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

其他

餐厅“人狗共餐”?宠物友好,不等于公共空间毫无边界

近日,某地一位顾客带宠物狗到商场餐厅就餐,并与狗共用餐具,用筷子夹菜喂坐在座位上的狗。此次“人狗共餐”事件,再次让公共空间使用和饲养宠物的权益边界问题,引发广泛讨论。日常生活中,宠物已成为很多家庭的成员之一。“它经济”持续升温,折射出公众日益增长的养宠需求。为了满足爱宠人士的期待,“宠物友好”型场所应运而生。很多公共场所从原先的一刀切禁止宠物进门到“欢迎养宠人士携宠入场”,服务的升温,既是顺时而动,包含着必要的商业和市场考量,也体现着社会对多样化需求的包容。“宠物友好”空间逐渐增多,人宠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坦率来讲,任何行为都应有边界,“宠物友好”并不代表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公共场所中,不同群体需求不一,更需要统筹平衡。以此次“人狗共餐”事件为例,涉事商场允许宠物进入,而涉事餐厅则正常不允许带狗进入,可宠物狗不仅进去了,还使用了公共餐具。若是在自己家中,主人与宠物如此“亲密”和他人无关,但在公共餐厅,将安全与卫生视若无物,显然让其他顾客难以接受。尽管餐厅声称丢弃了相关餐具,但也暴露出自身管理缺陷。退一步讲,如果确实允许宠物入内,餐厅理应在显著位置张贴标识,且制定明确规则,要求宠物主人自带餐具、限定宠物活动区域等,并严格监管落实到位。事实上,养宠人士和非养宠人士并非对立关系,两方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现实来看,既要保障宠物的权益,也必须尽可能地理解和消除非养宠人士的顾虑,从而实现人与宠物“双向友好”。这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应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和处罚办法,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宠物友好”的政策标准。对于商家来说,在打造“宠物友好”空间之初,就应未雨绸缪,设立专门的宠物区域、配备专业的宠物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宠物行为规范等,并且根据顾客意见不断优化调整。养宠从来不是一件私事,更需要全社会树立文明养宠的意识和责任。每一位养宠人士都应切实负起责任,而不是打着爱宠的旗号随心所欲,让不文明行为屡屡成为引发纷争的导火线。打造“宠物友好”空间,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谐与温度。正如很多城市地铁推出了不同温度的车厢,铁路部门推出了“静音车厢”,之所以赢得点赞,都因为尊重了个体差异,最大化兼顾了各个群体的权益。这一理念在“人宠双向友好型”的社会实践中同样适用。最新!这国发生未遂军事政变!细节曝光苏州警方:胡友平阻止行凶不幸离世,拟追授见义勇为模范一家4口中毒1人身亡,元凶鹅膏菌有多毒?
6月28日 上午 9:17
其他

年轻人固然不能“躺下去”,但好环境更要“立起来”

“年轻人还是不能躺,得跟着去卷,只有卷,才能出成果,才能成功。”近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给年轻人提出建议。他表示,“你躺平几天,会发现这个世界离你远去,只有跟着一起去卷。卷的过程中,只要心态平和下来,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你会卷出乐趣来”。姚教授的这番言论引来网友的不满、抵触。从媒体呈现的信息来看,个中原因恐怕在于专家的建议“只说了一半”——年轻人固然不能“躺下去”,但好环境更要“立起来”。毫无疑问,年轻人当然不能“躺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上坡”亦或“下坡”,持续不断地向前奋进、攀登,才能创造更多的未来可能性。驻足不前、无所作为,既有的竞争优势会消失,与他人的差距、劣势会进一步变大。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年轻人拒绝“躺平”,国家的发展也才更有前景和活力。从年轻人实际选择看,“躺平”并非其真实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大多数人恐怕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追求更美好生活、实现更高人生价值的初心,驱动着他们在心底拒绝“躺平”,个体的不足与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积极改变、“支棱”起来。不过,即便“躺平”只是多数青年的口头调侃和情绪表达,但个中反映出的大环境对个体心态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近年来,围绕青少年教育、就业和婚恋、托育等方面难题,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年轻人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整治就业歧视;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满足青年安居需求;完善托育服务,让年轻人“想生”又“敢生”……努力和成绩,应当被看见和肯定。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相关工作仍有待持续的检视与加强。如果不聚焦深层次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而是一味地劝诫年轻人“不要躺平”,显然不是客观理性的议事态度。年轻人处于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的人生阶段。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既不愿意“躺平”,也不可能持续“躺平”。已经“承压”的他们,需要的不是“加压”,而是更多的“减压”,是对深层次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解决,是将外部的好环境立起来。理解并遵循这一基本前提,公共对话才能更加和谐。最新!这国发生未遂军事政变!细节曝光美院学生的毕业展,又被毁了藏在评论区的暗广,赌你看不出来!
6月27日 上午 11:17
其他

扎堆纪念古人的“噱头会”该休矣

自媒体报道中的网络截图“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
6月26日 上午 9:30
其他

“柱子票”案判了,然后呢?

看梁静茹演唱会买到“柱子票”,演出全程“只闻声不见人”。2024年6月20日上午,闵行区人民法院对这起备受关注的维权案件公开宣判:判令被告以阶梯式退票比例按单张票价420元、650元、910元的标准退还原告票款。消费者投诉“柱子票”。图源:受访者高价看柱子、蹲墙根、卡台阶,这样的事不是头次发生了。观众买票追求的是现场体验,结果能否享受视听全凭运气,一不小心就成了花钱添堵。从过往情况来看,类似案例的维权难度也颇高——主办方说舞台不是自己搭建的,售票方说自己只是个“中间商”。各方互相推责之下,要么是给张200元购物卡草草安抚,要么是承诺下次购票“优先权”,如此不痛不痒很难弥补消费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损失。如今法院作出判决、解释原委,对解决类似纠纷有一定指导意义。“柱子票”不合理,这是明摆着的,走到“打官司”这一步,本来也可以避免。在布置场地时,完全可以预测到哪些位置会受到建筑、设备的影响。比如,眼下有演出在售票时对座位视野受限情况进行标注,明示缺陷后降价处理,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完善服务链条,尊重消费者权益,拿出妥善处理各类售后问题的负责态度,才不会把生意做成“一锤子买卖”。“演出经济”已成为当下拉动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然而,与演出市场的繁荣相比,票务服务显然还不够成熟,除了场地不佳,还有很多问题备受诟病。搞饥饿营销多次放票,炒票倒票漫天要价、退票流程过于复杂……每次“插曲”看似只有少数人闹心,可累积起来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口碑。特别是当人们的消费观逐渐趋于理性,更加重视服务的性价比,所谓“演唱会躺着办都能赚钱”的阶段正在成为过去。尽快完善行业内部规则,才能对得起观众的热情。相关部门继续从舆论反响强烈的个案入手,从司法角度给大家维权撑腰,就是在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演艺是基础性文化产业,理应拿出格调气度,而非在一张票上算计。说到底,市场越是火热,越要珍惜前景、越要拎得清。此前报道→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案一审宣判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案一审宣判他们为这只羊发了一份讣告为什么今天一定要吃碗面?
6月21日 上午 10:30
其他

强行“美颜”只会砸了预制菜的锅

此前,多部委已联合发布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但有媒体调查发现,由于预制菜普遍缺乏“锅气”,不少商家正暗暗利用添加“锅气香精”等方法,对预制菜进行“美颜”。所谓“锅气”,是指食物在大火爆炒等高温烹饪中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赋予菜肴更佳的层次、色泽与风味,这与厨师的技艺、火候的控制紧密相关,常常被认为是佳肴的灵魂。预制菜多为冷冻、冷藏贮存,上桌前采用微波炉、蒸锅、水煮等方式加热,自然很难产生“锅气”。于是便有人搞出了所谓“锅气香精”,只需滴上几滴,便能让食物加热后呈现出猛火快炒下特有的焦香风味。“锅气”,就这样通过科技和狠活实现了复刻。来源:北京日报“锅气香精”的成分是什么?对健康是否有影响?明明是预制,非装成现炒,又是否涉嫌欺诈?要知道,“预制菜”这三个字本就让一些消费者心里打鼓,倘若硬在“锅气”上做文章,让身份未明、标准不清的香精猛料掺和进来,只会让情况更复杂,折损刚刚建立起来的基本信任。货不对板刻意隐瞒,比老老实实承认没有“锅气”更砸招牌,消费者不傻,也不会总当这样的“冤大头”。当下,大多数人工作生活节奏匆匆,预制菜因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人“不会做、不好吃、没时间”的难题。方便面、速冻水饺,这些预制食品都曾受到争议,如今已被大众广为接受,就是因为其没有藏着掖着,将各项标准明示且符合规范。纵然食品行业工业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在菜系多样、口味各异的中餐领域,任何食品添加剂都无法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只有标准清晰、味道适口、安全可靠,消费者才愿意尝试、敢于尝试,这也直接关系到预制菜行业的未来发展。标准化管理下的预制菜,不应在“锅气”之类问题上耍花活儿,而要努力保证安全品质以及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味蕾连人心,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美味,就要在预制菜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完善相应标准,充分尽到提醒义务,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唯有认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预制菜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更赢得消费者的心。高考就是要高高兴兴地考借钱20万凑彩礼,离婚后要求对方退还,法院判了“水果皇后”,价格跳水
6月7日 上午 10:06
其他

如此“狗血”的微短剧是如何上线的

夸大婆媳矛盾,制造身份对立,渲染血腥暴力……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近日发布公告,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存在多重违规情况,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目前,多家平台已全面下架相关内容。又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狗血的套路。近些年,微短剧成为影视行业大热赛道,作品出现井喷,然而,诸如上述这般辣眼睛、毁三观的本子不在少数。原配手撕渣男,儿媳智斗婆婆,赘婿大杀四方,小白速成神功……极度浓缩的三五分钟内,打脸、反转、逆袭等“爽点”塞得满满当当。于“上头”的观众而言,这些内容荼毒精神审美、耗费时间金钱。而在其塑造的拟态环境中,那些不劳而获的成功神话、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粗暴降智的处事方式,冲击的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违规剧集自当封杀,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垃圾内容何以能够顶风上线?这些年,从要求平台担好主体责任、建立行业“黑名单”机制,到加快制定审核细则、实施新备案流程,相关部门对微短剧的监管一直在加码。各平台也一直在打击违规内容及账号,下线了两万多部违规剧集。但也要看到,相较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创作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参与主体复杂,产业链中众包外包模式普遍,很容易打规则的擦边球。有媒体统计,截至今年6月1日,已有3309部微短剧在系统中完成备案并获上线备案号,其中剧名直接带有“总裁”“夫人”“娇妻”的仍有数百,看起来创作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监管的力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的精度。从剧本筹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宣发模式,每一步都应有严格把关,特别是对那些明显有恶俗迎合意味的题材、人设,发放“通行证”时要慎之又慎。此外,如今微短剧仍以流量为运营前提。有业内人士表示,付费收入超八成用于购买流量,是一部爆款产生的基本逻辑。作为微短剧主要载体的平台,既然享受了利益分成,那么在尽到“通知—删除”的法定义务外,必须承担起“防患于未然”的把关责任。建立健全平台内容审核机制,通过灵活的流量分配引导从业者规范经营,绝不能什么“爽”就推什么。追求爆款并非原罪,但无底线的输出一定会遭到反噬。更何况,微短剧虽然短小,并非就不能有内容厚度与思想密度。比如,《超越吧!阿娟》展现传统非遗“醒狮”,讲述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打拼经历;《等你三千年》以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串联起邯郸历史文化,让影视与地方文旅巧妙碰撞……事实证明,要出圈不一定非要围着“老梗”打转,树立精品意识,在质感中寻找网感,微短剧可以走出更高远的格局。
6月6日 上午 10:13
其他

“带妈妈上班”难以复制,照护失智老人需要硬措施

45岁的中学老师孙元金,是山东济南一中学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他都要带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一起上班。(图源
6月5日 上午 10:54
其他

