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谈丨徐道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双轮驱动”的十载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刊及新媒体特别邀请了见证行业十年发展的十位专家、十位社工、十位行政/行业管理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眼中的社会工作非凡十年,敬请关注。
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160多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73.7万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55.9万人,社会工作师17.7万人。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组成的“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机制。
学历教育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坚固基石。我国社会工作学历教育从1988年开始恢复,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在经历了本世纪头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最近十年的稳定发展阶段。从2011年底至2022年7月,我国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从269所增长到328所,净增加59所。
此外,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科教育也有较大发展。据统计,我国开办社会工作专科教育的高校从40所增长到约70所。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十年,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评估极大地加快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非学历教育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非学历教育包括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短期培训,其中职业水平评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
2006年,民政部、人事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确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近年来,在国家大幅减少职业资格数量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在几次调整中都得以保留,成为72项职业资格之一,说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社会工作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始于2008年,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73.7万人通过考试获得职业水平证书,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55.9万人,社会工作师17.7万人。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2019年举行了第一次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至2021年全国共产生238名高级社会工作师。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
展望未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设定了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的目标。除了人才总量,人才素质更需提升,具体来说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
一是提升培养层次。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指出,社会工作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我国有望产生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整。
二是优化培养结构。在现在160余万人才总量中,持证人员占46%,社会工作师只占11%,高级社会工作师占比更是极低。未来要鼓励更多人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出现更多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
三是提高培养质量。要制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标准,引导短期培训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系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深圳大学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专访贾晓九: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慈善社工事业取得新突破
责编:周佩滢
制作:谢霄审校:闫薇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