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娃最可怕的,不是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十万个不可以


咨询电话:0771-5690903     QQ群:550160749


1


平常,一句话一个字听得多了,我们都会觉得心烦。那一个字听上万遍是种什么体验?


前两天,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妈妈,一直在对孩子说一个字:“不”。


“不要跑太远!”

“不要爬那么高!危险!”

“不可以在沙坑里踩!脏死了!”

“不要把玩具乱丢!”

“不要打闹了!”


孩子在公园里玩的过程中,妈妈至少说了4、50个“不”。每天都这么说,一年下来,孩子听1万遍完全不成问题。十年就要听十万次。


这十万个“不可以”,不单听着难受,而且每一个“不”,对孩子来说,都意味着一件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这么多想法实现不了,孩子是不是也很苦恼呢?


苦恼的还不只有孩子。


从孩子能翻身、能坐开始,到能爬、能走路…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探索、接触的东西也就越多。一路上,孩子还会有各种敏感期,惹不得碰不得,动不动就哭得停不下来,时不时还惹出点事来。


为了保护孩子,也为了有点家长的样子,我们只好不停地说,“不行!”、“不可以!”。


孩子喜欢问我们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回答却是十万个不可以?十万个不可以,孩子又听进去了几个呢?


2

 “粉色大象”实验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孩子那里都很常见,就是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反倒还越来劲。我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在心里,已经给孩子贴上“不听话”、“调皮”、“难带”的标签。


真的是孩子难带吗?


关于“不”,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粉色大象”。参与者被要求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默念3遍,“不要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然后,睁开眼睛,看向一面空白的墙,会看到什么呢?


一只挥之不去的粉色大象。


这就是“不”的威力。


孩子不理睬我们说的“不”,甚至对着干,是由人的生理决定的。人类的大脑,被反复强调,去否定一件事的时候,会自然的有一个反抗机制。反复强调“不”,大脑就会自动屏蔽掉“不”,只剩下后面的部分。就好像大脑在对你说,就是那件事,去做吧!


看来,要让孩子的大脑,真正听到我们话语,不能光说“不”,还得换些方式,用点技巧。


3

安静地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孩子闹的时候,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父母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照顾好孩子情绪,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对孩子心理、情绪的认知也会失调,判断会有很大的偏差。


就像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时,氧气面罩落下。带小孩的父母应当先给自己戴好,再给孩子戴。不然自己都缺氧了,又怎么照顾孩子呢?


稳定情绪后还要问自己,


“孩子因为什么哭闹呢?”

“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

“是饿了,累了,还是不高兴了?”


因为孩子越小,他们就越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所以,需要我们在冷静下来后,多考虑几个“为什么”,探究一下孩子的真实需求。


光说“不”倒是省事的方法,很多家长为了省点力气,先来一套十万个不可以。这一套下来,到了孩子的耳朵里,该听的内容也被省掉了。


4

给孩子画个圈圈


孩子的天性就像一匹野马,需要我们给他画个圈圈。


带孩子出门,最怕的就是,孩子临时起意。看到什么都想要,这个零食想买,那个玩具也想要。有些孩子确实特别喜欢,也算正当的要求,我们总不能一味拒绝他们。


然而,孩子的自控力是比较弱的,对于选择也有困难症,孩子需要父母帮他们些什么呢?


比如,带着孩子去超市,孩子吵着要买零食,我们先选两种合适的,告诉他,“你是要芒果还是荔枝?”如果孩子不同意,就告诉他:“买芒果还是什么都不买,你说了算”。


又比如,天冷了孩子不加衣服到处跑。与其说,“不能不加衣服”,还不如拿出两件合适的,问他,“这件蓝色的还是白色的?”“你是自己穿还是要妈妈帮你穿?”


