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从心出发
写在前面的话
每年双十一我都会买很多书籍,唯独今年没有。因为买了很多书还来不及看,现在的我更想按需购书,并且经营好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知识星球。根据遇到的问题,边思考边总结边输出。
今天,知识星球上面有同学问我,我的职业成长和规划过程。
回看青葱岁月,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带着小伙伴们学技能、做项目。当时最有名的项目是世博会徽章的设计。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独行,不如和一群人前进,能做一只领头羊也不是坏事。
我研究生的时候去了韩国仁荷大学学习,接触了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发现要能够做一款产品,需要综合“UX、技术、商业”三方面的能力。
由于按耐不住热血,不甘心只会画图和建模,我研究生期间自己也试图创业,毕业后做了程序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能够同行的人太少,也孤独了许多。
在职业和专业的道路上,也有困惑也有迷茫,只能通过微信和简书保持输出,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今年年初,我和MIxlab的小伙伴们,开始打造一款人工智能产品——GET智能写作,希望能够利用AI来改变人们的写作方式和习惯。
过程中也有很多艰辛和挑战,但我觉得是值得的。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近期的文章:如何定义AI产品?对于GET智能写作的半年小思考
我在好友华一的影响下,开通了知识星球“PM熊叔|未来产品经理”,我的初心和当时一样,希望能带着大家一起前进,唯一的私心,也只是在帮助大家的同时自己也能成长。
如果你在专业上面有什么困惑,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会做把做产品经理踩的坑、收集资料和以及一些小经验,都无保留放在上面。如果您还没有加入,可以扫码领取50元优惠券。
另外,GET智能写作作为还在快速迭代的产品,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会把产品的一些思考,收集的资料更新在星球上面。
在产品的初创期,天使用户建议尤为重要。如果您是我的粉丝也是我们的用户,我也期盼和你针对项目深入的交流。
今天,运营的小伙伴策划了1折买1年送1年的活动。也就是199可以获得2年的使用权限,并且参与60元的分销返利。优惠力度,应该是有时以来最强的。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领取优惠。
下面是正文,虽然文笔看起来有点稚嫩,但是我想这也是当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期望和当年的我一样的迷茫的同学,一些新的启发。
迟到4年的,年度总结:“改变世界”和“改变周遭”
在2014年瞎折腾了一年。因为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脑子也被服务设计、设计思维、精益创业等理论洗得过头了。导致我在没毕业就要创业,打着创业的旗号开始各种忽悠,随后又接外包做开发。
在尝试国外各种炫酷的技术最后突然发觉自己变得孤僻了许多、感觉到自己缺了什么。在经过一段迷茫期后终于明白改变世界并不容易,还是去选择一份靠谱点的工作——去做产品经理。
一、替补队员
在今年3月份我选择了一家国内较大的教育类互联网公司。说来也有缘分,因为在学校里面就和这家公司打过交道,曾经设计的“棒球服”至今还能看到同事在穿。
除了缘分以外,我也觉得我对它的产品是比较了解,凭我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它有比较大提升。在面试的时候也是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自以为什么都懂一些必能得到重用和大大的发挥空间。
入职后才发现,我所处的部门仅剩的一位产品经理即将离职,剩下的是两位还没有转正的实习生——原来我来是补位的。至于发挥空间有多大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是和主业务没有太多关系。
人往往都会高估自己的价值,但实际上在别人眼中你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并不会轻易地把好项目托付于你。
更多人对你价值评判更多的是在长期的接触中得到的结果。 不管你觉得自己的价值大或者不大,做好手头的事情是第一位。
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新的创业的过程。
二、潜伏
和许多人都类似,来到一家新的公司我也觉得要点三把火才能体现出你的价值。但我导师却告诫我:作为普普通通的新人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当没有摸清楚情况就冒冒失失的提建议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操之过急,分三步走:
把手头的事情做好,赢得信任;
发现问题根源,思考解决方案;
逐步改变。
与团队大半年的磨合中并不顺利。项目多而杂,上线时间紧,匆匆忙忙的做项目,重复造轮子。有时候觉得恨不得把自己“Ctrl+C”“Ctrl+V”一下把事情干完了。
但我知道对企业来说“独行侠”和“团队推动者”,后者的价值更大的。因为很少有人会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当你离职后,团队不可能因为你而解散。
如果做一个能够影响团队的人,这个价值对团队的影响是更加长远的。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价值定位:做一个驱动团队的产品经理。
这时我带的两个实习生,这时他们已经转正。为了保持理念和思想的一致,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好人。
三、带好人
说到带人,“好”字很重要。这有两层意思:
带优秀的人;
认认真真的带人;
我对“好人”的定义是:勤奋、好学、有悟性。
这样的“好人”你带起来也会有更多的动力。我很幸运能够遇到两位不错的年轻人。我平时对待他们也是像对待弟弟妹妹一般,他们也总是亲切地称呼我为“熊哥”。
大哥为刚毕业的小弟们提供的帮助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对未来总是充满幻想,但也很容易遭受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我觉得作为大哥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交心,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以身作则,因为老大通常都是小弟努力的目标,你的表现不能让小弟灰心;
学有所获,刚毕业的新人最需要的就是学习,一定要让人觉得跟着你能学到干货。
基于这三点,我做了下面2件事:
1. 树立价值与目标
新人如果没有找到价值和目标很容易迷茫。如果把这种迷茫带入工作中,最终就成为对公司的不满。
在给小弟们洗脑的时候,我很直接了当的说:如果说你对目前的工作现状不满,你想要跳槽,你会怎么介绍自己?你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手?你怎么证明你的价值?
