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腰,素腰,静婉腰……中国十大古典美腰完胜“A4腰”

2016-03-23 语言锋标 武大冯学锋




一周来,“A4腰”窜红,各类媒体持续聚焦。互联网掀起“比腰”狂潮,“A4腰”成为社交平台的“爆款”话题。百度指数一路飙升,百度搜索已逾百万;“我有A4腰”,微博阅读量达2亿,“A4腰女神”:微博阅读量达2923万。


女性腰肢的“细、瘦、纤、柔”,是中国古代美女的重要审美标准,始见于春秋时期的楚国。中国古典诗词中对细腰描绘与赞叹,浸润了丰满的风物人情,远不是干巴巴仅有尺寸标准的“A4腰”可以比拟的。


中国古典“十大美腰”:


柳腰




“柳腰”原指杨柳的柔条。最早出现于北周·庾信的《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

 

春余足光景。赵李旧经过。

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

小船行钓鲤。新盘待摘荷。

兰皋徒税驾。何处有凌波。

 

唐·韩偓 《春尽日》:

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后来用以比喻女子的身腰,形容女子的腰如柳条般柔软纤细。唐代韩偓有诗: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元·张可久《四块玉·春情》:

杏脸香销玉妆台,柳腰宽褪罗裙带。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

旗装打扮的妇女走道儿却合那汉装的探雁脖儿,摆柳腰儿,低眼皮儿,瞅脚尖儿走的走法不同。

 

在这些诗文里,“纤腰”被比喻为飘逸的柳条,婀娜多姿,呼之欲出,充满生机和动感。 


吟腰




《说文》:“吟,呻也。从口今聲。”吟,可解释为:唱、声调抑扬地念,引申为吟诵、吟咏。多与诗人相关。“吟腰”是诗人的瘦腰。 


清·华嵒 《庚申岁客维扬果堂家除夕漫成五言二律》之一:

欲询东阳瘦,吟腰似老夫。

 

宋·张耒《题所居西斋》:

幽居不厌小,小院有深庭。

一曲秋风地,低檐夕照明。

脱条株有态,止水莹含清。

中有支离客,吟腰瘦沉卿。

 

明·谢常《读医士王立方瘦老子传求歌赋此》:

带围频减不胜衣,吟腰瘦得无纤肉。

侯闻此语惊且怜,异方岂惜千金传。


沈腰


 


“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亦见《梁书·沈约传》。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后便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形容腰细,人瘦。

 

宋·周邦彦《大有.仙骨清羸》:

仙骨清羸,沈腰憔悴,见傍人、惊怪消瘦。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你道我沈腰轻,争奈客衣单。

 

清·赵翼《题沈既堂前辈〈载书移居图〉》:

只愁撑满便便腹,难作东阳瘦沈腰。

 

“沈约瘦腰”,已成中国文学批评的专业术语,多用于文人品性的评价。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指的便是沈约。明代诗人夏完淳的“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指的也是沈约。


蜂腰



蜂腰削背的鸳鸯


“蜂腰”是蜂体中部细狭部分,比喻人的细腰,多形容女性腰细、曲线优美。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

杪忽蜂腰,虚见辱于齐斧;突梯鼠首,滥欲寄于旄头。

 

唐·皇甫松《抛球乐》:

红拨一声飘,轻裘坠越绡,坠越绡。带翻金孔雀,香满绣蜂腰。

 

宋·刘克庄《贺新郎·浅把宫黄约》:

萼绿华轻罗袜小,飞下祥云仙鹤。朵朵赛、蜂腰纤弱。

 

后世常用“蜂腰猿背”或“蜂腰削背”指细腰窄背,形容长相轻盈俊俏。《红楼梦》曾用此词来描绘史湘云和鸳鸯。


四十九回:

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第四六回:

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素腰




先秦时期,辞人宋玉夸耀楚国美女美得惊心动魄,即所谓美女之美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美人细腰袅袅,系上素带一条,更显得身姿动人。可见,当时人已经比较注重形体美,开始用腰带来束身。

 

宋玉赞美女子“腰如束素”,将腰比喻成一束白色生绢,后人便称美女之腰为“素腰”。

 

唐·李峤《舞》:

仪凤谐清曲,回鸾应雅声。

非君一顾重,谁赏素腰轻。

 

宋·欧阳修《醉蓬莱·见羞容敛翠》: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宋·曹勋《菩萨蛮·玉珰摇素腰如束》:

玉珰摇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摇珰玉。宜更醉春期,期春醉更宜。绣鸳闲永昼,昼永闲鸳绣。

