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俄首脑举行视频会面,外交斡旋可否缓和乌克兰局势?

陈昶道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2022-05-03

*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


摘要

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通过视频进行会面,并展开了时长约两小时的会谈。此次会谈是两人自今年7月通话以来的首次直接交谈,也是今年6月日内瓦峰会后最受瞩目的一次俄美首脑会面。根据双方公布的纪要,本次首脑会谈主要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并涉及网络犯罪等问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次会谈是“坦率而直接的”,对美俄而言,仅靠外交辞令已经无法阻止乌克兰危机重新升温了。



会谈诚恳但仍艰难,外交斡旋进行时


“这是一次务实的会面,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CNN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评价本次会面。类似的评价也出现在了白宫和克林姆林宫官员的表述中。《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指出,拜登和普京的私人关系良好,两人在会谈中甚至会偶尔开玩笑和“互相恭维”,这为严肃的谈判议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沙利文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场真正的讨论,而非演讲。”克林姆林宫也在纪要中称此次谈判是“诚恳而务实的。


普京与拜登举行视频会面,两人面带笑容。图源:克林姆林宫。



但与之相对的是,美俄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再次针锋相对,短期内难以达成妥协。


今年以来,乌克兰东部局势再度紧张,俄乌双方陈兵边境,战争阴云密布。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政府加速倒向北约几近触及俄罗斯的“战略红线”(即北约不能再东扩、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而美军频繁在黑海地区演习、在波兰部署MK-41导弹发射装置、以及部署战略轰炸机的行为也被视作对俄罗斯主权的严重挑衅。


对美国而言,俄罗斯在边境集结军队,摆出进军乌克兰的态势则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重大威胁,对于倡导“重新领导自由世界”的拜登来说,他也难以坐视俄罗斯重演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的行动。


白宫的会谈纪要中显示:“拜登总统表示,如果军事冲突升级,美国及其盟国将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和其他措施予以回应。拜登总统重申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呼吁缓和局势、恢复外交沟通。”而沙利文的表态则是“(在会谈中两位总统)做出了很多让步,但拜登总统对美国的立场非常清楚,始终没有发生摇摆。


拜登与普京今年6月的日内瓦会晤。图片来源:USA Today。


克林姆林宫的纪要披露了更多会谈细节。根据该纪要,双方首先认为2015年《明斯克协议》未能得到落实,无法实现和平。普京还分享了具体例子,“用以说明乌克兰政府废除《明斯克协议》和试图在‘诺曼底框架’内达成协议是破坏性的。”他还对乌克兰政府在顿巴斯地区的挑衅行为表示严重关切。


作为对拜登的回应,普京警告称:“不要将责任全推卸给俄罗斯,正是由于北约在进行危险的尝试、试图乌克兰领土上站稳脚跟,并在俄罗斯边境建立其军事能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俄罗斯渴望获得可靠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以排除北约东扩和在俄罗斯邻国部署进攻性武器系统的可能性。”


综合双方表态及《纽约时报》对这次美俄首脑会谈的总结,不难发现此次会谈的成果依然是有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乌克兰局势仍然悬而未决。本次视频会议没有解决乌克兰边境危机,美俄双方都没有报告实质性进展。尽管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会后表示,拜登曾让普京在“外交解决”和“承受制裁”之间做出选择,但他并未说明普京的选择或承诺。


其二,俄方立场坚定。报道指出,普京要求美国保证北约不会东扩至俄罗斯边境或在乌克兰部署进攻性武器系统。但此前有美国官员表示,他们永远不会就北约可能的扩张做出承诺。


其三,“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或将面临新风险。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纽兰近日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表示,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我们的预期是管道将被暂停。”


其四,美国将与盟友紧密联合。在结束与普京的会晤后,拜登立即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领导人通了电话,白宫官员表示,他们的支持对于威慑俄罗斯至关重要。多年来,普京一直试图在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制造楔子,以期破坏北约和“跨大西洋联盟”。


