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研判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浙里看美国 Author 袁征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扫码关注抖音号
袁征: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研判
来源:浙里看美国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袁征
6月19日,首届中美关系小和山论坛在杭州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由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环地中海研究院协办,邀请了中美关系领域知名专家围绕中美合作与竞争、未来中美关系、美国国内政治态势、美国两党大转型、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前景与主要困境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应部分参会专家学者要求,我们陆续刊载专家的发言内容。
以下为袁征教授的发言:
谢谢郑院长,谢谢浙外的邀请,也谢谢王冲主任,我给大家汇报的就谈谈我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研判,大家要问了,研判多长时间?我想也就是5-10年,以10年为线,再往前我们就有很多是难以预测的了。预测可能是最难的,只能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然后对未来做一个总结、一个判断。
我们知道拜登上台执政已经有一年多了,美国方面对华政策的评估我认为已经完成了,结合拜登上台以来对华的言行,尤其是最近俄乌战争拜登的亚洲之行,还有布林肯最新的讲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只是个人看法,对于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做一个研判。
我的发言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美国对华政策已然成形,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
美国对华政策,在阶段性来讲已经成形了,未来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那么第一点来讲的话,大家都谈到很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美国的霸权战略我觉得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中美战略竞争不可避免。基辛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人家说得很明白,当然他也是客观的一个判断,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他讲的是什么呢?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但这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贾老师刚才提到了中美把对方视作为最大的战略对手,我们把美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对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经过2018年以后,美国对华的打压,贸易战、科技战,我们基本上判断美国人不仅想要钱,而且想要我们的命,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就美方来讲,尽管乌克兰危机持续,即将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我相信会有更清楚的陈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美国新国防战略。虽然它的报告没有出来,但它有一个事实性的陈述,“美国新的国防战略仍然优先考虑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挑战,将中国当做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和不断逼近的挑战。”布林肯的讲话里面也是这样,说中国是国际秩序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挑战,而且它认为中国不仅有意图,而且有能力,它说你有经济、外交、军事、技术力量,具备这样的能力,中国是这样的国家。
俄乌战争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消耗了美国拜登政府的一些精力,但是并不足以让美国调整或者转移他的战略重心。现在来讲,我们看到美国的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有最新的美国国务院实际上都组建了独立的中国小组,旨在加强对于中国的情报的分析,分析,还有政策的制定,把中方作为主要的战略对手。
第三,主张对话强硬成为美国战略界的主流共识,我觉得经过四五年的辩论,尤其是2015年、2016年前后辩论之后,美国战略界对于中国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两院在认知上形成共识,主张对华采取强硬的政策,甚至美国国内有一批人想树立一个外部敌人来转移国内的视线,缓解美国内部的矛盾,增强美国国内的凝聚力。
第四点,两国国内的氛围我认为非常糟糕。从2018年以后,中美两国相互的好感度大幅下滑,美国无论是盖勒普还是皮尤中心,民调显示了是历史最低点——对华的看法很负面。中国方面来讲,我觉得经历了贸易战和科技战,美方蛮横的打压等于给中国的老百姓、民众、原来自由派的人士都上了一堂教育课,实际上双方付出很大的代价,是一种爱国教育课,使我们对于美国的霸权有了进一步认知,所以这是两国的氛围。
第五,美国对华政策它的调整已经经历了三任总统、四届政府和政党的轮替,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成形了,至少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来讲它是这样。我们知道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是从特朗普才开始,实际上从奥巴马时期已经开始了,中间有四届政府,三任总统,两党还轮替,尽管我们现在刚才讲的美国的最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我相信它其中的基调应该是反映在布林肯的5月28日的讲话当中,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些理由,我就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成形了,一个阶段的对华政策已经很难改变,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未来中美关系被战略竞争所主导,对话和合作只是“调味品”
