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省所有街镇都建社工站!怎么这么牛?!

张丽霞 徐 蕴 中国社会工作 2022-08-27


让服务群众的种子破土出芽——湖南省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纪实(上)


3年时间,建设1933个乡镇社工站,聘用4000名专职社工——这是湖南省民政厅2018年启动实施的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确定的目标。截至目前,这一被称为“禾计划”的项目,已在全省1600多个乡镇(街道)落地。

湖南为何下如此决心在乡镇普遍建设社工站?乡镇社工站已经给基层民政带来什么变化?71日至712日,记者随湖南省民政厅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中期评估和调研组,深入26个县(区)市走访,寻找答案。




借力——为民政强基

百姓办事找乡镇民政最多,但是乡镇民政基础却最薄弱。2017年湖南省民政厅调查显示,每一名民政干部直接服务1940名对象。醴陵市民政局局长周海军直言:“现在民政事太多,标准要求又高,问责还越来越严。”今天的乡镇民政,对下是日益增多的服务对象以及不能完全用发钱来满足的现实困境,对上是服务对象不准、业务数据更新不及时的焦虑,两股矛盾直击痛处。基层民政,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但是扩编增人老路已经行不通,要改变基层民政缺人手、缺能力的困境,必须找到一支专业力量补空加力。

经多次深入基层调研,20185月,湖南省民政厅等六部门下发《关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及《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等配套文件,提出以推进民政领域社会工作为突破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组织建设运营社工站,引入社工和志愿者充实基层力量,提升民政经办能力,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

这项工作以“禾计划”命名,象征着播下一粒改革创新的种子,一粒攻坚克难的种子,一粒突破体制束缚的种子。湖南基层民政改革探索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一颗更好服务群众的“种子”在三湘大地破土出芽。



能力——为基层增效

3200多名社工派驻到乡镇社工站,用民政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用专业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用社会组织充实服务力量,湖南省基层民政面貌焕然一新。

情况明,是基层民政最直观效果。湘潭县河口镇民政所所长杨栋良说:“今年上级要求对住宅式骨灰安放建筑、硬化大墓和‘活人墓’进行摸排,一穴一穴地量,有了社工的协助,2700多穴坟墓的位置、占地等详细信息,全部精准地录入系统。”汨罗市民政局局长周沫也很开心:“现在乡镇响应快了,基层情况明了、数据准了,局里干部心里有底了。”

工作实,是基层民政干部最深刻体会。涟源市六亩塘镇民政所所长李桂海对乡镇社工站感受更深:“这次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核查工作量大、难度大,特别是上门核查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等特殊对象时,社工们耐心、细心地询问,不厌其烦地找监护人核实,很专业、周到。”汨罗市汨罗镇民政所的徐德权是一位不会用电脑的老民政,以前为了将数据录入系统,经常要自掏腰包买点零食“贿赂”年轻人帮忙,社工的到来让徐德全的苦恼终于没了。今年汨罗镇的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核查工作,社工只用三四天的时间就将信息准确录入系统,这让徐德权赞叹不已。

服务好,是老百姓最普遍评价。邵阳市双清区爱莲街道原来有一位缠访的老上访户,因为吸毒和四处上访家徒四壁,各种政策外诉求让街道办苦不堪言。社工介入后,多次到他家里走访谈心,用真心打动了他,了解到他有就业需求,便提请街道办为他安排了保安工作。有了收入,生活改善了,他也彻底息访了。“社工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去,这让我们刮目相看。”邵阳市双清区爱莲街道办主任李杰说。

“解放了”是基层民政干部最称心的“实惠”。“自从乡里来了社工后,我敢出去学习了。”永顺县西歧乡民政干部黄德伟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的他有更多时间学习掌握政策,有更多的精力走访村民了解需求,工作不再是以前的低水平简单重复。

“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传统民政注入了新动力,实现了新形势下群众需求从生存到发展、基层服务能力从经验到专业的转变,民政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在逐渐提升。”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深入多地调研后如是说。



潜力——向新时代民政进发

在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路上,湖南民政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化作改革勇气,为向新时代民政进发注入动力。