布林肯、沙利文等高级官员陪同拜登与普京进行视频通话。来源:路透社。


由是观之,虽然双方都以坦诚和务实的姿态进行谈判,但由于立场相距甚远,仅仅一次首脑会谈并不能带来实质性进展。会谈结束后,双方都表示将责成外交团队就此议题保持沟通,考虑到乌东边境瞬息万变的局势,这并非一句空话。

 

事实上,各方官员今年来就乌东局势展开的互动远不止这一次会谈,更不限于俄美之间。11月30日,北约外长峰会特地选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并特地邀请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两个非成员国的外长与会。会议期间,与会各国向俄罗斯隔空喊话,警告其任何侵略行为都将招致严重后果。布林肯在会上重申对盟友的安全承诺,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则呼吁北约制定一套威慑方案,并做好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准备。

 

虽然与会各国并未达成“俄罗斯一旦入侵乌克兰,北约将提供军事保护”的明确承诺,但本次会议算是正式开启了各方就乌东局势的正式谈判和交涉。北约外长峰会结束仅两天,欧安组织会议便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布林肯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


据路透社报道,布林肯在会晤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动’,(我们)将让其付出严重的代价并承担后果。”而拉夫罗夫则表示:“正如普京总统所说,我们不希望发生任何冲突…没有人可以以牺牲他人的安全为代价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北约的扩展会侵犯我们的安全。”


两位外长的会晤被视为本次首脑会谈的前奏,而两次会晤相隔如此之近,某种意义上表明美俄两国正欲积极推动解决此事。


除了美俄双方,其他各方也广泛参与了会谈。据CNN报道,在与普京会谈的前一天,拜登与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德国总理和意大利总理进行了通话,就乌东局势交换意见;7日当天与普京会面前,拜登还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讨论了解决顿巴斯问题以及“恢复乌克兰对克里米亚主权“的问题。结束会面后,拜登又马不停蹄地再次连线英法德意领袖,向其通报俄方立场。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最新消息,拜登9日再次与泽连斯基通电话。各方领袖如此高频率的互动,足以证明乌克兰东部局势的紧迫性。交涉尚在进行时,乌东各方动向何去何从仍待进一步观察。

布林肯与拉夫罗夫在会面后召开记者会。来源:《华盛顿邮报》。


“东扩”与“西守”:多方博弈乌克兰东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2014年乌克兰内战爆发以来,俄乌从未停止过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较量,作为双方停火保障的《明斯克协议》则被2018年前后的武装冲突破坏。2021年初以来,一系列偶发冲突与复杂博弈加剧了乌东部局势的升级,爆发局部战争的风险正逐步增大。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今年2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民兵营长遭到暗杀,且乌克兰政府军开始炮击戈尔洛夫卡和顿涅茨克郊区,双方战斗激化。此后数月,俄乌双方便开始不断指责对方向边境大规模增兵。而乌克兰也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寻求支持,包括波兰总统、北约秘书长在内的多名政要接连对俄罗斯发出警告。


4月,拜登也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通话中表示:“面对俄罗斯的持续侵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称,自2014年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45亿美元的财政和军备援助。而今年2月,布林肯向乌克兰外长再度确认将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这引起了俄罗斯的极大不满。


乌克兰政府军在克里米亚附近进行军演。来源:路透社。


相较于政治界的隔空喊话,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大规模增兵更增大了战争的可能性。今年4月,乌克兰修改了现行的兵役法,规定武装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可未经总统令授权直接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12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表示,乌克兰在东部顿巴斯地区部署的士兵达到12.5万人,“是整个乌克兰军队人数的一半。”对此,乌克兰方面拒绝做出回应。


令西方国家担心的是,俄罗斯军队数月以来一直在俄乌边界的北、东、南三个方向上大规模集结。此前乌克兰政府警告称,俄军在边境地区集结了约9万4人,但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方将这一数字纠正为7万,因为俄军几个营在有意四处机动,迷惑敌方侦察。该报道还援引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的话表示:“俄罗斯计划最早在 2022 年初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进攻,其兵力规模是今年春天演习时的两倍…俄军将调动上百个营级单位,届时估计进攻兵力将达到17.5人,其中包括装甲及炮兵部队。”

