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因为这个壮举,这位70多岁的拾荒老人登上央视!

2017-09-13 天天正能量

读一本好书

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

它就是最好的朋友

——陈光伟



昨天,央视12套《热线12》

播出了一位平凡老人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487p081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叫陈光伟,

四川巴中恩阳山区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靠卖废品为生。



1961年春,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

为了谋生陈光伟被迫离开了学校。

虽然不能在校学习,

但读书却成为他最大的爱好,

不光读书,陈光伟还收书,

每年拾荒赚的钱,除了房租等开支以外,

其他的差不多都用在收书上了。



为何如此痴迷?

因为书,是他最好的“朋友”。


1993年,是陈光伟受到打击最大的一年。

父亲因病离世,紧接着妻子和妹妹也相继离世。

至亲离世,自己又得了神经官能症,

老天给他太多的折磨和考验。



屡遭打击悲痛欲绝时,书籍救星般点醒了他。

在痛苦中他通过拜读一本本前贤巨著,

一篇篇练达文章,重新振作了起来。

书给了他力量,让他找回了人生的方向,

书成了他最忠实的朋友。



后来的几年里,陈光伟就把收书、读书,

当成了自己人生的支柱。

收书不易,收到有用的书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进行仔细的辨认和挑选。

100元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顿饭,

或是一件T恤,但是在陈光伟眼里,

得卖300斤的瓶子才能赚到。

但是把钱花在书上面,

他觉得是最值得的。

“我没有好多朋友,但是有书足够了”,

陈光伟欣慰地说。


陈爷爷每天都围绕着书本打转

整理、打扫、修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积少成多,日积月累,

37年来,陈光伟靠拾荒,

向同行购书等方式,共收集书籍5万余册,

其中古籍约1600册,民国书刊约2000册。

他还学习了图书防虫防潮、简单修复的技巧。



书收多了怎么办?开图书馆。


1997年春节过后,

陈光伟就把书整理好,

摆在了书架上,

门口只写了一张纸:

内有藏书,免费参阅。



虽然住的图书馆不大,

但还是把采光最好的地方留给了书架,

整齐划一的摆放着来自千家万户的书,

尽可能地保管好,不让它们再受到损失。

周围等小孩子经常在这里看书,

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打开了懵懂少年认识世界的大门。





2015年,有藏家开价300万元

想买下陈爷爷所有的藏书

但老爷子毫不犹豫拒绝了

起初家里人也很不理解

“有几百万,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陈爷爷只说:

书本的最大价值就是能被需要的人阅读

令人肃然起敬


刚刚拒绝完300万

2016年初,陈光伟转头就联系了四川省图书馆

把自己视若生命的1166册线装书

全部捐了出去

是的,不要一分钱!



这些大多为清中晚期刻本

涉及经、史、子、集诸类

清道光刻本《史记注解》

三种南充海清楼刻本《尔雅注疏》《礼记易读》

还有清代四川各地县志

对研究地方刻书历史具有重要的保存及研究价值




捐赠仪式上,陈爷爷笑得很开心

“这些书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

这些藏书是我几十年的心血,一本都舍不得卖。

只希望我的藏书能有一个更好的去处。


看着图书馆整齐排列的书,

陈爷爷像是面对着多年好友般深情地说,

老朋友,现在我给你们找个好家,

你们要好好发挥作用,

我会经常来看你们。




书的意义是装着整个世界

并随时把整个世界展示给你

那些历经百年风霜的古籍 

更是积淀深厚的良师

在它们的熏陶下

一代代人的精神家园得以被温泽

作为人类灵魂的引路人

藏书的意义永远在于分享

这个分享的过程

让人意识到人类精神世界的博大和宽阔




虽无满腹经纶,却拾荒购书

古稀之年,赋古老典籍以生命

总有这样的人

以我们做不到的方式感动着我们

总有这样的人

坚定不移地做文化守护者和传承者

这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力量

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时代正能量




为往圣继绝学

正因为有了这样高尚品德的人存在

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神才能源远流长

他们“卑微”地活着

但坚挺的精神脊梁

让所有人都不得不仰视



浮躁的今天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其道

而真正的高尚

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于至善者心中


转起,向老爷子致敬!



推荐阅读

人品和身份无关!暴雨中流浪汉一个举动,让无数人自愧弗如

中国可以没有马云,不能没有他们……向燃灯者致敬!

一位86岁老兵的“遗愿清单”:只愿老天,再给我一点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