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砂职称与价格的考量,你要深思!

2017-11-08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紫砂壶学问深,很多消费者不懂,眼睛只盯在“职称”上,以职称的高低,来分辨紫砂作品的高低,十分主观。


正因为如此,高职称几乎等于高收入,使得紫砂从业者对职称情有独钟,想方设法弄职称,如找关系、更有甚者不惜重金贿赂评委,变相买职称。



紫砂从业者对职称的这种刚性需求,使得各种颁证机构争相登场,官方的、民间的,真的、假的都有。业内人士介绍,在宜兴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售卖各种职称,只要你交钱,大部分的职称都可以满足。



具体来说,一是颁证机构混乱,资质良莠不齐,有原轻工部、商业部、本省外省人事厅等,各级行业协会等等;


二是等级头衔乱,有世界名人、研究员级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大师、省名人,以及高工、工艺师、助工等,名目繁多;


三是真假混乱,没有的说成有,假的说成真,还有的将助工说成工艺师、高工等,这些在某网宣传屡见不鲜。


所以,在选购紫砂壶时,不能过分依赖于职称,盲目崇拜名气,本末倒置,走入误区。当然,凡事不能绝对,有些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出好的作品。



除了职称,师承门派并不是决定,一个紫砂从业者成就高低的主要因素,技术是可以教授的,但对高水平的艺术名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天赋、毅力与汗水,这些是不能教授的。很多大师的后人好像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大师。



任何一样东西的定价,大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材质、制作难度、成本、稀缺性、效果等,此外作者自身的修为、地位,作品类别的知名度等,也有一定的附加值。


说到底,紫砂最终还要靠作品说话,既要有让人信服的品德与真才实学,又要经过各种论证,人们的认可及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名家。



版权说明 

▼文中部分图片,版权归砂海墨韵所有,其他公众号请勿转载,否则投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