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机器人领域创业的你,请把这篇文章拿走

2016-04-08 柳雪 深圳湾


— shenzhenware 


近两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热血涌动,大批的创业者进入该领域。但我们看到部分来自创业者们的机器人产品涌入市场时,用户的反响却没想象那般好,资本也由当初的热捧逐渐冷静下来。经过一年多疯狂增长的机器人产业在热度冷却后,后续的路该往什么方向走?我们与联想之星合伙人,Comet Labs 董事长刘维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


高估需求,低估难度


去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推动下,机器人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注册机器人企业已达 4000 多家。而就在机器人创业热火朝天之时,推出的产品却遭遇了用户的「嫌弃」,这使得很多机器人创业者很难拿到下轮的融资。而在投资人刘维眼中,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是高估需求:很多领域的机器人需求其实还没有真正起来,目前机器人技术应用,需要较好的信息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等方面来支撑。尽管机器人技术一直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但离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智能还有一定距离。其次,造出一个什么功能都有的机器人是非常不现实的。而创业者在开发一款产品时,很多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许多行业还并不具备支持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平台。再加上什么功能都想做,又做不透一个功能,解决不了某个领域的特定问题,就导致了创业者的产品不能让用户买单的窘况。


二是低估难度:很多创业团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从底层的图像技术,到智能技术,到平台,再到业务系统等等,最终拼凑出一个逻辑上讲得通功能上也过得去的产品,但其实这只是一个重复造轮子的过程,很难有实质的突破。而智能机器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需要各项高精尖技术做支撑,而每一项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大多数创业者往往低估了做产品的难度,觉得都能做,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整合现有的已经做得很好的一些传感器平台、云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然后创业者做自己最擅长的一块。


「高估需求,低估难度」是目前机器人创业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调研好市场需求,整合已有技术,解决某一领域特定问题,是创业者们在开发产品时,需要仔细考虑的。


突出「长轴」优势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还处于婴儿时期,存在较高的风险,前期投入的收效周期长,国内绝大多数的机器人公司又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许多投资人还处于观望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人更看好什么样的团队呢?刘维表示:


他们更看好一些具有核心特点的机器人团队,换句话说,这个团队要有自己「长轴」的优势。比如,团队拥有好的底层技术优势,可以实现一些以前实现不了的功能,从而撬动整个行业或者市场;或者团队对整个产业理解很深很独特,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智能机器,而是针对行业的痛点来开发或者与行业已有的机器设备、软件系统、人或者服务进行很好对接,产生更高的价值。符合这样「长轴」优势的团队,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常说的「木桶原理」在机器人领域并不符合投资人的口味,投资人更看重创业团队的「长轴」优势,突出的「长轴」优势是创业团队手中获得资金的有利武器。


人机混合模式是下一个风口


趋势永远是创业者思考的问题,只有顺势而为,乘着风口才能飞得更高。而刘维是这样看待机器人下一个风口方向的:


人机混合模式应是下一个风口。未来应该是人类和各类型机器人和谐共处的世界,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人做柔性化程度高的工作,机器人做重复性的工作,利用人的创造性,机器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两类员工」的长处。


其次,刘维十分重视这样的人机混合模式在行业中的应用,他尤其看好的领域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零售、智能养老以及健康等,这些领域的劳动力密集程度比较高,传统的智能机器解决不了一些复杂工作,用现在的智能机器技术去解决并替代一部分底层劳动力,是非常有发展空间的。


●  


刘维将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深圳湾 4 月16 日在深圳举行的「WARE 2016 新硬件生态大会」,讲述投资人眼中的机器人创业,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了解关于这次大会的信息。


更多 WARE 2016 嘉宾相关文章:


管公司和搞设计——火乐科技 25 亿估值背后的偏执狂设计师

工业机器人前辈看机器人创业:市场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真正的机器人

以酷炫动捕技术闻名的诺亦腾,是怎么做「智能硬件」的?

900 亿的市场蓝海和田间地头的老农——从极飞的一张投诉单说起

不做定制,坚持收费!Ayla 凭什么在物联网红海中站住脚?

东行记后续:一份日本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拜访总结报告

IoT 风口下,你做了款智能硬件,然后呢?

投资是创业的延续,那位打太极下围棋的程序员投资人这一次瞄上了 AI

为什么明明生孩子可以解决的事,我们却选择人工智能?


— shenzhenwa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