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太古里”,可能是成都最有趣的城市更新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筑一事 ,作者佐夫Zoff


有一种城市更新其实很平静。


它不同于对固定区域的大拆大建,也不是“魔改网红”外立面,更不是重新调整街道肌理关系,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更新。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许在平日里你只能注意到一些店的变换,一些老店的消失,但日积月累,街道的格局在静默中早已焕然一新。


在北京,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大栅栏、三里屯附近;在上海,会出现在安福路、愚园路、巨鹿路等等;而在成都,我们认为最相似的,当属“环太古里”。


准确地讲,“环太古里”是由好多条街道组成的,不仅仅是那些直接毗邻太古里的街道,还包括镋钯街、青莲上街、玄奘广场一类的地点,它们与太古里之间步行距离最多在十几分钟以内,从太古里走过来心里也不会有太大负担。


· 环太古里-太古外;图片©一筑一事


然而,今天走到这些街道里,和几年前走在上面的感觉完全不同,不仅仅是一些店面的更新改造,更重要的是这些街铺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相互配合,最终影响了街区的氛围。


· 成都远洋太古里,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走在其中,你看着那些干净而有设计感的立面与橱窗,你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前,这里可能还是各种水果蔬菜摊摆满,污水横流,店面混乱。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环太古里”这样的改变?让“环太古里”区域在几乎没有大规模改造开发的前提下,呈现自然的更新状态,成为年轻人和旅游客群所热衷的打卡区域?


这还真的要从成都远洋太古里开始聊起。



· 成都远洋太古里,摄影:ICY©ICYWORKS


01

成都远洋太古里

驱动了整个商圈的城市更新


关于成都远洋太古里有多么成功,这里不再赘言,这是任何一个成都人都能感受到的故事。我们只想说太古里为整个“环太古里”区域所带来的更新价值。


是的,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出现以前,春熙商圈的核心,依然在群光、伊藤一带,在中山广场。然而后来,因为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出世,整个春熙商圈的关注核心被东移至中纱帽街一带。包括晶融汇、朗御,还有周边社区的底商像是被激活一般,开始充满人气与商家,人流如织,为“环太古里”的商气注入血液。


当然这只是商圈变化背景。


· 成都远洋太古里,摄影:ICY©ICYWORKS


同时,太古里无疑提升了整个区域的商业品质。


至今,还是有很多品牌商家以有“太古里店”而自豪,即便太古里的租金水平已经高得吓人,算不过运营账,品牌依然前赴后继,以进太古里为荣。即便那些离太古里几公里的商铺,都敢叫自己是“太古里店”,拼命沾边。


· 成都远洋太古里,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理由很简单,它们需要太古里所营造的商业品质背书。商业氛围永远都是“一荣俱荣”,有太古里对入驻品牌的整体高水准把控,才会让顾客产生固定的认知——能在太古里的“店”一定都不差。


与此同时,环太古里的商家品质也不会相差太多。因为只要差一点,商铺品质上就会有很明显的差异。所以那些“环太古里”的商家在打造店面时,基本都会倾力投入,保持品质和水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但你知道更重要的是什么吗?


太古里从传统春熙商圈里,抽离出了更年轻更有消费力的人群。对于一部分成都95后而言,“逛太古里”早已成为了生活休闲的必须之地。见朋友,约在入口旁的星巴克甄选点;约会,就定在苹果旗舰店门口的广场;闺蜜拍照,可能会选在方所的书店魔幻剧场。


总之,太古里为年轻人打造了多重场景,不仅仅是潮牌零售,新鲜的西南首店,还有各种社交约会的空间和多元的逛街区域。


· PAUSE COFFEE,摄影:ICY©ICYWORKS

· 無早bookstore,图片©無早


这直接决定了“环太古里”的街区状态:“年轻”成为这里最大的特征。一些经营规模有限,但足够针对年轻人的商铺,比如PAUSE COFFEE,比如無早,反而更适合“环太古里”,靠近原生社区,更自然更随意,反而更加吸引年轻人。


这些都是环太古里生长的先天土壤。


·  INVISI,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02

为什么说“环太古里”

是成都最有趣的城市更新?


