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霄塔片区更新方案揭晓|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设计大师邀请赛

编者按:2022年3月26日,由榆林市榆阳区政府联合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最终成果评选会成功召开。作为“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榆林古城更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凌霄塔片区采用大师邀请赛的形式进行方案征集,共邀请到王向荣设计团队、玛莎∙施瓦茨设计团队、俞孔坚设计团队、朱玲设计团队等四家国内外一流景观设计大师团队,在遵循上位规划与国家文物局保护的要求下,寻求既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精神,又具有较高实施性的设计方案,创造出古城独特的空间价值,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杆和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01

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

LINGXIAO PAGODA DISTRICT DESIGN MASTER COMPETITION


凌霄塔片区©CBC


榆林凌霄塔片区位于镇北台—榆林老街—凌霄塔所共同构成的榆林历史城区南北向轴线一端,是榆林古城的门户片区与先导性景观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功能定位,对于整座古城的印象及全局观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其空间格局被后期现代建筑打破,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风貌与自然地貌受损、设计条件复杂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恢复历史,还城于民,成为凌霄塔片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CBC建筑中心提出大师邀请赛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汇聚国内外顶尖景观设计大师,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专业视角,解决凌霄塔片区内的发展难题,旨再现“南塔北台”的古城格局,营造出“塔-河-桥-城”有机交融的美丽环境,重新塑造古韵驼城的优美名片


凌霄塔片区夜景©榆林市政府


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精心创作与不断完善,历经实地踏勘、座谈会、中期汇报等多个环节后,参赛的四家大师团队以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最终呈现出4个独具特色的设计方案。


大赛评选会邀请到来自景观、规划、建筑等领域的10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其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晓江担任评委主席。评选会包括成果模型参观、大师团队汇报、评委评议打分等多个环节。


在评议打分环节,各评委希望所选优胜方案,一方面要重视凌霄塔片区与古城的联系,体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场所精神,延续古城的文化调性;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落地性,能够落实后续相关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和提升该片区的景观风貌。最终,王向荣设计团队的《南门外的记忆》方案获得优胜,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进行方案优化。


评选会现场©CBC




02

大师团队及方案展示

DESIGN PROPOSAL


王向荣设计团队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中国园林》杂志社主编


《南门外的记忆》

方案视频及图片©王向荣设计团队


榆林卫城南门外的凌霄塔片区,是进出卫城的门户通道,拥有凌霄塔、榆阳河、榆阳桥、榆阳寺等历史文脉与记忆。本方案以“南门外的记忆”为主题,依托环境地貌与现有要素,通过建设绿色空间、复原历史资源、塑造地景建筑、引入多元活动等方式,创造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饱含历史与文化记忆、兼具门户形象、承载公共生活的塞北古城文化公园。公园分为5大区域:凌霄广场区沿肤施路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与古城文化展览馆,地景建筑的绿色屋顶和绿岛广场为市民提供了眺望、休闲和庆典活动的空间;榆阳客栈区仿照历史上商旅云集、客栈遍布的盛况,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滨水休闲区运用多种生态方式修固美化驳岸,并复原榆阳桥、御碑亭等历史景点,创造连接自然与文化的滨水岸线;市民公园区为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娱乐、健身、交往和休闲的空间;凌霄古塔区恢复凤凰山上的历史寺观和别业,修缮现有窑洞,栽植乡土植物,创造具有陕北特色的古朴环境,衬托巍峨古塔。未来的凌霄塔片区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连接起榆林的过去与未来。



朱玲设计团队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大设计总院总景观师


《只有榆林 ·塞上明珠》

方案视频及图片©朱玲设计团队


本项目以引领凌霄塔片区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堡垒”“公园城市建设的驱动引擎”“5A级景区的起始开端”为目标,打造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示范区、产城融合的活力文化触媒、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休戚结合的纽带,推动驱动力与落地性相结合、空间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空间布局、区域交通、场地地形、街区界面特征进行了梳理,以五方面为切入点展开设计:(1) 在概念方面,以“笔墨纸砚”为核心,以水为轴线,整合形成三带交融的空间体系;(2) 在空间方面,形成凌霄塔精神空间、滨水市民乐活空间、广场集会活动空间的总体格局;(3) 在地形方面,从当地地貌特征抽取元素,将自然地貌转译到场地当中,形成大地景观,并注意场地高差的细致疏解;(4) 在植物方面,打造带有本土特色的景观空间,突出冬季景观的艺术效果;(5) 在活动方面,从市民和游客不同角度出发,植入多样活动类型,形成丰富体验空间,统筹推进榆林古城文旅体系发展。同时,充分考虑项目落实,实施分期建设,一期建设上郡北路东延伸50米至塔前。项目旨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点,与万里长城第一台遥相呼应,形成“凌霄落定,全盘皆活”的整体局面,促进古城文旅发展,彰显大国文化自信。



俞孔坚设计团队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北京土人设计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明月塔影》

