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刊及新媒体特别邀请了见证行业十年发展的十位专家、十位社工、十位行政/行业管理者,谈他们眼中的社会工作非凡十年。今天展示的是第四位行政/行业管理者张静见证上海社会工作发展十年。上世纪80年代末,我师从学界泰斗赵松岭先生攻读植物生态学,先生把植物二字改为“社会”,让我去国家级贫困县和农户同吃同住,研究如何收集雨水、提高地力,帮助当地脱贫。60个农户的访谈数据让我逐渐明白一个事实:扶贫的核心是要激发受助者自身潜能,通过外因影响内因。毕业后,投身民政,与“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产生关联,似乎也是当年心愿的响应。我幸运地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见证者、“三社联动”的亲历者、上海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履职者。十年间,上海社会工作人才超过10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人数从8781人发展为37328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从66家发展到676家,17所高校每年输送千名本科以上社工专业毕业生。回首来路,难忘每个瞬间。传播理念,培育全社会认同的良田沃土从2010年起,上海市民政局就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直通990”栏目,让专业社工走进直播间,用社工视角分析民生问题、抚慰心灵,为求助者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近年来,“社工分享计划”在沪上和周边六省听众中广受欢迎,助人自助理念慢慢深入人心,很多老听众都成了回答求助的场外嘉宾。▲2014年,作者作为总领队,带领上海社工服务队队员赴云南鲁甸开展救援和灾后重建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我作为上海社工服务总领队带领三批队员赴灾情最严重的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媒体将上海社工的灾害社区介入和重建模式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深入报道,沪滇两地群众通过媒体口中的“社工橙”,认识了自己眼中的“上海橙”。此后,我们格外重视弘扬社工精神、宣传社工文化、展示社工形象。2015年国际社工日,上海社工应急服务团正式成立,时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现为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为其授旗。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这支南征北战的专业队伍始终活跃在编写防疫工作指南、开设心理服务热线、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开展防疫物资配送、为归国小学生家长服务等工作一线。2016年,上海社工与全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村委会共同创建第一批公益基地;2018年3月20日国际社工日当天,上海地标“外滩之窗”滚动播放“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主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9年,谱写社工之歌,“社工发现你不屈的臂膀和志气,让你人生绚丽”唱响沪上;2020年疫情以来,每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都通过“直通990”的电波传遍上海;今年年初,我们发布了上海市委组织部与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疫情封控期间仍有1.7万人报名社工考试,“上海市专业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一票难求,沪滇、沪甘牵手计划,响应者众。上海,社会工作土壤肥沃,苗木茁壮。以需为本,激发多领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年来,上海翻了近四番的社工持证人数和大量涌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说明了社会服务需求的激增。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专业优势满足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社会对专业服务的价值认同。继三类司法条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后,2012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启了上海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各级医疗机构普遍设立社工部,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很多医院的社工部从刚开始的一两人发展到数十人的团队。此后,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陆续对社会工作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比例提出要求和标准,如社区工作者在“十四五”期间持证比例提高到20%。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求,探索组建专门服务于社区境外人员的涉外社工队伍,帮助提升社区移民融入服务水平。2014年以来,为推动多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上海青少年事务办、市妇联、卫健委、出入境管理等部门,民政部门的养老、儿童福利、残疾人服务等处室,积极牵头设立或参与本领域的社会工作专委会,强化了各部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在动力。在上海街镇社工站建设中,各条线专项站的建设热情高涨,有的领域服务站与社工站同步建设,凸显各领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与认可。扩展应用,建设立体化场景的公益基地自2016年开始,上海市民政局在全市营造“人人公益、处处可为”的氛围,短短几年时间,全市已创建万家“公益基地”。以“上海公益”为管理平台、公益组织和“公益基地”为服务载体的公益体系逐步完善,凝聚了一支覆盖全市,涉及各部门、各条线,基本满足各类服务需求的公益力量。▲万家“公益基地”的创建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公益慈善的关注与热情社会工作是专业助人的专业,在上海“公益基地”的建设中,专业社工引导每个公益基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蕴含“助人自助”专业理念的项目设计、岗位发布,助力“五社联动”和资源链接。公益基地在创新整合慈善与志愿两种行为基础上,规范并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是新时代上海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品牌、新亮点。如今,万家“公益基地”已遍布全市16个区,涵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公益慈善的关注与热情,在首届上海慈善周上,民政架起彩虹桥,爱心企业、公益基地向奋战一线的社工、志愿者开展关爱回馈,覆盖近万人次。与上海社会工作一路同行,我深切体会到“拓展社会工作发展疆域、开发社会工作应用场景、打造社会工作良性生态”是一名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者的职责担当。这条风雨兼程的社工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会一如既往,不辱使命。(作者系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处处长)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往期推荐非凡十年谈丨姚远强:政策、人才、机构,厦门社工十年进阶路非凡十年谈丨姚韦伟:走稳脚下每一步,就是最好的路非凡十年谈丨张卓华:从痛点堵点破解到制度建设,挑战与创新并存的十年END责编:徐蕴制作:谢霄审校:闫薇审核:许娓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