“沉重”的“遗产”:435亿债务和33个烂尾工程

2024年6月3日,长沙市中院发布通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曹炯芳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曹炯芳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共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二百万元。曹炯芳庭审现场。来源:长沙中院公开消息显示,曹炯芳自2016年起担任湘潭市委书记五年。其在任期内滥权妄为,致使湘潭违规新增举债435亿元,财政不堪重负,形成33个烂尾工程。“落马”前,曹炯芳意识到被查,为了安全,与妻子一起烧外币,该细节也引发关注。受贿数千万被查前烧外币、做法事曹炯芳是湖南澧县人,1964年5月生,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湘潭大学哲学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学习导报》任编辑4年。随后,他调任湖南省委办公厅,12年时间里从综合调研室干部升任至秘书处、信息处正处级秘书。2004年,他回湘潭任职,先后任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2010年以后,他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2013年起,任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16年3月,曹炯芳任湘潭市委书记,至2021年7月离任。2022年3月,他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的岗位上被查。长沙市中院通报称,2024年5月16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曹炯芳受贿、滥用职权案,对被告人曹炯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扣押在案的全部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被告人曹炯芳在上诉期内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关于曹炯芳的受贿金额,反腐大片《忠诚与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披露了两次数据。“经查,曹炯芳违反多项党的纪律,涉嫌受贿2495万余元,不仅放任支持胞兄在湘潭‘提篮子’、揽工程,还帮助其在融资过程中牟取利益。”“经查,曹炯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沈某等人所送财物折合人民币达2000余万元。”据上述警示片透露,曹炯芳的贪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其胞兄牟利。如湘潭引进一个融资机构后,曹炯芳兄弟从融资机构收取的服务费中分得254万元。二是为商人沈某某承接湘潭的工程打招呼。沈某某照顾曹炯芳一家的生活起居,还认干亲、当陪练、做厨师。沈某某称,“我们家里所需的,都会给他家备一份。这些都是为了获得曹炯芳的信任。”而曹炯芳为沈某某打招呼,“每次都是第一时间,一般都不会过夜。”三是干部任用过程中收受贿赂。湖南湘潭县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罗某,湖南安化县委原副书记、县长周贤等,都曾接近曹炯芳寻求“进步”。上述警示片还介绍,曹炯芳被留置前,组织曾多次找他谈话,让其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可曹炯芳执迷不悟,对抗调查,拒绝接受组织的教育和挽救。曹炯芳妻子邓某某在片中说,“春节以后他就越来越感觉到组织会查他,我们俩又一起把家里的现金清了一下,他发现家里有一些外币,他说到时候讲不清来源,只有烧掉了我们才安全,他一边烧的时候还一边跟我讲,说这个是我们俩带进棺材里的秘密。”案发前几天,曹炯芳还邀请所谓“高人”到家里,搞宝葫芦镇宅等系列迷信活动,求菩萨保佑自己。435亿元债务和33个烂尾工程关于曹炯芳滥用职权问题,电视专题片《忠诚与背叛——2023湖南正风反腐警示录》披露,他此前因受贿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023年7月,曹炯芳涉嫌滥用职权被移送检察机关补充审查起诉。为了“急于出显绩”“争取尽快搞副省级”,曹炯芳明知湘潭市政府债务已风险预警,仍拍板决定违法融资举债,推行“精美湘潭两年行动”。曹炯芳说,“到湘潭以后急于求成,就想尽快地见到政绩。”在错误政绩观的主导下,曹炯芳无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中央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置若罔闻,安排市政府违规出台两个红头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和平台公司,借PPP项目大肆违规举债,并强令市人大常委会出具决议,为违规融资举债“背书”。反腐大片《忠诚与背叛》中,湘潭的烂尾工程。曹炯芳承认,“作一些决策时存在主观盲动性,是一种官僚主义的决策……这个与中央的要求、与省委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上述警示片称,曹炯芳的滥权妄为,致使湘潭违规新增举债435亿元,财政不堪重负,形成33个烂尾工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是权力的滥用和私用造成了今天的结局,我确实难辞其咎。”曹炯芳说。《忠诚与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对曹炯芳滥用职权也有介绍。2016年5月,曹炯芳就任湘潭市委书记后,不顾财力、不顾实际,在全市大拆大建,盲目提出将城市每一条道路打造成景观路、精品路、样板路,累计铺排项目345个,总投资达617亿元。曹炯芳不顾实际出台的政策。比如,锦上添花建设湘潭火车站北片区的大型水景秀。该项目原本附属于一个防洪排涝PPP项目,并不属于民生项目。还如,耗资13亿元打造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现在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市民意见很大。除了面子工程,曹炯芳任期内谋划的“一馆五中心”,昭山芙蓉路复线、杨梅洲大桥等,由于各种问题都是半途而废。城市建设本应量力而行。早在2016年湘潭债务就已亮起红灯。项目大铺排,钱从哪里来?曹炯芳给的政策是:创新融资渠道,大开举债阀门。“地方政府是不会破产的,在这一种理念的支配下,感觉到抓住了一些机遇。搞所谓的创新资本融资模式。”曹炯芳说。在他的影响下,市县两级平台公司争先恐后,当起了违规融资举债的急先锋。湘潭地产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陈卫文在片中说:“要求平台全力举债,只要你搞到钱就是英雄。”时任湖南省湘潭市化债办主任刘某某说,“当时要钱很简单,只要签个字就可以了,两个亿就来了。”曹炯芳的底线是“不暴雷”,因为暴雷会处分人。针对中央提出的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曹炯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湖南省纪委监委办案人员介绍,在化债方面,曹炯芳表面上制定了长期化债方案,实际上是“包装式”“洒水式”落实,瞒报债务,玩数字游戏,最终导致湘潭债台高筑,陷入“雷区”。湘潭地区的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曹炯芳在任五年时间,湘潭被财政部列入债务风险一类预警地区。对此,曹炯芳说,“为湘潭整个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未来,留下了很沉重的负担。我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小央说从2016年上任湘潭市委书记,到2021年离任,短短五年时间,这位地级市“一把手”给湘潭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呢?根据官方通报,曹炯芳任内致使湘潭违规新增举债435亿元,财政不堪重负,形成了33个烂尾工程。这真应了那句名言: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果单纯看这些数字,似乎不足以反映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妨再引入一些数据进行对比。在曹炯芳离任的2021年,湘潭市全市一年财政收入才12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不足85亿元,全市常住人口270余万,全年GDP不足2600亿元。两相对比,触目惊心!这显然是一份“城市不可承受之重”的“遗产”,已非寅吃卯粮了,“辰年”“巳年”的粮食都不够补这个窟窿。反思这个败家子、这些荒唐事,表面上看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是“决策失误”,但实质上却是权力滥用、监督乏力。这从一些细节中便可窥见一斑。当时,中央明确要求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湘潭地方财政已经风险预警,但“敢想敢干”的曹炯芳仍然顶风作案。不只如此,曹炯芳还安排市政府违规出台红头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和平台公司,借PPP项目大肆违规举债,并强令市人大常委会出具决议,为违规融资举债“背书”。一整套流程下来,看似合规,程序完备,但却都是“一把手”的个人意志,没有人敢提反对意见。权力任性蛮横至如此地步,必然要出问题,不出问题倒是怪事!像曹炯芳这种好大喜功、专权妄为的官员绝不是个案,从近年被查处的案例观察,比曹炯芳有过之者也不在少数。我们究竟从中得到了什么警示呢?警示之后又应该怎么办呢?至少以下两点应该有共识:第一,“一把手”的权力太大了,对其监督力度还不够。普遍的问题是,同级监督无力,下级监督无奈,上级监督最有力,但信息往往滞后,常常是发现问题时,错误已然酿成,损失难以挽回。第二,“一把手”的“破坏力”太强了。曹炯芳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难以想象,当地得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才能卸下这沉重的债务包袱,把这份“遗产”清理干净?而且,“一把手”如此不堪地倒下某种意义上也会造成一个地方政商两界陷入“系统性”崩塌……这种恶劣的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慢慢消除。正因如此,党中央一再强调,管好“关键少数”。怎么管好?这是个大课题。宏观而论,一方面,对腐败问题零容忍必须是永恒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丝毫不能有“怜悯之心”,更不能讲慈悲。另一方面,加强事前预防与事后倒查追责相结合,把相关制度、机制真正落实到位,让权力想任性也任性不了。后者更加现实、紧迫。我们不能总是等着官员犯错、群众买单再去纠正。这学费着实忒贵了。希望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们更要从曹炯芳们的案例、警示中吸取教训。党和人民将公权力交给你,是让你为地方造福的,不是用来“造孽”、谋利的,更不是为了个人升迁铺路的,得有敬畏之心、廉耻之心,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恪守好权力的界限。像曹炯芳这种为个人私利、“算盘”瞎折腾的腐败分子,不仅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更是一辈子都会被群众戳脊梁骨的。这官当得多丢人啊!骄傲转发!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首次举起中国国旗19个新职业来了!这个行业人才需求量暴增这些事,你以为很日常,其实挺危险
6月4日 下午 1:21
其他

“互联网嘴替”到底在替什么?

“互联网嘴替”这个词儿从何兴起各有说法,但是无须争议,这个词如今在互联网上已经无人不知。其含义不难理解:当一个人在网络上看到另一个人说出自己心里没有说或不能说的时,便可称对方为“互联网嘴替”。为何自己不说,需要别人当“嘴替”?因为互联网舆论环境中“人人都有麦克风”,并不意味着人人知道怎么说。相反,众声喧哗之中那些拥有“麦克风使用指南”的人,总是说得更响亮些、更打动人些。貌似平等的说话权利,反而愈发明显地暴露了每个人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上的能力差。这个能力差,由个人认知和表达的水平决定,更由“麦克风”的“技术参数”决定:自媒体对流量规律的熟练掌控,使得这部分账号手中的“麦克风”成为了声量惊人的“金话筒”。一言以蔽之,网络发言是门技术活。看上去人人可说,却不是人人能说到点子上,也不是谁说的都有人听。那么网友到底有什么话非说不可?“互联网嘴替”替的到底是什么?表达观点、宣泄情绪、强调立场、反映不公,只要说得符合网友心中所想,最好是酣畅淋漓,就能获得掌声。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不管是公共话题还是私人感情,有不平之处,就有“互联网嘴替”发挥空间。种种意难平中,也有重点领域。譬如职场话题就是“互联网嘴替”的主要题材之一。短剧《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主角“王妈”的走红,就是因其扮演了一个最强“打工人嘴替”的范本。剧中,“王妈”面对雇主种种不合理要求,拒绝当“大冤种”,用各种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行为一一反击,因此让观众大大过了一把瘾。是的,过瘾。“互联网嘴替”最终的价值绝大部分都指向了情绪价值。一项调查显示,62.2%的受访青年认为“互联网嘴替”迎合了部分人追求“爽”的心态,提供了情感宣泄出口。没有勇气就地暴走、怒怼老板,就在短剧里任想象驰骋;没有能力将对社会热点议题的看法提炼传播出去,就对名人大V的“真性情输出”疯狂点赞;没有人能理解自己日常生活一地鸡毛的糟心体会,就只能隔着屏幕寻找能与自己共情共鸣的声音。这一系列的“只能”里,有不少无奈。如果能通过现实的沟通交流,让老板把员工的心里话听进去,改变职场境遇,谁还用得着在网上过干瘾。也有部分,属于社会观点和群体情感的正常流动,从身边向网络延伸后被放大凸显了。所以“互联网嘴替”提供的情绪价值,并非创造需求,而是应需而生,有其正向作用。可是,“互联网嘴替”,替了不白替。自媒体江湖中,“打工人嘴替”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赛道,靠着吐槽职场养活月入百万的大有人在。“嘴替”不仅会成为生意,还会一边替你骂老板一边自己当坏老板,尽显分裂伪善。“王妈”旗下公司,被员工曝光待遇差,网友称其“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背刺”了“打工人”。你这边刚刚“一键三连”,他那厢转眼“塌房”隐身——蓦然发现“互联网嘴替”价值情绪立场上的同仇敌忾,不过是为了来钱来得更快时,这种幻灭感一瞬间便能让此前的爽感,荡然无存。“互联网嘴替”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众生,对找到同类、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声音的深层渴望。在群居动物中间,这种需求真实而正当。需要警惕的是利用这种渴望乃至操控这种渴望的生意。表达能由人替,唯独这层内心的清醒,别人替不了。骄傲转发!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首次举起中国国旗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干部作风污染网红酸奶品牌“翻车”,踩风口不能踩红线
6月4日 上午 9:39
其他

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干部作风污染

安徽滁河水体污染事件持续引发关注。5月28日,安徽省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污染治理和追责问责工作。目前,事发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已被免职。联合调查组进驻当地开展全面调查。5月29日,滁州市全椒县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信口开河拿茅台比方污水”的局长窦某等3人,被免去相关职务,公安机关已对相关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此事一方面再一次反映环保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态势,敢于逆风行事者,舆论饶不了,上级部门也放不过。另一方面,涉事县多个官员“组团式”曝出“雷人雷语”,反映出的干部作风、思想心态等问题,更有普遍性反思价值。有时候,比环境污染更严重的是干部作风污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当地有的官员“一问三不知”:“我不了解,我真的不知道”;有的官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还有两个月就退休啦。我也不该过多地问这些事情”;更有官员“醉语”惊人:“喝茅台也能喝死人。喝死人以后,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些“雷人雷语”,看起来好像是这些干部不会说话,不会应对媒体提问。其实不然,根子还在于这张嘴背后连着的那颗“心”。近年来,官员“雷语”常常有,梳理起来,可以一窥这些干部“心声”。有的“雷语”是权力的诳语。从“你在替谁说话”的荒唐诘问,“我当流氓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的盛气凌人,到“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的污言秽语,部分官员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价值观扭曲,缺少对权力的敬畏,让他们认为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说起话来也大放厥词、随心所欲。有的“雷语”是推责的呓语。从“这个事不好说太细”的语焉不详,“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强行狡辩,到“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自说自话,这些干部不愿正视存在的问题,却想方设法寻找推责的门路。他们大概“凭经验”以为采用“鸵鸟政策”可以瞒天过海、息事宁人。有的话听起来就信口开河,如同诡辩,或“智商”严重不足,近乎醉语,令人捧腹。无论因为权力的“越位”还是责任的“缺位”,这些“雷人雷语”,折射的都是部分干部错位的政绩观。具体表现出来,就是某些干部的逻辑思维和价值观,与大众逻辑和公共价值存在严重脱节。公众认为荒谬可笑的一些说法,在一些干部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对民生疾苦、民意诉求选择视而不见。殊不知,时移世易,你的“我不知道”“我认为没有必要”已经跟不上民众的更高要求和期待,不仅自己丢份,更让党委政府公信力受损。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培养干部“危机管理”能力,学习如何对媒体、公众说话。其实对一些干部来说,他们更需要学习的不是怎么好好说话,而是认真做事、善待百姓,是始终在内心点亮一盏灯,时刻提醒自己:当这个官,到底是为了谁;拿着俸禄,到底要不要为老百姓解忧办事?心无百姓莫为官。只有守住为民初心,端正政绩观,与大众意识“接轨”,“雷人雷语”才能销声匿迹。被困直播间的大学生家中失窃,让她意外找到失散35年亲生父母“打假博主”到底打了谁的脸
5月30日 上午 10:08
其他

网红酸奶品牌“翻车”,踩风口不能踩红线

图源视觉中国原料废弃的标准,取决于店长的嗅觉;有的原料过保质期40余天仍使用……近日,有媒体曝光“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引发关注。随后,茉酸奶致歉: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针对媒体曝出的茉酸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多家涉事茉酸奶门店已被立案调查并停业整顿。说起茉酸奶网红现制酸奶,大家的印象就是“贵”。动辄30-50元一杯的价格让人直呼“酸奶刺客”。就是这样一家在全国拥有上千家门店、自我标榜“用料考究”,且售价不菲的网红酸奶,竟用如此低劣手段“背刺”消费者,还出现“喝不坏顶多拉肚子”“顾客看不见就行”之类的雷言雷语,实在让人震惊。此次茉酸奶“大翻车”事件,再次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贵的不一定是好的。有的消费者对大品牌印象分高,认为贵有贵的道理,默认其在品质上更有保证。然而,一些大品牌对消费者却缺乏诚意,满是套路,不仅把消费者当作资本的韭菜,甚至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线也失守。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由县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商家的这种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严惩不贷,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近年来,不少现制酸奶打着“健康”“鲜制”的旗号,标榜“低糖”“低卡”“低脂”,契合了不少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的需求,因而在饮品细分赛道里分得一杯羹。比如,“站在风口”上的茉酸奶,目前已在全国各地200个城市拥有超过1600家门店。然而爆红以后,争议就一直不断。此前茉酸奶就曾遭到“减量不减价”“产品中疑似含有植脂末”质疑。此次,又被曝出如此严重的“食安问题”。频频丑闻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辜负,也是对企业品牌的损害和透支。不仅是茉酸奶,Blueglass等品牌也被曝出配方不透明、擦边营销被处罚等负面事件,让大家对现制酸奶到底有多少健康因子打上了问号。企业应当意识到,踩着风口起飞可以,但若踩到红线,失掉底线,只会摔得很惨。网红绝不是可以躺着赚钱的资本。消费者不会一直甘当被割智商税的“大冤种”,一旦品牌突破底线、套路太多,他们就会选择用脚投票。“食安问题”背后,是企业在一味追求规模扩张之下管理的拉跨。目前,茉酸奶已为“管理失误”致歉,一切似乎都直指加盟店。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门店自然免不了铤而走险。但企业绝不能把锅甩给个别门店,而要反思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必须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日常检查层面打好“补丁”,完善考核制度,多到自家门店走一走,管一管,把对门店的监管责任都落在实处,不到等到媒体卧底曝光了,才抓耳挠腮想着如何公关。当然,守牢食品安全防线,不能光靠企业自律,媒体卧底,或者几次不痛不痒的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强化常态化、高效率的日常监管,用长出牙齿的罚则,让违规逾矩者真正付出应有代价,才能倒逼其填补管理漏洞。被困直播间的大学生家中失窃,让她意外找到失散35年亲生父母“打假博主”到底打了谁的脸
5月29日 上午 10:37
其他