问完这些问题后每个人都若有所思,随后我又补充道:其实牛逼的项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如果有一天你对面试官说:“我最大的价值是可以改变了整个团队。”然后再娓娓道来你是如何做的,是不是显得更屌、更有价值?
说完了以后,大伙开始干劲十足。我在工作中也不断的循循善诱,鼓励大家从团队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最后“做一个能够改变团队的产品经理”已变成了我们整个产品小团队价值理念。
说到跳槽,我并不避讳。因为我是真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司如果没有留住人才的方法和能力该走的还是会走的。如果把问题藏着掖着,人家突然要走了,你还措手不及。
2. 构建知识体系
光有心灵鸡汤也不够,新人最迫切的是希望能习得技能和知识。产品经理到底要做什么学什么,一千个人心中一千个产品经理。工作中产品经理什么都要懂一点,其知识杂糅了运营、设计、开发、项管等等。如果产品经理如果什么都要学,可能很难学完。
但实际上产品经理更像是一个掌舵人,他的核心职责是在于帮助团队让产品能正确地驶向用户。作为掌舵人,其实只需要的下面这张图的一小块知识就能和你的团队一起启航:
From Let’s talk about Product Management
如上图所示,这一小块知识就是体验、技术、商业的结合点,这个点也称之为创新[2]。产品经理越优秀,这个点做得越好。那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其实这一小块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的知识。每个团队都会有不同侧重点,可能体验多一些,可能运营多一些,可能技术多一些,并没有绝对。
因此,我首先做的就是结合我们团队的情况,搭建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告诉大家要去学什么。这样既能让大家觉得知识有章可寻,又能在工作中获得实际操练。下图就是我梳理的产品经理知识体系。
产品技能树
这张技能树并不是固定不变。当有新的启发的时候及时更新,不断迭代才能不断成长。因此我也在Github创建了一个产品经理必修课的共享仓库做知识的迭代 。也欢迎大家加入到项目中来一起迭代。点这里 产品经理必修课 。
四、培养学习能力
面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我也是在修行的道路中。虽然不是大牛,但是我知道菜鸟变成所谓的大牛并非难事,无非就是时间、方法和做。对比身边的菜鸟和大牛,无非就做好以下几件事:
拓宽眼界,知道学什么用什么;
自学能力,知道怎么学;
懂得分享,分享是让自己和他人都受益的过程;
学以致用,知识才能融汇贯通;
惜时如金,就算再忙也要不间断的学习;
4.1 如何迅速的拓宽眼界?
盲人摸象
产品经理需要“识大体”——必须要了解产品从无到有的各个环节,这样你对问题的思考才能跳出已有的思维限制。
虽然我做了很多不同的岗位,自诩是个很跨界的人,但也是因为这样让我相对产品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
比如,当你设计完需求以外,需要了知道需求流转到其他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跟踪。这就需要你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有同理心。
为培养这种意识,我也是建议我们产品小团队的成员敲敲代码感受一下,试着建个人网站并运营起来看看。不管最终效果怎么样,最起码你对什么是互联产品、应该如何与技术和运营合作会有更完整和深刻理解。
“什么不会敲代码?”其实这没有什么难的,我是学设计出身的但也干过一段时间程序员。编程的要点在于动手,你可以从我做的极速入门教程入手:《php 极速教程》
学会科学上网,让我们站在老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关注国外大牛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也有人和我抱怨说:“英语不好,看不懂!”其实我的英语也很烂,烂到刚刚过CET-4。
但是在韩国做交换生的时候,上课听不懂就看黑板、黑板看不懂就猜、实在不知道就记笔记,然后课后做作业多查字典。最后出乎我预料——期末考试居然也能考70几分。
回头想想,其实专业领域的词汇也就那么一些,多背背就行了,而专业领域的文章大多是大同小异,关键是要能养成阅读英文的习惯。这里有些值得推荐的APP:Facebook、Twitter、Medium、Pocket。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来拓宽眼界。比如:我媳妇也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很多时候,我们会交流我们各自公司的做事方式。通过对比我会思考我自己或者团队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但也有人反映:找个这样的对象难度有点大。好吧,那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多参加一些行业交流会、多认识一些行业内的朋友、多聊一聊。这样也能找到自己的盲点。把自己疏忽或者遗漏地方整理出来,接下来就是有针对性的学习。
4.2 如何提高自学能力呢?
