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4.0」为什么不是台湾的菜?,看中国大陆成衣产业链的变革就知道了
— shenzhenware —
编者按:这里是被誉为「创客军师」——程天纵先生(Terry)的「Terry 专栏」。程天纵先生(Terry)自从退休后,就一直义务辅导年轻创客创业,将自己 35 年跨国公司管理经验无偿贡献出来,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视角审视新硬件生态,帮助创业者能够像拥有吉普赛人的水晶球一样,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传统成衣制造产业链已逐渐被改变:由大流水线衍生出了三四人的小组制,可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互联网销售的小量生产,台湾上游的布料供应商恐怕还未反应过来……
读完本文后,如有任何感悟和问题,欢迎留言给我们,给 Terry。也欢迎你预约他的对话时间。
● ● ●
此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工业 4.0 不是台湾的菜」(详见报道:『红色供应链、创客、教育、自造、创业:台湾产业大未来』)以后,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之后评论,「从鸿海出来的对工业 4.0 的了解,也不过如此的程度。」
为什么工业 4.0 不适合台湾?
有许多朋友呼吁我再进一步的阐述清楚,为什么工业 4.0 不适合台湾。
之前谈过,工业 4.0 是德国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制造业策略:当一个组织在某个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抄袭自己的策略、跟随自己的脚步;那么只要一切条件相同,领先者永远领先。
美国、欧洲、中国大陆也都算是工业大国,纷纷中了德国的招;也跟着后面谈「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 2025」,来呼应德国的工业 4.0。
我对工业 4.0 没有好感,就从这个名字开始。现今的高科技潮流已经走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我们还在谈工业,岂不是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我才会强调,「产品」比「制造」或「工业」重要;如果没有产品,哪来的制造和工业?
工业 4.0 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的 CIM(电脑整合制造)和 FMS(弹性制造系统)的先进制造环境,透过互联网延伸到前端的销售环节;期望能够从销售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得到市场和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客制化的需求,再透过互联网连结到工厂的弹性制造系统,达到少量多样的生产模式。
因此,工业 4.0 的前提,是生产工厂必须能够做到 CIM 和 FMS;否则即使有来自销售环节的需求,工厂也可能没办法生产出来。而台湾目前的生产制造工厂,包含传统产业、IT 产业、电子产业,都没有办法做到 CIM 和 FMS。
如果工厂已经做到 CIM 和 FMS,那么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与社群化时代之中,创造新的前端销售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潮流时尚的需求。
虽然台湾的电子制造业实力强大、许多传产品牌和销售渠道也有些知名度,但很不幸的,台湾在生产制造端和品牌销售端,和先进国家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传统产业案例:成衣
这里就以消费者最熟悉的传统成衣行业来做一个例子。
1988 年出生、2012 年在中国大陆创立「Lin Edition Limit」品牌的创始人张瑜,是浙江平湖所谓的「厂三代」;自爷爷辈起就是做服装的家族企业,甚至一度名列中国私有企业 100 强,而且还是优衣库(Uniqlo)等国际品牌的代工厂。
张瑜从小还在穿开裆裤时,就整天待在家族企业的会议室里听长辈们开会;他和众多富二代一样,高中毕业之后就被送往国外念书,为将来继承家族企业做准备。
2010 年回国后,张瑜直接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当时,公司的商业模式传统而稳定,加上拥有数量可观的长期客户,所以张瑜其实只要在办公室喝喝茶、接接客户的外贸订单,一年营收就很可观了。
他的妻子「Lin」张林超,同时期从伦敦留学回国;这位同是「厂二代」的漂亮女孩在伦敦时,在中国留学生圈中就已小有名气,个人微博帐号粉丝近百万。回国后,她开了一家淘宝女装店,目标客户就定位为「海龟白富美」。
和大多数初创时的女装店主一样,Lin 的第一批货是张瑜家工厂的外贸尾单;Lin 是个专业买家、品味不俗的设计师、固执但出色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然后顺便才是模特、网络红人。