“打假博主”到底打了谁的脸

当下,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一类“打假博主”。他们频繁曝光一些消费场所、旅游景点等存在的问题,受到许多网友的追捧。虽然这里面不乏一些为了流量的“钓鱼式”打假行为,但无论如何,他们盯上一些商超、市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中存在着缺斤短两等令消费者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的乱象,打假就能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和共鸣,成为“流量密码”。因此,在关注“网红打假”的规范性之余,社会更应该看到这类打假行为逐渐发展为一种互联网流量模式背后所对应的两重现实:一是网红打假的成功率如此之高,表明市场上各类“坑害”消费者的现象依然不可低估;二是网友们支持网红打假,甚至将他们视为“消费者之光”,实际投射的是对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希冀情绪。可以说,网红打假在一定程度上,“打”的不只是市场乱象,更是监管缺位;检验的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的素质,更是市场管理水平。另外,从网红打假的方式方法来看,想发现市场中的“猫腻”,让一些不法行为“现原形”,其实并没那么难。像一些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现象,网红们稍一“验证”就能发现问题,这说明只要在日常的市场监管排查中多留个心眼,就可以及时发现,不至于轮到网红来“打”。不少网红打假之所以能够精准发现“目标”,很多也是因为来自网友的爆料。这也说明,只要畅通各类监督举报途径,并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给予积极反馈,监管的效率自然能够提升,一些长期坑害消费者的行为也自然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不夸张地说,各类网红打假越火,越受到网友的欢迎,越表明制度化、常态化的市场监管的不足,与社会期待还有着明显的距离。对此,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理应知不足而后进,将网红打假的热度转化为提高监管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动力。相关事件一再表明,若市场主管部门不尽职尽责,等到所谓的网红来出手,打假就成了“打脸”,闹大了更影响一个地方的形象,个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因此,与其事后手忙脚乱、被动应付,不如平时就打起精神、主动履职,做好常态化、长效化监管。如此才能让网红们少假甚至无假可“打”,这也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反思“指豚为鱼”:要让责任人挨板子真肉疼火车票改签也收手续费,“铁老大”变了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浮云与真相
5月22日 下午 12:30
其他

反思“指豚为鱼”:要让责任人挨板子真肉疼

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思、小动作,很可能会成为相关地方的负面标签,损害地方形象和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公众期待能有更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让相关责任人切实挨板子、真肉疼,更好发挥环保督察制度的监督、震慑作用。据5月18日《新京报》报道,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包括江西省鄱阳湖保护修复不力,生态环境问题多发。督察组成员今年3月底暗查时发现,江西九江某码头建设工程违规进行疏浚作业,疏浚船只两次发生漏油事故,建设单位未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边湖面。督察组在现场暗访时看到一头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挣扎,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说“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后又辩解“是黑鱼或者水獭”,经督察人员反复说明,该工作人员才承认这是一只小江豚,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作为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而鄱阳湖被誉为长江江豚“最后的堡垒”。新闻中某码头建设现场距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仅2.7公里,按照该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工程水下施工应避开3月至6月鱼类繁殖期。建设单位违规作业在先,还放任油污污染湖面,暴露出重点水域禁捕要求落实不到位、江豚保护不力问题。督察组在督察中发现,鄱阳湖区仍然存在大量人为建造的矮小围堤,同时还有盗鱼团伙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江豚,督察人员想用无人机拍照时,遭到盗鱼者的阻挠、威胁。拒不承认、当面狡辩、阻挠威胁……近年来,在接受环保督察和后续整改的过程中,一些地方频频上演类似“戏码”——事前为接受督察的区域和项目“整容”“化妆”,事中则遮遮掩掩、敷衍搪塞,甚至直接关门、封路,事后则玩起消极整改、虚假整改的套路。总结起来,就是能躲就躲、能骗则骗,忽悠不成便恐吓威胁,再不济就装傻充愣。相关行为主体不仅有涉事企业及相关人员,甚至有当地环保部门及人员。破坏、污染生态环境行为的背后,是力图瞒天过海的侥幸心理、畸形心态,是地方发展思维、环境治理理念的扭曲。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不仅会干扰环境治理的进展,还可能滋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恐将形成“环境治理不拼作为拼‘情商’”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甚至会腐蚀一方的政治生态。顶风作案、当面狡辩,不撞南墙不回头……一些地方对抗环保督察的类似“努力”,如果能用在直面问题、认真整改上,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到底,还是没摆正“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不明白靠造假、撒谎、抵赖,某些投机行为即便一时得逞,也将后患无穷——一个谎不得不靠无数个谎去圆;窟窿小的时候视而不见,等到小窟窿变成大漏洞,最终酿成大祸,则悔之晚矣。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察曝光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其意义重大。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思、小动作,很可能会成为相关地方的负面标签,损害地方形象和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公众期待能有更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让相关责任人切实挨板子、真肉疼,更好发挥环保督察制度的监督、震慑作用。“以闻过则喜的态度诚恳接受、照单全收,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进一步细化实化整改方案,动真碰硬推进整改”,在这批集中通报中,浙江省也被曝光了典型案例,上面的话是该省省长5月17日赴现场调研督导整改工作时的表态,这也应成为各地迎接环保督察的正确姿势,成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啄木鸟”的环保督察工作,其现实意义不仅是发现、纠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更要揪出一些地方、部门及人员根深蒂固的“跑偏”的理念。为生态环境保护扫清理念上的障碍,相关工作才能更顺利地推进,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效。纠正“按闹改分”,大学应和讲原则的老师站到一起火车票改签也收手续费,“铁老大”变了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浮云与真相
5月21日 上午 10:0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北大录取郭有才?碰瓷高校不能成造谣引流的法宝

北大“招生老师”破格录取网红“郭有才”?据记者向北大党委宣传部了解,经核查,“于一凡”不是该校教职工,更非“招生老师”,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又让涉事高校收获了一波“著名大学急功近利”“想蹭一把网红流量”等质疑,着实奇葩又无奈。知名高校的风吹草动,往往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自带光环”于是“树大招风”,一众高校简直成了被抹黑中伤的常客。尤其是结合热点新闻添油加醋,在敏感点上大做文章,俨然成了某些人赚取流量的固定套路。什么“电诈头目被某校录取”,什么网红学者被某校开除……情节离奇、结论狗血,像狗皮膏药般“清了一茬又长一茬”的谣言,对于学校声誉是很大伤害,也让网络空间乌烟瘴气。涉高校谣言何以频出?很大原因在于,造假成本与责任之间的巨大“剪刀差”。随着技术手段加持,即便“没影儿的事”,通过“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或者“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便能分分钟生成有图有视频的谣言;加之平台审核机制往往疏于事前预防,发布与传播门槛过低,待到发现处理时,往往谣言已大肆流布。此后,平台即使追责,也是账号禁言或被封,打击力度相当有限。至于涉事高校,往往是一纸公开声明澄清,或者干脆置之不理,鲜少对谣言较真追责,客观上让某些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互联网时代,舆论场很少风平浪静。对于这样那样的声音,讳莫如深大可不必,清者自清也已成为一门需认真研究的功课。某种程度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摄像头和编辑器的年代,像高校这样的机构,很容易被碰瓷。建立起维权意识,对于影响恶劣的典型事件多多较真追责,方能对造谣者形成震慑。而更重要的,则是平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提供了发布与传播渠道,享受着流量之利,那便理当对“一亩三分地”的清朗干净负起责任。对于经常出现的谣言类别,建立起事前审核机制,以堵住谣言发布的出口,“治早治小”、防患未然。社会学家曾提出一个谣言公式:谣言=重要性×模糊性/批判能力。同等条件下,公众批判能力越强,越能识别假象,则谣言也会失去传播力。在互联网中冲浪沉浮,公众理当主动提升“网商”,一事当前,不妨追问几句,这消息可靠吗?事实完整吗?分析客观吗?告别情绪和观点先行,杜绝“听风就是雨”,当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受益的也会是所有人。纠正“按闹改分”,大学应和讲原则的老师站到一起火车票改签也收手续费,“铁老大”变了部分高校“非升即走”的浮云与真相
5月20日 上午 11:10
其他

火车票改签也收手续费,“铁老大”变了

“以前改签从来不收手续费,除非是改签后的票价要补足高出原价的部分。现在改签没有高于原车票票价的车次还要收费,真有点恼火!”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在12306平台购买了火车票后,改签时要收取手续费,这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解。
5月17日 上午 9:50
其他

纠正“按闹改分”,大学应和讲原则的老师站到一起

5月14日,西安科技大学针对按“闹”修改成绩事件发布通报称,经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本硕连读学生陈某某、2020级学生王某某均参与《GNSS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补考,陈某某补考通过,成绩属实,王某某成绩实为56分,后被教务员张某某和课程组长陈某更改为60分,经学校研究,认定更改成绩无效。同时,根据相关规定,认定教务员张某某一级教学事故,给予记过处分,调离原岗位;认定课程组长陈某三级教学事故,免去课程组长职务。此外,西安科大测绘学院院长、院党委书记等亦受到不同程度处分。
5月15日 上午 10:30
其他

不统一就砸招牌,到底砸了谁的招牌?

近日,河南焦作博爱县鸿昌街道团结路数十家商铺招牌遭人破坏。多名商铺老板称,此前曾被社区要求统一商铺招牌,但部分商铺并未同意。5月11日,博爱县鸿昌街道办事处发布通告称,施工方在没有事先告知已同意改造商户的情况下,直接将他们门头广告牌上的字体先行拆除,引起商户不满。事情发生后,办事处及时协调处理,目前施工方与商户已达成谅解。按照当地说法,砸的是同意改造的商铺的招牌;砸招牌的是施工方人员。但依然有些疑问,比如既然统一整改的理由是招牌存在安全隐患,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要求商户限期整改,通报中又称不同意改造的商户可以维持现状,那么整改的意义是什么?又如,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曾称,项目要求五月底前完工,一些商户签字同意后又不同意撤换,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一砸了之”?如此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暴露出的只是当地“工作不细致”问题,还是背后有其他利益牵扯?面对这些质疑,建议当地再调查清楚。事实上,
5月14日 上午 10:37
其他

企业毁约应届生,应有更妥善的处理办法

得到不足以支付一个月房租的违约金,却错过了就业黄金期——据《法治日报》5月7日报道,这是上海某高校研三学生李燃目前的处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招聘企业毁约了。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一些车企、互联网企业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规划,让他们不知所措。企业发了offer(录取通知)又撤回,签了三方协议又毁约,类似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社会关注度较高。相对其他求职者,应届毕业生具有公考、落户等方面的优势,很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也仅面向应届生,他们的就业情况本来就备受重视。现实中,面对用人单位的突然毁约,应届毕业生失去的恐怕并不是一个offer这么简单。初入职场,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们往往要在简历、面试等方面投入诸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等成本。企业在毕业季来临之际毁约,对毕业生而言,不仅意味着所有求职准备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而且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留给他们的重新找到合适岗位的机会和时间都已经不多了。而这些时间和机会成本,其实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后,到底能不能毁约?事实上,三方协议中都有特定情形发生时可以解除协议的条款。劳动合同法中也规定,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裁员——已在岗的员工尚且可以裁掉,没入职的“不让来”,法律没有也不应该完全禁止。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声称的解约原因是否当真到了“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程度。目前的实践中,三方协议的性质被界定为民事协议,劳动法中对于应届毕业生及其求职过程中的权益没有规定。有专家认为,从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学生的保护、规范就业行为的角度看,应当重新考虑三方协议的定性,将其理解为劳动合同,适用劳动法律,以此提升对就业学生的保护力度,防止任意毁约。换个角度来看,突然毁约应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会有所影响。虽然可能短期内节约了一些用人成本,但这也暴露出企业在经营规划、员工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未来,如果相关企业还想继续经营发展下去,这恐怕也会成为一个影响口碑和声誉的因素。长远看,这还可能导致更多的精英人才和合作伙伴对其有所疑虑甚至“望而却步”。所以类似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确实失去了一个就业机会,但企业也未必全是“得到”。一家企业的形象和口碑正是在日常的点滴细节中经营、建立起来的。招聘毁约,对用人单位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可这粒“尘埃”落在应届毕业生身上,可能会是“一座山”。希望每个用人单位在做出决策前都能多些审慎、多些周严而长远的考虑,至少要给出更合理更有诚意的补偿方案。这些应届毕业生都是刚刚要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作为他们的第一家单位,企业如何作为关乎他们对职场、社会的初步理解和认知,这个“第一课”其实很重要。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罗翔打假,“伪名人语录”是名誉侵权更是流量诈骗“山寨周杰伦”代言“山寨冰红茶”?可下猛药监制丨李绍飞
5月13日 上午 9:51
其他

“山寨周杰伦”代言“山寨冰红茶”?可下猛药

近日,一则“冰红茶请周口杰伦代言”的新闻引发轩然大波。这场风波源于一家名为“达利园饮品(辽宁)有限公司”的厂家,其推出的冰红茶产品聘请了一位与著名歌手周杰伦外貌相似的“周口杰伦”作为代言人。网传视频截图。图片来源:界面新闻此举不仅因“撞脸”而引发了公众的好奇与讨论,更因其产品包装与市场上已有品牌的高度相似性而遭到了网友们的调侃,被戏称为“将山寨进行到底”的饮料。
5月11日 下午 3:18
其他

罗翔打假,“伪名人语录”是名誉侵权更是流量诈骗

法学教授罗翔日前发声“打假”,怒斥网上流传的自己的“伪语录”不仅教人做人,甚至是如何做女人,还涉及育儿、养狗、炒股、炒楼等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困于被假冒的,远不止罗翔一个。“鲁迅告诫中国人的十句话”“杨绛的百岁感言,中年女人不能不听”“林徽因的爱情谏言,总有一句温暖你”……无论是近现代名人,还是当下一些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似乎都难逃此劫。大量博主打着名人旗号东拼西凑,再配以岁月静好画面和背景音,粗制滥造出各种鸡汤文字。在名人光环加持下,这些“伪语录”被大量转发,很多不明就里者信以为真。尽管当事人屡屡辟谣,可“伪语录”仍屡禁不止,背后显然有强大的利益驱动。在眼球经济的今天,“名人之口”往往就是“流量之源”,名头越大,影响力越大、吸粉引流效果越彰,以至于到最后,只要能赚流量,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或者到底有没有人说过,就已经不重要了。而这样的流量制造路子,很多时候都跟诈骗圈钱、开班卖课深度绑定,不仅侵犯当事人的表达权及名誉权,还会为当事人形象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伪语录”本质上是“假鸡汤”“毒鸡汤”。对此,单靠舆论澄清和道德批判,多少有点“拳头打在棉花上”,关键还得靠依法监管治理。为此,出版社、平台等应明确责任边界,加强合规意识,对出版、发表的作品进行权利清洁性检查,发现侵权及时下架,避免损害发生或扩大。其中,各大平台尤其要在账号资质审核、流量分发等方面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提升网络流量生态。当然,监管部门也应针对性开展版权执法等专项行动,通过典型案件披露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此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了“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利用大数据帮助网友辨别鲁迅名言真假,类似的经验值得推广。从被动辟谣到主动治谣,才能真正破解虚假名人名言碰瓷牟利的怪圈。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10日 下午 7:35
其他

