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藏紫砂壶重现于世,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

2017-08-30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且以旧梦追前尘 

——访博物馆观展记

文丨砂海墨韵



2017年1月「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有百余件紫砂宫廷藏器在博物馆展出,极为精美珍贵。


对于从事紫砂十几年的我来说,这是这个怎么也不能错过的机会,于是背上了相机,说走就走。


▲故宫紫砂回乡展


明清以来,宜兴的紫砂陶器不仅受到文人墨客、官僚富绅的喜爱,而且得到宫廷重视,清代,特别是清盛世阶段,帝王们对宜兴的紫砂器都非常喜爱。

 

▲参观展览


这次的故宫紫砂器回乡展藏品非常丰富,既有紫砂珍品,也有宜均陶作,皆是精美非常,而其中有一件藏品,给我的印象最深。


在转角处与这把紫砂提梁不期而遇,而眼神再无法挪开。


▲杨彭年制

子冶铭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这把壶由清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名家「杨彭年」所作,史载其善于配泥,所作茗壶浑朴工致,精巧大气。传其用大彬手捏法,虽随意而作,仍具天然之致。


▲铭牌介绍


紫砂的成型难度自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紫砂提梁壶的制作难度很高。


提梁壶型制由商周青铜器演化而来,紫砂提梁分硬耳、软耳两种。


软耳提梁为壶身为紫砂材质,以其他材质配以作提梁,多为藤编、银铜等;硬耳即是提梁与壶身皆为紫砂材质,一体烧制而成。


这把三叉提梁便是硬耳提梁,器型较大却丝毫没有因烧制而变形,技法工艺非常精湛。


▲品相完好 包浆厚重


▲故宫藏品  子冶铭刻


其壶身为扁圆,短弯流,三叉高提把,其钮更是点睛之作,以「太湖石」为形,褶皱自然,神韵俱佳,壶身由子冶铭刻「山水之中作主人」刀笔传神。

 

注解:

瞿应绍(1780-1849年)字子冶,号月壶,晚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最善画竹,兰、柳亦工,兼能书法篆刻。民国漱石生《退醒庐笔记》:“邑绅瞿子冶广文,应绍书画,宗南田草衣。道、咸间尤以画竹知名于时。… …更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故当时一壶之值,已需三、四两。




这把壶从形制到气韵都为绝佳,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致于我从市博物馆回来之后都难以忘怀。夜深不寐,几番思量,终是决定着手临摹这件作品。


▲参考所拍照片 临摹制作


▲装把及细节处理


▲第一次制作完成


期间反复对比拍摄的照片,多次调整,力求做到「形与神皆有其韵」


壶身刻字亦是还原其形神。


▲壶身刻字细节


▲第一次烧制后的作品效果


第一次做,相似度已经接近90%,此款仿照故宫文物制作,很有纪念意义,发于朋友圈后也有许多壶友喜欢并要求定做。


期间有壶友提了不少建议,因为其中梁弯的弧度太大成品率不高,所以弯曲的弧度不是很明显。经过与工作室两位资深的制壶艺人一起探讨改良,又重新调整,制作了下面这把。

 

▲第二次修改后生胚效果


第二次修改后已经十分相似,比较之后对于提梁处还有少许不满意!为了更加接近故宫藏品,于是进行了第三次制作。


▲第三次修改 已经跟博物馆原件相差无几



▲第三次制作 出窑后



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没有白费,力求形与神兼具,再多遍的修改也是值得!仿制清宫旧藏,致敬前贤作品,既是百年传承延续,也是宫廷民间共赏其雅。



有了娴熟的制作工艺,才能高仿出故宫文物,才能有好的收藏价值。所谓好茶配好壶,才能提高品质和鉴赏力。


此壶曾为皇帝专属品,很是珍贵,寻常之人难得一见,爱壶之人梦寐以求。这次临摹的故宫藏的太湖石钮三叉提梁壶,记录着紫砂艺术历程的丰碑!


我们奋战数月,终于成功临摹。这已是第二次定制此壶,依旧可以定制故宫同款提梁刻字,还能在壶身刻上专属名字或指定诗句,可谓是独一无二!



文字:砂海墨韵,图片版权归砂海墨韵工作室所有。


  砂 · 海 · 墨 · 韵  

故宫旧藏同款 l 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 支持定制刻字〕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定制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