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全监管要着力增强制度修复能力

守一 央视网评 2021-05-13

近日接连发生两起令人心痛的安全事故。一起是5月10日,武汉两名工人在吊篮中对高楼幕墙保洁作业时遭遇大风,吊篮撞击幕墙致两人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同日,成都一小区电梯内电瓶车起火,致5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不足半岁的女婴以及她的外婆。


电瓶车起火也好,吊篮事故也罢,都算不上极端个案,相反,近年来类似事故屡见不鲜。

此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又看到了熟悉的一幕:相关部门发通知、专项检查、全面整改等。但最终效果如何,不少人心里都存在问号。

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每一个具体点位的风险,都有复杂的背景因素。悲剧之后,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把风险的前因后果理顺,拿出针对性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着力增强相关制度的修复能力,构建起规范稳定的长效机制。

以电动车管理为例,早在2017年12月31日,公安部就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明确,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很多城市也一再发布类似的消防警示。

那为何这些规定未能真正全面落到实处?回答好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以系统化的眼光去观察复杂的现实。只有下大力气解决电动车存放难、充电难等一系列痛点,同时还要倒逼电动车行业升级电瓶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安全隐患,才能为实际生活中的有效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同样,吊篮作业也不缺乏管理规定,遇大风等特殊天气,类似高空作业就该停止。武汉在5月9日和5月10日两天都有大风、雷电、暴雨等预警,为什么工人作业没有提前叫停?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链条,悲剧的发生是链条的哪些环节出了问题,需要认真地梳理、剖析,以制度化的措施堵住管理中的漏洞。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对生命的重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决不可再以鲜血甚至生命去试错,应努力从教训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以务实的措施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使安全工作真正地制度化、科学化和常规化,让类似悲剧不再重现。


往期回顾
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舆情回应不应遮遮掩掩
我和我妈越来越像了……
荒诞的“倒奶”追星不能止于道歉整改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薛姚
来源:央视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