274万人次围观!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

5月8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账号开启了关于“退还彩礼”的直播,直播一度达到274万人次的热度。其中一起执行案件是,长沙一女子隐瞒婚前已生育孩子,与上海一男子闪婚,男方付出了20万元彩礼及金首饰等礼物。双方结婚登记后,实际仅见面两次。之后男方提出离婚诉讼,女方又要求复合,男方又向其给付了10余万彩礼,之后女方再次悔婚。最终,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女方退还彩礼,但女方拒不执行判决,这才有了法院执行直播。执行法官表示,如果女方拒退还彩礼的话,将采取强制措施。在另一起彩礼的案件中,山东魏先生在网络上曝光称,付了34万彩礼后,遭到马女士冷暴力对待,退婚却不退钱。经过法院调解,女方应返还30万元彩礼以及相关首饰。但是,女方没有执行法院的调解书,反而指责魏先生在鼓动网暴。这两起彩礼案都引发了网友的围观,彩礼案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民事法律公正的期待,是希望法治的阳光照进彩礼的“雾影重重”,彩礼问题不应该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正像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所总结的:“高额彩礼并不是保障家庭幸福的秘笈,反而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甚至容易引发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种民俗,彩礼代表了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但不能是勒索和榨取,更不能是对女性的物化。要让彩礼回归于“礼”,让婚姻有幸福的基础。而且,杜绝买卖婚姻、借婚礼索要财物,也是新中国婚姻法一以贯之的规定。近年来,中国人口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畏婚”情绪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传播,不合理的彩礼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治理彩礼乱象也被列上了国家议程。2020年,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退还彩礼的情形做了明晰的规定,包括:双方虽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金额过高,也可以支持返还部分彩礼。这也是前述两起案件当中,法院判决(制发调解书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原因所在。彩礼是一个司法问题,也不只是司法问题,既然已经有了生效的法律文书,就应该执行,就应该尊重司法权威,因为司法是现代社会矛盾冲突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这两起个案来说,女方都没有清醒意识到不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还是把彩礼当成了“家务事”,把法律视为儿戏,她们将会为这种错误认知付出沉重的代价。湖南省高法的这一次执行直播,也是向全社会的普法,亮出了鲜明的遏制高额彩礼的司法态度:司法将严肃地对待不合理的彩礼,它不是“家务事”。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成为“理财师”的农村老人失去了毕生积蓄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9日 下午 6:50
其他

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

赵菊英让男孩砸碎手办。视频截图让男孩亲手砸碎自己心爱的手办、让女孩将玩具漫画书都扔进垃圾箱、在男孩的房间里安装监控……近段时间,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家访中国”“赵菊英聊教育”发布的几段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系列行为被网友吐槽为“霸凌式教育”。5月6日下午,甘肃嘉峪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赵菊英于2023年从该市某小学退休,针对网友们反映的问题,将介入调查。赵菊英是谁?在自媒体账号上,她自称是资深家庭教育专家、33年资深语文名师,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超过1000多场,出过两本书。然而,不少网友发现,不管赵菊英自我标榜的头衔多么“光鲜”,在她入户家访所拍摄的视频中,呈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却一点体现不出专业性,甚至显得十分低劣。在这些视频中,看不到教育所必须的循循善诱,而是充斥着各种粗暴的指责、无情的打压,动不动就让孩子亲手摧毁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时给孩子灌输“一切为了分数”“成绩好才能当领导干部”的落后观念,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为名体罚学生,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法,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到压抑窒息,不知视频中那些被公开羞辱的孩子,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与网络上一边倒的批评声浪不同,视频中不少家长却都认可了赵菊英的权威性。视频内外如此不同,这让不少网友怀疑,赵菊英是不是在故意拍摄“粗暴教育”来制造争议,从而为她的三个自媒体账号博取流量?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便捷的社交平台也就成了各路“家庭教育专家”的秀场,难免就有一些浑水摸鱼者乘机收割流量。一些自媒体博主,带着“黑红也是红”的心思,不惜编造剧本、造假摆拍,这些“野生”教育“专家”往往通过贴上各种哗众取宠、不易查证的头衔,以各种夸张的话语和极端的操作来博人眼球。细看赵菊英视频,选取的也都是敏感的亲子、家庭话题,尽管其言语行为粗暴低劣,但直击家庭教育痛点,在制作风格和手法上,也与大多数博流量的短视频十分相似。以“流量逻辑”来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如若赵菊英真的是故意演绎所谓的“霸凌式教育”,那么所有预设的冲突和解决方式,不过是她的剧本。其中所传递出的不健康的教育理念,也是误人子弟、危害不浅的。而大家以为在严肃探讨教育话题时,无疑也陷入了她布下的圈套。这种穿着“皇帝新衣”在网络平台大行其道、迷惑人心的“教育神棍”,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尤其是广大家长们,在面对那些偏僻乖张的“网红专家”时,须多些冷静,搞清楚什么是对孩子有益,哪些套路只是为了“圈钱”,别让这些“野生专家”登堂入室,带歪了路子,荼毒了孩子。她需要一件得体的工作服成为“理财师”的农村老人失去了毕生积蓄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监制丨李绍飞
5月8日 上午 10:27
其他

“世界第一”景点隐没在荒草中?

“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世界第一的顶级童话神话乐园”,“世界上唯一的帝王文化区”,“全域旅游一年破题、两年成形、三年出彩、五年成名”……不少开发前叫得山响的文旅项目,如今怎么听不见声儿了?据报道,个别地方建设定位浮夸的文旅项目,希望打造网红景点,却因种种原因陷入停摆、烂尾泥潭,隐没在荒草中、遮蔽在围栏里,导致大手笔立项半拉子收尾的局面。近年来,文旅越来越卷。多地盘活自家文旅资源、争当下一个网红城市,也有地方大兴土木、建设文旅项目。由于投资建设后运营能力及服务跟不上、违规用地等问题,项目烂尾的比比皆是。据报道,有的地方假借文旅之名开发房地产,资金链断裂导致烂尾,湖南某古城项目规划用地约3500亩,实际项目用地400多亩,建筑以住宅和商铺为主,根本算不上“文旅”项目。有的项目带病上马,用地手续、规划审批根本不过关,四川中江县古名天下景区非法占用农用地,还擅自改变原租用土地的使用性质,被紧急叫停。有的盲目造景导致空城,乌镇、平遥古城等走红后,多地开建千篇一律的古城,旅客根本不买账。有的大搞面子工程,明明地方财政吃紧、文旅特色不鲜明,还是要建文旅项目,甚至不惜举债搞文旅,陷入越建越穷的沼泽……铺摊子造成烂摊子,成了一些地方的隐痛。什么“档次最高”、“全世界唯一”,项目没建起来,口号再“高大上”也白搭。烂尾的文旅项目,开工前往往大肆宣传,仿佛底气、信心十足;交工时面对舆论质疑又支支吾吾,心虚、理亏被人尽收眼底。文旅还是房产、房子卖不卖得出去、用地合不合规、景点有没有特色,这些问题当地政府本该事先考虑清楚,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做好风险与可行性评估。全凭头脑发热搞开发,难免要被现实泼冷水。需要追问的是,烂尾的文旅项目兴建之初,有几分为谋发展,几分为求政绩;烂摊子搁置,有几人揽责任,几人狂甩锅?建的时候费力耗材,用的时候收效甚微;搁置无疑是浪费,看着又影响政府形象。烂尾的文旅空城,亟待盘活利用。对于项目本身合规、定位合理,只因为资金链断裂停工、闲置的项目,不妨由政府牵头,引入社会资源,尽早完工,后续还得想办法让这些景点活起来、火起来,不造成新的烂尾。对于无力回天的项目,政府也要在评估后下断腕的决心,避免久拖不决,尽早处置、探索有无其他用武之地。总而言之,烂尾文旅项目,花的是公家的钱,占的是群众的地,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若罔闻冷处理,装聋作哑回应质疑。没有造景冲动,就没有烂尾工程。各地发展文旅,不妨先理理家底,缺什么补什么,而不是想什么造什么。冲动造景,造出来的不是网“红”景点,而是抹黑当地形象的工程。更多阅读:配套地铁站建好了,主题乐园凉了,网红景点是怎么烂尾的?未来三天,可能爆发M级甚至X级以上耀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车市会逆转吗?一些陪诊师换上马甲成了“黄牛”监制丨李绍飞
5月6日 下午 3:00
其他

警车进村喊话“××涉嫌嫖娼”,到底羞辱了谁?

监控拍到办案民警开着警车鸣着警笛喊话。“我没有嫖娼行为,就算我有,他们可以依法处理我,开警车到我们村指名道姓喊话,说我涉嫌嫖娼,是对我人格的极大侮辱,让我在村里抬不起头做人。”山东临沂的李先生称,今年春节期间的遭遇,让自己遭受了极大羞辱,这样的进村喊话还发生了两次。视频显示,民警用喊话器喊的是“恁庄的李xx涉嫌嫖娼”。目前,李先生已向多部门反映此事,并拒绝和解。当地警方的最新回应称,此事正在调查中。按照正常程序和规定,对于涉嫌嫖娼行为的人员,警方第一步要传唤当事人进行询问,然后经过询问和查证,如果警方有明确证据证明该人员嫖娼,那就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处理。但此事“蹊跷”的地方在于,警方传唤是有了,但后续等来的不是依法依规的处理,而是民警开着警车入村大肆传播当事人涉嫌嫖娼的信息。我们看不懂的是,民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还没有找到这位当事人嫖娼的证据,要搞心理战,使当事人承认自己嫖娼?因为如果警方有其嫖娼的证据,那依法处理即可,何必多此一举?有没有当事人嫖娼的确凿证据,这是当地警方要回应的第一个重点。此外,据李先生的说法,警方怀疑他涉嫌嫖娼,是因为查到了他在2023年2月20日的一个转账记录,金额是500元,但警方第一次找到李先生的时间是2023年9月下旬,警方传唤他的时间则还在要往后。可是,据法律界人士表示,嫖娼是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追究责任的期限为6个月,若李先生所言属实,那即使嫖娼属实,此案也过了期限,依法也应当不再予以追究。相关民警和派出所恐怕要解释一下,为何6个月后依然要死盯此案不放?当然,无论这位当事人有没有嫖娼行为,无论此案有没有超过6个月的期限,民警都无权使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一名公民。在连行政处罚都没有作出的情况下,就将一个疑似行为,在当事人村里广而告之,客观上造成了当事人社会评价降低,乃至局部性“社死”的事实,这明显越界了,当事人的隐私、名誉等正当权益,都可能遭到侵害,这与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原则也背道而驰。退一步讲,就算当事人真的有嫖娼行为,他的隐私也受法律保护,要在普法传播和保护隐私之间充分权衡之后确定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否则就有违法之嫌。法无授权不可为,执法者更不能任性妄为,知法犯法,带头违法。除非当地民警能拿出这样做的确凿法律依据来,要不然,民警的行为恐怕不只羞辱了当事人,也羞辱了自己,更羞辱了法治。执法的“最后一公里”,不该是这样儿戏、乱为,给执法者抹黑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当前,涉事民警已被停职,警务督察部门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将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此事我们所关心的,除了涉事民警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外,还有执法者这“荒唐”一幕为何会上演?对基层公权力的相关约束与监督,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医院不愿收“复杂病人”的背后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9日 上午 9:30
其他

跨界联名翻车,不要把恶俗当有趣

“老烟腔,新青年”?近日,某奶茶品牌和某出版社借世界读书日之机,推出以致敬鲁迅为主题的联名奶茶产品,但其广告词引发极大争议。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热,商家在这一节点推出一些有文学元素的产品,既能吸引流量,也能推广阅读,本是件双赢的好事。但好事也不能乱抖机灵。“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鲁迅先生作为文学大师,其文章深沉严肃、忧国忧民,整体形象本就不太适合用于娱乐化的商业广告。而该奶茶所用的“老烟腔”一词,更是非常不妥。一方面,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具有贬义的“老烟枪”。鲁迅先生抽烟的形象虽然经典,但毕竟有着时代背景,不符合现在公共场所禁烟控烟的社会趋势。另一方面,“老烟腔”配搭“新青年”更是十分荒谬,对青少年有着明显负面影响。硬让鲁迅先生来给奶茶“带货”,却用“文字游戏”消费这位文化巨匠,被网友斥为这种产品“该扔垃圾桶”着实不冤。创新,从来不是在真空中搞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不能无所顾忌。近些年,跨界联名之风很盛,辣眼睛案例也不少。跨界联名,本质上是两个或多个品牌在品牌力、设计力、影响力、消费力、渠道力等领域的资源融合,通过催生“人无我有”的体验,激发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但随着联名越来越多,消费者日渐审美疲劳,于是许多联名开始另辟蹊径,为博眼球走上低俗、猎奇乃至违法之路。比如,某奶茶品牌先因为与某计生品牌联名让网友直呼“真恶心”,后又乱用宗教文化标识被约谈;又如,某超市与一些老国货品牌联名促销,打出海报却是“让物价回到1948年”……自以为拿捏“网络调性”,深谙“流量密码”,实质上是把恶俗当有趣、拿无知当卖点,这种畸形的“流量思维”败光了品牌的美誉度、路人缘,结果自然是暴得恶名、一切皆空。联名也好,跨界也罢,任何营销都是公共传播产品,代表了企业价值取向,要多想想社会观感。本质上,品牌是广大消费者对一个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思想、美好的文化价值等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甚至几代人长期辛勤耕耘建立起来的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信任。多个品牌进行联名,不是几个商标的拼凑,而是一份责任的累加。跨界联名不是“一锤子买卖”,以网红一时沾沾自喜,品牌想立得住、走得远,首先必须稳稳地站在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这一边。其次,品质和服务是品牌发展之本,失去了“本”,再花哨的营销创意也白搭。在“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的当下,对品质的执着坚守、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才弥足珍贵。营销的目标不止于“被知道”,更在于“被认同”。跨界联名是营销创新,但企业应当对营销多上点心,不要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踩雷翻车,引得所有消费者“哄笑起来”。警惕!“地表最强入侵害虫”进入活跃期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8日 下午 12:09
其他

