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甲医院最新研究!每3秒就有1人确诊,中国病患超1000万↗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家里的老人
忘记了自己刚吃了什么
忘记了回家的路
忘记了最亲的人
......
他们变得越来越容易忘事儿
他们的生活也逐渐失去了正常
其实,他们不是老了
而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近期
备受瞩目的阿尔茨海默病
靶向治疗新药
仑卡奈单抗在上海投入临床使用
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点击图片查看小坊此前报道↓)
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级难题
全球探寻阿尔茨海默病
新型疗法的步伐从未停止
近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第九人民医院,这两家国家医学中心相关专业团队,经过多次讨论与验证,创新性地提出一种 "颈颅类淋巴分流疏通术",简称"疏尔术",并在《英国医学杂志》旗下的《综合精神医学》期刊上发表,期待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按下暂停键,也为病人和家属带来希望的曙光!
73岁的潘阿姨
2018年起逐渐出现情绪波动
记忆力衰退等现象
目前已经发展到
常常会遗忘家人
不记得回家的路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乱发脾气等情况
医生:今年多大岁数?
潘阿姨:忘记了。
医生:我想问一下,现在是哪一年呢?
潘阿姨:不知道。
根据市精神卫生中心MMSE和MoCA等量表评估后,结果显示阿姨的病情已达"中度水平"。
此外,结合脑部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诊断后也显示,潘阿姨脑部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Tau蛋白阳性,这些指标都代表阿姨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李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
现在的科学水平做不到把她已经被破坏的神经元功能恢复,我们现在做的很多的事情是为了留住她现有的记性。
为此
潘阿姨在第九人民医院
进行了"疏尔术"
任振虎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疏通颈部的淋巴来代谢颅内的毒性蛋白。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就是疏通管道,让管道压力更小一些,通畅性更高一些,能够让这些毒性蛋白更快或者更有效地给代谢掉。
2015年《自然》杂志首次证实"脑膜中功能性淋巴管的存在",正是基于此,这项手术就是将患者脑部积淀的毒性蛋白,通过颈部淋巴疏通代谢,从而中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住现有的认知功能。
任振虎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这个手术几乎全程是在显微镜下进行的,手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但是创伤很小。我们分别是在颌下做一个切口,然后锁骨上会有一个三四公分的切口,两边对称都一样的,一共四个切口。
李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
它的副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在于手术后,全麻、微创手术之后的,麻醉后反应还是存在的,其他副作用我们几乎都没有看到。
这项临床研究
目前也通过了两家医院的
多轮伦理审查
沈一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
这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以前,伦理委员会通过会议审查的方式对研究方案和知情同意书进行了审查,也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书面同意,所以基本是符合伦理原则的。
患者家属:
医生说可能是一个试验阶段,试验阶段我们也参加试验。
那么,这项手术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
到底如何?
又能在多大程度上
改善患者的病情?
↓↓↓
一个月后
记者再次见到手术后的潘阿姨
检查结果显示
她的认知能力评分
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但情绪变好了
是家人最直接的感受
患者家属:原来情绪很糟糕,做完手术之后情绪很稳定。
医生:日常生活您好受点吗?
患者家属:好受,真的好受!那是真的,跟以前不能比。说话偶尔也发火,发火不像以前那样。
李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
潘阿姨的情况可以看到,她的认知依然是分数不高。但是她的情绪方面有所改善,生气的频率减少,还有拒绝吃饭的拒绝程度也减少,所以这个叫做精神行为,也是情绪在改善。
除了潘阿姨
目前还有10例左右患者
在上海接受了这一手术
通过四个月左右的观察结果显示
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
评分略有上升
脑部葡萄糖代谢的活跃度也增加了
李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
通过客观的PET检查、脑脊液检查和评估检测,全部加在一起显示暂停了病情的发展。做了手术的所有人,情绪变好了,反应变快了,是他们主观的感受。客观的指标,葡萄糖代谢也似乎活跃度增加了,也是我们看到的。
但是大脑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 和那个坏的Tau(蛋白) 磷酸化Tau目有没有大幅地减少,那还没有看到,可能还需要一年两年的数据才能看到。
医生介绍,做了这种手术以后并不代表阿尔茨海默病就治愈了,但是却有暂停或者向好的迹象,让病人回到半年或者一年前的状态。
就目前实施手术的病例来看,情绪变好、反应变快是共性,至于进一步的疗效,还有待更长时间的回访数据来验证。
根据统计,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达1000万,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个群体数量还在不断扩大。
那么,这种"疏尔术"
是否有望成为
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方案
得到进一步推广?
任振虎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对于我现在从事的临床研究,肯定是抱有很大的希望,或者很大的热情去做这个事情的。但是结果到底怎么样, 作为一个医生,我还是相信一些客观的指标。目前来看我们做的例数不多,回访时间不够长,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至少我觉得是星星之火,到底能不能燎原,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去做。李霞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
我觉得现在就是1.0版本,这个手术有点像打开了新的一扇窗,但是不是给这个疾病的治疗带来一片光明,这个目前没有答案。进步到现在这一步,我真的觉得是我做20年阿尔茨海默病专病医生中很乐于看到的,但是它远远还不够呢。王振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这个手术方式的确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可期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部分地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但是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这样一个方式。首先它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还比较少,如果要证实它广泛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更大样本,科学严谨地去判断,得出充足的证据之后,才能在临床上大范围地推广。从我们临床专家来看,尤其担心的是一种治疗方式出现以后被滥用,如果误读了这个手术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医学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这样一个世界级难题
一种方式或者某种药物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不可否认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
任何新的尝试和突破
都是在积累经验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为未来彻底治愈这一疾病带来希望
对于更多人来说
治病不如预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
推出了一套简易的手指操
只要“比心”
就能帮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哦
赶紧学起来↓
完整报道戳下面↓
记者:舒怡
摄像:陈杰、夏寅飞
编辑:许露露、王国林、舒怡
视频:舒怡、刘家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