这一切都和“年轻”分不开。


“环太古里”的几条街道往往被说成是网红打卡街道,但这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其实不如说,“环太古里”是观察成都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窗口。


很简单,因为这里摆满了当下年轻人所热爱的一切。


来自無早的杂志,小型展览和咖啡组合,开启了无数文艺青年们打卡游逛的一天。然而走着走着,他们又会被镋钯街上的日料小店所吸引,解决自己的午饭或者晚饭。


· 岩之烧鸟・日料居酒屋,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到了天黑,或许会带朋友走到隐藏在一个发廊里的酒吧Bar Pi,穿越回六十年代的美国办公室,来一杯威士忌纯饮,或者考虑穿越到意大利的剧院,在The Theater酒吧里沉浸在绕梁的爵士乐中。


· Bar Pi,摄影:ICY©ICYWORKS


这只是“环太古里”年轻生活方式的一个切面,事实上,几十上百家的各类新兴业态,可以组合出无数种消费路径,并且充满着变化和刺激,甚至是“穿越”到某个黄金年代,让人每一次到来,都拥有全然不同的消费体验。


· Bar Pi,摄影:ICY©ICYWORKS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太古里所带来的青年消费习惯,还有这些小店背后的年轻主理人。


他们往往拥有独特的生活体验,海外的生活学习背景,对某种文化有强烈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有创业决心,可以跳脱出传统商业的套路,凭着对同龄人的深刻理解,去为自己这代人创造真正热爱的消费场景。


· Daniel's,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比如位于太古里东玄奘广场的Daniel's,主理人JOJO和她的小伙伴在美国接受过蓝带的培训,并且也曾在上海的法餐店实践。回到成都以后,她选择将自己热爱的法餐打造出一家独特的bistro(法式特色小餐厅)。


· Daniel's,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而位于镋钯街的VEGAN DOG,一家主打朴素主义的素食餐厅,主理人苗老板从台湾来到成都定居,第一件事就是开了这家素食餐厅,将更纯正的素食文化传递于此。


· VEGAN DOG,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不仅仅年轻人喜欢,这些品牌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生活场景,比如素食,比如音乐,都更贴近未来生活社交的趋势与发展方向。而它们在成都,都密集地坐落在“环太古里”一带,常来这里,身心状态都会与街道一般不断地被“更新”。


· HEDONISM,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还有更有趣的一点。


就是这些店面,真的都很懂街道。他们懂得怎么去融入街道的同时,创造出有趣的微型公共空间和休憩角落,让路人可以直接感受到品牌带来的氛围,让逛街变得很有趣味。


· sunset,摄影:ICY©ICYWORKS


比如开在老居民区底商的Sunset三圣食堂,对待室内室外都保持着同样水准。围绕着立面,都是很开放的外摆,有精致的桌椅和落地灯,吸引着往来的路人,传达美式复古的轻松惬意。


· sunset,摄影:ICY©ICYWORKS


这种开放的精神,从骨子里与成都传统的茶馆生活方式是一致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更当代的语言,来到了街区。



03


“环太古里”其实

是几乎无法复制的存在


任何购物中心,都复制不了“环太古里”所呈现的状态,甚至连太古里自己都不行。就是因为“环太古里”的任何一家“特色品牌”,都不是连锁,也并没有标准化。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用传统招商的方式很难招入有特色的“品牌”在这片街区。


· 环太古里,IFS国际金融中心,摄影:ICY©ICYWORKS


同时,又因为它“自然养成”的状态,以市场为平衡而非商业地产的“上帝之手”,让环太古里的一切变得自然合理,包括调铺的状态,包括业态比例。因为持续的人流消费需求在这里,也有年轻人不停地来这里打卡,让这里的商业土壤永远充满生机。


这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这股城市更新的“年轻力”。


· 成都远洋太古里,sort,图片源自sort


虽然类似“环太古里”的城市更新,缺乏统一的规划、定位和运营,但这里所体现出的商业生态,像一面最直接的镜子,如同新年轻商业业态的孵化场、培养皿,直白地告诉我们答案:未来年轻人倾向的商业是什么样子?


· 成都远洋太古里,RAND,摄影:ICY©ICYWORKS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更新,需要更精准,需要更懂年轻人,让最终呈现的效果可以很好落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太古里”确实是城市更新的一本活教材,还有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不如现在就带上你的95后朋友,去环太古里转一转。


· 摄影:ICY©ICYWORKS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邱子

撰稿  |  佐夫Zoff

摄影  |  雨婷©一筑一事;ICY©ICYWORKS;或详见图注

校对  |  希希

设计  |  三金



 

CBC建筑中心是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实践者,汇聚国内外顶尖城市更新专家及机构,为城市提供城市更新整体性解决方案。CBC城市更新研究院,联合来自城市更新各领域专家及研究员,分享、解读城市更新最新政策、前沿思想、成功案例。






- 案例回顾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