美媒称,卫星图片显示俄军在边境大量集结(红色区域即为集结部队)。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在乌克兰等国看来,俄罗斯早已开始进行长远的“战争准备”。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名乌克兰政府官员称,俄军年初便已经在乌克兰边境附近进行了“入侵乌克兰的演习”,通过此类演习,俄军已经熟悉如何在边境进行动员、战斗编组、保障后勤,以及空运作战部队。今年9月6日,俄国防部宣布将扩大预备役部队规模,预计将增加十万余名预备役人员,这也引起了乌克兰的担忧。


今年7月,普京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性统一》,以书信口吻系统性回顾了俄乌两国共同的历史渊源,指出乌克兰受西方国家蛊惑走向“反俄”的道路,却因之沦为贫穷国家。普京呼吁乌克兰人放弃盲目仇俄情绪,“只有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中,乌克兰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主权。”一些乌克兰官员认为,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武装侵略进行舆论造势。


俄罗斯即将发动进攻的传闻立即在美国引发轰动。《华盛顿邮报》通过一些公开的卫星图片和五角大楼人员证词佐证了这一推测,虽然俄方迅速驳斥上述说法,指责美、乌和北约散布恐惧、挑起事端,仍无法打消周边国家对战争威胁的担忧。据CNN报道,普京助手尤里·乌沙科夫 (Yury Ushakov) 在记者会上说,普京总统告诉拜登,美国人担心的是距他们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军队,但莫斯科担心的是全球格局下俄罗斯切实存在的安全问题。当被问及普京是否向拜登承诺不会在乌克兰部署军队时,乌沙科夫直接否认了入侵这一说法:“不存在这回事。什么叫部署军队,是入侵?还是别的什么?这是不可能的。”


若陷僵局,什么样的制裁是可能的?


“我会看着你的眼睛告诉你(表示笃定和坚决),正如拜登总统今天看着普京的眼睛告诉他的那样,(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么我们的制裁将比2014年时更进一步。”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美俄首脑会谈结束后的记者会上表示。


虽然沙利文拒绝透露具体的制裁措施,表示总统将先就此与欧洲盟友进行商谈。但媒体已经推断出了一些可能的制裁举措。


据CNN报道,最新的制裁措施将包括针对普京“核心圈子成员”和俄罗斯能源生产商的新制裁。彭博社则称,美国与欧洲盟友正评估制裁俄罗斯政府出资成立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另外,多家媒体同时指出,美国政府可能会考虑一项更为极端的制裁措施,即让俄罗斯与世界各地银行使用的“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国际支付系统断开连接。此项措施被CNN称为针对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核打击”,一旦俄罗斯被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卢布将遭受沉重打击。

“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一部分。图片来源:CNN。


CNN援引白宫官员的话表示,目前美方尚未就是否以及何时实施新制裁做出最终决定,并表示拜登政府目前正在与欧洲伙伴进行谈判(其中许多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密切),希望各国能够协调行动。此外,还有几位消息人士向CNN表示,除了经济制裁外,美国政府已经在研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公民从乌克兰撤离的可能性,消息人士称,此类应急撤离计划将五角大楼牵头制定。


对于美国来说,当下局势很容易让人回想起2014年的乌克兰冲突,彼时俄罗斯依靠迅速且果断的手段,军事政治双管齐下,轻松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并煽动了乌东地区的独立运动。“这看起来很熟悉,像是 2014 年的重演。”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接受《国防一号》采访时说。他补充说:“因为我们以前见过这种情况,并且清楚其结果,因此我们仍然感到担忧。我将继续与盟友合作,以确保我们能够清楚感知事态发展。


加大制裁力度虽然是美国对俄政策工具箱中相当有效的一项,但在克里米亚事件已经过去7年的当下,贸然加剧俄美对抗并非明智之选。


《华盛顿邮报》援引俄罗斯研究专家安德里亚·肯德尔-泰勒 (Andrea Kendall-Taylor)的话表示:“(由于天然的地缘和民族原因),俄罗斯从根本上就比美国更关心乌克兰。那么,在利益如此不对称的情况下,美国要如何威慑对手?”对于美国来说,“保卫乌克兰”更多关系到对盟友的政治承诺;但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问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对美国而言,加码乌克兰问题带来的边际效益肯定是小于俄罗斯的。