在简书上看到彭小六的一些关于阅读与学习文章感觉也是让我受益匪浅:
知识分类图
上图结合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探险区、宝藏区和盲区,根据每个区去发力。
另外,我认为提升学习能力,最笨的办法就提升阅读量并且学以致用。看书一方面能获得自己不懂知识,另外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看书能让松散的知识成体系,作者把这些经验总结成了模式和套路。
而且在看完几本类似的书后,你自己也能做总结和归纳。有了这些知识,你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更有章法。
我每周会围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确定主题,一般一个星期会同时看2、3本书。同时我也会推荐给我们产品的小团队一些书籍,督促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
提升阅读量也很简单,因为在读书目的是学以致用,只要get到了技能点就好了,并不需要通读整本书。因此,一年读100本书也不是太难的一件事情 。
4.3 为什么要分享知识呢?
做一次分享会或写一篇博客,其实是你对知识重新整理和思考的过程,它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因为在分享前,你肯定还会根据你演讲的主题来整理资料。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分享,会让人觉得言之有物。
一次好的分享也能为你积累更多的粉丝。因此做分享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做分享并不是需要大牛才能做,其实当我们看了一本觉得很有用的书就能分享。做分享可以可以参考拆书帮提出RIA方法:
R (Reading 阅读):阅读原文片段;
I (Interpretation 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进参与、催化应用;
A (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拆书”说白了,就是当你看了一本书觉得很有用的时候,你可以将这些关键知识点整理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告诉你的听众或者读者,让大家和你一起讨论,促使大家引起思考和行动。
正是因为分享那么有用,除了我自己做分享外,我也尽可能鼓励我们小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去分享。很多时候,我只是在大家分享完内容稍微补充一点感悟。
4.4 如何学以致用?
书看完了如果不用,那么知识还不是你的。为了能学以致用,我看书策略通常是这样的:
1、围绕自己的不足去看书,看完以后在自己先用起来;
2、根据目前团队遇到的问题来看书,看完以后推广到团队里面。
前者容易些,因为自己做好就可以了。后者难度较大,因为不只是你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让整个团队接受和认可。这是一个布道的过程。具体怎么做的在后面产品如何推动团队的时候会说到。
4.5 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
我也是常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才离开公司。但是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其实在地铁上的碎片时间,学习效率也是蛮高的。
每天乘坐地铁能保持1~2个小时的阅读量。而到了周末有充分的时间,我可以把学来的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新整理一下。
我相信如果每个月都能做一次积极的改变,肯定能水滴石穿。因此每当放假的时候,我总是像班主任似的提醒大家放假多学习。
4.6 逼迫自己思考与学习
在信息化的时代,想要找到学习的东西并不难,也没有什么知识是独有的。就算你不告诉别人,别人也能从别处获得。因此,不要有“做师父要留一手”的想法。要扮演好师父角色只能不断的迭代自己。哪怕我没有什么独创的干货,最起码在学习上也能做一个典范。
互联网人是真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推动,才加速了我对自己不断地迭代。因此,我需要感谢我的两位弟弟妹妹。
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为了不误人子弟,不仅需要对这些知识多次思考与总结,还要将这些知识联系到工作中,更要从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升到团队、部门层面乃至公司的层面。
我的这些工作有很多都是利用乘公交的碎片时间和周末的空余时间完成。我手机上除了常用通讯软件外,用得最多的软件应该就是简书、kindle和画脑图的mindjet。这些都是能够帮助随时随地我学习和思考的工具。
4.7 给予发挥的空间
这招是和我的领导郭老师学的:领导应该懂得识人用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给下属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抓关键和重点,该出手时再出手。
一些刚上任的领导并不懂其中的奥妙,以为领导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为了保持威信还要时刻提防手下的能力超过自己。以至于不管手下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都必须控制住,以为这样就控制住了一切。
如此不留半点余地,其实给真正做事的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加剧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我通常也只抓这几个点:
为项目选合适的人:新人从小项目开始做起,就算出了一点问题也不会影响太大;
项目前期的产品方向:在做前期讨论的时候要去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项目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有时候新人会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困惑或者疏忽,及时抓紧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项目结束后,评估效果和改进点:项目结束后要去帮小弟复盘一下是否还留有遗憾。
五、小团队驱动大团队
有了产品小团队然后就是如何驱动整个大团队了。
刚开始我总是会把自己代入到具体的分工角色中去,但是真正在推的时候却发现是要一个人把事情都做掉的节奏。
做产品并不是产品经理一个人事情,若没有团队其他成员支持,一切都是空谈。但是需要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同并让其付诸行动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团队的文化意识、个人兴趣、学习成本、项目成本和风险⋯⋯这些都会成为你的阻力。
如果硬要推进你的主张,通常都会不了了之。那该怎么办呢?