手抄毕业论文的传统还有无必要坚持

近日,网传某211师范院校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必须手抄毕业论文,正文字数高于3万可免抄。据媒体报道,该学院对本院全部师范生及一部分非师范生手抄毕业论文的要求,还颇为严格细致,包含了“论文正文超过三万字可申请免抄,在后续上交论文稿件时将导师亲笔签名的免抄申请同意书附在所有材料最后”“三万字字数要求只算‘正文’的字数,不包括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按此要求,学生需自行打印抄写的特定格式纸张,每页400字,一篇论文抄下来,起码需要30页以上的纸张,任务量不可谓不大。据媒体最新报道,该校回应表示,手抄本科毕业论文是文学院长期以来的传统,但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学校和文学院的师范生培养方案,均无将手抄本科毕业论文与师范认证、学生毕业绑定的规定和要求。且文学院已经对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进行优化调整,具体为:在论文答辩通过之后,同学们可提交手写论文,也可只提交手写“论文题目、摘要、目录、致谢”即可,若有个别同学确实存在困难,可提出申请,学院将专题研究予以答复。学生求学,当然是常常同文字和书写打交道,如果某种抄写是有价值的事,别说几十页了,就是几百页恐怕也没人有怨言。比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出现以前,很多学者为了开展学术研究,跑遍全国图书馆抄资料、做卡片,有时写一本专著,光手抄资料就需要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但即使如此辛苦,也没有人心生怨言,反而求知若渴、甘之如饴。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当时没有更好方法获取资料;二是学者为了深化研究,自己心甘情愿下此功夫。对照上述高校让学生手抄毕业论文的做法,不难发现,这两条原因恰好都不存在。一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线上图书、期刊等资源十分丰富,获取方法也很便捷,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学术研究上都无需依赖手抄来积累资料,手抄已经失去必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手抄自己论文这件事,往往没有激情和热情,不会甘愿认真地去做。如果要锻炼书写能力,学生们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时间,而不是在毕业季。从某种角度说,文学院要求学生手抄毕业论文,希望学生写好字,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做法无疑值得商榷。想让学生写好字,不妨通过加强兴趣培养的方式,在选修课、学校社团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提高书写能力的学习热情。常识告诉我们,在写好字这件事上,需要的是自身的兴趣和长期的练习,绝不是形式主义化的抄写几十页的毕业论文就能达成的目标。说到底,一件事要赢得人们的心,既需要讲情理,也需要看具体措施的效果。如果在当下,别的绝大多数学生都不需要手抄毕业论文,偏偏是某一学院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那就要考察一下这事是不是做到了讲情理,是不是让该学院的学生感到自己“被针对了”“区别对待”。同时,如果工作措施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把需要长期练习才能写好的字,一厢情愿地用考核的方法拿捏学生在毕业季“大干快上”,那么这措施大概只是流于形式,且冷了学生的心。警惕!“地表最强入侵害虫”进入活跃期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7日 下午 5:56
其他

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

美育中考真的来了!前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家上初中的孩子,被学校要求每天打卡,上传唱歌、跳舞视频。还有初三学生吐槽,除了常规课业,还要背艺术知识,“这幅画的作者是谁,那首歌是谁唱的,都快搞成艺术生了。”这些,都是缘于这两年逐步落地的“美育进中考”政策。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截至去年6月,江苏、湖南、云南、河南、辽宁等8个省份已全面推行;还有5个省份在市、县、区试点探索,考试分数从10分到40分不等。对此,家长们却有不同看法。有不少家长担心加重孩子负担,消磨孩子的艺术兴趣,对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也不公平。美育中考,到底该不该考?该怎么考?艺术也搞“死记硬背”?绵阳,是全国较早实施“美育进中考”的城市。早在2020年,音乐、美术就被纳入该市中考科目,分别计10分,占中考总分的2.2%,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当年3月,共有4万余名考生参加艺术中考,在电脑上看视频、文字,听音频答题。不过,尽管考试形式、科目变了,但考试的内容,大多还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艺术知识。类似于:聪明的读者来试试不只绵阳,从各地已经公布的艺术考试政策里也能看到,艺术基础知识占比很大。比如,2023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求,音乐、美术在中考中各占20分,其中日常分5分,初三的终结性考试15分。终结性考试中,基本理论占10分,占比66.6%。“这样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力,无法反映其艺术素养,反而增加了考试负担,让美育中考趋向应试、功利。”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刘畅等3位研究人员,调查了全国30个省份的美育中考现状后,这样评价道。他们还发现,尽管个别地区提出,除了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考查的仍是量化指标。比如唱歌,看的还是音准、节奏、速度、歌词,而情感、个性、态度却被忽视了。2021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前理事长、音乐教育家吴斌在某省调研时看到,在音乐课教室里,没有想象中的音乐声,反而每个学生都捧着一本厚厚的复习资料,背着音乐史、乐理。不只学生,面对新的考试要求,老师也茫然。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健,一直从事美育政策研究,长期参与并起草国家美育和艺术教育法规文件。据他介绍,在实施美育中考的地区,有不少老师跟他抱怨:考题设置不合理;平时上课少,考前搞突击;艺术学科所占分值不合理等等。更让老师们忧虑的是,以前上艺术课,学生和老师都很享受。现在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乐不起来了。“学生和艺术本应是你情我愿,双向奔赴,如果仅为打卡、考试而上课,让艺术课索然无味,也让学生失去兴趣,这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也不是艺术教育的目标。”郭声健教授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让学生为了分数去唱去跳,既是对艺术的扭曲,也是对学生的“暴力”。“其实真正的审美,是不以学习知识、分辨真假为目的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璐也坦言,判断是否进入审美状态、怎么提升审美能力,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过程。既然如此,美育还有必要进中考吗?“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美育这种东西,一旦和考试挂钩,就成了一个笑话。”作家、知名自媒体博主“格十三”专注育儿观察。前段时间,她所写的批评美育中考的文章,曾引起热烈讨论。在她眼中,对美的感受和思考,是曼妙而无形的;鉴赏美的能力和兴趣,更需要潜移默化的修炼。她认为,与其让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鬼哭狼嚎”地进行声乐训练,不如少点考试负担,让他们走出去,去大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在松弛的状态里,学会真正地表达、赞美与思辨。“松弛感就是一种十分优质的美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美,当然是好的,但只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个条件。”郭声健、郭必恒、张璐等学者均表示,艺术的熏陶、审美素养的提高,光靠自发感受远远不够,必须通过系统的学校美育才能实现。学校美育的观念由来已久。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就有“美感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也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一直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弱体美”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同年9月就美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在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落实学校美育并不难;但在全国,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美育还未全面普及:艺术不被重视,仍是“副科”;师资不够,常由其他老师兼任;课程单一、数量少;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等。因此,“美育进中考”的政策意图也很明晰——就是要用分数指挥棒倒逼全国学校、家长、学生重视美育,落实美育政策。“某种意义上,是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郭声健解释,现阶段美育中考的目的,是督促各地学校把课开够、老师配够、活动办够,让美育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少数人。“我们承认艺术有特殊之处——强调个人体验、感性理解,强调浸润性、深入性,但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美育中考是一个新的尝试。”张璐副教授坦言。怎么考?考什么?“都说‘美育是让孩子热爱生活、释放自然天性、激发创造力’,我很想知道,这怎么落实在考试里?”育儿博主“格十三”问出了很多家长的疑虑。“艺术知识当然重要。一个人不识谱,也能欣赏音乐。但如果有基本的知识技能,肯定会更好。”张璐副教授表示,美育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不能一味强调纯感性。当然,除了合理比重的艺术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国民艺术素养研究中心主任郭必恒教授提出,技能和赏析也必不可少。技能不是简单让学生唱歌、画画,而是要学会评判,比如画作的构图技巧、歌曲的情感格调等等;而赏析,则是要学会表达,试着评论文艺作品。“就像中考、高考语文作文一样,有主观性,也有评分标准。”此外,郭声健、张璐还强调,美育不适用传统的纸笔考试,要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不是悬浮的,美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当然,最需要考虑的,是公平。不少人担心,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会吃亏。对此,郭声健教授认为,“美育进中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探索。“比如,试着进一步因地制宜,由县一级组织统考,缩小地区差异;暂时不纳入中考成绩,以合格/待合格等级作为参考,不影响升学;等课开够之后再逐步进中考等等。”2023年3月22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小学生在田野里上兴趣音乐课对于个别家长为了提分,给孩子报艺术补习班的现象,教育部也再三强调,“中考只考课上、书本上教的,报补习班作用不大。”“凡事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美育中考刚起步,问题肯定不会少。我们先从音乐、美术开始,再到书法、戏剧、舞蹈等等,长期探索,慢慢积累经验。”但一个共识是:考试不是目的,落实美育,帮助孩子们怡情养性,过一个丰盈自在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艺术不可能比人的生命本身更动人。参考文献:[1]刘畅,尹爱青,李广.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上)[J].中国音乐教育,2023,(06):5-10.[2]刘畅,尹爱青,李广.美育进中考改革的现状检视与优化策略(下)[J].中国音乐教育,2023,(07):5-10.[3]聂鑫.乡村小学“美育启蒙”现状观察与发展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24,(02):104-106.[4]张璐,赵欣欣,宋芳菲.2021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小学篇[J].艺术教育,2022,(10):33-36.监制丨李绍飞
4月26日 上午 10:16
其他

照顾孤寡老人十多年继承五套房,并不亏心

刘某军的孙女为阮大爷洗脚。图源:北京日报年过九旬的阮大爷终身未婚未育。近日,北京顺义法院判决认定阮大爷离世后留下的五套安置房由照顾他十多年的刘某军继承,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十多年的悉心照顾,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个孤寡老人在晚年能有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有人倾注了大量的关爱。这还是一个关于责任和权利的约定。孤寡老人和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组成家庭并维系十多年,光有爱心显然是不够的。早在2011年,刘某军和阮大爷在村委会的主持下签署了《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刘某军照顾阮大爷并负责生养死葬,阮大爷将其包括房屋在内的全部财产遗赠给刘某军。协议书里写明,“保证悉心照顾遗赠人,让老人安度晚年,至遗赠人去世之前,供给生活水平保持全村平均生活水平。”一家人照顾了老人十多年,付出很多,不仅有金钱上的,还有体力上、精神上的。虽说爱心无价,不求回报很可贵,但要求人家十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不图回报,就是恶意的道德绑架了。这件事有个圆满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双方用法律约束取代了传统的道德约束,用权利和责任来结成牢固的关系,可以说是法律给了他们保障和信心。确立无血缘关系的扶养关系,这里面其实牵涉到的问题非常多、非常复杂。什么叫照顾,怎么样才算尽到责任?万一中途发生纠纷怎么办?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还好,若是有个大病,卧床不起,照顾的责任突然加重又该怎么办?这是一份长期约定,在长达十几年、数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人会变、生活环境会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让约定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光靠爱心和真诚是无法解决的。这样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上海88岁独居老人将300万元房产送给水果摊主的那起事件中,水果摊主事后就曾被老人的亲戚骂成骗子,被告上法庭,不得不向社会寻求帮助。在纠纷过程中,老人具不具备行为能力?谁来证明照顾到位了?这些问题都成了争议的焦点。虽然水果摊主最终赢了官司,但其中的曲折是真实存在的。“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放在这里也适用,通过法律手段约定权利和责任,防止事后扯皮,才会没有后顾之忧。北京的这一案例也证明,这种方式不失为解决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的好办法。也给那些不愿意付出只等着继承的亲属敲了一记警钟,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老人对自己的财产有支配权,没有人可以通过道德绑架剥夺这样的权利。社会也需要为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提供支持帮助,做好见证人和监督者的角色。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这个政务App,为什么全网都在夸?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5日 下午 4:59
其他

车位被霸沟通无果,不能只有“一怒焊死”一条路

自己的车位被别人霸占了怎么办?据媒体报道,近日,贵阳市的鞠先生回家后发现车位被占,起初他并未在意,但没想到对方连停3天都没有要走的意思,打电话也不接。第四天,鞠先生通过物管联系上车主,对方答应挪车可之后却还是没有挪。此后更夸张,对方就连接到派出所的电话也置之不理。鞠先生无奈,下了最后通牒,却听到对方扬言“车多开不开无所谓”。一怒之下,鞠先生找来工人焊了栏杆将车位围起来,但对方却不以为然,甚至当场表示:要么你现在让开,要么我可以一直停。鞠先生的遭遇引发了不少同情。近年来,类似这种车位被占反复交涉无果一怒焊死的现象时见媒体报道。今年3月,哈尔滨市道里区的李先生,自家车位被小区一名邻居持续霸占,在反复沟通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李先生也是请人用焊条将车位焊死,霸占其车位的车被围在里面。双方都报了警,但警方没有出警,最后对方拆掉焊条径自将车开走。2023年,湖南长沙的刘女士,车位被人霸占达几个月,也是多次沟通解决不了,最终刘女士请人焊了围栏,将对方的车围在自家车位里。占用他人车位不对,道理本来很简单。城市车位,价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难理解社交媒体针对此事的讨论为何如此热烈——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社会新闻,但也呈现出一种困境,遇到这种极端情况怎么办?光有理不行,网上有很多人支持你也不够,甚至报警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网友就发问:谁能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该通过什么正当途径解决?这种疑惑很有代表性。就这个案例来说,从报道梳理的细节看,鞠先生做了不少努力,先是自己与对方沟通,然后让物管出面,之后还联系警方来协调解决,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鞠先生没有办法,用栏杆焊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也只是逞了一时之快,对方的车继续占据着他的车位,而鞠先生的车却不能停在自己的车位。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换句话说,为何占车位的人有恃无恐,而作为车位真正的主人却如此无力?占车位的人之所以无动于衷,当然有他的想法。虽然理亏,但鞠先生也拿他没办法,他可以占着车位,鞠先生有气也没法出。既不敢砸车,也想不到其他好办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没什么风险的操作。一般来说,即便叫来物管,甚至警方出面,最后无非也只是把车挪开,仅此而已。只要脸皮够厚,就没有对手。这可能是他的生活经验,但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人似乎的确没有一个正当的解决办法,或者说现有的办法都不那么奏效。对于鞠先生来说,他所面临的困境显而易见。车位是合法财产,别人占了他的车位,按理当然可以维权。有网友说,面对这种情况,把车砸了都说得过去,但假如他真的把车砸了,后果肯定不乐观。且不说有没有理,赔钱恐怕是免不了,甚至可能要惹上官司。宪法第十三条明文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鞠先生、李先生、刘女士们车位被占的时候,负责保护公民财产的有关部门在哪里?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重视调休背后个体的时代获得感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监制丨李绍飞
4月24日 上午 10:40
其他

