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第一,Fitbit 还没死,苹果或推新品,可穿戴行业没你想得那么糟
- shenzhenware -
这两天,小米的好消息不断。首先是小米手机 Q2 出货量增长 58%,阔别三个季度后,小米又重新杀进全球五强,排在三星、苹果、华为、OPPO 之后。另外一条更重磅的消息是,小米手环在国内销量火爆,力压 Fitbit 和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厂商。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17 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的总出货量达到了 2160 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8%,其中小米拿下了 17.1% 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而 Fitbit 和苹果分别为 15.7% 和 13.0%。
业内从来不缺少唱衰可穿戴设备的声音,尽管也有类似 Pebble、Jawbone 这样的可穿戴大厂推出历史舞台,但可穿戴行业一直都在坚挺着。Strategy Analytics 分析,中国低成本健身手环以及美国高端智能手表的需求依然强劲,共同推动着可穿戴市场的增长。
小米在 2017 年 Q2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 370 万部,比 2016 年 Q2 的 300 万增长 23%。小米手环在国内广受欢迎,得益于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丰富的功能,比如心率检测、计步、日程提醒。
苹果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 280 万部,同期增长 56%,由于苹果对自家智能手表产品上的懈怠,以及在市场规模更大的健身手环细分领域的缺席,所以败给小米。不过,有消息称,苹果将于九月发布 Apple Watch Seriel 3,该新品除了续航更长之外,还支持蜂窝网络,可独立于 iPhone 接打电话、发送信息。届时,苹果新手表的面世有望带动销量重回巅峰。
在 Apple Watch 这样的高端可穿戴设备,以及小米手环这类低端产品的挤压下,Fitbit 的处境似乎有点尴尬。Fitbit 市场份额比为 16%,与去年同期排名第一时的 29% 相比,下滑明显,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产品定位上的模糊。
不过,今年的 Fitbit 有意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力。Fitbit 的 CEO James Park 透露,公司期望在圣诞假期前发布新款智能手表,并称这将是「业界独一无二」的手表。他表示:「我们正在执行公司过渡计划,这增强了我们实现全年业绩的信心。我们相信,我们的智能手表将为人们提供最好的健康和健身体验,它将在假日购物季前交付给用户,推动下半年公司业绩增长。」
话虽这样讲,但 Fitbit 依旧要面对来自产品定位、竞争对手、生产以及裁员的压力,其股价跟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跌 63%。在一定程度上,Fitbit 跟已经倒闭的 Jawbone 有相似之处,Jawbone 在产品的定位和人才上没有布好局,用户需求没抓稳,再加上对供应链控制力薄弱,产品更迭速度缓慢,才导致最终失败的结果。
不过,可穿戴领域也远没有走到「衰落」的境地。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重视用户需求,从多方面改善可穿戴产品体验。例如,360 抓住了父母对孩子安全、交流、健康管理的需求,推出 360 儿童智能手表。
另外,不少传统企业也涉足可穿戴领域,可穿戴产品无论从形态上还是功能上都向多元化发展。时尚品牌 Fossil 推出一款定位于奢侈品的智能手表,而耐克、李宁、安踏等传统运动品牌也在智能运动鞋上有所尝试。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AI 跟可穿戴设备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出门问问的 Ticwatch 智能手表就是人工智能和智能手表结合的典型案例。Ticwatch 搭载中文智能手表操作系统Ticwear,可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并支持 NFC 支付。对于从「纯 AI 算法」起家的出门问问来讲,Ticwatch 不仅是一款独立的可穿戴设备,而且是 AI 产品化后的智能终端。
据 CCSinsight 的数据显示,到 2019 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总额将达到 250 亿美元,可见,可穿戴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潜力。虽然 Pebble、Jawbone 的倒闭,以及 Fitbit 的衰落给曾经火热的可穿戴市场蒙上了阴影,但可穿戴设备正在以新的方式在困境中生存着。
在淘汰期过后,对于现在的可穿戴入局者来说,重要的是如何找准产品和市场的定位,以及用户的需求,毕竟还是要拿产品来说话。另外,随着传感器、电池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落地,可穿戴设备还将被赋予新的意义,拥有更加广阔的使用场景。(主笔:双双@深圳湾)■
· ● 推荐阅读 ● ·
● ●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将持续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新锐产品和初创团队,欢迎联系我们。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