这种二选一,既督促孩子建立基本的自控力,也是帮孩子解决选择苦难症。同时还告诉孩子,他们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但不合适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毕竟一匹宝马,奔跑的自由是它的,跑得没影却是不行的。


5

说“不”也可以很套路


虽然“不”也不是不能说,但是说得太多,效果不好。还是尽量留在关键、紧急一点的时候用。平时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套路”。


一万个父母,也许能有一万种“套路”,聪明的爸妈们,总能开发出有意思的路数来。


贾静雯在节目上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在《妈妈是超人3》里,有一期,女儿咘咘的音乐老师打来电话,希望贾静雯和咘咘一起准备一首歌,用来自我介绍。


咘咘一开始就说不要,哄着唱了几句,又趁妈妈照顾妹妹,又把黑板上的歌词擦掉了。



贾静雯没有生气,平静地问:“为什么要擦掉黑板?”

咘咘:“因为你写字很可怕。”



贾静雯没有在意这个“可怕”,只说:“…真被你打败了。”继续练歌,练着练着,咘咘突然把妹妹推倒了。


贾静雯先把咘咘抱到怀里,“你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你玩累了是不是…”说这话的时候,贾静雯表情态度很严肃,但情绪语气很平静。咘咘回答居然是,“因为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开。”


妈妈问她,“你想抱她,把她推开,这样是对的吗?”咘咘自己就说“不可以”。


贾静雯先是示范了一下抱的动作,又作了一个推的动作,把咘咘放到地上,“那如果我抱你,是这样子,可以吗?”咘咘继续摇头“不可以”。


她引导着咘咘,“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么抱?你抱给妈妈看看。”咘咘学着示范,搂住了妈妈的脖子。



等熄灯要休息了,两个孩子都安静了下来。贾静雯问咘咘:“你刚刚是不是有推波妞,那要不要跟妹妹说个对不起?”


咘咘甜甜地说:“sorry”

“亲波妞一下好不好?”

咘咘轻轻地对着妹妹脸蛋亲了一下,妈妈表扬了她,“你是棒姐姐”。


整个过程中,其实咘咘有很多令妈妈的心烦的行为。贾静雯却没急着说“不”,她的套路是怎样呢?


首先,她处理孩子的情绪之前,先照顾好了自己的情绪。她自己这么说,


“孩子到了叛逆期,我时刻在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

“你越跟她吼她就越大声,因为她害怕了。她越怕就会用一个失控的方式,去让你知道我害怕。那妈妈就会崩溃”

“大人一定要去沉住气,过掉他们的闹情绪”



然后,她很平和地,先问了“为什么”,然后示范、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动作。这就是儿童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面对孩子在问题上有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如果这时候,我们只用“不可以”回应,相当于只回应了问题,而把孩子的情绪吊在那里不管不顾。这样只会在问题本身上,纠缠不清。越是争论问题,孩子就会越激动,越激动越说不清……最后就成了死结。


为了避免这种死结,“不可以”还是不要随便说出口。


贾静雯很巧妙地换了种方式。先处理情绪,让咘咘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做了两种示范,给孩子一个直观的对比。


咘咘自己了解后,自己说出来,推倒妹妹是“不可以”的。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一次“不可以”,比我们强调1万次、10万次“不可以”,要强百倍!


最后,咘咘在妈妈的指点下,先是自己做了正确的拥抱姿势,也很有乖巧地获得了妹妹的原谅。全程贾静雯没有说一个“不可以”,孩子也没有哭闹。孩子就这样被教好了。


我们总是想着用家长的权威,去制止、教训孩子。


但如果我们能用更平和的方式,引导孩子,用没有“不”的言语和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恰当的、不恰当的,最后我们会发现,原来特别闹的孩子,也可以很懂事。



来源丨微课堂家教

更多精彩活动和资讯,请关注小记者推送

猜你还会看:

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犯被抓!家庭教育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一组图刷屏网络,看哭众人: 孩子,读书虽苦,但父母更不易

公交车上,老人要求免票儿童让座!该不该让,网友吵翻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