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能谋远擎巨桨 浚源滔滔勇扬帆——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五

陕西发布 2022-11-29

聚能谋远擎巨桨

浚源滔滔勇扬帆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陕西加速构建高质量能源供应体系的十年,是加快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的十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更加深入人心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能源发展新趋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落实“能源革命”战略思想,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能源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多元有效安全可靠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建立,新能源发展动力愈加强劲,绿色低碳进程加速,能源消费有效控制,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端稳“饭碗”

守牢能源供应安全底线

突出“优煤”

原煤产量稳居第三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破解了煤炭供求关系中产能过剩、库存过大等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去产能关闭煤矿155处,退出产能5597万吨/年,大型现代化煤矿逐步替代中小煤矿,全国煤炭产能进一步向“三西”聚集。同时西平、西康铁路二线正线、宁西、浩吉等货运铁路开通,极大推动了我省煤炭运力提升和运输格局的转变。由此,陕西原煤生产稳居全国第三位。2021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煤炭产量占全国比重由13.1%提升至17.2%,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首次达7.00亿吨,较2012年增长46.1%。 

突出“稳油”

石油生产规模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油气勘探持续深化,油气产量稳定增长,炼油化工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油气销售网络持续完善。十年间,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存运输、销售贸易,以及科研设计、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等各项业务,使石油工业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当前,我国总体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国内油品需求旺盛。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原油产量2552.76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近十年规模以上原油产量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10%以上。 

突出“扩气”

天然气生产跨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是稳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同时天然气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显著推进了我省清洁取暖,推进农村生活方式革命。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开采利用,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在陕天然气产量294.13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长115.1%,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规模以上天然气产量比重14.3% 
伴随天然气管道覆盖面积扩大,天然气惠及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居民煤气及液化石油气使用量持续下降,2020年我省天然气管道长度23364公里,较2012年增加15522公里,供气总量55.64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长1.5倍,用气人口达1221.37万人,较2012年增加577.04万人,城市居民冬季“晃煤气罐”“浇热水”等“手艺”失传久矣。 

突出“增电”

电力生产稳步增

2012年以来,陕西从火力和水力发电建设并举,到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绿电”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电力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21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36.92万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2.1倍,其中火力发电装机容量4951.9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122.3%,占比由2012年的89.3%下降至64.8%;水力发电装机容量349.33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39.7%,占比由10.0%下降至4.6%;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21.3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近70倍,占比由0.6%提高至13.4%;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313.72万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656倍,占比由0.1%提高至17.2%。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615.83亿千瓦小时,比2012年增长96.6%。 
“陕电外送”极大地促进陕西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将陕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8年10月,随着位于陕西榆林的陕能赵石畔电厂1号机组与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陕西首次跨省对外送电。2021年,我省外送电量已达688.41亿千瓦时,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的26.3%。 



提质增效

节能降碳成效明显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降碳取得明显成效。 

能源消费多元化发展

2012年我省能源消费总量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97.6%。伴随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由煤炭为主加速向多元化转变,2020年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较2012年提高5.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及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8.4%,比2012年提高8.0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

十八大以来,全省对标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有效约束“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0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较2012年增长48.5%,年均增长4.5%,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全省万元GDP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6.3%和15.2%,比计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0.3和0.2个百分点。 

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迈出新步伐

受我省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影响,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大幅提高,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速,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初见成效。2020年我省投入加工转换的原煤达到18820.24 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的26.9%。近几年,超超临界空冷发电、火电超低排放等新技术的迅速推广,煤制烯烃、煤制油等项目逐渐建成并投产,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完成国V标准汽、柴油转换,分布式光伏风电、“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的发展,2020年,我省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80.1%,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我省能源资源清洁高效转化迈出新步伐。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十年间,我省始终践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到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陕西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更美了。 

让“天更蓝”成为常态 

“蓝天”是居民生活对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近十年,我省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办法,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重点季节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大幅减少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显著增强了人民的蓝天幸福感。2020年,我省共有工业废气治理设施6535套,较2012年新增1834套,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由30906.15万立方米/时提升至88184.18万立方米/时,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91.4% 、78.7%和49.0%。 

让“山更绿”千秋永固

身处西安,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南边青黛的秦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的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2020年,我省森林面积共886.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1.42%提升至43.0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18个提升至26个。 

让“水更清”永续万年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点河流污染治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加大工业污染减排等系列措施,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人心,确保了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2021年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优,230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7%。水资源总量419.6亿立方米,较2012年提高29.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提高20.5立方米/人。 



放眼未来,节能降碳和环境保护备受重视,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技术进步和成本快速下降的推动下,能源转型将沿着多元化、低碳化、分散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加速,我们即将迎来一个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我省作为全国能源供应重要一极,必将更大限度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增加能源供给结构的弹性,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我省的能源产业也必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取得更高质量的飞跃。 


往期精选


来源 / 陕西统计   编辑 / 许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