湖南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分三步:1.0版本主要协助乡镇民政办提升经办能力;2.0版本根据各乡镇特点,整合民政内部和外部的众多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专业服务;上升到3.0版本将主要是为全镇群众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通过观察社工在乡镇的工作,最先嗅到基层民政潜力的是乡镇干部,他们说:“以前民政干部都是在办公室接待办事,很少有时间下去主动服务,现在社工经常走村入户,民政服务触角延伸,服务能力增强,基层民政将又一次转型。”

向社会要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与基层民政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这是湖南民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基层民政活力的金钥匙。现在,在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窗口、在乡村社区,到处都活跃着这支知识新、效率高、热情足的队伍。专业而高效的工作,真诚而令群众满意的笑容,让记者感到,他们的服务是对社会政策的敬畏,更是对困难群众的尊重,他们让湖南民政的为民服务更加扎实而坚定,同时乡镇(街道)社工站也成为专业社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提升民政专业服务能力,这是湖南民政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精准诠释。物质需要的满足是为民,精神需要的满足也是为民,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将成为基层民政工作中最细腻而温暖的部分。乡镇(街道)社工站具备专业能力和方法的社会工作者,为传统民政工作注入差别化、个性化、人性化、柔性化的服务元素,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落实得更深、更专、更新、更暖。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湖南民政从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入手,通过做实基础数据、做细社会服务、做活社会力量、做专民政工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迈出了坚实一步。



评论

这样的改革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得时之禾,长稠长穗。”借着新时代的东风,“禾计划”——湖南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一年多来,解决了长久困扰基层民政的经办服务能力不足问题,还显露出提供特色专业服务、整合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勃勃生机。这样的改革创新,让人对基层民政更好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充满了期待。

“禾计划”的推进,是增强基层民政经办能力的有益探索。长期以来,力量薄弱一直是基层民政工作的“痛点”,而进入新时代,随着民政工作对象扩大、范围拓展、标准提升,这种矛盾更呈加剧之势。针对大部分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精准度、精细化、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的现实,湖南在省内全面推开“禾计划”,聚焦民政主责主业,明确界定社工服务内容和对象,显著提升基层民政经办能力,为民政工作增加了新动能。

“禾计划”的推进,是优化基层民政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从生存需要向改善与发展需要拓展,从物质需要向服务与精神需要拓展,对民政工作的诉求也更加多样。对此,在提升经办能力的基础上,社工还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柔性化、延展性服务,以专业而带有深切人文关怀的工作赢得群众认可。通过改革,打造集多项民政业务经办及延展性专业社工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民政服务平台,构建更高效、更有力的乡、村两级民政服务网络,更好地适应了群众需求的变化,凸显了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属性,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禾计划”的推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有益探索。新时代民政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就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工作力量和资源下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禾计划”实施过程中,全省各县市区民政局熟悉了购买服务的流程,直接推动了民政部门“放管服”改革,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承办、全程跟踪评估的购买服务方式初步形成。通过承接项目,本土社会组织获得了参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机遇,赢得了生存空间;扎根本土的年轻社工队伍将逐渐壮大,社工站这一专业社会服务平台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将撬动越来越多的力量。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禾计划”的一个突出价值,就在于统筹考虑未来愿景与现实能力、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在服务全局中不断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创新。“禾计划”推行之初,资金保障、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培训督导、绩效评估等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初步显现了改革创新的效力。而随着“禾计划”深入实施,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比如,县级民政部门是否有足够能力担起购买主体之责,加强社会组织培育,选好管好承接机构,统筹实施社工站项目?承接机构如何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面对新的更高要求,社会组织怎样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参与各方能否在保障行政性工作和实施专业化延展服务之间找到平衡,进而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诸如此类的难题,同样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去解决。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一行行禾苗整齐秀美的图景确实令人向往。面向未来,“禾计划”若要避免“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的困窘,就要继续扎扎实实地“插秧、稳蔸、发蔸、结穗”,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一张蓝图绘到底。




1600个乡镇社工站是怎样炼成的——湖南省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纪实(下)


“禾计划”实施一年多的时间,1600多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已经落地建成。在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的内陆农业大省湖南,如此大规模建立社工站的工作是怎样完成的?人、财、物从哪儿来?具体怎么建、怎么管?一起看湖南民政如何破题、如何行动。


省级——做好规划者

好的规划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湖南省关于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的规划,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社工站怎么建、谁来建?服务谁、服务什么?怎么管、管什么?