重视调休背后个体的时代获得感

本周,正式进入“五一”假期前的第一个调休周。连日以来,针对调休的讨论,从媒体到网民,共同组成了近年来多元舆论场上少见的“统一阵仗”。强大的共鸣之所以势如破竹,原因在于调休这个问题并非是凌空蹈虚的理念讨论,而是实打实地发生在每个人的物理空间里。调休,究竟何为?讨论当下还是要深查历史。时针拨回过去,为刺激旅游市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1999年第一个调休而来的国庆黄金周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崭新机制刺激了旅游市场,获得极大回报:彼时,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据媒体披露,7天的花费相当于上一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5.9%、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的0.18%。在本番讨论中,网上就有人据此批评称,调休的最初目的本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而非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应该说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我们需要看到历史的阶段性与特殊性,结合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坐标去理解,以极其理性的事后视角看待过去并不公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无数劳动者的奉献与进取才造就了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辉煌。二十多年后,公众对调休的态度,从新鲜转变为嫌弃,其实也间接说明中国社会几十年的发展让公众对物质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围绕在公众与调休制度身上的矛盾,是一种劳动观与生活观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认识到的:公共福祉并非只能通过一代人又一代人地不停接力后才能最终实现分配,而是在劳动者的代际传承之间就能不断体现与完善。哪一代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都不应被牺牲掉,这是一个量变过程而非质变。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从官方到民间对此已有共识,关键在于在执行层面应有更多配套措施来完善。调休所代表的利益格局问题,亦是当下此类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宏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感知到的温差是问题的核心,呼吁取消调休的背后,则是个体希望取得更多与大时代同频的机会。公共假期需兜底针对调休问题的补充讨论,来自专家与媒体的建议中更清晰也更常提及的一条,就是带薪年假的落实。客观来说,年假全面、不打折扣地落实,关键在于成本由谁分担。在缺乏强制保障措施的现阶段来讲,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允许职工休年假,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自觉,在法律上所承受的压力并不大,换种角度说,如果自家企业自觉了,而同行业竞争者不自觉,生产力的损失则会被企业主认为是竞争之路上的“无妄之灾”;对于劳动者来说,申请年假本质是一场劳方与资方的谈判,这种谈判程序本身会让劳动者感到形单影只,谈判带来的地位与气场的不对等也会“劝退”一大批劳动者,从而让企业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或主动或被动走向内卷的循环往复中。带薪年假的落实当然是必争之利,但现阶段看,全面强制并非朝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前最经济的方法还是增设公共假期来兜底。所谓假期兜底,即用行政手段,明确赋予劳动者更多休息的权利,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就省去了谈判的烦心程序,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想罔顾法令悄悄开工,但碍于上下游产业链均已停摆,自己想“卷”也“卷”不动。平等的福利也意味着相对的公平,全面休息让竞争关系处于暂时冷冻与真空状态,让竞争主体之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呼应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缓解了企业的焦灼,堪称最优解。温和改良是出路在这一轮针对调休的争论中,不乏有人提出希望更大范围休假的感性呼吁,劳动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同时也要看到,大范围的休假涉及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尤其要注意到,当前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即便这些理想化呼吁都能实现,但若一些小微经营主体连日常运转都难以维系,对劳动者来说,这也是一种饮鸩止渴。相比激进的呼吁,温和的改良才是首选。比如,能否将调休选择权真正交给劳动者自己,愿意以调休方式换取更长假期的就让其坚守岗位,想让闲暇时间能够相对分散的就放弃调休;或是在调休后的假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需补班的频次,比如从“上一天休一天”改为“上一天休两天”等等。这样也能给企业以及当前的利益格局更多的过渡时间,就像当初以大小周轮休取代单休制一样,毕竟,从长远看,取消调休,让假期以增的面貌出现,而不是以调的形式出现,是当前主流舆论所期待的。可以预期的是,在公共福祉面前无论或大或小善意的释放,都将迎来舆论的热烈欢迎,官方需要积极回应。更何况,目前来说,我们的社会已经有能力在双方调和之间做得更好,就应从历史的惯性思维中抬起头来,直视现实。说到底,把调休背后的利益考量从“功利性”转到“人性”是题中之义。回望1999年第一次调休收获的经济发展成果,此刻对调休制度适当的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促进消费能力提升上,未尝不是新的精彩一招?监制丨李绍飞
4月23日 上午 9:37
其他

用“纸片人”假装维保电梯,人命关天岂能如此糊弄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一家超市内,一名女子通过自动扶梯上楼购物过程中,自动扶梯突发故障,一级台阶踏板掉落,该女子正好踏入其中,其腰部以下被“卷入”扶梯,该事件发生后,电梯维护再次被置于舆论视野。随后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电梯维保形同虚设,甚至有维保人员用“纸片人”假装维护电梯。“纸片人”维保发生在厦门,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某医院的一台电梯维保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名维保人员用假的人形立牌代替其中一名作业人员,放在轿顶拍照上传,企图蒙混过关。《厦门经济特区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实施维护保养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不得少于两人。人数不够,维保人员便“灵机一动”,想到了用“纸片人”代替。电梯行业有“三分制造,七分安装维保”的说法,维保才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命脉所在,曾有行业专家表示:“电梯事故,80%以上是因为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如今电梯维护行业确实存在着市场混乱、人员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不少电梯维护不到位、不及时,“纸片人”只是其中一例。有专家分析,一部电梯一年的正常维保费用一般在5000元左右,一些物业公司贪图便宜选择报价极低的维保公司,很多报价甚至低于合理成本,如此则很难避免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而另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前的维保人员短板。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梯数量达1062.98万台。但早有数据统计,全国电梯维保人才缺口高达60万。2023年1月人社部发布“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与电梯维保相关的“机械设备安装工”“工程机械维修工”“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均榜上有名。一方面电梯保有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维护人员缺口巨大,这种结构性问题才是电梯维保捉襟见肘的症结所在。仔细想想,“纸片人”之所以出现,其实也是人手不足的一个表现,人员数量无法支撑“现场作业两人以上在场”。因此,电梯维保行业应当尽快补齐短板,除了严格贯彻维保标准,及时查处维保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尽快加强维护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人员不足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正如有专家建议,应当提升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资待遇和加强安全保障,并探索电梯维护人员的晋升方式,建立适合该行业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等级的提升增强维保人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只有大幅提升行业吸引力,才能保证充足的人才供给,以维持有效、扎实的日常养护。总之,电梯安全应该受到更高规格的重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电梯也开始进入维护保养的需求爆发期,作为一个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设备,电梯有没有得到可靠的维护,关系到每个人最基本的安全感。社会应当想方设法解决电梯维保方面的种种难题,从根本上消除“纸片人”这样的闹剧。相关阅读:“两人”维保电梯,竟然有一个假人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应凰
4月22日 上午 9:49
其他

“女仆跪式服务”该消停了!

电竞馆里的“女仆跪式服务”因违背公序良俗,暗藏法律风险,被写进三部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4月15日上午,最高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发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其中披露,浙江省义乌市多家桌游剧本、电竞网咖为招揽客户,发布“女仆跪式服务”等低俗广告营销,没有制定防止性骚扰的制度措施,导致一些女性从业人员遭受不法侵害。检察机关加强与妇联组织配合,督促多个行政机关履职,以公益诉讼办案督促纠正违法行为,保障妇女人格权益。这一典型案例引发关注。“女仆跪式服务”,一个“跪”字,人格贬损意味拉满,而且传递出一股浓浓的性暗示味道。此番最高检将其写进典型案例,其实是明确对游戏场所中的这类“服务”亮“红牌”,引导经营者与玩家自觉守法,遵从社会良好风尚与法律底线。“女仆”实质上是一个西方概念,本身是中性的。近年来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其与电竞馆、剧本桌游、动漫展等新型商业形态结合,成为一些商家与经营者的卖点。然而作为一种新兴娱乐业,由于行业归属不清晰、管控制度不健全、行政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了一些商家打擦边球的空间,甚至有的以此为幌子,提供特殊服务,给女性权益与社会治安带来风险隐患。比如发生在浙江义乌的这个典型案例,一开始就是警方从一起强奸案入手:2022年,男子吴某在网上找到一家提供“女仆”陪玩服务的店家,并点单一位“女仆”助教外出陪玩游戏。然而吴某见色起意,在电竞酒店强奸了受害者。以此案为切口,当地警方查明有多家电竞剧本娱乐经营企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女仆助教陪玩”等广告,宣传下跪式端茶倒水、喂食、捏背、弯腰喊“欢迎主人回家”等仆式服务。显然,这类糅合了贬损妇女人格尊严与性暗示等元素的擦边宣传,将游戏陪玩带向了歧路与险境。尤其对电竞游戏而言,其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随着大众观念的成熟,主流社会对电竞的认知也逐渐完成了道德祛魅的过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88亿人,同比增长0.1%,并且出现了一些新产品、新品类。而陪玩服务因为能提供更强的互动性与现实感,也让这一游戏体验模式获得了可观的市场规模。截至2021年,国内游戏陪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40亿元,每年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市场前景越可观,发展航向就越不应该脱轨。一些游戏馆或电竞酒店具有显著的私密性,如果缺乏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与必要的监管约束,这些场所就可能成为藏污纳垢之地。这其中有两类人群的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一是未成年人,其次就是女性。因此,对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商业模式和宣传方式尤其有必要及时采取行动。最高检的这个典型案例,为各地在办理类似案件时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各类游戏场馆提了个醒:“女仆陪玩”不仅不该是服务内容,同样不能将其作为宣传噱头,这不仅有违道德伦理、善良风俗,更有可能触犯法律底线。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刘雅虹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4月16日 上午 10:52
其他

当“王婆”不说媒

10天涨粉400万,景区门票订单翻番,被网友称为“月老手下的销冠”,赵梅在扮演“王婆”第六年时站在了巨大的风口上。春日,午后的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水浒街王婆茶馆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包围了舞台三面,每个能看到台上的缝隙都被填满,水泄不通,一旁茶楼二层的好位置已早早被预订,有人不远千里只为一睹真容。“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媒妁之言,撮合良缘,是“王婆说媒”的表演内容。现场登记报名处,排队者拿着“爱的号码牌”,很难辨认谁为寻求爱情,谁又为追逐“泼天的富贵”而来。台前,她仍千方百计想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幕后,赵梅有着千言万语诉还休的疲惫:平静的生活被打乱,熟悉的舞台变了味。走红后,赵梅与其他演员依然共用一个简陋的化妆间。这方狭小的空间内人来人往,突如其来的火爆没有改变这里一年到头的紧迫节奏,不过,刚安上的空调还是让憋闷的空气舒爽了不少。没剧本、没套路,一天两场需要“现挂”的演出让61岁的赵梅应接不暇。本想每天凑成10对,但时间并不允许。有人上台,对上眼缘很快就下去了;更多的人,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但赵梅不能赶他们走,“我不想让他们带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台下观众大喊“干娘”,“王婆”千呼万唤始出来。鬓边簪一朵红花,手持月老红绳,身着朱红配墨绿的宋制汉服,走上舞台的赵梅如衣饰配色般炽烈热忱。“一来我很享受这种快乐的表演,二来得对得起老板给咱这份钱,对得起花钱进公园的游客。”自己不乐,又怎能感染别人呢?占地面积500余亩的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每天有上百场节目上演,“王婆说媒”原本是一场只有十分钟的“下饭小菜”,赵梅凭脱口而出的金句和高超的互动技巧让节目时长一延再延。当反感被催婚的年轻人也开始兴致盎然地关注“王婆说媒”时,赵梅打趣说:“人人都说单身好,人人都往开封跑。”年轻人为什么不愿谈恋爱了?赵梅有自己的解读:当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太大,社交圈太小,虽说“给一根棍就能撬动地球”,但没人给他们这根“棍”。于是才有了“王婆说媒”:为年轻人牵线搭台、让他们交到朋友。为了拉近距离,她管上台的年轻人叫“宝贝”“乖”,年轻人喊她“阿姨”“干娘”,或者干脆叫“王婆”,赵梅照单全收。年轻时的赵梅,也曾是为爱“千里走单骑”的“恋爱脑”姑娘。家在洛阳,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玻璃厂工作,这份在长辈眼中的“铁饭碗”却拽不住她想飞得更高一点儿的心。“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得走。”相声,是赵梅看世界的万花筒,也是她与丈夫的“红娘”。在和相声演员杨树相识后,赵梅毅然放弃了家乡的安稳生活,追随爱情东奔西走,最终在开封落了脚、安了家。此后的三十多年,赵梅一边照料家庭,一边为相声社团打打下手,那些柴米油盐消磨了时光,也为日后的顶流“王婆”积攒下刹那灵光。“我悟性特别好,看某个人的表情或者唱歌的动作,我看三眼就能学个八九不离十。我们家都是说相声的,他们在家说的小幽默我也记着,不一定哪句话就用上了。”足够新鲜,足够幽默,这才是狠狠戳中当代年轻人的“王婆”。赵梅有两个视频号,一个推广节目,一个记录生活,公私分明。她曾专门发布视频,感谢大家让她“在61岁的年纪再燃烧一把”。从最初的游刃有余到后来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丈夫提醒妻子:“王婆”不是职业“媒婆”,节目只是景区演出,让年轻人在减压、搞笑、亲切、亲民、温暖的气氛中卸下包袱,交到朋友,就够了。景区之外,互联网世界无限延伸。赵梅短视频平台粉丝组成的相亲群已经达到70多个,每群500人,数字还在不断刷新。当线上与线下、真实与虚拟同场博弈时,赵梅还是难免不安,只得反复叮嘱:“这全部都是交友的,机会很大,但是网络是虚拟的,你们一定要谨慎,要擦亮双眼。”3月爆红,4月初,从不迟到也不早退的“王婆”赵梅决定请假一个月。“王婆”不在,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王婆茶馆前依然摩肩擦踵,应邀上台的男女仍然期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少网友在短视频下留言催促赵梅“出山”,赵梅很少直接回复,正在休息的她在个人账号写下——真诚不一定换得来真诚,但真诚一定要留给同样真诚的人。赵梅还说:“你看花开了,太阳也好,年轻人得多接触,多出来,出来谈,出来走。身边有个异性朋友,你想坐的时候有人搬把椅子;渴了,有人给你递杯奶茶,年轻人正是享受这些的时候,你说对吧?”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盼东来源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4月15日 上午 9:50
其他

人造热搜的赛道上,挤满跳梁小丑

不出所料,所谓把寒假作业丢在巴黎的小学生“秦朗”果然查无此人。杭州警方近日发布的通报显示,这一年初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事件系博主团队自导自演。目前,策划者以及搭车蹭流量的“秦朗舅舅”均已受到处罚,但这场闹剧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一条基本事实要素都凑不齐的蹩脚视频,在诸多“二传手”的助攻下,轻易发酵为全网热点。到头来,警方介入才还原真相,而真相又是如此不堪——整起事件没有半点事实,完全是网红为了博取流量而根据段子进行的故事演绎,为了在沸腾舆论中全身而退,还二次造假推出所谓秦朗妈妈的聊天记录。从头至尾,“吃瓜”网友被耍得团团转,若不是网红最后玩脱了,这场流量盛宴真是一本万利。“秦朗”这出大戏魔幻至极,但在视频博主井喷,热搜充斥狗血的今天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女子挺5月孕肚征婚”到“211毕业男子被裁瞒着妻子送外卖”,再到“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等等,哪个不是轰动一时,最后却均被证伪。不夸张地说,在人造热点这条赛道已经挤满了跳梁小丑,他们眼里只有流量,满嘴全是忽悠。纵观一系列案例可见,这些闹剧的编排也走向了专业化、职业化。造假选题愈发“精准”,什么社会话题热就创作什么,意在制造一种“热梗成真”的观感;情绪愈发“饱满”,婆媳矛盾、性别对立、贫富差距等轮番上阵,就是要引人瞬间上头;影像愈发“真实”,善于营造出监控录像、路人随手拍等原生态造型,增加内容的可信度。种种手段的最终指向,就是模糊真假,忽悠受众,收割流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若任由这股造假之风蔓延,势必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作业漂流记”。这些狗血内容,大肆占据消耗传播资源,淹没和遮蔽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共议题。严厉打击“秦朗式”人造热点,不仅是在维护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更是在守护整个社会的理性与文明。胡编的“秦朗”,好像一支温度计,测出了多少流量拥趸的狂热。这个“秦朗”破灭了,如何避免下一个“秦朗”冒出来?很多问题不能不追问:如何遏制网红哗众取宠的群魔乱舞?平台能否校正“眼球经济”的根本逻辑?受众能否拒绝肤浅低智的无聊围观?显然,每一个选择都关乎舆论场的生态质量。改变不会完全依靠自律发生,而是呼唤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发力。比如,治理行动要更多些,处罚不妨再重些;强化MCN的日常监管与价值引导,注重虚拟演绎的明确标识;谨慎“吃瓜”,避免盲目。说到底,任何公开传播且意在吸引受众的内容生产,都应当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惟有彻底解决自媒体的把关问题,我们才能和恶心人的“秦朗”说再见。此前报道:“秦朗是谁”不重要,“新黄色新闻”泛滥很危险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盼东来源丨北京日报客户端
4月13日 上午 11:12
其他

