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公纪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河忠警务室打造共建共治新亮点
今年以来,按照全区“一村一警”社区警务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灵武市公安局顺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以推广智慧警务、主动警务、阳光警务、专业警务“四大警务”为抓手,坚持“一村(社区)一特色,一室一品牌”的建设思路,立足辖区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梧桐树派出所作为全局第一批开展“一村(社区)双警”社区警务工作试点的基层派出所,经过一年来的大胆探索,压茬推进,从先期“智慧门牌”的试行推广到“大喇叭”工作法的落地见效,无不体现着全所上下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拼搏精神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
今年以来,梧桐树派出所按照局党委统一部署,趁势借力、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充分依托“1+2+N”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在强化社区警务五项基础工作上下足功夫,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深入,总结提炼“三角四面”工作法,经过不断锤炼打磨,收效显著,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赞许。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警务工作事关民生,更应该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梧桐树派出所所长丁章良说。
机制+平台
推动社会治理力量大融合
河忠村是灵武市远近闻名的粮油之乡,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12家,商业网点22家,针对辖区企业多、安全隐患高、矛盾纠纷多的特点,河忠警务室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总结完善“三角四面”工作法。以“警、民、企”为三角;“以警民联动构筑安全面、以广泛宣传构筑防范面、以通报预警构筑防控面、以畅通民意构筑和谐面为“四面”,科学分配、合理调整群防群治力量,精准掌握辖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分类别的推送安全防范信息,不断筑牢治安防控基石,全力营造辖区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河忠警务室针对粮油企业安全防范工作,专门成立由社区民警、村队干部及企业安保负责人组成的安全工作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将辖区治安形势和发案情况予以通告,实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防范措施的落实,查补安全漏洞;主动与企业负责人对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安全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得以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得到有效保障。
“二楼的防护栏你们装好没,之前要求整改的地方咋样了?”社区民警仇自鹏耐心询问、细致检查,安全隐患逐一消除。“过去厂里的除草机加油,证明都要去所里开,现在走几步路在警务室就能办,真的很方便。”宁夏金双禾粮油公司生产部经理安秀成感慨道。河忠警务室不断拓宽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辖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和实惠,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警民关系愈发密切。
警力+民力
促进社会治理力量大提升
河忠村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余户3300余人,辖区治安管控压力颇大,仅仅依靠河忠警务室的社区民警、辅警及警务助理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梧桐树派出所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力量,将司法调解员、禁毒专干、村委会工作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纳入辖区综治工作,织密社会治理这张大网。随着“1+2+N”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的落地,延伸了警务触角,治安管控人力不足的瓶颈得以破解,促进了社区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河忠警务室将社区民警专业化优势和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本土化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格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辅助作用,达到信息共享、警民互动、资源整合的目的。
今年7月初,社区民警仇自鹏从警务助理员小张口中得知,村民杨某以刘某运输西红柿压坏了自家田地为由,阻碍刘某正常运输,并索要赔偿。仇自鹏联系村队干部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中,民警法言法语,村队干部乡话乡情,经过几次三番的调解工作,二人的纠纷得以有效化解。“做群众工作得在群众中有我们自己的人,有些小矛盾、小纠纷如果只是一味的讲法律,反而适得其反,还有可能激化矛盾。”社区民警仇自鹏说。
如何将矛盾纠纷稳控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让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平安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受益者才是良方。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今年以来,梧桐树派出所借助“N”的力量已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1起,发案率呈下降趋势。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灵武公安将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坚守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激活基层基础这一本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警务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