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聚能谋远擎巨桨 浚源滔滔勇扬帆——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五
聚能谋远擎巨桨
浚源滔滔勇扬帆
端稳“饭碗”
守牢能源供应安全底线
一
突出“优煤”
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三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破解了煤炭供求关系中产能过剩、库存过大等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去产能关闭煤矿155处,退出产能5597万吨/年,大型现代化煤矿逐步替代中小煤矿,全国煤炭产能进一步向“三西”聚集。同时西平、西康铁路二线正线、宁西、浩吉等货运铁路开通,极大推动了我省煤炭运力提升和运输格局的转变。由此,陕西原煤生产稳居全国第三位。2021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煤炭产量占全国比重由13.1%提升至17.2%,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首次达7.00亿吨,较2012年增长46.1%。二
突出“稳油”
石油生产规模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油气勘探持续深化,油气产量稳定增长,炼油化工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油气销售网络持续完善。十年间,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存运输、销售贸易,以及科研设计、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各项业务,使石油工业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当前,我国总体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国内油品需求旺盛。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552.76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近十年规模以上原油产量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10%以上。三
突出“扩气”
天然气生产跨越发展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是稳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同时天然气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显著推进了我省清洁取暖,推进农村生活方式革命。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开采利用,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在陕天然气产量294.13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长115.1%,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比重14.3%伴随天然气管道覆盖面积扩大,天然气惠及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居民煤气及液化石油气使用量持续下降,2020年我省天然气管道长度23364公里,较2012年增加15522公里,供气总量55.64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长1.5倍,用气人口达1221.37万人,较2012年增加577.04万人,城市居民冬季“晃煤气罐”“浇热水”等“手艺”失传久矣。
四
突出“增电”
电力生产稳步增长
2012年以来,陕西从火力和水力发电建设并举,到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绿电”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电力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21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36.92万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2.1倍,其中火力发电装机容量4951.9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122.3%,占比由2012年的89.3%下降至64.8%;水力发电装机容量349.33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39.7%,占比由10.0%下降至4.6%;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21.3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近70倍,占比由0.6%提高至13.4%;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313.7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656倍,占比由0.1%提高至17.2%。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615.83亿千瓦小时,比2012年增长96.6%。“陕电外送”极大地促进陕西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将陕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8年10月,随着位于陕西榆林的陕能赵石畔电厂1号机组与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陕西首次跨省对外送电。2021年,我省外送电量已达688.41亿千瓦时,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的26.3%。
提质增效
节能降碳成效明显
一
能源消费多元化发展
2012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97.6%。伴随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由煤炭为主加速向多元化转变,2020年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及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8.4%,比2012年提高8.0个百分点。二
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
十八大以来,全省对标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有效约束“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0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较2012年增长48.5%,年均增长4.5%,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全省万元GDP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6.3%和15.2%,比计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0.3和0.2个百分点。三
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迈出新步伐
受我省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影响,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大幅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速,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初见成效。2020年我省投入加工转换的原煤达到18820.24 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的26.9%。近几年,超超临界空冷发电、火电超低排放等新技术的迅速推广,煤制烯烃、煤制油等项目逐渐建成并投产,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完成国V标准汽、柴油转换,分布式光伏风电、“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的发展,2020年,我省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80.1%,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我省能源资源清洁高效转化迈出新步伐。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一
让“天更蓝”成为常态
“蓝天”是居民生活对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近十年,我省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办法,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重点季节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大幅减少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显著增强了人民的蓝天幸福感。2020年,我省共有工业废气治理设施6535套,较2012年新增1834套,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由30906.15万立方米/时提升至88184.18万立方米/时,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91.4% 、78.7%和49.0%。二
让“山更绿”千秋永固
身处西安,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南边青黛的秦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0年,我省森林面积共88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1.42%提升至43.0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18个提升至26个。三
让“水更清”永续万年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加大工业污染减排等系列措施,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人心,确保了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2021年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优,230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7%。水资源总量419.6亿立方米,较2012年提高29.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提高20.5立方米/人。往期精选
来源 / 陕西统计 编辑 / 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