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谈丨潘星:社工的梦想,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十位社工之一的潘星谈他的社会工作经历。
2008年的一个冬夜,一个满脸稚气的社工独自漫步在香港的街头,一边手舞足蹈,一边用手机在跟另一头的人说着什么。他就是这场梦想旅程的主人公,也就是我。2007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专业毕业并在社区摸爬滚打一年后,我获得了进修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硕士的机会。在香港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看到社工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不是被边缘的,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我非常兴奋,好像找到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迫不及待地要与人分享,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场景,我跟远在北京的她,描绘社工主导下的养老生态的美丽图景。不过这幅图景,真的好像梦一样,美好却遥不可及。
▲笔者带队参观学习香港养老服务体系
从做社工的人,到讲社工的人
2009年,毕业后的我回到了北京,在母校和西城区民政局的支持下,创办了北京市西城区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下称睦友)。睦友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向养老机构、社区、医院派驻专业社工,并通过社工进行网络整合,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医院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
仅一年时间,睦友就发展成为西城区首屈一指的社工机构,还带动了西城区一批社工机构成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懂实务的社工人才是优质专业服务的基础。我开始思考,要不要换一个身份,做一名社工实务教师,培育更多愿意“追梦”的社工。
2010年,我成为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社工教师,并且有幸参与到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自此,安徽社会工作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基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师考试,既有实务经验又有高校教师身份的我成了考试培训的“金牌讲师”,跑遍了全省各地,每年培训学员上千人。
随着社工机构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部督导力量的需要,我成了合肥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等多家社工机构的督导或理事,见证了他们的快速成长。但是,在督导过程中,我发现机构依然面临社工角色不清晰、待遇低、流失率高等挑战,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个“养老生态”的梦想。
借社工发展东风,让梦想萌芽开花
2015年1月,承载我“养老生态”梦想的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当年电话那头的她,不仅成了家人,也成了梦想的合伙人。
她也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毕业生,做过全国老龄委的居家养老研究项目,到过汶川开展灾后老人心理援助项目,还做过居家养老服务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太仓是她的家乡,在一次回乡探亲的时候,我们偶然看到了电视上播出的社会工作专题采访,这才发现太仓是“政社互动”的发源地,还是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简直是梦想落地生根的绝佳地点。
就这样,我的梦想成了我们的梦想,她的家乡成了我们的家乡。她负责运营与管理,我负责战略研发培训。通过对苏州、太仓养老相关政策的细致分析,我们确定了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为切入点、打造专业品牌后争取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战略。
▲德颐善党支部活动:社工党员携手老年党员一起包粽子
2015年8月,我们中标了太仓市首个公开招投标的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同时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个服务项目。我们从当地民俗文化出发,以老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定制开发多元化的特色服务,丰富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传说太仓是麻将的起源地,老人们都非常喜欢打麻将。我们就善用麻将的小组、社交、益智等属性,开发了参与门槛极低的麻将小组,后面还引进了“以色列麻将”等益智桌游。通过与老人的沟通,我们发现好多老人的子女住在市区,一个月难得回来一次。我们就帮老人申请了QQ,用企业捐赠的电脑,教会老人如何看视频、浏览新闻、用QQ视频聊天等,还特别配备手写板,以更好地解决老人不会打字的难题,更大程度地方便老人参与。
后来,我们又针对农转非老人对于土地的情结,结合园艺治疗理论,开设空中巴比伦花园,但是我们不种花、不种草,而是种大蒜、葱、小番茄、黄瓜、青椒,种一切可以吃的东西,让老人既能够种,还能够把东西带回家。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带有乡土气息和专业元素的活动,让我们从1个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到40多个。2016年和2021年,时任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两次来太仓考察我们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对社工主导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模式表示赞赏,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追梦的信心。
2016年7月,太仓市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开标。同台竞争的都是物业服务公司、大型养老服务企业,社工机构仅有我们一家。最终,我们凭借社工的系统化思维与精准化服务,成功中标太仓东片区标段。我们运用个案管理方法,建立了养老管家服务模式。“养老管家”以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结果为依据,制订老年人个性化服务计划。根据老年人服务计划,“养老管家”安排协调机构内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员、护士、心理咨询师等跨专业团队成员,为老人提供满足身心社灵多元服务需求的专业服务,并通过定期跟踪回访,动态调整服务计划和资源匹配。
2018年,《县域养老——太仓养老服务透视》一书出版,深度介绍了太仓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并将“德颐善”之“颐”(社区养老品牌)与颐悦园(太仓机构养老品牌)、颐居乐(太仓互联网养老平台)并称太仓养老颐养闭环的三“颐”。
聚焦人才培养,让梦想扬帆起航
随着机构的快速发展,社工人才紧缺的问题愈发凸显。在县城很难招到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从事养老和社会工作服务,很多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本乡本镇人,有宝妈,有个体工商户,还有从各行各业转型过来的。如何将这样的一支队伍打造成为“专业有爱”的服务队伍,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我牵头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培训部,一起学习经验萃取、课程开发、培训技术、教练技术,建立了机构内部培训学苑——颐善学苑,打造了基于机构自身服务经验的课程体系。德颐善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目前拥有全职从业人员800多名,包括500多名一线养老护理员、100多名社工。其中高级社工师4名,全国百名社工人物2名,江苏省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太仓市社会工作领军(重点)人才5名,市级以上各类专业奖项获奖人数30余人。
不仅是服务机构内部,我们还连续多年承接了太仓市社会工作者考试培训、社会工作员习训班、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培训等多个培训班,每年培训数千人次。2020年,太仓市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学院成立,我被聘任为首席讲师,主导整个社会组织领域的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其中,“星火讲师”培训班培养了39名本土社工精英讲师,开发了39门社工实务课程。
2018年,太仓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正式启动,我们顺势成立了太仓颐善护理站,成为首批定点服务机构,开启了医养融合的探索。2019年,以培训部为骨架的益奇培训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向外部输出培训。2020年,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成立,获得知名风投基金的数百万元天使投资,开启了社会企业的转型之路。在社工的主导下,德颐善搭建了包含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在内的跨专业服务团队,构建了包含1个街道福利院、2个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单位、20余个社工站(室)、40余个日间照料中心、50多个居家养老服务站、1个培训学院的自营服务网络。至此,已经形成了产业投资、培训研发、医养融合、社工服务多元一体的养老服务生态,并且逐渐从太仓拓展到昆山、合肥等地。
当年的豪言壮语,在党和政府对养老和社工事业的大力支持下,在这十年间正一点点变为现实。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是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发展方向。社工主导的养老服务生态,正是社工在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好载体。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行,我相信,下一个十年,会有更多的社工一起筑梦。
(作者系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理事,安徽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高级社工师,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太仓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责编:夏学娟制作:周晓明审校:闫薇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