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陕西、河南、天津等地相继出现本土疫情,因奥密克戎变异株给防疫带来新挑战,不少地方都绷紧防疫之弦。被疫情波及的地区都采取了严格的社会面管控措施,在流调溯源、社区管控、集中隔离、患者救治、严防外溢等方面都奉行了“严”字诀。
阻断疫情传播,严防疫情扩散,容不得一分一秒的犹疑迟缓。疫情防控,既要重“控”也要重“防”。“防”的应有之义就是预防在先,不仅要让民众未病先防,还要让民众知其所以然,对疫情形势与新毒株特性等有清晰认知,解锁预防正确姿势,消除非必要的疑虑。阻断疫情,公众离不开科普之力——疫情本质上是个医学问题,当它以公共卫生问题进入大众生活后,就需要用相应的医学知识去答公众之疑、解民众之惑。自疫情暴发以来,国家、省、市县层面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与很多官方、权威信息渠道,都对病毒特点、涉疫决策出发点等信息和“三要两不要”等基础性防疫常识做了大量普及。这些回应了大众和舆论关切,消除了部分谬误,筑起了普通人抗“疫”的防线,提升了民众对防疫措施的配合度。
但随着疫情整体形势发生新变化,新冠病毒变异株又不时冒出,民众难免会出现很多新疑问、新困惑。这些基于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产生的疑惑,落到对疫情认知上就会“有偏差”,落到政策响应层面就会有“不理解”。比如,很多人都接种过疫苗了,为什么还要动辄全民核酸检测?又如,奥密克戎新毒株就是“大号”流感,没必要太过担心?诸如此类的疑惑或误解,是跟眼下疫情形势之变密切关联的。对这些疫情走势与防疫局面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时空伴随者”“基本面清零”“相对静止”等新概念的大众化、社会化解释等,公众知道的并不多,也缺乏足够的科学认知渠道。因此,这就给很多伪科普趁虚而入、“土方子”大行其道提供了机会。很多人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知识无法形成对防疫决策的充分认知,加上防疫持久战带来的倦怠感,难免会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鉴于当前的种种情形,考虑到新毒株接连涌现,以增加防疫知识的有效供给去消解民众的信息焦渴,增强民众的科学防控思维,很有必要。防疫是个科学议题而非纯行政导向的事宜,比起行政逻辑,公众更期盼听到行政决策背后的科学依据与专业技术性支撑,要确保“科普不下线也不掉线”——大众疑惑在哪,科普就要跟到哪。鉴此,有必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科普与科研工作的积极联动,要增强伸向末梢的科普与深入基层的网格严控的协调配合,切忌“只重管控,不重科普”,切忌出现“疫情形势更新了,科普知识没跟上”的信息空档。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与空间,让那些有权威、善表达的医学专家发声,发挥多科普平台的“扩音器”效应,引导更多民众以科学精神去认知病毒演化规律性,以更好地配合本地防疫。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