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中出现的“小绿人”,后被证明是俄军。图片来源:BBC。


《华盛顿邮报》还在报道中指出,“当俄罗斯入侵时,北约要在多大程度上保卫乌克兰”这一关键问题仍然暧昧不清。在11月30日的北约外长会议上,各国并未就此给出承诺;在美国政府内部,两党也并未达成一致。在拜登政府谨慎应对此事时,众议院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中的共和党人上周致函五角大楼,敦促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持乌克兰的军队,并对美国没有采取更积极的行动表示担忧。


一位学者表示,美国需要借此向全世界展示入侵“民主国家”的高昂成本,并强调这将改变欧洲的安全局势:“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在欧洲部署更多部队。”一位官员也表示,拜登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回应必定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密切关注,特别是中国,“北京在TW问题上的态度有俄罗斯对乌态度的影子…如果美国人选择让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鼓励北京(在台海)制造危机。”


《纽约时报》将乌克兰问题称为拜登政府执政以来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在阿富汗危机中铩羽而归的拜登外交团队,能否化解持续发酵的乌克兰危机,仍需一段时间后才能揭晓。


参考文献

[1] Meeting with US President Joseph Biden,President of Russia, 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67315

[2] BBC, Biden warns Putin of 'strong measures' amid Ukraine invasion fears,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9567377

[3] Maegan Vazquez, CNN, Biden told Putin that 'things we did not do in 2014, we are prepared to do now' if Russia escalates in Ukraine, top adviser says, https://edition.cnn.com/2021/12/07/politics/biden-putin-call-ukraine/index.html 

[4] BBC, Putin-Biden talks: What next for Ukrain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9565590

[5] The White House, Readout of President Biden’s Video Call with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of Russia,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12/07/readout-of-president-bidens-video-call-with-president-vladimir-putin-of-russia/

[6] Michael Crowley, The New York Times, Here are five takeaways from the Biden-Putin call, https://www.nytimes.com/2021/12/07/world/europe/here-are-five-takeaways-from-the-biden-putin-call.html

[7] Paul Sonne, Ashley Parker and Isabelle Khurshudyan, The Washington Post, Biden threatens Putin with economic sanctions if he further invades Ukrain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biden-putin-to-discuss-ukraine-in-video-call-amid-growing-tensions/2021/12/06/e089e36a-5707-11ec-a219-9b4ae96da3b7_story.html

[8] QUINT FORGEY, Politico, Biden warns Putin on call against Ukraine invasion,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12/07/biden-putin-call-ukraine-invasion-523884

[9] Russian Today, 5 key takeaways from Putin-Biden online summit, https://www.rt.com/russia/542500-putin-biden-key-takeaways/

[10] 卫星通讯社,基辅:美国保证在俄乌冲突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https://sputniknews.cn/politics/202104021033402872/

[11] Paul Sonne, Ellen Nakashima and Missy Ryan, The Washington Post,Threat of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tests Biden administration,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russia-ukraine-invasion-nato-biden/2021/11/29/051d2e80-509b-11ec-8ad5-b5c50c1fb4d9_story.html

[12] Sammy Westfall,The Washington Post,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ensions between Ukraine and Russia,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1/11/26/ukraine-russia-military/

[13] NATO,Meeting of NATO Ministers of Foreign Affairs,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events_188873.htm

[14] 卫星通讯社,美国务院:布林肯与泽连斯基讨论“恢复乌对克里米亚主权”问题,https://sputniknews.cn/politics/202112071034921129/

[15]Missy Ryan and Isabelle Khurshudyan,The Washington Post,Top U.S., Russian diplomats trade blame in talks over Ukraine,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blinken-lavrov-talks-ukraine/2021/12/02/a865c9fa-5341-11ec-8ad5-b5c50c1fb4d9_story.html


  

往期精选






微信编辑:秦亦林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xinyanyan@fudan.edu.cn或zhongmeihuxin@163.com。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