社工站怎么建、谁来建?关于这个问题,记者在湖南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中找到了答案。该方案厘清了省、市、县民政部门职责,建立了“省民政厅-市州民政局-县市区民政局-乡镇社工站”四级管理体系,并明确,以县级民政部门当年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的2%作为社工站运营资金主体。

社工站服务谁、服务什么?湖南省民政厅《乡镇社工站项目服务内容指引》明确规定,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务内容为:社会救助、儿童关爱保护、城乡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等四大民政领域21项服务事项。社工站在协助基层民政工作的同时,延伸服务触角,为重点人群开展专业服务。

社工站怎么管、管什么?在“禾计划”实施过程中,培训、督导和评估三个支持系统发挥着独特作用。培训方面,首先对122个区县共计432名民政干部分期进行了轮训,并为2100名新入职社工开展10期强化学习班;督导方面,对社工侧重于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对县市民政部门着重开展项目进程风险预警;评估方面,线上监测和线下实地评估相结合,及时掌握全省社工站日常运营。

湖南省民政厅做出的规划,为各级民政部门实施好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提供了一份清晰的建设指南。



县市——做好建造者

县级民政部门是实施社工站项目的主体,是社工站的建造者,承担着“配场地、选机构、招人才、订计划”的主体责任。能否履行好职责,县级民政部门既没经验、心里也没底儿。“乡镇社工站项目是一个新尝试,穿着鞋走路谁都会,光着脚下河需要勇气和智慧。”长沙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罗特的话透露出当时的担忧。

担忧归担忧,但没有一个县止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是县级民政部门做的第一件事。罗特及时向县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长沙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参照省里的文件出台了长沙县《镇(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服务场地的提供、人员的配备等作出明确规定。

为加快社工站落地,很多县市民政部门制订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承接机构选择和社工人才招聘被排在首位。在承接机构选择上,各县市民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并明确“不以价低者得”,严格把控承接机构质量关。在社工人才招聘上,虽然具体由承接机构负责组织,但各地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有的县市民政部门积极配合,如涟源市的招聘程序参照公务员招考程序执行,并邀请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确保过程公开、透明。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县市社工机构数量较少、专业人才不足,在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差距。

为了让街镇社工站的服务更贴近群众,很多县市民政部门根据街镇实际,对社工站给出不同建议和指导。基础薄弱的乡镇,侧重开展民政事务性工作,提升基层民政经办能力;工作基础好、发展水平高的街道,整合资源开展专业服务,重点做好社区营造、重点领域人群帮扶。

“我们最怕上面只给政策别的就不管了,而乡镇社工站建设是既给政策也教方法、还给指导,所以这项工作不会走样。”涟源市六亩塘镇党委书记梁堂林这样说道。



乡镇——做好支持者

乡镇是社工站最终落地之处,作为项目的受益方,乡镇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社工这支队伍的支持和认可。地处贫困山区的石门县,27个乡镇第一时间为社工站配齐了独立办公用房和电脑等办公设备,解决好社工的食宿。为更好地留住人才,慈利县每个街镇每月都给在岗社工发放补贴,并让社工加入工会。

记者走过的乡镇,有的为了方便社工接待来访群众,给社工站装了空调;有的干部住宿标准三人一间,却给社工安排了单间,将社工视为引进人才;有的看到社工经常入户,主动提出每月给报销交通费……这些“特殊”待遇背后,记者看到的是乡镇党委政府对这次改革创新的高度认可,和留下这支服务基层专业力量的决心。

按照服务合同规定,在社工站的具体管理上,由乡镇和承接机构实行双重管理,民政办主任兼任社工站站长,社工既要协助乡镇民政开展服务,同时要按时向社工机构汇报工作情况,乡镇不能顺便抽调社工从事民政以外的工作。

该怎么用好这支专业队伍呢?“我们不会用行政手段管理社工,社工应该服务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湘潭县河口镇党委副书记倪赤炎说。“社工应该延伸民政工作,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镇长胡宇波非常赞成倪赤炎的观点。胡宇波希望社工能放开手脚,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乡镇、关注民生。