一直没有太关注淘宝的张瑜惊讶发现,妻子这个从零开始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额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就高达千万人民币。
Lin 家今年 4 月一次女装新品在淘宝店上市,一瞬间数万人进店抢购;仅仅用了 1 分钟,15 款新品现货被抢购一空,平均客单价超过人民币 1,000 元。
当晚八点,另一家红人店铺张大奕开始上新品,其中一款裙子当晚就卖掉 5000 条;张大奕是中国大陆瑞丽经纪的当家模特儿,在淘宝开店一年半,已经是淘宝五皇冠店铺,成交笔数 32 万、月销售额数百万人民币。
成衣的产业链
要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就必须回顾一下传统成衣行业的变革。
由欧洲时尚品牌利用模特儿伸展台上发布潮流,然后名设计师设计产品、亚洲成衣代工厂生产,再透过实体店面铺货,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
西班牙的 Zara 则把这套体系变成「买家模式」,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简单的说,他们的模式就是把时装周、名牌店、大卖场等等销售最好的衣服,局部修改下单生产,10 天上架出货。以低价让广大消费者也能够穿着类似名牌的服装。
这就是一种透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以快速、大量、低价铺货的行销策略模式;说实话,这个就是山寨,也就是为什么 Zara 经常卷入许多的版权诉讼之中。
淘宝上的红人时尚成衣商店,则采取不一样的模式;他们利用互联网社群平台,在部落格、微博上面建立社群,吸引粉丝持续和高频的互动;再从其中收集消费者对时尚服装的潮流和需求,进而设计产品,然后透过网络红人的效应来做产品行销。
两种大数据模式
两者都是透过大数据来辅助,我把 Zara 的大数据模式叫做「After the Fact Data」(事件发生后数据),Lin 家的我把它叫做「Before the Fact Data」(事件发生前数据)。从名称来看,就可以知道 Lin 家的数据应该是更即时、更精准的。
如果说 Zara 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快时尚」模式,那么 Lin 家的就可以叫做「社群时代快时尚」的网红经济模式;简单说,就是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加上网红经济,造成了这样一个最先进的模式,但是这个网红店铺模式才刚刚开始,并且正在高速演化中。
张瑜家族创立的新成达集团,有四家工厂和几千名工人,服装年订单量数百万件,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大量生产的能力;然而传统供应链中几十人一条产线的大流水线,并不能适应互联网销售迅速迭代的小批量生产。
于是他索性从原有供应链中优先挑选资深技术骨干,舍弃并打散传统供应链中的大流水线,改成三四人的小组制,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互联网销售的小量生产。
比改造生产线痛苦的问题在于布料。一件海军风的裙子,一天之内卖出 2000 件;但除了 300 件现货之外,工厂只准备了 300 件布料,于是必须和更上游的布料厂协商,以加价方式订货。但因为是订制布料,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七天,才能送上服装制作的流水线。
电子商务在零售端颠覆这么多年,才让成衣厂这一环节逐渐改变,渐渐互联网化;至于上游的布料供应商,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清醒过来。
不一样的底蕴、不一样的模式
传统成衣行业的变革,是从零售端开始网络化;透过社群媒体做市场行销、透过电商做销售、再透过粉丝互动取得潮流趋势和市场需求,透过网红引领风潮,导致预售为主、库存极少,业务由数据驱动,然后再倒逼供应链和传统成衣厂进行改造。
以传统成衣行业为例,这些变革正在中国大陆进行中。上网搜寻可以看到无数的讨论文章和成功案例。可是「工业 4.0」字眼极少出现。
关键字是:互联网、社群媒体、电子商务、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红人商店、红人店铺、网红孵化器等等。偶尔会看到,供应链、生产线、小批量生产等等。
在中国大陆,除了传统产业之外,同样的变革也开始发生在消费电子和其他高科技产业;除了网红直播,还加入许多高科技元素,例如 VR、AR、无人机、全息摄影等等,更加丰富了零售端的内容。
还需要我解释,为什么「工业 4.0」不是台湾的菜吗?
● ● ●
深圳湾(微信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已开设程天纵先生的文章专栏,查看方式:前往「深圳湾」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主页下方菜单栏「报道」-「Terry 专栏」
想与 Terry 老师互动交流,请点击「阅读原文」预约他的第 24 期(8.13~8.24)一对一、面对面辅导。
— shenzhenw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