对内是做好自己,对外是“合纵连横”
1. 做好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调研,比别人努力三分。产品经理首先要check一下自己“体验、商业、技术”,三方面能力模型是否够硬;面对一个新项目,产品经理需要是否做好足够调研。
2. 合众连横
结盟并不是要你去拉帮结派搞私人关系,而是找到盟友一起去推动团队变革。产品经理是激发变革的驱动力。运营、设计、开发、领导都可以是你结盟的对象。
运营和产品一样也需要对用户负责,对用户数据和用户体验有一样的目标,可以结盟!
开发对新技术的学习有很大兴趣,而产品希望新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安全性和体验,可以结盟!
设计师对潮流事物保持兴趣,而这些可以让产品的逼格更高,可以结盟!
领导的政绩中也关系到产品的好坏,可以结盟!
天时、地利、人和也非常重要,环境、氛围……
弄清楚了这些你就能各个击破了。例如,你可以先和运营结盟,去推动开发使用有更好的体验的技术;与开发结盟去推动设计提供的方案更具可实现性;当你发现都搞不定的时候,可以放出大招——与领导结盟。
六、产品驱动团队
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智慧变成团队的智慧。过去是为了追求创业团队敏捷,很多东西能省则省、能并则并。
这样做是极其敏捷,但较大团队分工职责都非常明确,照着以前的玩法完全无法实施。是不是意味着我之前的经验就没有用了呢?
显然不是,我需要考虑的怎么将自己的这些经验转化到团队整个身上。
于是我做了这两件事:
1. 通过产品思路推动开发思路
开源框架使用,新技术的尝试,激发团队自身驱动。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推动开源框架,作为产品经理,你非常希望产品能够有着更好的体验,比如能够满足自适应,单页面等新需求。使用框架本身是一件提升开发效率及规范前端开发的好事,但总会有各种拒绝的理由,时间问题、成本问题、维护问题。
例如,bootstrap在很多公司已经用得很普遍了,但依然受到阻碍。很多时候,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往往有着较强的思维定式,已经不在乎,一些小的刺激。反而在年轻人对于新技术新思想比较容易接受。
我的办法就是自己做好榜样,激发年轻人,获得领导认可。
2. 数据驱动团队
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我们搭建了自己的数据监控平台,每次活动以后都有通过数据复盘。但团队在每次数据复盘都有新的收获。
七、结语
这一年,虽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渠道运营部产品线,刚开始来到公司的时候,我先选择适应环境。
经过与团队中的半年的磨合,我开始在思考做为产品经理应该做些什么。我知道我要做一个hacker(坚持让一切变得更好的态度),而不只是理想主义者(光有梦想而不行动)。
2015年读的书有不够好的地方。因为余时间读了好些编程的技术文档,但编程已不在我的日常工作范围内,看了不用是一种浪费。而精益创业系列的书籍一直是让人收获颇丰的。
技术书籍:
重构:
程序员必读'之软件架构
布道之道
计算机是如何跑起来的
火球 UML
JavaScript设计模式
产品及运营
增长黑客
精益数据分析
商业模式新生代
用户体验要素
往期热文
产品总结
职业成长
创业团队从0到1,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与职业成长之路
人工智能
什么是熵?读这篇文章或许就够了:从宇宙大爆炸到AI算法再到世界观
方法论
扫码关注我的知识星球,抢50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