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识别促销套路,做精明消费者

央视网评 2019-11-18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促成了数千亿元的成交,作为中国独有的购物节,“双十一”的庆祝方式就是“买买买”。今年的“双十一”,战场已经全线蔓延,线上线下大小商家都乐此不疲。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大战中,有哪些消费陷阱,如何才能避开?


“双十一”经过了十一年的发展,早就不是当初的模样。线上电商的玩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战线拉得非常长,很多从10月起就进入“双十一”预售期,每个阶段的促销内容和规则都不一样,套路多时间长,无论是价格、商品或是折扣获取的方式,留下的坑都可能更多。而线下则是实体店尤其是大型商场从对抗“双十一”走向全面融入,通常会在“双十一”前3至5天开始为期几日的活动,务求赶在11月11日之前分得一杯羹。


“双十一”诞生于电商平台,而电商平台倚仗的最大利器就是低廉的价格,“双十一”原本就是打折促销造的节,最多的坑自然也在价格上。当然,这里说的坑不是指骗钱、欺诈一类的欺瞒性手段,而是指那些合法化价差。


电商的价格坑主要集中在限时折扣、优惠券和商品赠送上。限时折扣顾名思义,就是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拍下付款才能享受额外折扣,当然,也有商家会标明限量折扣,原理一致,只有抢得到的人才能享受超值折扣,其他人就只能艳羡了。


优惠券是大杀器,商家和平台都可能会不时放出低价“神券”,但一般数量极少而且很隐秘,蹲点都不一定能抢到,而其他很多券,不是限定商品就是要加入会员或者使用门槛很高,要么就是意思一下的“蚊子腿”。


商品赠送套路就更深了,无论是满额赠还是限时限量赠,都可能因为图片改变、后台数据不透明而失去赠品,抬高实际价格。当然,也有能抢到神券又能蹲点的小快手,这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更多的人,还是金额看得明明白白,实际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有一个大坑,是同价不同物,集中表现在线上专供款。线上专供款是大品牌的产物,既不想影响实体店销售让品牌“掉价”,又想用价格优势拉拢线上用户,于是就有了一批款式、材质都可能和商场货有差别但品牌一样的商品。对于线上专供款,线上线下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解读获利。线上销售可以吸引不介意或没注意其中差异的用户,而线下销售就会抓住这种差异向消费者推销“我们的货比较正”的观念。其中,衣服是最容易分辨的,拿到手觉得可以就留下,不喜欢大不了七天无理由退换。而家具和家电就很难了,当线下商场的销售告诉你,同品牌的线上类似款沙发用的木次一级、填充的羽绒没这么好,空调的机头不是原装进口、冰箱的压缩机不一样、电视的芯片没这么好,这些难以求证的点你是信还是不信?所以,线上的坑是隐藏的属性,而线下的套路还在于人。


无论线上线下,最大的坑就是凑单满减。电商平台的满几百减几十,线下商场的刷某银行信用卡满几千减几百,都是利用人的心理刺激冲动消费的市场营销手段,原理简单却屡试不爽。一名高中生用函数模型算了算,得出的结论是满减是最深的套路,还是直接打折最划算。高中生都帮你算清楚了,凑单之前还是先想想,用自以为很超值的价格买到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实际上花的钱还更多。


有人说,“双十一”折扣再大都不如“不买立省100%”,无论怎么算赚钱的都是商家,花钱的都是你,区别只在于你把钱给哪个商家赚。只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在这一天不买是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买的是早晚都要买的必需品,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也算是精明的剁手吧。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南方都市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