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吉大再出发

欢迎关注 吉林大学 2023-02-23

2022年6月10日,在历经90天居家办公之后,吉林大学教职工回到校园回归正轨,迎接一个新开始。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让我们如此期待,日夜牵挂;

从来没有一个春天,让我们笑中带泪,百感交集。

90天,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却让我们见证了吉大的毅力与坚韧。

倾耳细听,清湖之畔、杏花大道、基础楼前、地质宫中、韶光园内、三环广场,回响着吉大校园与历史的对话——

我们永远铭记——孙春兰副总理心系师生、来校指导的亲切关怀;

我们永远铭记——教育部,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鼎力相助;

我们永远铭记——封控在校园的近6万名吉大师生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展现出的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非凡力量;

我们永远铭记——附属医院5000人次白医战士不辞辛劳、尽锐出战,10000余名医务人员在岗坚守,守卫生命;

我们永远铭记——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筹调度14个专项工作组,坐镇坚守、争分夺秒、竭尽所能,冲锋在抗疫斗争最前沿;

我们永远铭记——全国上下、全省内外、广大校友“心系吉大、血脉相连”的慰问祝福和踊跃捐赠。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冰霜雪雨到满目葱茏,从紧闭房门到回归校园,从同屏共振到解封返岗,这是一段每个人都刻骨铭心的岁月,在这场形势最严峻、挑战最直接、工作最复杂的大战大考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凝望的眼神、无数汇集的力量、无数涌动的暖流;我们领略了什么叫“不惜一切代价”,什么叫生命至上、命运与共;我们验证了“全校一盘棋”社会主义大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用“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的行动给党、给人民、给时代、给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忘不了,“孩子们,我们一定会把饭供上”的承诺;

忘不了,62岁保洁阿姨化身“大力士”的背影;

忘不了,夜空中千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感动;

忘不了,28天、504万份免费供给的盒饭。

一粥一饭、物力维艰,人间烟火、最抚人心。在他们身后,是170余名保卫人员昼夜无休的尽职尽责,是200余名学工干部搬入寝室的时刻陪伴,是2400余名后勤人员披星戴月的连续奋战,是5000余名在线授课教师用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默默耕耘,是6万余人次志愿者团结一致的无私奉献,是14所附属学校为吉林省3万个家庭安心抗疫的负重前行。

云开“疫”散,你我皆安;校园无恙,不负等待。

你听,久违的实验室讨论声是如此悦耳;

你看,穿梭的人群中眼神间是如此幸福;

你说,好久不见这问候我等了太久太久。

永远热爱生活,永远期待明天,疫情防控也为未来发展积蓄了管理经验和精神力量。如今,走在校园,抗疫故事传颂在广大师生的口中,也浸润在他们的心里。对他们来说,记忆不只是手机上的文字和图片,更是走向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重启,一切都会如常归来;重塑,一切都会革故鼎新;重振,一切都会再创辉煌。2022年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半,城市在重启,吉大要快进,耽误的时间要夺回来,发展的步伐要快起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做好“双线作战”的思想准备,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最重要、最现实、最根本是依靠发展。

再出发,贯穿“全力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条主线。

再出发,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两大任务。

再出发,深化“引领工程”“平台工程”“基础工程”三大工程。

再出发,打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升级战”“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集团战”“高层次人才引育的持久战”“高效率管理服务的攻坚战”“高品位文化引领的阵地战”“高起点社会服务的主动战”“高标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七大战役。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历史,无疑会记住,2022发生在吉林的这次疫情;历史,也必将记住,2022挺立在危难之中的吉大人。

今天,我们一起向未来!再出发!

文 / 记者 张宏伟

摄 / 记者 方卫东 徐立华

排版 / 吴韵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