方案视频及图片©俞孔坚设计团队


榆林是中国长城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凌霄塔片区,是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独特格局中的核心节点,也是老城区亟待更新关键的区域。团队顺着榆林长城文化的四条脉络,以解决场地的四大挑战为出发点,围绕“明月塔影”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古今交融、本地与世界的对话。从重建榆阳桥开始,方案将卫城南门完整的历史文化格局勾勒出来;榆阳河谷的生态治理和农田果林的回归,将再现卫城外的特色景观风貌;城墙下连续的城市阳台,将重新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休闲游憩场所;凌霄广场上的时空环廊,将城市的历史和未来连接在一起——这里有历史文化的展示,也能容纳热闹的节事活动,无论是老榆林人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能够在这里体验到这座城市的精华所在。在广场中心,方案的愿景,是人们不仅能在水中看到楼塔相会的奇景,也能在静水流淌的岁月中,在边塞明月的见证下,看到这座城市美好未来。



玛莎∙施瓦茨设计团队

全球十大景观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大师,英国皇家建筑学院荣誉学位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建筑专业终身教授,玛莎·施瓦茨及合伙人事务所创始人、高级合伙人


《绘古今对话之所,筑未来绿色长城》

方案视频及图片©MSP


MSP的设计方案通过恢复城门-塔-桥的空间结构彰显榆林历史神韵,并以景观绿色基础设施保证场地在旱涝季节及气候变化的未来均具有适应性,使场地成为新旧辉映、古今对话的榆林精神文化堡垒。作为一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设计将长城的脉络和肌理抽象为绵延起伏的地形、大隐隐于景观的建筑、适应各种地形的步道和别具一格的小品,将长城文化蕴藏于场地每一处的空间体验之中。MSP的设计语言取自于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长城、黄土、绿野、沙漠、黄河、红崖……凌霄古塔如同一支妙笔,饱蘸这些自然意象的色彩,以流动的线条在榆阳河畔绘制出一幅山水卷轴。整个场地形成一处绿意盎然,笔意隽永,兼具生态适应性的大地景观。




03

评选会现场直击

REVIEW MEETING


评选会现场©CBC


26日上午,四家大师团队依次进行了最终成果的汇报,本次评选会采用线上视频+线下汇报的形式开展。榆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崔飞,榆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榆阳区政府副区长付振,以及榆阳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评选会。CBC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柳青担任本次评选会的主持人。


评选会现场与会领导©CBC


榆阳区政府副区长付振在讲话中介绍了榆林凌霄塔片区概况,他表示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着力于解决未来古城居民休闲和游客集散的空间需求,恢复卫城南城门凌霄塔片区的古城门户地位,塑造古城南门户的精神标杆,同时考虑片区发展定位和策略,保证榆林古城未来的持久生命力,为古城的复兴与榆林城市未来发展描绘宏伟蓝图。希望各家大师团队呈现出四个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思维的设计方案。


向右滑动查看设计团队汇报现场©CBC


在四家大师团队依次完成最终成果汇报后,评委们各抒己见,对四家团队方案进行了专业点评。


评选会评委进行点评©CBC


经过两轮评选后,评委会主席李晓江宣布了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的优胜团队。


评委会主席李晓江宣布优胜团队©CBC


向右滑动查看评选会现场其他评委及专家©CBC




04

深化工作全面展开

PROPOSAL DEVELOPMENT


开工仪式现场©CBC


凌霄塔片区作为榆林古城的门户片区,是榆林古城重要的展示窗口,将在8月份到来的省“十七运”中承担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目前,凌霄广场地下部分已率先开工,后续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的优胜团队将进一步开展方案深化工作,力争为榆林凌霄塔片区以及榆林古城实现历史文化、产业经济、民生福祉的多维度提升,助力榆林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古城更新标杆。


魅力榆林©CBC



榆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评选会出席嘉宾


 - 评委会主席 -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评委会成员 - 


朱小地  朱小地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李   雄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彭礼孝  CBC建筑中心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

章   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李   琪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蒲   净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崔   飞  榆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张   玲  榆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与会嘉宾 - 


付   振  榆阳区政府副区长

陶   能  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责任公司原副董事长,宁夏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柳   青  CBC 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


区政府办、区发改和科技局、区住建局、区文旅文广局、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城投公司、区文投公司主要负责人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CBC建筑中心

(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榆阳区发改和科技局、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榆阳区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榆阳区城市投资经营有限公司、CBC城市更新研究院


版权声明: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归设计团队所有,由CBC建筑中心整理发布,如需转载,需注明版权,并联系吴女士 18701618214。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者,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CBC建筑中心)是城市更新全过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创意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CBC建筑中心在新时代服务于城乡建设,通过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操盘,打造城市更新示范标杆项目。


CBC城市更新研究院隶属于CBC建筑中心,注重城市更新的当代实践。其以学术研究为先导,以实操项目为支撑,挖掘国内外城市更新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在实践中探索城市更新的创新模式与理论体系。


项目合作

杨女士:18600687010

熊女士:18600687326

邮箱:

yangchunhong@chinabuildingcentre.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艺术家工坊三层


JOIN US

如果你愿意投身于城市更新的课题研究与项目实践,请联系我们!

简历及申请材料请投递至

cbchr@chinabuildingcentre.com

联系电话

010-56105578

景先生:15001055360


- 案例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