机构——做好指导者

截至目前,接受湖南省民政厅中期评估的26个县市区社工站,已链接社会款物692万元,发展志愿者2.21万人,帮扶困难家庭4.23万户。

专业性是社工最本质的特点,承接机构按照服务合同约定,对社工进行日常管理,同时要提升社工的专业能力,组织社工开展好专业服务。汨罗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邹雯说:“我们机构对社工的培养有严密规划,从岗前民政业务知识的培训、活动方案的策划和撰写,到外出参访学习以及督导跟进,都有很明确的专业目标。”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培养在社工们身上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体现。社工何伟坤一开始很不适应撰写工作日志、周计划、月计划等要求,他觉得太繁琐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这种“做事留痕,有计划服务”的方式让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做好专业服务的引领,一些机构还在本土化工作方法上动起了脑筋。长沙市望城区坤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让社工和民政办主任结“师徒”对子。邵阳市双清区和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社工采用了“3+2”管理模式,即3天在乡镇办公,2天入户走访,这种方式能让社工快速熟悉并掌握街镇情况。

经过上述一系列努力,一支熟悉民政业务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活跃在湖南城乡基层民政一线。1600多个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成,只是湖南深化基层民政改革、创新驱动之路的良好开端。这种在乡镇(街道)搭平台、建队伍的努力,就是要把专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到实处。随着工作更实、服务更优、温度更暖,必将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基层民政也将凝聚起更强大的为民爱民的力量。“禾计划”今天精心培育的秧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生长为“长稠长穗”的丰收沃野。


评论

植根大地才能汲取为民爱民磅礴力量


有一种毛竹,它的生长过程堪称奇观,前4年只长3厘米,但到了第5年,就像施了魔法似的,仅用6周就长高到15米。其实,毛竹前4年不是不长,只是表面看不出,它一直在把根须往百米深的土壤里扎,就是为了巩固生长的根基、积蓄向上的力量。

这种“向下”与“向上”的辩证关系,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想兜住底、兜实底,就必须扎好根、筑好基,就要像毛竹一样,把扎根的功夫用足用实,做到眼睛向下看,重心向下移,资源往下沉,权力往下放,用扎实的工作基础、高效的行政能力、优质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重心向下,民政工作才能做得更实。要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才能把力发好、把焦聚准,真正做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保障困难群体同步奔小康一个不掉队。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顺应“放管服”改革的形势要求,积极转变职能,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基层力量弱这一长期困扰民政事业发展的短板,为把服务群众的事做得更细更实创造了条件。湖南省推出的“禾计划”乡镇社工站项目,就是加强基层经办能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的生动实践,3000多名社工就像竹子一样深植基层、深入群众,为基层民政工作帮了忙、补了空、添了劲,回应了群众需求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促进了基层服务能力从经验到专业的转变,民政工作的底数更清了,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

重心向下,民政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我不是非要吃低保,就是想让你们来关心一下。” 服务对象一语道破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情况,那就是 “只给钱不能让群众满意”,群众需要的是更为专业优质、更为人性化的服务。面对新情况,只有重心向下,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问需于民,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才能实实在在地做到为民爱民,才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里去。面对新诉求,迫切需要进一步集中、协调、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基层经办能力;用足用好惠民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专业队伍优势,提升服务成效。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基层民政有人办事、有能力办事,多渠道选优配强工作力量,加大基层经费投入,提高基层待遇和办公条件,这样才能留住人、留能人;让基层想干事,能干事。

重心向下,才能让民政工作走得更远。基层是民政工作的根,也是创新发展的源。民政事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依靠基层,向基层问计,才能汇智聚力、不断创新,凝聚强劲动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村民自治、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都是从基层探索实践起步,经过层层提炼归纳,于一县一市一省(区)向全国推开。近三年来,民政部连续派出32个工作组深入全国各省市区蹲点调研,一批惠民利民的新政策受基层启发、从群众中来,有力地推进了民政工作的顶层设计,有效地推动了民政事业的创新发展。

其根也深,其基也固。民政工作坚持重心向下,就要像毛竹一样,把为民服务的根扎到基层群众中,凝聚起为民爱民的磅礴力量,更精准聚焦服务对象、更有力履行工作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编辑:谢霄

设计:谢霄


长按解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