我认为未来中美关系被中美战略竞争所主导,对话与合作它只是个“调味品”,我是打引号的“调味品”,主要是发挥缓冲和减压的作用,那么这里面是有这几个点。
首先,美国的侧重点是要塑造中国的外部环境,从布林肯的讲话里面很清晰的看出来,也从拜登上台以后它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来,对华接触政策它已经变得不重要了,美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推动中国变革的想法,无论是从前面特朗普时期的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讲话,彻底否定对华接触政策。另外讲到布林肯的对华关系讲话,还有美国战略界的一些人士的表态,美国认为实际上不太可能改变中国,转而把重点放在他的盟友、伙伴的身上,这个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双方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是在西太地区,或者美国的印太地区。美国认定中国要把它从这一地区排挤出去,要挑战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所以它来宣传中国威胁论,为美国内外战略部署寻求支持,加大在这一地区的资源部署来维持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第三,美国对华关系的着力点,我觉得未来是三个层面。一个来讲是增加军事开支,提高军事存在,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力部署。第二加强同盟体系,搞小圈子,以地区类和盟友加强合作,威慑和遏制中国,维持西方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第三个层面是强调价值理念,刻意将世界描述成民主与专治的对抗,因为这个来讲实际上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是美国和盟友之间最有共识的一个层面,这个来讲即使将来共和党上台,我认为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第四,中美战略竞争是全方位的,包括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贸易规则、技术标准、军事力量、全球和地区的影响力等等。但是决定中美战略竞争的胜负手,我认为关键来讲可能是科技竞争,未来的美国搞小院高墙,极力封锁和打压中方的科技进步,我赞同一种观点,中美科技竞争它的底层是体系之争,在顶层来讲是技术标准之争,这个是专门研究科技的一个专家他是这么看的,我是赞同这样的看法。
第五,中美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存在,但这种可能性不大。两国实际上都意识到正面碰撞的后果非常严重,这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所以双方会采取相应的举措来管控分歧。中方自然是不会主动去挑战美方的底线,经过我们的斗争以后,美方也会在台海和南海地区采取相对克制的态度,不会贸然挑战中方的红线。关于战略谋划的问题,我认为美国不会轻易改变他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谋划。美方是否保持战略谋划虽然我们也持续关注,但是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因为它并不复杂,无论美国直接介入与否,我们这边都是在做最坏的准备,也就是说你做你介入的准备。
第六,中美之间存在有限的合作,这种合作我刚才讲了更像“调味品”,缓冲器,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关系,不让双边更糟糕,防止双边关系的脱轨和失控。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双方合作的领域主要是在全球治理层面,包括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军控和不扩散、毒品走私、粮食安全等等,当然两国在保持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地区和平方面还有合作的空间。
第三,我对中美战略竞争的看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如何看待未来中美的战略竞争。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坦然面对和适应中美竞争的这种局面,更多思考我们怎么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美国通过塑造外部环境来施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就应该以我为主,通过修炼内功提高实力,强化地区合作,反向塑造有利于我们的外部环境,粉碎美国对华的遏制图谋。
尽管东升西降是大趋势,但是中美战略博弈我认为是非对称性的,目前来讲至少在未来一个时期也是这样。总体上美强我弱,美攻我守,当然这里面我们也需要辨证地来看待中美进攻与防御的转换。那么表面上美国是在打压我们,是进攻方,中方来讲是战略防御,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视角,我美国实际上整体上是在防御,是竭力在围堵中国影响力对外的拓展,这个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无论是“一带一路”,包括最新的南太地区是我们先出牌,然后美国人现在要搞新的倡议出来,也就是说美国人在竭力在堵。
未来中美双方的战略竞争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两国的国内治理和发展,而美国恰恰是在国内出了问题,我相信后面谢韬院长,还有刁大明老师都会讲到美国国内政治的问题。
我认为,关于美国社会的分化、美国政治的极化、美国的移民问题,美国族裔、种族的问题,白人变成少数派,到2043年左右。这些问题是美国在短期内我看不出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它的问题很大,而且会对它的对外政策构成很大的牵制。
最后,未来10年将是中美关系的动荡期和危险期,中美对抗和博弈的力度比较高,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频率会增加,震荡的幅度会加大,甚至不排除双方走到对抗的边缘。但是我认为双方也不会轻易的陷入修昔底德险境,双方来讲中美双边关系变得很冷淡双方对于对方的期望值都会下降,各说各话,各取所需,各行其是。
我觉得一旦美国认识到它无法阻拦、阻挡中国的崛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美国就不得不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到了那个时候我认为中美关系会逐步的趋向稳定。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