 

宋·杨泽民《满江红·袅娜身材》:

袅娜身材,经行处、金莲涉足。晨妆罢,黛眉新晕,素腰如束。

 

宋·曹勋《菩萨蛮·玉珰摇素腰如束》:

玉珰摇素腰如束。束如腰素摇珰玉。宜更醉春期。期春醉更宜。绣鸳闲永昼。昼永闲鸳绣。


纤腰




纤腰,亦作“纎腰”。指细腰,也可代指细腰美女。语出唐·韦瓘 《周秦行纪》卷上:“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


许慎《说文解字》:“纖 ,细也。”“纤”、“细”互释。


细腰

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雅步擢纤腰,巧笑发皓齿。


宋·周邦彦《解语花•元宵》:

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细腰美女

宋·苏轼《姝丽不肯开樽》:

莫嫌衰鬓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


明·焦竑《焦氏笔乘•金陵旧事上》:

宫中细草香红湿,宫内纤腰碧窗泣。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二九:

窅娘侧足跛行苦,楚国纤腰饿死多。


楚腰




“楚腰”源自春秋时期的楚灵王,《韩非子•二柄》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记载。

 

相传楚灵王有一怪癖,喜欢细腰身的男女,凡腰身粗大者,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而后快。楚灵王六年,章华宫落成,台高三十仞。遍选细腰女子入居章华宫,楚人又称章华宫为“细腰宫”。一些宫女为了争宠于楚灵王,节食减肥,以求腰细,居然饿死而不悔。

 

楚灵王好细腰,楚地女子以腰细为美,楚地又盛行巫风,婆娑歌舞,事神娱神也就成了楚人的“时尚”。后以“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借指细腰女子。

 

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掌中轻”说的就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相传她腰骨纤细,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



电视剧《母仪天下》的剧照——赵飞燕


唐·杨炎《赠元载歌妓》: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李商隐《又效江南曲》:

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明·唐寅《好姐姐·春景》:

如今瘦添楚腰,闷恹恹离情懊恼。


明·袁宏道《竹枝词》:

陌上相逢尽楚腰,《凉州》一曲写吴绡。


小蛮腰


 
白居易的歌姬——小蛮和樊素


唐代学者孟棨在《本事诗·事感》中介绍了“小蛮腰”。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身边有两名歌姬,一个叫樊素,一个叫小蛮,二人颇受宠爱。樊素,小嘴鲜艳,美如樱桃;小蛮,腰柔纤细,飘若杨柳。后来,白居易被罢官,将二姬让给他人,并写下《别柳枝》:

两支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描摹女子柔婉多姿、曲线流动的体态美,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流传至今。后人多用“小蛮腰”形容年轻女子纤细灵活的腰肢,并逐渐演化为对女性审美的经典意象。


宋·易士达《柳二首》:

可是韶光难击着,暗教瘦损小蛮腰。


明·唐寅《黄莺儿》:

路迢遥,归期正早,瘦损小蛮腰。


方荣杲《题红薇日记》:

侠女芳名称玉娇,玲珑妩媚小蛮腰。


水蛇腰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水蛇》:“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鳝,黄黑色,有缬纹,啮人不甚毒。”“水蛇腰”以水蛇喻比,指细长而腰部略弯的身材,形容女子纤细之腰,突显婀娜之态。

 

《红楼梦.第七四回》: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

我正在那里诧异,又上来了那么个水蛇腰的小旦。

 

有学者认为,“水蛇腰”是以水性和蛇体来比喻美女腰部的柔软妙曼,“水”“蛇”二字本是复说,并非修饰关系。


静婉腰




“静婉腰”源自于古代舞女张净琬,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梁书•羊侃传》记载:“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

 

舞女张净琬,腰围只有一尺六寸,传说能舞于手掌。又有一个孙荆玉,能反腰贴近地面,咬到席子上的玉簪。后遂用“静婉腰”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牛峤《柳枝》之三:

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静婉腰。

 

宋·喻良能《雪》:

翦水轻花著地消,弱肌无力倚风飘。

欲知回旋空中舞,恰似杨家静婉腰。


清·吴伟业《听朱乐隆歌》之四:

谁画张家静婉腰,轻绡一幅美人蕉。


中国古代十大美腰,都与“纤细”有关,而又各其妙,各具审美之旨趣。




 

图片来源: 好搜图片     中文网



 猜你喜欢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授权、投稿及相关事宜请联系。



  本期撰稿人:吴雪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