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折叠”的北京竟能掀起三股狂潮?

2016-09-02 语言锋标 锋标


北京时间8月21日,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折桂科幻界最高荣誉——雨果奖。

 

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中国科幻作家再一次获此殊荣。

 

80后、清华大学博士、美女作家······各种各样的标签,着实让郝景芳“火”了一把。

 

而作品《北京折叠》也受到了全国的关注、热议。北京“折叠”后,互联网刮起了三股不小的狂潮······





阅读狂潮




当锋标君在“度娘”手动输入关键字北京折叠后,“度娘”的提示让锋标君险些在风中凌乱,提示的第一个竟然是“北京折叠txt”。


矮油,大家貌似都还木有看这本书呀。

 



不信?锋标君以图为证。

 


 

其实,这本书锋标君也还没看,附送一个锋标君的偷笑。

 

为了进一步证实锋标君的结论,锋标君利用百度指数进行进一步相关词检索发现:

 

pdftxtmobi、豆瓣、在线阅读的确在检索数据中满天飞”。


如此看来,斩获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的确是要引起一波国民的阅读狂潮啦。

 


 


锋标君先给还没找度娘的小伙伴解解馋。

 

小说中的北京,所在年月不详,被“折叠”成三个物理空间:顶层统治者,中层精英和底层劳工。

 


 

三个空间来往必须通过“秩序局”把控的官方通道。

 

主人公老刀为了给养女交幼儿园择校费,铤而走险给人送信,穿越了三个空间。


在此期间他看到了上层的有夫之妇对中层小白领的玩弄,也被从下层奋斗到上层的好心人出手相救,最后终于有惊无险地返回自己的第三空间。

 

随着老刀所在空间的不同,三个空间的差距自然展现。




舆论狂潮




在很多人还没来得及阅读《北京折叠》的时候,郝景芳已然成为了亚洲首位女性雨果奖得主。




北京被折叠后,随即也刮起了一股舆论的狂潮。

 

根据清博舆情数据显示:

 

在微信上,7天以来共有560条与《北京折叠》相关的推送。

 

其中,有293个微信公号将《北京折叠》的相关文章作为头条发布。

 



在微博上,截至目前,清博舆情已捕捉到近千条与《北京折叠》相关的信息,其中不乏微博中的热门账号。

 

823@人民日报就曾发布相关消息,截止目前,该条微博产生了5779次转发、2780点赞以及399条评论。

 

话题#北京折叠#也已产生411.4万的阅读量,1.2万的评论量。




可见,北京折叠后,舆论也刮起了不小的一阵狂潮呢。




解喻狂潮




对《北京折叠》的舆论狂潮,集中在对“隐喻”的阐释,于是,形成全民解读“折叠隐喻”的狂潮……


这一点就连歪果仁都赞同呢。




goodreads网站上,歪果仁是这样评论这本书的:


“关于城市很有想象力的故事……大部分故事我都读的很带劲,但是高潮有点不够味儿,而且它所传递的“信息”不是我的菜。不过,其本身还是个很醒目很有影响力的隐喻,在我读完之后还在我心中久久萦绕不散…… ”


“折叠”的北京究竟隐喻了什么,不同人又有了不同的说法。锋标君利用清博舆情平台,对“北京折叠+隐喻”的热门主题词进行了统计。




我们发现,对《北京折叠》隐喻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反乌”隐喻:隐喻现实的北京


和讯网:《北京折叠》隐喻了一个阶级隔离、底层挣扎的现代北京。


搜狐财经:获得了今年雨果奖的《北京折叠》,说是科幻小说其实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粹的“反乌托邦式”小说,所描写的场景正在当下我们生活着的真实的北京。


“阶层”隐喻:隐喻社会的阶层分化


凤凰网:小说呈现的意义在于阶级分化的危机感、阶级界限固化的恐怖感和机械取代人类。


豆瓣简介:《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百度百家:这种以空间区隔映射阶层断裂的世界观设定,固然是对中国社会阶级差距的一种具象化的寓言,却也可以说已经是“反乌托邦”科幻作品的一个屡见不鲜的套路。




海螺社区:


“固化”隐喻:隐喻未来的社会固化


今日头条:作者表面上讲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实际上在通过人工智能时代里虚构的折叠城市来展现出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北京折叠》也可以随便换名为《上海折叠》《纽约折叠》《洛杉矶折叠》《孟买折叠》《伦敦折叠》·····


百度百家: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具有鲜明的批判现实精神。除了指出中国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和阶层固化,小说还一针见血的揭示出某些社会问题。


光明经济:郝景芳通过科幻小说构想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世界,来隐喻我们生活的尴尬现实。


搜狐文化:未来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与此同时,引起大众解读兴趣的是,这位80后女作家的“练兵作品”的获奖原因。


折桂雨果奖后,不少读者对该作品表示了肯定,并称赞中国科幻作品已达国际水准。


《三体》作者刘慈欣曾这样评价郝景芳的作品:“她把我们主流的、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意的阳光。”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得益于幕后翻译“大牛”刘宇昆。甚至认为将原文和译本放在一起读的时候,会觉得很多地方英文才是原文,而中文是翻译……




同时,还有不少读者认为,《北京折叠》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得到雨果奖的青睐,是因为文中有“黑”中国,“黑”现有体制的成分,而非是认同其文学价值。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光明网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清博舆情



 
猜你喜欢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授权、投稿及相关事宜请联系。






微信号:whufxf

长按识别二维码


  
本期撰稿人:臧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