“副市级”殴打酒店老板,训诫为何难平众怒

福建福州经开区税务局干部常某某在湖北枣阳市一家酒店踢踹老板,并声称:“你算什么级别,枣阳市副市长才和我平级。”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事情,于近日曝光。酒店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打人者常某某同行的,还有枣阳市王城镇武装部副部长李某、襄阳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审计科科长陈某,“他们几个人威胁我,还说以后再搞我。”现场监控截图目前的公开消息显示,首先,枣阳市当地公安已经办结此事,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常某某因房费问题与酒店老板谢某某发生纠纷,踹了谢某某两脚,其行为已构成殴打他人,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警告,当场训诫;常某某单位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其次,“以后再搞他”不是常某某说的,而是襄阳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审计科科长陈某说的,其所在单位襄阳市审计局机关纪委工作人员表示,“陈某言语确有不当之处,是说了‘你现在别闹,以后再慢慢弄他’,但这话没有对老板说,是常某某当时情绪激动,陈某将其拉开后,在门外边对其进行的一种安抚。”最后,针对警方给予常某某的行政处罚,酒店老板谢先生认为,应该对常某某进行行政拘留处罚,已经提出行政复议,目前复议结果尚未送达。酒店老板对常某某接受的行政处罚不服,非常可以理解。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分为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行政拘留等,训诫并不属于法律明确的处罚形式,虽然训诫可能有警告的成分,但并非能够完全等同于警告。当地警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表明,对常某某的训诫是当场作出的,常某某可能连派出所都没有去,所以这种训诫带有多大的处罚色彩,并不难推测。同样的,如果把常某某和酒店老板的身份对调一下,是酒店老板踹了“和枣阳市副市长平级”的常某某,对他而言大概就不是当场训诫这么简单了。所以,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对该处罚决定不服并提起行政复议,既符合常情常理,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从目前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看,如果常某某没有其他的追打行为,且踹得不重,当地警方认为该行为属于“情节特别轻微”也可以勉强过关。问题在于,行政裁量权是个十分值得玩味的判断标准,会受到一方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影响,有的人可能行政拘留三天,有的人可能当场训诫。因此,不管是酒店老板还是普通网民,大家不能接受甚至义愤填膺,恰恰反映了规范行政裁量权、使处罚标准能够统一适用十分重要。生活中,总有一些公职人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行政级别和行政职务,这是特权思想的反映。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秀官职到最后往往是很难收场的,它戳中社会关于公平正义的普遍愤怒,直接危及到自身公务身份的合法性。所以能够看到,舆论纷纷呼吁开除常某某公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陈某劝说常某某时两人达成的共识,“以后再慢慢弄他”,在陈某看来,这是一种“安抚”,但反而证明了这套打击报复的模式在现实中可行有效。当公职人士公然操弄着驭权之术,舆论自然要报以公义的重拳。如今,事情已被彻底放大,公职人员殴打酒店老板很可能会迎来后续的处罚升级,这是对所有公职人员的一次提醒——公权力不是用来炫耀和威胁的。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刘雅虹来源丨南方都市报
4月12日 上午 11:51
其他

对校园霸凌行为风险地带进行“强支援”——“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三

观察近年来发生在多地的校园霸凌事件,一个令人深刻的印象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乡镇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频频进入公众和舆论的视野。虽然尚未有全国性数据统计,但国内多位学者、社会工作者对此进行的大量抽样调查显示,上述群体和学校发生校园暴力、霸凌行为风险和比例明显高于城市中的学校。逻辑不难理解。在学龄时期,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成长往往会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加之当下各类电子游戏产品流行,不少孩子沉迷网络,过早成熟。同时,隔代抚养重养轻教、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容易诱发不良的后果。再有,乡镇中小学教育师资的不足、德育的薄弱、法治培训的匮乏以及相关机构重视不足,使大量农村学校尤其是那些管理水平较低的寄宿制学校成为校园霸凌行为的风险地带。事实上,这“沉默的大多数”隐藏在一个数千万级规模的庞大群体中,其教育问题、成长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社会问题由来已久,校园霸凌行为不过是这一矛盾在某一方面的表征和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解决校园霸凌这一现实性难题,就不能就事论事、一事一议,而需要站到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这一更高的层次,通过一揽子方案统筹考虑与谋划,才有望治本。现实的路径无非两条。其一,继续推动随迁子女平等入学,让有条件的外来务工家庭在城市团聚、扎根。很长一段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入学存在较高的门槛,这是造成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但近年来,国内中小城市普遍取消了落户限制,包括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除了省会城市等个别地区外,其他城市全面放开落户,这就为留守儿童进城、入学铺平了道路。其二,对乡村教育这一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有力的支持,提升物质和制度的保障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举措。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新的乡村教育生态,真金白银地投入,给足编制名额,壮大师资力量,把农村中小学软硬件的短板尽快补起来。就根治农村校园霸凌行为,还应有进一步更具体的行动。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大力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工资收入、编制配置上实现城乡统一,甚至一定程度的倾斜,真正留住人才。近些年,由于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薄弱的现实,农村教师社会地位降低了,教师和学校权威下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发挥教育职能和建立公正、公平的校风。有必要通过收入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声望,重塑教师“乡村精英”的传统地位,更好发挥教师和学校在反校园霸凌中的功能。对于寄宿学校,要特别强化生活老师的角色、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法治方面的培训,形成系统化的保护屏障和预警机制。从社会方面来说,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其他部门参与校园霸凌的防治工作,联合社区、公安、司法部门,
3月22日 下午 7:22
其他

三倍价格卖二手花,这家殡仪馆哪来的底气?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西安一家殡仪馆告别厅的花卉布置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而且价格是市面的3倍多。这家殡仪馆的负责人回应说,告别厅重复使用花卉是为了节约资源。二手的花卉,3倍的收费,出发点真的只是为了节约吗?这种做法除了伤害了人们的感情之外,是否涉嫌消费欺诈?二手花卉,3倍收费日前,有逝者亲属反映称,今年年初在西安市殡仪馆给已故亲属搭建灵堂时,发现殡仪馆工作人员使用的是上一位逝者告别仪式上的花卉和布置,告别厅也仅仅是更换了灵柩及电子屏上的照片,其它布置与上一位逝者一模一样。但在结算单上,却有“花艺鲜花布置”这一项收费。△西安市殡仪馆这位逝者亲属称,自己是从事花卉生意的,他在交费时专门看了一下所对应的“花艺鲜花布置”项目组成,发现里面的花卉价格是市场正常价格的3倍以上。因此,他认为殡仪馆是在有意无意地“欺瞒”逝者家属。△西安市殡仪馆价目表对此,记者致电西安市民政局,该单位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的收费价格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市场调节价三种,而报道中所涉及的告别厅常规布置项目就属于市场调节价。“它属于服务类,实行市场调节价,反映人指的费用可能是在西安朱雀花卉市场买花的成本价,他使用的咸宁厅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不是说把鲜花买回来就完了,这里面还有劳力、损耗等成本。”该工作人员所说的“咸宁厅”是西安市殡仪馆的告别厅之一,其“花艺鲜花布置”项目收费标准为12800元;而朱雀花卉市场是西安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一家花卉市场,比价后显示,同样的花材西安市殡仪馆收费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已经涉嫌消费欺诈针对告别厅“花艺鲜花布置”项目中花卉是否存在重复使用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相关工作和服务中目前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都会告知家属告别厅的鲜花布置服务属于延伸服务,且追悼会结束后,家属可以自行处置,也可以委托殡仪馆代为处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问题。“重复利用花卉确实存在问题,针对网上反映的事,殡仪馆已落实书面告知并对职工加强教育。”该工作人员表示,殡仪馆后续将采用租售并举的形式,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祭奠用花(资料图)二手的花卉,3倍的收费。西安市殡仪馆重复使用花卉,重复收费可能存在哪些侵权行为?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法学系副教授韩伟认为,西安市殡仪馆的相关做法,有悖于法治精神和诚信精神的要求,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相关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监管指导作用。“殡仪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重复利用花卉的情况,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消费者知情并且自主选择。”殡葬敲竹杠赚的是昧心钱逝者已去,殡仪馆提供鲜花布置、烘托气氛,让亲属可以寄托哀思,是正常的服务内容,照章收费并无不可。可明细表上的这些花不是什么名贵品种,何至于一进殡仪馆就身价倍增?如此低廉的成本、正常的布置还反复使用,却收取高额费用,简直是拿消费者当冤大头。更令人气愤的是,一名工作人员对此解释,告别厅里的花卉就是重复使用,为的是避免浪费。花是节约了,亲属的钱可没节约。打着环保的旗号欺瞒亲属,一份花挣几家钱,算盘打得真是精。在殡葬花束布置上重复高收费,显然是在算计家属,虽是“明码标价”,无异于明着赚黑钱。殡葬服务带有公益属性,市场化应有度,商业化要有序。据报道,该殡仪馆负责人表示:“花卉的价格执行的都是市场调节价,而且有物价部门的批复”。市场监管部门确实该出来表个态:商家在如此高的利润下,“重复”利用布景,擅自以旧充新,算不算殡葬市场乱象,是否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该不该受到处理?服务不规范,收费没规矩,趁逝者亲属悲痛之际瞒天过海,既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更践踏公序良俗。逝者亲属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对很多项目无力分辨,大多不会讨价还价或一一核对;面对种种所谓的“规矩”,囿于孝心和风俗,往往只好听任安排,交钱买心安。有必要对当地的殡仪馆进行一次排查整治,看看这样的“节约”行为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套路。殡葬服务是民生需求,从业者应该带着关怀和温度,而不是趁机捞一把、再捞一把。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单镜宇审校丨瑞雪来源丨央视网
3月22日 下午 5:01
其他

学校不能在校园霸凌案中当“和事佬”——“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二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学校的角色是特殊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校园霸凌行为,其态度、反应、措施具有直接又鲜明的导向意义。是“正激励”还是“负反馈”,很多时候取决于校方这个“裁判者”的“执法价值”“执法方式”。就像体育赛场上的执法,如果裁判员对犯规行为置之不理或高举轻放,势必造成运动员动作变形、比赛变味,失去公平公正竞技的意义。梳理近年来见诸媒体的校园霸凌案件,我们遗憾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裁判”时表现是不合格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悲愤的,担不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最为公众和舆论诟病的一种现象是,不少学校习惯性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是寄望于在学校“内部消化”。这背后有基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所谓学校声誉等各种因素的考虑。如果霸凌者确实属于初犯、轻犯,在学校迅速处置过程中能真诚悔过,争得受害者及其家长的谅解,这样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但事实上,众多的校园霸凌行为、事件乃至案件,学校循着强行“内部消化”思维是消化不了的。如果受害者已经遭受严重的人身、精神伤害和财产损失,学校还继续沿续一种表面的、形式化的“调解”与不痛不痒的处罚,无异于“变相助长”了霸凌者的无法无天的嚣张气焰和戾气,将来恐怕会酿成更大的事故。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多吗?备受关注的大同大成双语学校霸凌案,受害者遭受霸凌长达一年半之久,最终导致令人震惊的“极端欺辱”恶行。(此前报道→大成双语学校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处理通报)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当有法的意识和“不护犊子”的胸襟与担当,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当下与未来负责,也是对学校自身负责。“家丑不可外扬”这样陈旧的观念该转变了,“霸凌不存在,就是孩子间打闹”这样的老思维该革新了。学校在实践中更要把之前欠在教学管理内容上的“功课”补上。一方面,学校应有完善的帮扶救济制度,一旦发生霸凌事件能快速反应,给予受害者充分的关怀、抚慰,针对不同事件采取系统性措施,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状态。在这方面,学校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家庭。另一方面,对霸凌者施以与之行为相匹配的惩罚惩戒,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者,主动申请将其送入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对涉嫌犯罪的,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法律责任。在德与法之间,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学校要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学校管得了,就要严管厚爱;学校管不了,那就该用法律维护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的名誉。相对于事后的惩罚,事前的预防才是基础和根本。现实的痛点是,长期以来,过度的应试教育与薄弱的德育教育失衡,导致我们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业,而忽视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这也无形之中为校园霸凌埋下了隐患。我们不能将发生在校园的霸凌行为责任都推给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均有责任。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德育教育的力度和实效,学校的角色尤为关键,当有更实的作为,不能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些年,各地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值得提倡的做法。譬如,建立“法治副校长”机制,如能真正将其“普法者”“守卫者”的制度目标落到实处,无疑将在遏制校园霸凌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如,专门开展法治辅导、培训,让学生、教师都能全面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培养反霸凌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对学校求全责备,而是其职责所在、分内之事。事实上,在减轻教师行政任务负担、鼓励课间十分钟让孩子撒个欢等现实问题上,舆论和公众一直呼吁要给予学校、教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但一码归一码,在涉及校园霸凌问题上,学校作为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校园霸凌中,学校这道关守住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往往能事半功倍,最终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成长空间。此前报道: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一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天明来源丨央视网
3月21日 下午 3:44
其他

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

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一在连续数起有关未成年人恶性案件的背景下,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问题再一次“爆燃”舆论场。(此前报道→三名初中生涉嫌杀害同学,要讨论的地方有很多)对施暴者的过度宽纵和对受害者的保护不力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集体感受。年龄怎么能成为犯错、犯罪免罚的挡箭牌?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的是受伤的孩子还是那些作恶的“小魔鬼”?这样尖锐的质问一次次撞击人们的内心,社会情绪亦随之发生巨大起伏。“孩子,我宁可去监狱看你,也不要去坟头看你。”这样的“极端”言论总能赢得一片叫好。表面看,这只是情绪的宣泄,但背后折射了公众对相关方应对校园霸凌行为不力的不满与愤懑。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负面情绪长期酝酿不仅影响人们关于教育的理念、心理,还关乎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兹事体大,形势严峻。不能再心存侥幸了,不可再视而不见了,不要再装聋作哑了。相关各方特别是学校、司法机关,应该正视和严肃对待人们关于校园霸凌行为的现实拷问,积极回应社会的普遍期待。校园霸凌之危害早已无需赘言,当务之急是采取负责任的有效行动——与霸凌行为相匹配的惩罚惩戒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前者,结果常常是令人沮丧的;关于后者,实践中又多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地方、有些学校甚至连形式都没有。校园霸凌问题积弊日深,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媒体曝光的案件观察,近年来校园霸凌行为还出现一些高度危险的苗头,值得警惕和重视。譬如,校园霸凌者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校园霸凌行为恶性程度越来越高,不断挑战社会认知的底线,逼同学吃粪、强迫他人舔生殖器这样的禽兽行径竟然是中小学生所为,有的甚至不足十岁。与校园霸凌有着密切关联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也呈现高发之势。我们不能再以“个案”“偶发”这样轻描淡写的理由自我安慰了。对千万孩子而言,这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不负责任的托辞,也有违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认知与热烈期望。面对当下社会对校园霸凌事件普遍而强烈的关注与诉求,该动真格了,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没有教育的惩罚是偏激的,没有惩罚的教育则常常是无效的。我们必须更多站到受害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和行动,对霸凌者施以有力的惩处,特别有必要通过对标志性事件的案例剖析和正确处理形成示范和震慑效应,逐渐扭转不良的风气。近年来,司法机关有关正当防卫的判例以及媒体对刑法第二十条的普及为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再具体而言,要遏制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学校必须发挥关键角色的作用,把好第一道关口,不能总是抱着“息事宁人”“家丑不外扬”的思维,否则,有何颜面教书育人?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要有霹雳手段,该入刑的入刑,该赔偿的赔偿,该送专门学校的就要送进去。家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古人尚有“严是爱、宽是害”的家训,家长对孩子既要关爱,又要管教,这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不过是常识常理常情。关键还在落实。社会得到的教训已足够沉重,不能让“隐秘的角落”继续隐秘下去了!监制丨李绍飞编辑丨吴明泽审校丨孟夏
3月20日 下午 2:17
其他

