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安 | 人不过是一粒宇宙尘埃

2017-06-23 想入非非的 航大青年


前阵子看完了《围城》,我想,《围城》这本书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人生万事就是这一座套着一座的围城。

“围城”困境告诉我们:

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也许你永远都得不到你想要的,也许你得到后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又想要其他的,在无止境的追逐与渴望中消耗一生。

其实不仅仅追求的结果是虚妄的,人生本身很可能也是虚妄的。

《围城》中,方鸿渐回到上海后,哀叹道:

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这里已经明显地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感叹。

存在主义所谓存在,是从宏观视角对个体生命的定义,人的存在只是时空中的一次偶然,从宏观看,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最近刚刚看完了《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对于书中的这样一段描写印象很深:

这是最孤寂的时刻,在静静的午夜,宇宙向它的聆听者展示着广漠的荒凉。叶文洁最不愿意看的,就是显示器上缓缓移动的那条曲线,那是红岸接收到的宇宙电波的波形,无意义的噪声。叶文洁感到这条无限长的曲线就是宇宙的抽象,一头连着无限的过去,另一头连着无限的未来,中间只有无规律无生命的随机起伏,一个个高低错落的波峰就像一粒粒大小不等的沙子,整条曲线就像是所有沙粒排成行形成的一维沙漠,荒凉寂寞,长得更令人无法忍受。你可以沿着它向前向后走无限远,但永远找不到归宿

在我存在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我消失之后,它依旧会存在很久很久。人不过是一粒宇宙尘埃,大如地球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一粒宇宙尘埃。

想到这些,就会感到万念俱灰,感到人生追求的一切都是虚妄,只想一动不动,等待消失时刻的到来。  

佛教所谓“万事皆空”是此意,《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此意,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生的定义也是此意。

这看起来很有点消极,其实不然。


既然追求的结果是无意义的,我们何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求的过程中去。虽然宏观上无意义无价值,但从微观看,意义与价值是可以自我赋予的,而这种自我赋予的意义与价值,才会让你真正感受到微观的充沛感。 

参透了这个,就会忽然间进入一个自由的状态,再没有什么烦恼,也再没有什么事情能打扰内心的宁静。

不必拘囿于过程中的辛酸苦楚,不必执着于结局的尽善尽美,好好感受其间的美与陋、爱与恨、幸与不幸,种种万象,把他们都当做是一种经历,用他们来增强自己微观上的充沛感。 

正如苏轼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便是在参透了人世的无常、渺小与短暂之后,采取的投入过程,享受我们所能享受的自然赐予我们的爱与美的想法。

愿我们可以在宏观的空虚感中永远拥有微观人生的充沛感,直到最终遁入彻底的虚空。 


文字 | 万玥玥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 | 万玥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