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17-10-16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荷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与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共生在一起,正是这种精神与情怀的投入,才将荷唤醒。


崔如琢 寒塘清梦


秋雨绵绵,荷衣零落,枝叶枯梗,却依然萦绕残荷滴雨的一缕香魂。抛却曾经千娇百媚的姿容,年华与风霜让它懂得了寂寞的凝重与高贵。


晚唐的秋雨鉴证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难怪林黛玉独独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残荷滴雨落入千古文章、落入千年水墨、更落入阳羡砂泥。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这是齐白石给自己残荷图的题诗,他笔下的残荷并无太多颓败意味,总能捕捉到亮点和逸气。


刘忠泽老师的紫砂方瓶上的荷花刻绘亦是如此,残荷没有悲悲切切,而是在岁月的轮回与沉淀中升华自己,启人深思。



屈原在《离骚》感叹:“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事物随时序易迁,生灭不断地流转,从未淹留。


残荷,和光同尘不竞芳菲,婉约静默毫不张扬,并非世俗世界的衰败之迹。

“莲花化生”,残荷是舍,舍掉了婷婷华盖的负累,孕育了化生为清净圆满的希望,诠释了无、生的涅槃实相。



大千世界,世事沧桑,我们如微尘一样浮游于天地间,在经历岁月忧患、生活磨难时,我们要记取残荷之魂,以丰满的精神内核来面对现实的残缺,以真淳平淡之心涤荡残缺的现实。


新读者可关注公众号,获得及时推送;也可以添加助理微信号 66777038 即时提问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