论的。这些2.0、3.0的知识,不宜用高中作文的1.0知识作为评判。


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一味搞上纲上线,防止基层执行“宁左勿右”、念歪了经。如果一味迁就、纵容学生的举报,搞得人人自危,这不是政治立场坚定,这是懒政,是一种没有政治担当的表现。


“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两者不可偏废。


往期回顾


央视网评丨“ETC大战”,到底是服务,还是生意?

内地女记者在香港被围攻之后

中外五大爷舌战乱港分子 一个比一个霸气!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央视网

长按右侧二维码

央视网官方账号@网络新闻联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