科普被当成谣言,防疫中执法者当怀戒慎之心

近日,陕西咸阳彬州的李某某因为在村民的通知群里,提醒了一句:“打完疫苗不能直接做核酸,否则就是阳性,核酸后打疫苗不影响,切记切记!!!”结果,彬州警方将此定性为涉疫谣言案,认定李某某的言论严重影响了疫苗接种工作,并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李某某作出了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还在官方微博上晒出了李某某手拿“画押”过的认错书的照片。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彬州警方撤销此前涉疫谣言案处罚决定,“已向当事人赔礼道歉,退还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其实,之前多地疾控部门已反复提示,接种新冠疫苗后,需要在48小时之后再进行核酸检测,李某某在群里的提醒根本没有说错什么,更谈不上谣言。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地警方认定谣言时,不是以事实、科学作为依据,而是凭着某种“直觉”,觉得不那么“正能量”,就轻易定为“谣言”,继而做出严苛处罚。执法者应明白,在做出关乎公民个人尊严、法律公正性的行政处罚时,理当对所谓传言的真实性、当事人传播时的主观动机、客观社会危害性等做出全面调查后再“兴师问罪”。我们需要打击的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谣言,而不是不让人说话。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动用警权,特别是开展刑事调查打击谣言的同时,也要对公民正常发言,乃至有争议的表达,留下空间,精准区别表达不严谨和蓄意造谣、情绪过激和恶意侮辱。行使公权者当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民心,戒慎恐惧,谦卑自牧。对于有争议的表达,对刺耳的批评,公权机关不能第一反应就是“罚不罚”“抓不抓”,而应是:这个话“对不对”?老百姓的怨气打哪里来?“糙话”背后有没有不糙的道理?尤其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期间,执法需要雷厉风行、果断处置,但也要防止反应过度,把民间正常的意见反馈、争议乃至科普当成谣言、寻衅滋事来处罚。这次,彬州警方能积极倾听网友的呼声,主动认错改正,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承诺启动问责程序,这体现了人民警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但需要提醒的是,问责不是应对舆论的公关技术,而是人民公安的人民性的本质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问责就得真问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问责一个、教育一片,积极消除这起“科普被当成谣言”的案件的负面影响,不能不疼不痒,雨过地皮湿,更不能是“缓兵之计”,成半拉子工程。唯有如此,才能跳出“问责不断、错误常犯”的怪圈。往期回顾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我们还能为“金晓宇”们做些什么?周末谈|“少数派”的权益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我们还能为“金晓宇”们做些什么?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里,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周末谈|“少数派”的权益

这一周,我们讲三个人。第一个,粱炎平,一名在西安打工的湖北人。上个月,疫情突袭之下,这位装修工人赶回出租房时,其所在的村子刚刚封闭,又不得不返回正在装修的毛坯房,这一住就是20多天。无暖气、无家具、无锅灶。吃饭这件最小的事,成了粱炎平最大的事。方便面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些天他吃了60多桶。梁炎平暂住的房间。更糟糕的是——睡觉问题。尽管装修公司送了棉被,但寒冬腊月的西安,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到了晚上还会降到零下。粱炎平只好和另一个工友睡在一起,两人“抱团取暖”,可依然会被冻醒。期间,新闻成了这位装修工的“必需品”。粱炎平每天关注疫情消息,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去,尽快结束这种生活。”第二个,贾东明,被称为2021年“最惨火锅店”的店主。这位在郑州的创业者将这半年来的经历浓缩成11行字,道出他的辛酸↓↓↓“6月10日,签合同装修;7月18日,试营业;7月20日,遇洪水停业;7月26日,恢复营业;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9月3日,恢复营业;9月份,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11月1日,又报出疫情受影响;12月份,鼓足劲头干,生意回升;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第三个,某某某。一位在天津津南区某高校就读的学生,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是网暴的受害者。返回老家大连后,由于流调信息被泄露,像以往多起类似案例一样,他遭到可怕的网络暴力,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列车突然偏离了正常轨道,精神上更备受折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什么说这三个人?这两年,因疫情,不少人的生活无常。他们的遭遇从不同方面折射了突然的变故带给个体的伤害。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在“动态清零”策略下,我们以一时之痛换来长久之安,以局部之失换来整体之得,效果显著,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忽视了那些为此而牺牲或遭到厄运与困境的“少数派”。或因为感染病毒、或因为社区封锁、或因为防控需要,他们本来正常的生活被打乱,工作、事业、名誉甚至衣食住行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我们崇尚集体利益至上,倡导“以小我成就大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不尊重和保护个体的权益,更不表示个人或少数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尊重个体的利益、关心“少数派”的权益是公共治理水平和公务服务温度的体现。尤其是疫情之下,这些群体多为弱势者,更不应被忽略。譬如,对粱炎平这样的外地工人的隔离,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拒了之,迫其在“三无”毛坯房中度过这漫长而寒冷的冬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而且,很多时候,“少数派”是相对的少数,绝对数量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贾东明这样的餐饮店主就是典型,受疫情影响,餐饮业这两年跌入谷底,数以万计的贾东明式的小店主遭遇经营寒冬。有些人倒下了,有些人还在咬牙坚持。在对他们致以敬意、表达同情的同时,我们是否能有一些务实的行动去帮助和抚慰这些倍受打击却又无比坚强的“小人物”?我们还要明白,“少数派”和“多数派”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人多势众”而对个体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有一天,你、我也可能成为“少数派”。以那位遭受网暴的大连学生为例,这两年,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实际危害、具体原因、应对举措等,舆论说了又说,讲了再讲。但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为何?根子上在于我们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方法不多,手段不够,措施不硬,信息泄露的责任者和网络施暴者少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暴的受害者,成为被群起攻击的那个势单力薄的可怜人。不要再熟视无睹了!此刻,新冠疫情仍在继续,我们还在与病毒激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对我们经济实力、技术体系、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精神意志、国民素质甚至人性的考验。在保证防疫大目标的条件下,我们也应更多地考虑到那些受到伤害和作出牺牲的社会个体和边缘群体,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怀和抚慰。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尺。往期回顾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南京大学“过生日”被骂上热搜,到底冤不冤?江歌案一审判决,重申法理情的底线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大众对疫情防控疑惑在哪,科普就要跟到哪

连日来,陕西、河南、天津等地相继出现本土疫情,因奥密克戎变异株给防疫带来新挑战,不少地方都绷紧防疫之弦。被疫情波及的地区都采取了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措施,在流调溯源、社区管控、集中隔离、患者救治、严防外溢等方面都奉行了“严”字诀。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即将到来,身处异地的人们渴望回到久别的家乡,和亲人们过个团圆节。但因为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能降低病毒传播概率,这一防疫措施早有社会共识。况且,当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部分地区防疫形势严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倡议过节不返乡、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一时的留守换来的是长久的安宁,对个人、于社会都是好事,也体现了每个人对社会的担当。很多地方为了留人就地过年,更是拿出了硬措施,给群众真实惠。譬如,浙江宁波,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宣布直接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现金红包”,有力度,也有温度。需要提醒的是,就地过年的倡议与相关政策的执行,始终要置于科学防疫的框架之下。具体来说,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有条件的低风险地区避免“一刀切”执行就地过年政策,应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这符合科学防疫要求和人情常理。政策执行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这不仅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担当,也是对各地疫情防控下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关于此,这两年有不少怪现象,有对从外地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实行强制隔离的,也有“硬核”劝返的,还有动辄堵路、封户的。潜台词就是:最好别回来。此类行为不仅是懒政、惰政的体现,更暴露出治理能力上的巨大短板,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格格不入,也有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尤其是在我们已积累了两个春节假日疫情防控经验的条件下,各地防控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应有相应提高,不应过度依赖超常态的管控手段。中国人对春节有特殊的情感,期盼喜庆、祥和、团聚的氛围。年关将近,我们有必要再次敲警钟、打边鼓,在坚持“动态清零”基础上,务必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从严从紧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让群众过一个健康又温馨的春节。往期回顾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周末谈|疫情防控“一刀切”切掉了什么?呵,好一段冰雪奇缘(葩)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南京大学“过生日”被骂上热搜,到底冤不冤?

1月7日,南京大学官网公布了《南京大学2022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第6批)》。内容显示,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校方拟于2022年3月至4月,在《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不少于12个版面的校庆特刊,预算120万元。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江歌案一审判决,重申法理情的底线

法院认定,刘鑫没有如实向江歌进行告知和提醒,在面临陈世峰不法侵害的紧迫危险之时,为求自保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将江歌阻挡在自己居所门外致其被杀害,具有明显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周末谈|疫情防控“一刀切”切掉了什么?

这一周,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疫情在多个省区接连暴发,有些城市不得不暂时“停摆”。其中,西安已经封闭了一段时间。曾光教授认为,这是武汉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疫情。但就像之前的历次抗疫一样,大家都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实现“清零”的目标。这两年,我们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从宏观层面和总体效果上看,我们当然是防疫的“优等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从微观实践看,不同地区在疫情应对上还存在差距,一些城市暴露了比较明显的短板。这突出表现在非新冠患者就医难、生活必需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有极端案例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舆论批评,群众不满。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政策在本地执行中僵化、死板,“一刀切”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此风气,媒体评论,舆论分析,专家观察,摆事实、讲道理、论得失,似乎未见多大实效。在这两年防疫中,一些地区各种“一刀切”政策、层层加码措施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为何?从主观上来说,在不少基层执行者眼中,“一刀切”虽然方法简单粗暴了点,但效果往往也是立竿见影。尤其在防疫“一票否决”的背景下,“一刀切”常常显得有决心、有魄力、有担当。事实上,往小了说,这种做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是懒政、怠政、惰政,是给自己挂“免责牌”;往大了讲,这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因为每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忽视。从客观上来讲,这一顽疾折射出了我们在特殊时期治理规模与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一个人口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日常运转中主要是由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当城市突然进入“静态”时,“看得见的手”则几乎接管了一切。此时,其治理的资源、手段与实际需求是不匹配的。以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例,它纷繁复杂、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在平时,成熟的供应链和专业的人群为之服务,但一夜之间要让基层防疫人员、志愿者担负起这项超级任务,怎么可能做到完美衔接呢?不止如此,在特殊时期,任务也是有优先级的,基层必须有所排序。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刚性约束之下,核酸检测、排除隐患往往成为基层的首要任务,其他工作都要靠后安排。这时候,“一刀切”又常常成为一些执行者“被动”的选择——先把最重要的事做完,确保“我的地盘”没问题。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就不能将板子都打在基层执行者身上——看别人挑担似乎总是不费力的。把了脉问了诊,还要开药治病。不妨给基层留有一定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执行”的能力。我们要明白,越到基层,执行者越清楚本地的实际情况。他们直接面对的情形越为复杂,承受的各方压力也越为巨大。我们批评“一刀切”问题,就要先从自身做起,不要以“一刀切”政策或作风去苛求他们。更多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不要将社会运转的一切责任都大包大揽,可以允许通过外卖方式运营的商业继续营业。最关键是做好快递人员的全面核酸检测并与居民零接触,这能够有效规避疫情传播风险。此种做法既减轻基层组织尤其是防疫人员、志愿者的负担,又可以利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封闭期间民众基本需求,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商家的损失,可谓一举三得。最新消息是,陕西印发紧急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快递员到岗工作。当然,充分而及时的社会监督是极有必要的,它可以及时督促相关各方更好地履行职责,避免医院将病患拒之门外这类事情再次发生。往期回顾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疫情多点散发
2022年1月8日
其他

问责不能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

但值得注意的是,问责也要问“对”问“实”,不能轻易变成遮羞布、庇护令和腾挪术。被动性问责、间接庇护式问责、选择性问责,都不是依纪依法依规问责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2年1月6日
其他

疫情多点散发 防控准备应更充分

新年伊始,国内疫情又出现多点散发的态势,数个城市接连出现新增病例。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防疫面临新的压力。如何更好贯彻“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有效管控风险,这对各地来说是新一轮考验。近期疫情态势警示我们,疫情防控这根弦一点也不能放松,一定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2021年12月29日,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通济南坊一号院的居民在领取免费生活物资。来源:新华社相比于原始株,去年开始流行的德尔塔、奥密克戎新毒株毒性更大、传播隐匿性更强,增加了防控的难度,对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快速反应的能力,着力“把好第一道关”。当新病例出现之后,相关单位要第一时间锁定传播链,精准管控风险人员,防止传播面的扩大。两年多防控实践证明,如果错过病毒刚露头的“窗口期”,造成传播面迅速扩大,导致防疫战线拉得过长,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防疫是一个社会管理的综合课题,必须有科学的应急预案。尤其是大城市在被迫按下“暂停键”后,往往会面临治理能力和治理规模的矛盾,一些常态运行中不会出现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往常不太可能遭遇的困境会成为普遍的常态。譬如,非新冠患者的就医难、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等。特殊时期,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事事像日常那样尽如人意,我们的群众也向来顾大局、识大体,积极配合防疫,但各地在绷紧防疫神经的同时,切忌偏离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保证防疫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也要确保群众吃饭、就医等基本民生问题。这两年,我们经过多轮疫情防控实践得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各地都应该认真负责地总结,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至少有两点经验是应该得到借鉴的:一是更好地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好公众、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更好地借助市场力量,提高特殊时期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年关将近,各地要把困难估计得大一些,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做到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重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管理、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健康祥和的节日。往期回顾2022,愿所有期冀都有回响论“老人吊炕取暖被封炕”是与非
2022年1月5日
其他

呵,好一段冰雪奇缘(葩)

如此怼人,管理员的味道浓重,服务员的身份淡轻,别忘了这是在跟客户沟通,客户是衣食父母,雪场靠提供装备、食宿、教练培训等方式创收,核心是为客户服务,为提供好的体验,而不是出一些奇葩的难题为难人。
202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