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粒种子从实验室走向餐桌 回应总书记嘱托 邛崃这样书写答卷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牢记在心,落实于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既是对中国种业的期望,也为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国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
我市天府现代种业园
始终深耕种源自主可控和种业科技创新,
久久为功,为打好种业翻身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书写着奋进答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4月的邛崃,草长莺飞,春景迷人,
也迎来了一年中春播的好时节。
在天府现代种业园育种基地内,一排排整齐的秧田已经平整完毕,带着斗笠的农人将一袋袋水稻样本进行拌种,再播撒在田埂间,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从桦和助手们全程在田间做着指导工作。这批种子可不简单,今年,天府现代种业园被选定为四川省第七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试种基地之一,下一批良种将在他们手中诞生。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从桦
今天我们正在园区进行今年“2022年的四川省稻香杯品种”的育秧的工作,今年要做55个稻香杯品种的鉴选工作。今天先把育苗播下去,保证秧苗达到非常好的状态,再进行鉴选,最后直到收获,统一晾晒后,请专家来做到产量、田间表现还有稻米品质和食味进行综合评价。
“稻香杯”是“四川好米”的风向标,早在1985年,四川省首次举办优质米评选活动,此后又举行六届优质米评选活动,先后推介优质稻品种100余个,对促进四川水稻育种技术进步、稻米品质改良和重塑川米品牌形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这是距上一次评选两年后,四川再次启动“稻香杯”优质米评选,来自川内种业公司和科研院所精心培育的5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将在这里进行试种,从春种秋收再到稻米品鉴,这批水稻样品将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受到精心养护,再优中选优,进行示范推广,完成种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之旅。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从桦
目前这个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主要是针对近几年生产上审定的符合四川生产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产量和口感的评价后,得到一些优中选优的品种,为四川粮油生产大户和农户提供便捷高效轻松的去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通过品种的推介后,让更多的优质品种进入这些区域,为优质米源提供一个保障,也方便优质稻米后期产业化的开发。
作为入驻天府现代种业园的科研院所之一,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常年在园区内从事粮油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研发工作,在制种基地的一角,长江中上游水稻新品种、国家核心品种、成都市品种等一系列杂交水稻科研品种已经完成播种覆膜,静待秧苗茁壮成长,如今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已经成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快速实现市场转化的沃土和摇篮。
据了解,从成立以来,天府现代种业园始终聚焦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起了“品种—产品”全链条延伸体系,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研发的川康优6107、川久香糯等新品种转让给四川丰大等园区企业,实现成果就地转化,我市制种面积和制种量居成都市第一,推动新品种进基地、入工厂、上餐桌。
事实上,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只是天府现代种业园布局的一小步,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到种业创新攻关,再到种业企业扶持和种业基地提升等环节,天府现代种业园已经实现了呵护一颗种子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闭环式。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朱从桦
天府现代种业园区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科研环境,首先体现在它完备的科研体系上,它有很好的技术条件,包括农田基础建设非常的完善,灌水比较好,气候条件也非常符合开展科研工作的需求。在这个园区里面,它有优秀的企业入驻和各大科研院所跟专家的入驻,也加快了整个从成果培育到成果应用的高效环节。
聚焦种源自主可控,天府现代种业园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抢救性收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一是创新“基因库+活化圃”集成保存模式。二是构建“鉴定评价+基因挖掘”检测利用体系。专业化引入集DUS测试、品种区试、抗性鉴定为一体的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完成品种鉴定检测2400余份,为新品种研发提供原始创新基础。
聚焦种业创新,天府现代种业园实施了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强化科研组织,加快推动种业实验中心建设。一是创新构建“市场—研发”商业化育种模式,统筹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筹建天府现代种业研究院,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科研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的商业化育种模式。二是探索“轻资产”的孵化成长体系。针对育种专家有品种无资金、初创企业有技术无平台的现状,采取“孵化器+产业基金”模式推动双创孵化,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种业高品质科创空间,全要素配套种业实验室、试验田、制种基地等科研设施,组建西南首支1.5亿元种业产业基金,研发出荣两优99等农作物新品种35个,吸引成都和意等21家科技型种业企业入驻,力争2025年前培育出至少1家上市公司。
目前,天府现代种业园已经探索形成种源保护利用—商业研发转化—产品规模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填补了种源保护战略空白,实现了商业化育种、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发展,通过实践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种业发展的要求和期许。目前已吸引科研团队10个,聚集种业龙头企业9家,培育出邛崃黑猪、邛崃黑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业龙头企业数居成都市首位。
如今,在天府现代种业园,许多种业专家和企业选择到这里扎根。要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到8年,多则10到20年,甚至要花更长时间,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天府现代种业园将始终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 END -
记者丨王亚姣 岳铁军
编辑丨王秋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