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界 | 专访南开大学张晓东教授:解析乙肝致癌机制的”津门神探“
专家视界/
编辑注: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蛋白质组学领域最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专家视界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我们会不定期邀请领域内的专家与学者,分享他们的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展望,内容涉及科研、临床、运用等蛋白质组学各个方向,欢迎关注!
张晓东:现任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研究领域:RNA结构与功能;肿瘤分子生物学,开展乙肝病毒致癌分子机制和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筛选抗肿瘤药物。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回国后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影响因子累计大于270)。荣获2013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做科研,我觉得主要就三句话,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针对重要科学问题,剩下的就是坚持。”
——张晓东教授
近日,在天津召开的2019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津门论坛上,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做了关于“HAT1在乙肝致癌中的作用与意义”的精彩报告,吸引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在会后的访谈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张晓东教授,结合多年的研究与转化医学经历,为我们分享了他的科研故事与心得体会。
探究乙肝致癌机理
专注肿瘤分子生物学
张晓东教授一直专注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科学问题,多年来从事乙肝病毒致癌分子机制和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张晓东教授介绍说,早在第四军医大学进行博士研究学习阶段,便开始从事肝癌的研究,之后一直延续下去,经历了20余年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与“乙肝病毒致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感染病人超过3000万余人,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癌占肝癌总数的80%,这也是我国肝癌研究面临的重大科学需求与挑战。张晓东教授研究团队根据肝炎、肝硬变和肝癌的发病关系,针对乙肝感染过程与乙肝致癌分子机理开展研究,从源头阻断乙肝病毒感染,阻断肝癌的发生。
张晓东教授同时还是国际著名学术刊物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和Oncogene等国际学术期刊杂志审稿人,当聊到近20年来的研究发展变化时,张晓东老师这样说:“我国在乙肝致癌与肝癌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相应的科研发展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蛋白质组学技术,尤其是翻译后修饰的发展与运用,对研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创业千人,基于基础科研,开发靶向药物
张晓东教授研究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突变体,对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会导致肝癌的发生。研究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1可调控乙肝病毒DNA复制以及HBV ccc微小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从而影响乙肝致癌。一系列的发现为精准研发乙肝病毒清除药物以及乙肝后肝癌的治疗药物方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药开发,尤其是生物医药第一步,强调药物靶点的发现。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找到潜在的治疗靶点,降低其毒副作用,才有可能实现精准的治疗。当前药物的开发难度大,即使这样,开发自主原创药物,尤其是针对乙肝致癌的药物,这是我国特殊的国情所要求的,是国家的重大需求。
提到现阶段乙肝致癌靶向药物的开发,张晓东教授说:”我们在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工作,药物的开发是个系统的工程,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如药物的合成、药效、安全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受制约的因素很多,不同团队的合作是趋势,也是必然。“
转变思维方式,注意沟通,
打造高效的研究团队
张晓东教授实验室专注于乙肝病毒致癌分子机制和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筛选抗肿瘤药物。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发现与成果。张晓东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了他的体会感悟。
转变思维方式,主动学习: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对于科研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也不能养成依赖心理,对于需要的技能要主动去学,研究深入才有广阔前景。
注意沟通:科研中要注意多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才能够拧成一股绳,提高研究的效率。真是在这样亲身体会下,张晓东教授的研究团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快节奏的风格。近5年来发表文章60余篇,学生经过系统培养后也具备了很高的科研素养和综合实力,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顶级实验室攻读博士后,还有一些学生现在已经担任教授。
理清思路,降低风险:在研究中会遇到很多可能的研究方向,因此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理性对待风险。首先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不过如果失败了两次三次以上,就要及时反思调整,避免团队经费、精力的浪费。
本文由景杰学术团队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有转载、投稿、等其他合作需求,请添加微信ptm-market咨询。
往期精彩回顾
专家视界01:秦钧:透过水晶球看2019年的蛋白组学
专家视界02: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谢鹭教授:用蛋白质组学破译癌症密码
专家评述01:浙大一附院李兰娟院士团队基于血液蛋白质组学开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精准诊断蛋白标志物组合
专家评述02:河南农业大学范国强组首次揭示翻译后修饰介导毛泡桐丛枝病发病新机制
精选08-糖基化:破译“糖代码”,糖基化修饰研究近期精选
精选07-外泌体:多篇文章解读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精选06-组蛋白修饰:【盘点】2019年一季度组蛋白修饰重大学术研究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前沿动态
深度解读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